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陳重佑 Ph.D.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學系(所)助理教授
舞獅運動的基礎概念 陳重佑 Ph.D. 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學系(所)助理教授
2
祥瑞靈物—獅 舞獅發源於南北朝時期。 獅在古代是祥瑞靈物,象徽吉祥,帶來好運。 獅代表正義,化戾氣為祥和,驅魔避邪。
因此逢年過節,重大慶典及各大商號, 銀行或機構開幕,至豪門酒宴都紛紛以舞獅打鼓助興,增加熱鬧氣氛,以圖吉利。
3
舞獅起源 漢代起源: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流行。 北魏起源說: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製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後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製,務實得以流傳後世。
4
南獅與北獅(I) 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只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南方舞獅主要流行在廣東。這種舞獅由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尾。獅子的造型、式樣、顏色多與北方獅不同。舞獅者穿各種燈籠褲,上穿密妞扣的唐裝燈籠袖衫或背心,可見舞獅者全身。 相傳明代初年,廣東佛山出現一頭怪獸,每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後來,有人建議用獅舞來嚇唬怪獸,果然奏效,那怪獸逃之夭夭。當地百姓認為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所以每逢春節便敲鑼打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消災除害,預報吉祥之意。
5
南獅與北獅(II) 南獅造型身披麟甲,有金、銀、 紅、黃、 黑、 藍諸多顏色,五彩繽紛,但以金銀二色居多, 其外形誇張生動。南獅表演講求整體配合, 突出表現獅的喜、 怒、 疑、 驚、 睡、 醒等感情變化。獅舞多有雙獅演出,成雙成對,表演生動活潑。 更有多頭醒獅群舞,威武雄壯,氣勢磅礡。 北獅不如南獅龐大,全身以纓毛作獅被,純粹獸毛顏色, 表演者所著之褲、鞋均配以真獅毛色,造型逼真。北獅表演重於撲、跌、 翻滾、跳,、躍及搔癢等動作,神態活現。北獅的表演尚有武士引舞之敏捷驕健身段相配合,在京鑼、京鈸及京鼓等音樂節拍之下翩翩起舞,既表現獅子雄健勇猛,也刻畫武士機智風趣,給人以美好振奮之享受。
6
南獅與北獅(III) 佛山醒獅被稱為“南獅”,是富有南方風格的一種獅形,它額高而窄,眼大而能轉動,口闊帶筆,背寬、鼻塌、面頰飽滿,牙齒能隱能露。分文獅、武獅和少獅三大類。文獅以劉備、關公作臉譜,武獅以張飛作臉譜,文獅表現溫馴而和善,獅表現勇猛而剛烈;少獅即幼獅,憨態可愛,一般跟隨文、舞獅同場表演。南獅造型極度誇張浪漫,威武雄壯,美麗活潑,形神兼備。 "北獅"獅頭一般是木雕,舞者下身需著和獅被同樣的金黃色褲子和花靴,舞時全身披獅被遮蓋,只露出雙腳;動作一般有跌撲、翻滾、跳躍、搔癢等,也有滾繡球、過跳板、上樓臺等技巧動作。北獅的"擺陣"(即擺青)和"破陣"(即采青)十分驚險,顯示出奇、難、險特色。
7
獅子的意象
8
舞獅的主題:採青 采青是舞獅表演高潮,青用生菜, 取生財之意, 醒獅臨門采青,生財利市, 興旺發達。
傳說明朝期間,成立東西二廠,宦官把持朝政,極力禁止練武,以防民間作亂。民間義士,為加強武備,以便起義。故以練習舞獅,在民間表演,增加節日氣氛,表達歌舞昇平為名,實作強身健體、義士集會、議論革命場所。 獅子采青,含意「反清復明」。清朝期間,文字獄盛行,文人義士多在字裏行間表達反清復明句子,但多被清朝官吏所捉捕,而舞獅這項民間習俗色彩,由義士加插醒獅吃生菜(采青) ,因生菜是青色,代表清朝,其意思是將清朝吃掉,使其滅亡。現時舞獅采青,則采其意頭,即生生髮發,生意興隆。 高青、地青、八卦青、板凳橋頭青、象形青。 尋青、見青、喜青、驚青、疑青、試青、採青、戲弄、吐青。(尋見喜驚疑試採食醉吐)
9
舞獅的分類 北獅(仿形):太獅、少獅、文獅、武獅 南獅(仿神): 廣東獅(佛山獅、鶴山獅),又名醒獅 臺灣獅 客家獅
11
南獅的獅型 粵俗語好鬥,常體現在舞獅活動上。舞獅活動在民間廣泛開展,形成了許多門派,直接因舞獅引起的衝突時有發生,獅頭撞獅頭的打鬥,在許多衝突的場面曾出現過多次。曾有舞獅老師傅說:“在獅頭上安一個角,初時還是鐵造!”這樣,一種鐵角、青鼻、獠牙、牙刷須(短髯)的打鬥型獅子出現了,廣東人稱這種獅子為“張飛獅”,又叫“武獅”。 後來,這個角成為南方獅的一種裝飾物。 廣東的醒獅,其形像還有小異,一般都是以獅頭的圖案設計加以分別,比如額頭、臉面、面頰(腮)、舌頭、鬍鬚等等的著色和圖案不同,分別有關刀紋、螺旋紋、如意紋(採用佛教的紋飾)等等,因而也分別稱"劉備獅"(也叫成文獅)、"關公獅"(屬武獅一類)、"張飛獅"等,此外,還有金獅、彩獅、虎斑獅,或者鶴(山)裝獅、(香)港裝獅等等 。
12
佛山獅與鶴山獅 佛山獅:大開大闔、強調弓馬、路線寬廣、氣勢磅礡、群獅表演 鶴山獅:貓形獅性、重單獅表演、多有戲弄青
13
南獅的運動特色 三彎要求:手彎、腿彎、腰彎 喜、怒、醉、醒、動、靜、驚、疑、尋、盼等神態
步型、步法,如:馬步、弓步、虛步、麒麟步、跪步、獨立步、跳步、大小兩移步、搶步、碎步、蟠龍步 馮庚長(1823年、道光三年生)的獅性篇: 見物必疑、見柱必繞、見水必戲、見青必喜、見紅(血)必驚、見台階梯級必探首探步
14
南獅的鼓樂伴奏 打鼓要看 打鑼要按 打鈸要放
15
南獅鼓樂 舞獅動作、音樂伴奏要緊密配合,自然合拍,聲調要突出輕、重、緩、急和諧一致,風格獨特,較好地烘托舞獅氣氛 。
打鼓要看(看動作) 打鑼要按(收尾音) 打鈸要放(響亮)
16
Q & A 謝謝聆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