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專題講座】 師德的實踐— 志、據、依、游 事:侍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專題講座】 師德的實踐— 志、據、依、游 事:侍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專題講座】 師德的實踐— 志、據、依、游 事:侍奉

2 一、前言:孔門傳道弟子中為何最重視顏回?
二、志於道的特徵 三、仁之本在孝(據於德、依於仁) 四、孔子「游」的藝術之境 五、結語:志、據、依、游的關鍵

3 一、前言 思考兩問題: Q1:孔門傳道弟子中為何最重視顏回? Q2:追求「生命成就」與追求「事業成就」孰重?

4 孝雖是大地,但也需保證那個大地是有機土壤,而非有毒的土壤。
六藝 外在教育環境的重要 (陽光、空氣、水) 孝雖是大地,但也需保證那個大地是有機土壤,而非有毒的土壤。 「仁,人心也」、「惻隱之心」 「仁者,愛人。 」

5 二、 志於道的特徵 ○「志者,心之所之也。」

6 死語 活語 志於什麼道? ---聖賢之道也 孔子「十五志於學」 (王陽明)嘗問塾師曰:「何為第一等事?」 塾師曰:「惟讀書登第耳。」
二、志於道的特徵 志於什麼道? ---聖賢之道也 孔子「十五志於學」 (王陽明)嘗問塾師曰:「何為第一等事?」 塾師曰:「惟讀書登第耳。」 先生疑 曰:「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年譜) 死語 活語

7 君子必然立志宏遠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
二、志於道的特徵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大目標」=「小目標」+「小目標」+「小目標」…… 昆蟲學家的跳蚤科學實驗 「君子不器」:把自己做大、大的包含小的、貫串一起

8 「志」的特徵 1.有中心思想或中心目標 ☞思維:「無中心思想或目標,彷若畜生?」 同意嗎? ☞找苦樂的「因」vs.苦樂的「果」
二、志於道的特徵 「志」的特徵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 1.有中心思想或中心目標 ☞思維:「無中心思想或目標,彷若畜生?」 同意嗎? ☞找苦樂的「因」vs.苦樂的「果」

9 「志」的特徵 2.「全心全意追求心中的目標」 Q.能想像「全心全意嗎?」 「君子」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
二、志於道的特徵 「志」的特徵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滇沛必於是。 2.「全心全意追求心中的目標」 Q.能想像「全心全意嗎?」 「君子」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

10 「志」的特徵 3.沒有理由厭惡他人 ○「苟志於仁矣,無惡也。」(里仁) 「惡人」的特徵:基於自己的私欲。 如:一個人生氣很重,「貪」心也很重
二、志於道的特徵 「志」的特徵 ○「苟志於仁矣,無惡也。」(里仁) 3.沒有理由厭惡他人 「惡人」的特徵:基於自己的私欲。 如:一個人生氣很重,「貪」心也很重 了解真相後:知別人錯,進而幫助他改進。

11 「志」的特徵 4.抉擇自己要完成的是「生命成就」(道) 重於「事業成就」 如:馬雲功成身退了嗎?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開辦湖畔大學的馬雲
二、志於道的特徵 「志」的特徵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4.抉擇自己要完成的是「生命成就」(道) 重於「事業成就」 如:馬雲功成身退了嗎? 開辦湖畔大學的馬雲

12 三、 仁之本在孝

13 1.親人是啟動「仁孝」根性的開端者 ○親親仁也。(孟子)
三、仁之本在孝 ○親親仁也。(孟子) ○蓋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於壑。他日過之,狐狸食之,蠅蚋姑嘬之。其顙有泚,睨而不視。夫泚也,非為人泚,中心達於面目。蓋歸反虆梩而掩之。掩之誠是也,則孝子仁人之掩其親,亦必有道矣。」(孟子) 虆、梩,皆挖土之具。泚: 出汗。 故禮的必要性,從「孝」而來。 ○曾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孟子)

14 2.「仁孝」是長養一切德行的根本、 教育學習的根本
三、仁之本在孝 2.「仁孝」是長養一切德行的根本、 教育學習的根本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15 3.「仁孝」的擴充: 「敬心」與「愛心」不斷滋長
三、仁之本在孝 3.「仁孝」的擴充: 「敬心」與「愛心」不斷滋長 ○「愛人者,不敢惡於人;敬人者,不敢慢於人。」(孝經)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 愛心=慈悲的根本 敬心=智慧的根本

16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大學)
三、仁之本在孝 4.「仁孝」也是一切政治、禮儀的道德根基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孟子)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大學)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中庸)

17 四、 孔子「游」的藝術之境

18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公孫丑上〉)
四、孔子「游」的藝術之境 1.「以仁為因,由仁發藝」的「游」 ○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公孫丑上〉)

19 共通點何在? 禮: 樂: 射: 御: 書: 數: 六藝以「禮」為首,禮是實踐仁的方法 保證仁的種子可以長養的很好之外在環境。
四、孔子「游」的藝術之境 保證仁的種子可以長養的很好之外在環境。 禮: 樂: 射: 御: 書: 數: 共通點何在?

20 禮的必要性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 宦學事師,非禮不親。
四、孔子「游」的藝術之境 禮的必要性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 教訓正俗,非禮不備。 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 宦學事師,非禮不親。 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 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 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曲禮) 2.1兵器成為禮器 的隱喻

21 2.六藝之共同點: 找到「韻律」的共感、共鳴之和諧之道
四、孔子「游」的藝術之境 2.六藝之共同點: 找到「韻律」的共感、共鳴之和諧之道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 古者「詩禮樂」三位一體不可分 詩、禮、樂,是一種和諧共生的真善美合一之境。

22 3.「游」的一切目的, 發揮「和諧共鳴」的力量
四、孔子「游」的藝術之境 3.「游」的一切目的, 發揮「和諧共鳴」的力量 2.2 夾谷之會, 看到詩禮樂合一的「游」之共鳴力量

23 五、 結語

24 教育是一種「體驗主義」(experimentalism) 不是「主觀主義」(subjectivism),
五、結語 志、據、依、游— 共鳴的關鍵在…… 教育是一種「體驗主義」(experimentalism) 不是「主觀主義」(subjectivism), 也不是「客觀主義」(objectivism) 教育是一種師生之間心與心的傳遞


Download ppt "【專題講座】 師德的實踐— 志、據、依、游 事:侍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