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矿产勘查地质学 第八章 地质编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矿产勘查地质学 第八章 地质编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矿产勘查地质学 第八章 地质编录

2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第三节 综合地质编录

3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三、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4 §1 概述 一、概念 在找矿工作中,对工程(包括坑探钻探工程)揭露的各种地质现象、采样分析鉴定的成果及综合研究成果,用直观的、正确的、系统的文字、图表表示出来,这些工作就叫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是地质工作中一项基本作业,是每个地质人员必备的技能。

5

6 按照性质、反映内容以及研究程度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1 概述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按照性质、反映内容以及研究程度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

7 §1 概述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一) 原始地质编录 1、概念 对探矿工程和天然露头所揭示的各种地质现象和成果(包括各种采样,分析,鉴定成果)采用观察记录和素描、照像等方法记录反映出来。

8 §1 概述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2、取得成果 文字材料:地质现象的描述记录(包括对坑探工程,钻探工程所揭示的地质现象);取样记录,光薄片的鉴定的文字报告。 图表材料:各种坑探工程的素描图,钻孔柱状图,照片,样品分析及结果表等。 样品和标本材料: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样品,标本。

9 §1 概述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二) 综合地质编录 1、概念 综合地质编录也叫作综合编录,是在综合研究原始地质资料(原始地质编录所获得资料)基础上,用文字、图表反映研究成果,是原始编录的深化。

10 §1 概述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原始地质编录所得材料仅仅是直观的真实的感性认识,而只有通过综合编录才能把这些感性材料系统化,从而达到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成矿规律、矿床特征等有一个认识上的飞跃,进而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可据新的认识修改原设计和施工布置。 因此,综合编录具有下列重要意义:指示找矿,勘探和评价矿床,矿山设计和成矿理论研究。

11 文字资料:各种地质报告说明书,单项研究的专题总结及各种实验报告等。
§1 概述 二、地质编录的种类 2、取得成果 文字资料:各种地质报告说明书,单项研究的专题总结及各种实验报告等。 图片材料: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各种工程布置图、各种平面图、各种剖面图。 表格材料:如储量计算表等。

12 三、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1 概述 1、统一性 岩石名称标志层 地层划分标准 编录方法和要求 图例、图表格式的统一 2、真实性
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不能随便加上主观的东西,随便乱加、乱减地质现象 3、及时性 编录几乎是找矿勘探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随着施工不间断进行

13 地质编录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14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一)概述 1、概念 §2 原始地质编录
对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进而绘制工程素描图和文字记录。素描图一般用方格纸,比例尺1:50~1:200,特殊的地质现象应放大至1:1~1:50。

15 2、内容 3、地质内容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地质现象外,还有矿区名、工程名、编号、工程坐标、方位角、比例尺、长度分划线、样品及标本的 位置及编号,图例、素描人、日期等。 3、地质内容 矿体形态、岩层、岩体及其年代、岩矿石名称、岩性、矿化蚀变特征、产状及形态变化、接触关系、构造及其他一些地质现象。

16 (二)探槽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平行展开法 坡度展开法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一壁 地质现象相对简单 如一些外生沉积矿产
一壁一底 一般常用 二壁一底 地质现象复杂

17 2、探槽素描图作图步骤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采用展开方式:观察了解地质现象,确定使用何种展开方式及确定采用何种展开图;
固定皮尺、测方位角、坡度角、标志点; 确定地质特征点位置:用钢圈尺读出地质特征点在皮尺所示的铅直距离,并读出皮尺上的读数; 绘制地质体实际形态:按比例把各地质体特征点位置展示在图上,参照地质体的实际揭露形态,在方格纸上绘制出地质体出露的实际形态。

18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绘制槽底素描图:以壁投底的方法,即将槽底底界的地质界线垂直投影到紧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据地质体的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绘出槽底素描图; 文字记录、标本样品的采集位置标绘; 进行室内整理清绘:要求素描内容齐全,一般要求有长度分划线、方向、比例尺、样号、产状、图例、化学分析结果表。

19 采用展开方式:观察了解地质现象,确定使用何种展开方式及确定采用何种展开图;
90° 采用展开方式:观察了解地质现象,确定使用何种展开方式及确定采用何种展开图; 固定皮尺、测方位角、坡度角、标志点; 确定地质特征点位置:用钢圈尺读出地质特征点在皮尺所示的铅直距离,并读出皮尺上的读数;

