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台灣的多元文化之美(二) 授課教師:林蓬榮 教學助理:李若妤、葉紓碧、謝家弘 時間:2012/3/22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台灣的多元文化之美(二) 授課教師:林蓬榮 教學助理:李若妤、葉紓碧、謝家弘 時間:2012/3/22"—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台灣的多元文化之美(二) 授課教師:林蓬榮 教學助理:李若妤、葉紓碧、謝家弘 時間:2012/3/22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台灣的多元文化之美(二) 授課教師:林蓬榮 教學助理:李若妤、葉紓碧、謝家弘 時間:2012/3/22 地點:大葉大學 工學院H560、H569 課程網站: 教材編輯:助教葉紓碧

2 文化的要素〈一〉價值 除了價值間的矛盾外,在行動的層次上,一個人也可能同時擁有幾個相互矛盾的價值。這種混雜的情況經常出現在世俗的生活上。
價值雖然是社會存在的必要條件,它們之間卻不和諧或互補。 很多時候,價值之間可能存在相互衝突。例如,統獨之爭就是明顯的例子。另外,「自由競爭」和「分配正義」之間,也出現難以解決的難題。 除了價值間的矛盾外,在行動的層次上,一個人也可能同時擁有幾個相互矛盾的價值。這種混雜的情況經常出現在世俗的生活上。

3 文化的要素〈一〉價值 價值的建立和傳遞通常都和社會的需求有關,也和這個社會經歷的歷史遭遇與全球化下的價值衝擊有關。 以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來說,它就排斥任何足以妨礙「競爭」和「成就」的價值觀點。偷懶、失敗和浪費時間,就變成不可饒恕的罪過或污名標記,因為它們會讓資本主義無法順利運作。 這就是為什麼在現今的社會中,「競爭力」成為無上的價值標準,任何足以影響競爭力的因素,都受到某種程度的抨擊和貶損的原因。

4 文化的要素〈二〉規範 相對於價值的抽象存在,規範(norms)則是較為明確特定的生活規約。規範的存在常因不同社會而有差異,但做為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的機制,它們的作用卻是大同小異。 如何以最小代價來達到公益的維繫,便成為規範存在的目的。規範的遵循取代這些國家機器(state apparatuses),成為個人行為的約束者。 規範還可以以成文或不成文的形式來區別,這顯現在民俗、民德和法律的區別上

5 文化的要素〈二〉規範 如果只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如節慶活動、見到熟人要打招呼、出入公共場所要穿戴整齊、在餐廳用餐不可大聲喧譁等,這些不需要文字條例化的習慣,多半屬於民俗部分。 生活中還有許多倫理與道德規範在規約我們的行為模式。這些屬於民德層次的規矩通常具有某種強制性,觸犯者可能遭到社會的排斥,甚至法律的制裁。近親亂倫、遺棄雙親或虐待兒童等,都屬於這類範圍。這些倫理或道德規範在經過一定的立法程序後,可以成為成文法條。 它們的強制性可以透過司法機關,如警察、法院、教養院和監獄等來加以執行。

6 Box 2-1 這種擬軍隊化的要求與操練,反映的不只是考場如戰場的競爭 狀態。既有的價值(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
,和以教育做為社會流動的進階管道,都在價值和規範的層次上, 支撐這類訓練營的合理存在。在補習班有利可圖,家長和學生都相 信軍事化磨練,可以造就不同結果的想像下,補習班成為「人權止 步」的場所。這種非常態的發展,顯示的是一種傳統價值、經濟利 益和現代紀律的混雜結合。在民主化的社會,出現如此軍事化的教 養與管理,而且被視為是正當而有效的管理,其突兀性值得進一步 反省。

7 文化的要素〈三〉符號 符號可以是一種物體(如十字架、國旗)、姿勢、聲音、顏色或圖案。透過這些符號,我們可以用簡便的方式進行社會溝通。
社會的組成還需要以符號(symbols)做為意義凝聚和表達的工具。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人類需要某些溝通方式做為建構社會的條件,否則社會(一個人與人的連帶叢結)便無從成立。 符號可以是一種物體(如十字架、國旗)、姿勢、聲音、顏色或圖案。透過這些符號,我們可以用簡便的方式進行社會溝通。 例如,以玫瑰、康乃馨等花卉做為表達某些感情的象徵,以「V」字型做為勝利的代稱,以紅色做為喜事或危險的表徵,這些不同形式的符號表現,為人類提供一套不同於口語表達的共同語言。

8 文化的要素〈三〉符號 這種符號化和區隔商品的作法,已經變成現代社會的重要特質。
商品加以符號化,甚至將商品區隔為某個階層的專屬消費品,這種包裝和商品之間,不一定要有直接關聯(事實上,抽象本身就可以成為賣點)。 這種符號化和區隔商品的作法,已經變成現代社會的重要特質。

