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原住民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原住民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原住民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泰雅爾中會宣教大會 黃伯和 長大神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2019年1月21日 新竹聖經學院

2 Ecumenical Ministries
重新認識普世事工

3 合一的本質與內容 普世(合一)運動的再思 普世(合一) Ecumenism (Oikoumene)來自希臘與字根 Oikos (家宅)的意思。 教會合一的普世運動因此是指「建立上帝的家」的使命與工作。 希臘語 Oikos這個字根發展出來的與基督 教信仰密切相關的概念包括: 經濟 (Oikonomous) Economy 生態 (Oikologia) Ecology 合一 (Oikoumeme) Ecumenism 普世(合一)的意涵在教會史中具不同範疇 和意涵: 教派(會)合一 基督徒的合一 上帝造物的合一 共同居住在基督引領的船上

4 宣教與佈道(Mission & Evangelism)
宣教(Mission)來自拉丁文的Missio(差遣)。基督教的宣教是missio Dei 指「上帝的差遣」。 以「上帝的差遣」作為宣教的了解,宣教的本質與內涵乃順理成章的指向傳揚、實踐上帝的旨意,也即聯結到主禱文開宗明義的祈禱:「上帝旨意的成全、上帝國的臨到」。這也就是一般教會所倡議的「上帝國的宣教」。 上帝國的宣教主要是在宣告、見證上帝主權(the reign of God)的臨到與實現、在地上如同在天上。此一宣教所涉及的範疇因此除了福傳佈道(Evangelism)外,也包括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族群與生態的各個面向 議題。是所有受造之生命的整全和豐盛 的追求。 Justice, Peace and Integrity of Creation

5 宣教與佈道(Mission & Evangelism)
佈道、傳福音因此一般簡稱為【傳耶穌、施洗禮】,原意應該是【傳耶穌也傳耶穌所傳的,施洗禮也改變生命】,這樣,宣教與佈道就會成為殊途同歸的教會事工。 當前普世教會所面對的挑戰是兩個路線有陷入【講宣教卻忽略信仰、施洗禮卻沒改變生命,或改變得離耶穌的生命更遠】 上帝國的宣教含蓋個人信仰悔改、 生命更新的福傳事工。 傳福音、佈道的工作也指向藉個人 生命的更新來達成上帝國臨在地上 如同在天上的信仰祈願。 兼容並蓄的信仰胸懷以及謙虛受納 的追求學習,是讓教會達成合一、 見證上帝國臨到的第一步。

6 Ecumenical Ministries and Cross Cultural Mission
普世事工與跨文化宣教

7 普世事工與跨文化宣教 Ecumenical Ministries and Cross Cultural Mission
這次貴中會舉辦的宣教會議以【普世宣教】為主題。這是很進步、有遠見的嘗試。為了有助於大會的討論,我想再進一步針對這個主題作一些釐清: 我們大會所訂定的【普世宣教】在我看來是可以含蓋【普世事工】與【跨文化宣教】兩個概念: 普世事工是指【促成普世教會共同成為上帝的家】的各種相關事工。例如:針對人權、性別、經濟公義、族群、宗教對遇等所展現的普世共同委身(ecumenical solidarity),當然也包括跨文化宣教的工作。 跨文化宣教則是指差派宣教師到不同文化處境中從事宣教(傳福音)的努力。 東南亞很多國家的教會則通常會以國、內外傳福音作區分,稱國內為佈道,稱國外為宣教(海外宣教)。

8 普世事工與跨文化宣教 Ecumenical Ministries and Cross Cultural Mission
跨文化宣教也是普世事工的一部分,同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Mtt 耶穌走近他們,對他們說:「上帝已經把天上和人間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 Acts 1.6-8記載耶穌昇天前門徒【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跨文化宣教是教會(基督徒)完成耶穌昇天前給門徒的命令:【使萬國做我的門徒】以及【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無可迴避的必要工作。 跨文化宣教是以福傳為主軸的宣教活動。這是一個既挑戰又敏感的宣教事工。

9 跨文化宣教 Cross Cultural Ministries
跨文化宣教與普世宣教一般是可以互通使用的,其語意的差別在普世著重在【合一】的目標,跨文化則偏重【文化差異】的關注。 跨文化宣教與跨文化事工也常被視為同一概念。一般的區分是跨文化宣教比較專注於傳福音的面向,談事工則涵蓋較廣泛,例如醫療、教育、藝術、文化等都可能涉及。 跨文化宣教是基督教會源遠流長的歷史性事工。其系統性的源頭可追溯自保羅把福音帶到外邦人的突破與開展。保羅出身猶太血統、 擁有羅馬公民身分,並接受良好的希臘化教育與文化薰陶,讓他的外邦宣教成為教會宣教史上的重要典範。