20 绘制地质体实际形态:按比例把各地质体特征点位置展示在图上,参照地质体的实际揭露形态,在方格纸上绘制出地质体出露的实际形态;
90° ★产状要素 的标注 1 m 绘制地质体实际形态:按比例把各地质体特征点位置展示在图上,参照地质体的实际揭露形态,在方格纸上绘制出地质体出露的实际形态; 绘制槽底素描图:以壁投底的方法,即将槽底底界的地质界线垂直投影到紧靠素描壁一侧的槽底轮廓线上,据地质体的走向与探槽方位之间绘出槽底素描图。

21 90° G-6 b-1 标本样品采集、位置标绘;

22 进行室内整理清绘:要求素描内容齐全,一般要求有长度分划线、方向、比例尺、样号、产状、图例、化学分析结果表。
90° b-1 G-6 比例尺1:100 起点坐标 X= Y= H= 进行室内整理清绘:要求素描内容齐全,一般要求有长度分划线、方向、比例尺、样号、产状、图例、化学分析结果表。

23 图例 比例尺1:100 标本及其编号 基线及基线点 X= Y= H= 起点坐标 4 3 2 1 0 90° ● ▲ G-6 b-1 ●
90° 比例尺1:100 G-6 b-1 腐植土 变质砂岩 样品编号 采样位置(米) 样 长(米) 分析结果(%) Cu Ag H1 H2 H3 H4 H5 H6 残坡积层 1 样品及其编号 图例 浸染状矿体 G-2 标本及其编号 块状矿体 产状 矿脉 基线及基线点 安山玢岩 坐标测量点

24 (二)探槽地质编录 3、特殊情况 1)地形坡度大,且探槽又长,采用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错动素描。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二)探槽地质编录 3、特殊情况 1)地形坡度大,且探槽又长,采用分段素描或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错动素描。

25 90° 槽底连续而槽壁分段描述

26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2)当探槽拐弯时,两种情况: A.分段素描,以拐弯处为界,分段素描; B.连续素描,槽底按实际情况画,而槽壁拐弯处,画一铅垂线,并标出探槽方位角。

27 35° 20° A B a b a ″ a′ b ′ b ″ 230° 230° 45° 45° 拐弯探槽的画法

28 (三)浅井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一壁:地质情况相当简单; 相邻两壁:地质情况比较简单;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三)浅井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一壁:地质情况相当简单; 相邻两壁:地质情况比较简单; 四壁展开:常用,四壁平行展开将浅井从工程起点处拆开,四壁逆时针方向并列展开。

29 2、浅井素描图作图步骤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固定皮尺; 测量各井壁方位和宽度; 画出四壁轮廓;
确定各井壁地质特征点的位置,按比例画在图上; 注明样品标本位置; 产状、岩石花纹的标记、文字描述; 室内整理、清理工作。

30 图例 北东 南东 南西 H5 H1 H6 H2 H7 H8 H3 H4 45° 0 1 2 3 4 ● ● ● 271° 51°
北东 南东 南西 45° H5 H1 H6 H2 H7 H8 H3 H4 271° 样品编号 采样位置(米) 样 长(米) 分析结果(%) Cu Ag H1 H2 H3 H4 H5 H6 51° 腐植土残坡积层 十字黑云石英片岩 图例 电气石石英片岩 云英岩石 粗粒微斜长石锂辉石带 H1 样品及其编号 中粒叶钠长石锂辉石带 产状 细粒叶钠长石锂辉石带 坐标测量点

31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四)穿脉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1)压平法 2)旋转法

32 2 2 1 3 1 3 3 2 1 1 2 3 a b 旋转法 压平法 穿脉素描图展开方法

33 (四)穿脉地质编录 2、穿脉素描图作图步骤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固定皮尺,将皮尺挂在顶板的中线;
测量方位角、坡度角、顶板宽度、坑壁高度; 画出两壁轮廓,标出长度分划线; 确定各顶壁地质特征点的位置,按比例画在图上; 注明样、标本位置; 产状、岩石花纹的标记、文字描述; 室内整理、清理工作。

34 穿脉素描图 坑口坐标 比例尺1:100 ★ 31 ★ 3 ★ 32 ★ 21 ★ 33 130° 130° 12 13 14 15 ★2
X= Y= Z= 比例尺1:100 150° 120° 131° 85° 130° 80° 130° 75° 穿脉素描图 31 3 32 21 33 ★2 山坡堆积 石灰岩 矿 体 闪锌矿 黄铁矿 方铅矿 标本采集点及编号 化学样及其编号 样品编号 12 13 14 15 样品长度 分析结果% Pb Zn

