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樟科 Lauraceae [概述] 木本。多具有油细胞,有香气。 单叶,多为互生,多革质,全缘,无托叶。
花通常两性,3基数,多为单被,2轮;花药瓣裂;子房上位。 核果或呈浆果状,有时有宿存花被包围基部。
2
本科40多属,2000余种,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我国有20属,400多种,已知药用120余种; 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3
本科植物多含挥发油和生物碱。 挥发油中常见成分樟脑(camphor)、桂皮醛(cinnamyl aldehyde)等,均有重要药用价值。 生物碱主要为异喹啉类生物碱。
4
肉桂 Cortex Cinnamomi [来源]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 [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芳香。 树皮灰褐色,幼枝多有四棱,被灰黄色茸毛。
5
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
圆锥花序腋生;花小,白色;花被片6;能育雄蕊9,3轮,子房卵形。 浆果紫黑色,椭圆形,长约1cm,直径约9mm,具浅杯状果托。
6
肉桂植物形态
7
[采制] 油桂筒 剥取栽培5~6年的树皮和枝皮,晒1~2天,自然卷成圆筒状,阴干;
企边桂 剥取10余年生的树皮,将两端削成斜面,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晒干,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8
板桂 将老树干离地30cm处,作环状剥皮,放木夹内晒至九成干,取出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扁平板状。
桂心 桂皮加工过程中余下的边条,削去外部栓皮。 桂碎 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9
油桂筒 企边桂
10
[产销]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销全国。
[性状] “企边桂”,呈两侧略内卷的浅槽状,两端斜削,“油桂筒”多呈卷筒状。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刻划显油痕。
11
肉桂性状
12
质坚实而脆,折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
香气浓烈特异,味甜、辣。 [显微特征] 树皮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层细胞。最内层木栓细胞的外壁增厚,木化。 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
13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外壁较薄。
韧皮部约占皮厚的1/2,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单个稀疏散在或2~3个成束。 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稍大;有黏液细胞。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15
粉末 红棕色 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呈长梭形,边缘微波状或有凹凸,壁极厚,孔沟不明显。
粉末 红棕色 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呈长梭形,边缘微波状或有凹凸,壁极厚,孔沟不明显。 ②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多角形,细胞壁常三面厚,一面菲薄,少数含针晶。
16
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淡黄色油滴。 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 ⑤木栓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壁稍厚,有纹孔,有的一面壁较薄,常含有红棕色物质。
17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1%~2%,油中主成分桂皮醛占50%~95%,少量醋酸桂皮酯、丁香酚、桂皮酸等;
另含二萜类化合物锡兰肉桂醇、乙酰锡兰肉桂醇及其葡萄糖苷等。
18
[理化鉴别] (1)取粉末0.1g,加氯仿1ml浸渍,取氯仿液2滴于载玻片上,待挥干,滴加10%盐酸苯肼试液l滴;加盖玻片,镜下可见桂皮醛苯腙杆状结晶。
19
(2)薄层色谱 取本品氯仿浸出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溶液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实验,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对应的位置显相同的斑点。
20
[药理作用] ①壮阳作用:肉桂水提物及挥发油具有明显改善动物模型阳虚症的作用。 ②解热镇痛作用:用小鼠压尾法或腹腔注射醋酸扭体法表明桂皮醛有镇痛作用。
21
③扩血管作用:桂皮醛有中枢性及末梢性扩张血管的作用。
④抗溃疡作用:肉桂水提物具有显著的抗胃溃疡作用。
22
[功效] 性大热,味辛、甘。 温肾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络。 用于治疗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等病症。 用量1~4.5g。
23
[附] 桂枝 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 呈圆柱形,有分枝,最细枝略呈四棱形;表面棕色至红棕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 断面皮部薄,红棕色,可见一淡色石细胞环带,木部黄白色至淡棕黄色,髓部略呈方形; 气清香,味甜,微辛。
24
桂枝性状
25
含挥发油0.2%~0.9%。 本品性温,味辛、甘。 发汗解肌,温通经络。 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关节痹痛、痰饮、心悸、经闭。 用量3~9g。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