10 Mission and Challenges
使命與挑戰 跨文化 vs. 誇文化

11 跨文化宣教的使命與挑戰 跨文化 vs. 誇文化 對多元的體認
普世宣教的終極目的無非是要重建上帝國 (Rebuilding the household of God),讓上帝重新在世界掌權。普世宣教的跨文化事工因此必須面對上帝家裡不同人種文化的多元。跨文化不是誇文化,宣教師對多元的欣賞與尊重,避免把宣教當成殖民、歧視與剝削的幫兇是跨文化宣教的首要課題。 對異文化具有敏感意識除了是跨文化宣教成敗的關鍵外,也是透露出我們對上帝的家(上帝國)之特性的了解與認知。上帝是在不同文化中工作的上帝,上帝家裡的成員個個都是獨特的,合一是在多元中的彼此尊重與欣賞,不是消滅對方主體性的統一霸權的展現。

12 跨文化宣教的使命與挑戰 跨文化 vs. 誇文化 虛己與認同的宣教策略
跨文化宣教也是耶穌道成肉身的展現,虛己與愛的認同是道成肉身宣教的本質,也是普世宣教的秘訣。 保羅描寫耶穌基督受上帝差遣來世界的宣教典範,說: 他原有上帝的本質,卻沒有濫用跟上帝同等的特權。相反地,他自願放棄一切,取了奴僕的本質。他成為人,以人的形體出現。他自甘卑微,順服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腓2.6-8) 而在林前 節他聲稱自己的宣教策略是: 我是自由的人,不受任何人的奴役;但是我卻甘心作大眾的僕人,為要爭取更多的人。跟猶太人一起工作,我就像猶太人,為的要爭取猶太人。雖然我不處在摩西法律的控制下,我卻像生活在法律下的人,為要爭取法律下的人。同樣,跟法律外的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像法律外的人,不受猶太法律的拘束,為要爭取法律外的人。然而,這不是說我不服從上帝的法律;其實我是受基督法律約束的。在信心軟弱的人當中,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爭取他們。所以,在甚麼樣的人當中,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用甚麼方法,我總要救一些人。我為了福音的緣故做這些事,目的是在跟別人分享福音的好處。

13 跨文化宣教的使命與挑戰 跨文化 vs. 誇文化 最重要的是要在合一中宣教
無論如何,基督教的宣教無非是要領人認識耶穌,信耶穌,順服上帝的主權(實現上帝國)。因此,跨文化宣教就是要把不同文化的人邀請到上帝的家裡來。共享作為上帝家裡的人的一體性共融關係。 在跨文化宣教中體現教會合一的精神就顯得格外重要。福音的中心是是耶穌基督,是上帝救贖的愛。即便教派不同,教會傳統有所差別,終究都是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宣教過程中應儘量追求合一、合作,相互尊重,避免造成族群、社區、甚至家庭的撕裂。(這是基督教宣教歷史中最為人詬病的現象) 合一的見證也表現在跨文化宣教能做為橋樑把差派的教會(sending church)以及接受的教會(receiving church)聯結起來,成為宣教的夥伴教會。促成普世教會合一的機會。

14 跨文化宣教的使命與挑戰 跨文化 vs. 誇文化 在宣教中學習並成長
宣教是上帝的宣教,宣教師應該在過程中體悟上主的奧秘規劃,自我學習、改變,並帶給差派我們的教會鼓舞的信息,以及激勵的見證。(西方宣教差會制度化的安排宣教師定期宣教報告,回國向地方教會分享、見證及募款,值得參考) 使徒行傳第10章彼得向外邦人的哥尼流傳福音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聖靈在哥尼流身上動工比在彼得身是要早 彼得在受乎召時經歷了自己信仰與傳統的挑戰(上帝認為潔淨的你不可當作汙穢) 看見哥尼流的敬虔以及熱心,彼得告白對上帝的新認識: 「現在我確實知道,上帝對所有的人都平等看待。只要是敬畏他、行為正直的人,無論屬哪一種族,他都喜歡。」(徒 ) 在親眼看見聖靈傾注給外邦人後,彼得承認:「這些人已經領受了聖靈,跟我們一樣,有誰能阻止他們領受水的洗禮呢?」 宣教是上帝的宣教、是聖靈親自的工作,差派與領受應該以夥伴的關係共同在盛靈的帶領下學習、成長。而不是以上對下的從事宣教。