9 文化的要素〈四〉語言 按照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966)的 研究,人類的語言是由無數的記號(signs)所組成。 溝通之所以可能,就在於我們共同分享一套記號系統和文法規則。同時,生物層次上具有的發聲、記憶和抽象思維能力,也是語言表達能夠具體產生的原因。

10 在使用和流通度上,語言也可能出現強勢和弱勢的差別。但必須注意的是,語言本身其實沒有強勢和弱勢的分別。
多種語文並存的形式,可能隨著社會發展或國族建構需要,演變成國語和方言的區別。由於語言經常成為族群和身分認同的表徵,人為的選定和從而形成的國語與方言差別,往往也變成族群關係緊張的來源。 在使用和流通度上,語言也可能出現強勢和弱勢的差別。但必須注意的是,語言本身其實沒有強勢和弱勢的分別。

11 何謂「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一種事實,指人類混雜性與多樣的生活方式並存之現象 人類世界本來就是多元文化現象
多元文化是一種理想,指異文化的人群相處應具備的能力、技巧、與態度 透過與「他/她者」互動,肯定自我,培育跨文化能力,逾越本身的視界(世界)之藩籬,以同構多采多姿的人類世界(願景)

12 台灣是多元文化的社會!?用什麼衡量? 人口組成的多樣性:原住民族各族(含平埔族) 與後來移入的「漢族」 (含閩、客、「外省」等) ,以及最近移入的外勞與外籍新娘 語言的多樣化:作為官話的「國語」、福佬話(閩南語或河洛化) 、客語、原住民各族的族語、新移民的母語、以及其他方 言等 不同居住地尚存的區域性族群差異

13 Convergence vs. Diversity
文化融合與文化多元 那些文化逐漸消失

14 令您印象深刻的台灣文化? 失落的百工-【百工慧心 】-- 鹽工篇

15 大眾文化與多元文化的好處與壞處? 它能改變社會的風氣。 它能使一個文化更具色彩。 它能使每個文化更具多元性。
它能改變人們對於其他文化的看法。

16 多元文化的實例 美國:它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文化共同在美國生活。
台灣:包含了原住民文化,四百年前有來自歐洲的文化、漢族的文化。其後又有來自英國的貿易文化,又有客家文化,外省文化,日本文化… … 等。 中國大陸:以漢文化為主,其餘為輔的多元文化,計有大族有漢、滿、蒙、回、藏、苗、瑤,小族有白、黎、哈尼族… … 等。

17

18 台灣多元文化的影響 影響遍及各族群的文化,包括原住民被漢人漢化甚廣,客家人的種茶文化影響了其他族群的種茶習俗… … 等。
因現今台灣遭受外來文化的衝擊,因此,台灣現在多元文化與原來文化保存的問題隨之浮上檯面。哪一種文化較適合台灣人,而此文化又不會與原本文化發生衝突,這將是現代台灣必須考慮的課題。

19 台灣多元文化的影響(2) 年輕族群的次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衝擊
a. 年輕人現今擁有「網路火星文」,這對於傳統的語文習慣來說是一大的衝擊。因火星文往往與文法不合,因此老一輩的人普遍的無法接受。 b. 年輕人現今的審美觀與老一輩人的審美觀有所衝突。現代年輕人喜歡打扮,展現青春與活力。而長輩們普遍的守舊,無法與求心求變的年輕族群的觀念共存。

20 如何維持台灣多元文化共存 增訂弱勢族群文化的各種保護法令,加強以公權力維護多元文化並存。
教育人民應有尊重多元文化的觀念,加強宣導多元文化的共存性。 透過民間的互助力量,援助其他弱勢文化,使之文化色彩發芽。

21 多元文化後的多種語言 如果你聽到鄰居的小孩講外語,你的反應會是如何?驚訝?讚嘆?還是看不起?
如果這個小孩講的外語不是英語而是泰語、印尼語或是越南語,你的反應會是如何?驚訝?讚嘆?還是看不起?

22 台灣民眾該用什麼觀點、態度面對這些新移民呢?范雲提供兩個思考點:首先,面對新移民,如果我們都把她們當外人,她尌會被我們變成外人;如果把她當自己人,她才會用同樣自己人的態度面對你。所以態度真的非常重要。
其次,在全球化的衝擊下,這一群新移民的家庭和子女,其實可能是台灣在全球化下非常重要的資產。但重點在於,台灣是否有正確的態度跟政策,如果政府提出的是錯誤的態度跟政策,他們尌有可能從資產變為負債。 (中時電子報/政治綜合報導 (2007/10/26)


Download ppt "台灣的多元文化之美(二) 授課教師:林蓬榮 教學助理:李若妤、葉紓碧、謝家弘 時間:2012/3/22"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