35 (四)穿脉地质编录 3、特殊情况 坑道弯曲 1)当弯度>15°时,以拐弯处为界分段描述; 2)当弯度<15°时,两种情况。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四)穿脉地质编录 3、特殊情况 坑道弯曲 1)当弯度>15°时,以拐弯处为界分段描述; 2)当弯度<15°时,两种情况。

36 拐弯坑道的展开格式 90° 76° A:顶板按实际弯曲方位保持完整,相向弯曲的坑壁出现重叠,背向弯曲的坑壁发生拆开 14° 47° 60°
B:背向弯曲的坑壁保持完整,相向弯曲的坑壁及顶板发生拆开 30° 拐弯坑道的展开格式

37 (五)沿脉地质编录 1、展开方式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一顶+掌子面: 矿体主要在一顶出露;
一壁一顶+掌子面:矿体倾角缓,在一壁一顶出露; 二壁一顶+掌子面: 矿体倾角缓,在两壁一顶出露。

38 2、沿脉素描图作图步骤 §2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固定皮尺,将皮尺挂在顶板的中线; 测量方位角、坡度角、顶板宽度、坑壁高度;
画出四壁轮廓,标出长度分划线; 确定各顶壁地质特征点的位置,按比例画在图上; 注明样、标本位置; 产状、岩石花纹的标记、文字描述; 室内整理、清理工作。

39 90° YMZ1-4 YMZ1-1 YMZ1-2 YMZ1-3 沿脉地质素描图

40 §2 原始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一)现场编录 1、检查孔深: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 2、测定残留岩芯:提钻后马上进行; 3、检查岩矿芯,测定岩矿芯长度,计算岩矿芯采取率。

41 A:岩心完整无损:残留进尺等于残留岩心长度
B:当岩心有磨损时: 残余进尺= 4、检查岩矿心 从岩心管取出后,对岩矿心进行编号,编号格式如下:

42 二、钻探地质编录 (一)现场编录 4、检查岩矿心 5、测斜、测方位角、水位 6、求换层深度 §2 原始地质编录 a: 先求本回次假厚度
m1: 换层处上段岩层岩心长 m2: 换层处下段岩层岩心长

43 b: 求换层深度 7、岩层倾角测量 8、填写钻孔记录表 9、采集样品及标本 10、终孔验收小结 §2 原始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L1: 上回次进尺 S1: 上回次残留进尺 7、岩层倾角测量 8、填写钻孔记录表 9、采集样品及标本 10、终孔验收小结

44 §2 原始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二)钻孔弯曲的校正 钻孔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的和技术的原因,使钻孔的倾角(或天顶角)及方位角偏离设计方向,称之为“钻孔弯曲”。 钻孔弯曲校正,是钻探工程编录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性工作。

45 §2 原始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资料 ××矿床有一层状矿体,地表出露宽度为28m。矿体 走向向南北,倾向西,倾角为65°。钻孔ZK1是沿通 过矿体露点的勘探剖面上布置的。该勘探剖面方位为 90°,所在地形近于水平。 钻孔ZK1开孔位置在矿体露头以西,距矿体顶板270m。 当钻进到300m时见矿,并测得矿体与钻孔中轴线夹角 73°,矿体假厚度为30m。钻孔穿过矿体后,提取的 岩心表明全为无矿化的正常围岩,故钻进到348m处终 孔。全孔共进行七次孔斜测量,其测量数据列于表。

46 §2 原始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47 270 ° ZK1 90 ° o A 绘制钻孔中轴线 从剖面上的ZK1钻孔孔位点O向下引一条东倾、倾角70°的线段OA,取其长度为25米[(0+50)/2=25m];接着过点A作倾角为68 °的线段AB,取其长度为50m[(50+50)/2=50m];再过点B作倾角64 °的线段BC,取其长度为65m[(50+80)/2=65m); B C D E F G 依此类推,作CD、DE、EF、FG等线段,其中,FG线段长24m,倾角为38 ° ,组成O-A-B-C-D-E-F-G折线,即为倾角校正后的ZK1钻孔中轴线。

48 绘制钻孔中轴线水平投影图 270 ° 90 ° ZK1 o A C D E G B F
1、在钻孔中轴线剖面图的下方绘制一水平线,将钻孔中轴线上的各折点依次投影到水平线上,得O′ A′、 A′ B′、 B′ C′ 、C′ D′、 D′ E′、 E′ F′、 F′ G′等水平线段; 2、从O′点以90 °方位角作线段01= O′ A′;从1点以92°方位角作线段12= A′ B′;从2点以97 °方位角作线段23= B′ C′;依此类推,得到一组线段,连接得到0-1-2-3-4-5-6-7线段,即钻孔中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 O′ A ′ B ′ C ′ D ′ E ′ F ′ G ′ 1 2 3 4 5 6 7