15 The Role of Local Churches and Presbytery
中會與地方教會的角色

16 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從教會的本質來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針對教會的本質所作的告白是:「教會是上帝子民的團契,蒙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且根植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而成為盼望的記號。」 教會是普世的,是因為: 教會的存在就是透過宣教師跨海的福傳事工才建立起來的。 也是因為教會的本質就是宣教,無論是國內或海外,教會是通過宣教的活動來彰顯其作為教會身分與特質。 教會存在的目的是宣揚耶穌基督,見證上帝國的來臨,因此所有的宣教活動都指向個人生命在耶穌基督的感召下悔改、更新,社會結構的趨向公義、和平以及造物的完整。 普世宣教因此也是根植本地的宣教,因為福音的分享必須透過在地的委身、見證,與跨文化的對遇會通,才能完成使命。跨文化宣教除了要洞察宣教地的文化外,也需要對差派自己的文化和處境有所了解與關注。

17 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從教會體制而言
教會組織雖然是歷史的產物,但是無可迴避的它是基督身體的具體呈現。不同教派通過其所認信的組織運作,來宣示上帝主權與基督肢體的臨在與施展。作為合一的教會,所有的宣教活動都應該通過整體組織的運作,齊心合力,在宣教師宣教現場的努力外,也透過機構性的合一作出美好見證。 跨文化宣教由於涉及跨國、跨族群,以及不同教會的教區概念,延伸出許多複雜的問題和挑戰,加上跨文化宣教所需的資源相對龐大,差派端的後勤支援也更顯重要。因此借重體制的後盾與支援,以及普世教會的夥伴網絡關係,作為前線為福音打拼的保護傘,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果效。 宣教師的差派以及差派教會或教會背後的宗派、體制作有效的聯結,乃是不可或缺的規劃與建置。

18 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作為差派端的中會與地方教會
普世宣教既是教會本質的展現,作為差派端的中會及地方教會,因此必須在神學上、制度上、資源籌措上以及差派培訓與持續關懷上,孕育能量,齊備機制,以有效成為普世宣教的支援動力。 以西方宣教差會的例子: 分區的海外宣教部:招募、培訓(跨文化意識與調適)、連繫海外合作教會、協調差派、安置事宜。 建立制度:持續關懷、探訪、評價、安息年(月)回國報告、傳達異象、短期進修之規劃。 宣教師中心的設立:例如,英國的Selly Oak,荷蘭的萊登,提供宣教師回國住宿、資料查詢、研究進修的園地。 資源的募集和分配:專款基金的設立、宣教師回國訪問地方教會的異象傳遞及募款,與宣教地教會的磋商與責任分擔安排。 退休制度的建立。

19 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中會與地方教會的普世事工 除了跨文化宣教之差派外,中會及地方教會也可以有許多普世事工的努力與做法。
如前面所提及的,普世宣教並不只侷限在人員的差派。普世宣教是建立上帝的家的宣教,因此在平時的信仰神學的裝備、社會議題的信仰洞察(包括人權、兩性平權、族群共融、經濟公義、科技倫理、生態關懷、地緣政治與人民安全/帝國主義、在時代中讀經、以及在處境中作神學等等),國外夥伴教會之宣教、教會生活及文化分享,對經歷災難、受苦之地區教會展現團結與關懷的援手。都是可以在地推展,提升教會、信徒之普世合一意識的重要工作。 當然中會或地方教會也可以與國外教會締結姊妹(夥伴)教會的關係,透過交流互動,豐富信徒的教會、信仰生活。 配合總會的普世宣教活動,積極參與跨文化、跨國界、跨宗派的合一運動。

20 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普世不等於海外
最後,我必須強調的是,普世不等於海外。普世(合一)運動的最初意念是教派合一運動(上帝的家)。因此,普世宣教(事工)的最急迫工作其實是國內的教派的合作與團結。 另外,國內也有跨文化宣教的需求。但是我們的神學教育對國內的跨文化議題幾乎是漠視的。不同文化在宣教中的角色及影響,也還待更多的神學關注與研討。 很多普世宣教的議題,例如:科技倫理(數位化)、經濟公義(全球化)等議題在教會中,其實是很生疏的。更不要說後現代、後殖民等較為抽象的議題。

21 結論 普世宣教是一種信仰生活的方式,教會應設法讓它溶入信徒的教會生活中。
跨文化宣教是很有意義,但很困難的事工,需要教會整合資源,共同投入,並且要有規劃、有計畫且持續耕耘,使其可長可久的開花結果。 普世宣教不等於海外宣教,而是基督徒信仰內涵的深化與豐富化。應當成為教會事工的焦點之一。 希望貴中會經過牧長的關注、用心,以及此次大會的共同智慧激盪,能帶給中會內各教會信仰成長的祝福。


Download ppt "原住民中會與地方教會如何參與普世宣教事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