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②。”
【注释】①北辰:北极星。距地球约782光年。 由于太远,从地球上看它似乎不动,实际仍在高速 运转。 ②共:同“拱”。环绕。 【今译】 孔子说:“[国君]治理国家,用道德教 化来推行政治,就像北极星一样,处于它一定的方 位上,而群星都环绕在它的周围。”

2 【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①,曰:
‘思无邪②。’” 【注释】 ①蔽(bì毕):概括,包盖。 ②思无邪: 出自《诗经·鲁颂·駉》篇。孔子借用这句话来评论 《诗》。 【今译】 孔子说:“《诗》三百[零五]篇,用一句 话来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正, 没有邪恶的东西。’”

3 【2·3】子曰:“道之以政①,齐之以刑②,民免而
无耻③;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④。” 【注释】 ①道:同“导”。治理,引导。 ②齐:整治, 约束,统一。 ③免:避免,指避免犯错误。无耻:做 了坏事,心里不知羞 耻;没有(或缺乏)羞耻之心。 ④格:正,纠正。 【今译】孔子说:“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 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还不是从心里知道[犯罪]是 可耻的;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 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改过。”

4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①,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①有:同“又”。表示相加。“十有五”,即 十加五,十五岁。 ②天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 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 多重含义。 【今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 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 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 也不会超出规矩。”

5 【2·5】孟懿子问孝①,子曰:“无违。”樊迟御②,
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 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①孟懿(yì意)子:姓仲孙,亦即孟孙, 名何忌“懿”是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氏、季孙氏 共同把执鲁国朝政。他的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 要向孔子学礼。 ②樊(fán凡)迟:姓樊,名须, 字子迟。孔子的弟子。曾与冉(rǎn染)求一起为 季康子做事。生于公元前515年,卒年不详,比 孔子小三十六岁。 御:赶车,驾车。

6 【今译】孟懿子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不违背[周
礼]。”樊迟为孔子赶马车,孔子对他说:“孟孙氏问我 怎样做是孝,我回答他:‘不违背[周礼]。’”樊迟说: “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按周礼 侍奉他们;去世了,要按周礼为他们办丧事,按周礼祭 祀他们。”

7 【2·6】孟武伯问孝①。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②。”
【注释】① 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志)。是前 一章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武”是谥号。 ②其:代词, 指父母。此句意思是:唯忧父母疾。一说,“其”,指子 女。“疾”,指品德行为上的毛病。意思是:父母唯忧其 疾。做父母的就是担心子女的品行不好。所以,孝顺父 母,就要自己品德好,不要使父母担忧。另说,“其”指 子女,“疾”指疾病。“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 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 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朱熹《四书集 注》) 【今译】 孟武伯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 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

8 【2·7】子游问孝①,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①子游:姓言,名偃(yǎn演),字子游吴国 人。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孔子的弟子。比 孔子小四十五岁。 【今译】子游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 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但这却是很不够的,因 为]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如果对父母[只做 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 呢?”

9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
其劳②;有酒食,先生馔③,曾是以为孝乎④?” 【注释】①色:脸色。指和颜悦色;心里敬爱父母, 脸面上好看。 ②弟子:晚辈。指儿女。 【今译】子夏问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对父母] 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做到]有了事, 孩子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但是, 子女的脸色却很难看,]难道能算是孝吗?”

10 【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①,不违,如愚。退而
省其私②,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又称颜渊。鲁 国人。生于公元前521年(一说,公元前511年), 卒于公元前480年。是孔子早年最忠实的弟子,被 孔子器重、厚爱。比孔子小三十(一说四十)岁。 ②省(xǐng醒):观察,考察。 【今译】 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问一整天,他都不提 不同的意见,好像是很愚笨。[可是,]课后我考察他 私下里的言行,发现他对我所讲的课能充分发挥,颜回 并不是愚笨的。”

11 【2·10】子曰:“视其所以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
人焉廋(sōu)哉③?人焉廋(sōu)哉?” 【注释】 ① 以:根据,原因,言行的动机。一说, “以”,通“与”。引申为与. ,同. ,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② 由:原由,走的道路。指为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方 式方法。 ③ 焉:代词,表疑问。哪里,怎么。 廋(sōu):隐藏,隐瞒。 【今译】孔子说:“[了解人,要]看他言行的动机, 观察他所采取的方法,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这样 去了解,]人怎么能隐瞒得了呢?人怎么能隐瞒得了 呢?”

12 【2·11】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 故:旧的,原先的。 【今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 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2·12】子曰:“君子不器①。” 【注释】① 器:器具,只有一种固定用途的东西。 比喻人只具备一种知识,一种才能,一种技艺。 【今译】孔子说:“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样[只有固定 的某一方面的用处]。”

13 【2·13】子贡问君子①,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①君子:古代有学问有道德有作为的人, 人格高尚的人,或有官职、地位高的人都可称“君子”。 【今译】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 先去实行,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 【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①,小人比而不周②。” 【注释】①周:同周围的人相处得很好,合群,团结。  比(bì毕):本义是并列,挨着。在这里有贬义: 为私情而勾结,拉帮结伙,结党营私。 ②小人:不正派、不道德、人格卑鄙的人。古代也称 地位低的人。 【今译】孔子说:“君子能[在道义上]团结人但不 [以私情而]互相勾结;小人善于笼络勾结而不[在 道义上]团结人。”