49 绘制中轴线法线投影图 o A C D E G B F 270 ° 90 ° ZK1 1、从钻孔中轴线剖面图O-G各折点引一短水平线
1 2 3 4 5 6 7 270 ° 90 ° ZK1 绘制中轴线法线投影图 1、从钻孔中轴线剖面图O-G各折点引一短水平线 2、从钻孔中轴线水平投影图上各折点1、2、3、4、5、6、7,分别向上作垂线,并与以上O-G各折点引的短水平线相交于1′、 2′、3′、4′、5′、6′、7′。 1′ 2′ 3′ 4′ 5′ 6′ 7′

50 连接0- 7′,组成0-1′- 2′-3′-4′- 5′-6′-7′ 折线,即为经法线投影图法校正后的钻孔中轴线
o A C D E G B F O′ A ′ B ′ C ′ D ′ E ′ F ′ G ′ 1 2 3 4 5 6 7 270 ° 90 ° 6′ 5′ 4′ 2′ 3′ 7′ 1′ ZK1 连接0- 7′,组成0-1′- 2′-3′-4′- 5′-6′-7′ 折线,即为经法线投影图法校正后的钻孔中轴线

51 270m 标绘矿体的位置 o A C D E G B F 270 ° 90 ° ZK1 1、按见矿深度在 钻孔中轴线上标绘矿体的顶底板
1 2 3 4 5 6 7 270 ° 90 ° 6′ 5′ 4′ 2′ 3′ 7′ 1′ ZK1 270m 标绘矿体的位置 1、按见矿深度在 钻孔中轴线上标绘矿体的顶底板 2、将矿体顶底板的界线点水平投影到经法线投影校正后的钻孔中轴线上,标绘好矿体的顶底板

52 o A B C D E F G o′ A ′ B ′ C ′ D ′ E ′ F ′ G ′ 1 2 3 4 5 6 7 1′ 2′ 3′
4′ E 5′ F 6′ G o′ A ′ B ′ C ′ D ′ E ′ 7′ F ′ G ′ 1 2 3 4 5 6 7

53 地质编录 第三节 综合地质编录 一、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二、勘探线剖面图

54 一、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矿区(床)地形地质图是反映矿床地质特征的图件。
§3 综合地质编录 一、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矿区(床)地形地质图是反映矿床地质特征的图件。 它是矿床勘探工作中研究矿床地质规律、合理布置勘探工程、综合整理勘探成果的基本图件。也是矿产勘查阶段和矿山设计所必需的最基本图件。

55 图上内容:地形等高线、水系、坐标线、各种实测推测的地质界线、代表性的岩层产状、还包括一些地面建筑;
§3 综合地质编录 一、矿区(床)地形地质图 图上内容:地形等高线、水系、坐标线、各种实测推测的地质界线、代表性的岩层产状、还包括一些地面建筑; 另外还往往加上探矿工程、勘探线、物化探异常等,称为“矿区综合地质图”。 编图方法:略。

56

57 二、勘探线剖面图 勘探线剖面图主要反映沿勘探线方向,矿体地质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时,也可作为储量计算的剖面图。
§3 综合地质编录 二、勘探线剖面图 勘探线剖面图主要反映沿勘探线方向,矿体地质特征及其变化情况。 当地质情况不太复杂时,也可作为储量计算的剖面图。 比例尺:1:500~1:2000。

58 内容: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标高、探矿工程位置及编号、钻孔的终孔深度、样品位置及编号、地层产状、岩石及矿体的编号。
§3 综合地质编录 二、勘探线剖面图 内容: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标高、探矿工程位置及编号、钻孔的终孔深度、样品位置及编号、地层产状、岩石及矿体的编号。

59 编制方法: §3 综合地质编录 二、勘探线剖面图 1、绘制坐标线,按一定高差绘制水平标高线和坐标线。
2、根据测量数据将地形、探槽、浅井等各种坑道和钻孔绘在图上。钻孔按孔斜测量的结果绘制 3、连接地质界线 4、用投影法在图下面绘制一勘探线平面草图,在一侧绘取样分析结果表。图例、比例尺、图签等。 如果用作储量计算,还要把矿石类型、储量级别界线绘出。并注明面积大小编号及储量级别。

60


Download ppt "矿产勘查地质学 第八章 地质编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