14 【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思:思考,思维。罔(wǎng网):同“惘”。 迷惑,昏而无得。一说,欺罔,蒙蔽,受骗。另说,“罔”, 即无,无所得。 ②殆(dài代):危险。一说,没有信心。 【今译】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 [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2·16】子曰:“攻乎异端①,斯害也已②。” 【注释】① 攻:指学习攻读,专治,钻研。一说,攻击。 异端:不同的学说、主张。 ②斯:代词。这,那。 已:语气词,表慨叹,相当“矣”。一说,停止,完毕。 则此章的意思是:攻击那些邪说,祸害就没有了。 【今译】 孔子说:“去攻读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

15 【2·17】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③。” 【注释】①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鲁国卞(今山东省平邑县东北)人。是孔子早年的弟子。 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 死于卫国内乱。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 0年,比孔子小九岁。 ② 诲(huì会):教导,教育, 诱导。 女:同“汝”。你。 ③ 知:前五个“知”字,是 知道,了解,懂得。最后“是知也”的“知”,同“智”。明 智,聪明,真知。 之:代词。指孔子所讲授的知识、 学问。 【今译】孔子说:“仲由,我教导你的[知识],知道了 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 智的。”

16 【2·18】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②,慎言其馀,
则寡尤③;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 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① 子张:姓颛(zhuān专)孙,名师,字子张。 陈国人。孔子晚年的弟子,比孔子小四十八岁。生于公元 前503年,卒年不详。 干禄:求仕,谋求做官。“干”, 求,谋。“禄”,官吏的俸禄,官职。② 阙:空,缺,有 所保留。 ③ 寡:少。 尤:过错,错误。 【今译】子张学习如何谋求做官。孔子说:“要多听[各 种意见],把觉得可怀疑的地方避开,谨慎地说出其馀 的,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各种情况],把觉得 有危险的事情避开,谨慎地去做其馀的,这样就能减少 后悔。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谋求官职的机会就在 其中了。”

17 【2·19】哀公问曰①:“何为则民服②?”孔子对曰:
“举直错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① 哀公:鲁国鲁定公的儿子,姓姬,名蒋。 “哀”是死后的谥号。在位二十七年(自公元前494年 至公元前466年)。 ② 何为:怎样做,做什么。 ③ 举:选拔,推举。 直:正直的、正派的人。  错:同“措”,放置,安排。一说,废置,舍弃。  诸:“之于”的合音。 枉:不正直、不正派、邪恶的人。 【今译】鲁哀公问:“怎样做才能使人民服从呢?”孔子 回答说:“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恶的人之上, 人民便服了;选拔邪恶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 上,人民就不服了。”

18 【2·20】季康子问①:“使民敬,忠以劝②,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③,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 能,则劝。” 【注释】①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 “子”,是尊称。鲁哀公时,任正卿(宰相),政治 上最有势力。② 以:连词。而。 劝:努力,勤勉。 ③ 临:对待。 【今译】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对我尊敬,对我忠实而 又努力干,应该如何办呢?”孔子说:“你要用庄重严 肃的态度来对待,人民就会尊敬你;你[倡导]对父 母孝顺,对众人慈爱,他们就会忠实于你;你选拔任 用善良优秀的人,又教育那些能力差的人,人民就会 互相勉励而努力干了。”

19 【2·21】或谓孔子曰①:“子奚不为政②?”子曰:“《书
》云③:‘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④。’是亦为政, 奚其为为政⑤?” 【注释】① 或:代词。有人。 ② 奚:疑问词。何, 怎么。 ③ 书:指《尚书》。是商周时期的政治文告 和历史资料的汇编。孔子在这里引用的三句,见于伪 古文《尚书·君陈》篇。 ④ 施:推广,延及,影响于。  有:助词,无意义。 ⑤ “奚其”句:“奚”,为什么。 “其”,代同,指做官。“为”,是。“为政”,参与政治。 鲁定公初年,孔子没有出来做官,所以,有人疑其不为 政。

20 【今译】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
孔子说:“《尚书》里有句话说:‘孝啊就是孝敬父母, 并以友爱的态度对待兄弟。倡导孝悌的道理推广到政 治方面。’这也算是参与了政治,为什么非做官才算是 参与政治呢?”

21 【2·22】子曰:“人而无信①,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②,
小车无軏③,其何以行之哉④?” 【注释】① 信:讲信用,说了算数。 ② 輗(ní尼): 古代大车(用牛拉,以载重)车辕前面横木上揳嵌的起 关联固定作用的木销子(榫头)。 ③ 軏(yuè月): 古代小车(用马拉,以载人)车辕前面横木上揳嵌的起 关联固定作用的木销子(榫头)。 ④ 何以:以何,用 什么,靠什么。 【今译】 孔子说:“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就好比]大车上没有輗,小车上没有軏,它靠什么行 走呢?”

22 【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①?”子曰:“殷因于夏礼②,
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 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①世:古时称三十年为一世。这里指朝代。 ②殷:就是商朝。商朝传至盘庚(商汤王的第九代孙), 从奄(今山东省曲阜市)迁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县西 北),遂称殷。商是国名,殷是国都之名。 因:因袭, 沿袭。礼:指整个仪礼制度,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则、 规范、仪式的总称。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

23 【今译】子张问:“往后十个朝代[礼法制度]的事,
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所 减少的和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了商期 的礼制,所减少的和增加的,可以知道;将来如有继 承周朝的[礼法制度,其基本内容不过增增减减], 即使传下一百代之久,也是可以知道的。”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①,谄也。见义不为, 无勇也。” 【注释】①鬼:这里指死去的祖先。 【今译】 孔子说:“不是自己的祖先却去祭祀它,就是 谄媚。遇到符合正义的事而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


Download ppt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 【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①,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