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臺灣技職教育的發展 陳德華政務次長 103年10月21日 1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臺灣技職教育的發展 陳德華政務次長 103年10月21日 1 1."—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臺灣技職教育的發展 陳德華政務次長 103年10月21日 1 1

2 簡報大綱 壹、前言 貳、現況說明 参、他山之石 肆、技職教育面臨困境 伍、第2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 陸、少子女化的衝擊─危機與轉機 2

3 壹、前言 技職教育應隨著整體環境與社會需求變化,及參考先進國家作法,快速回應調整,以培育國家所需技術人才,再現臺灣技職教育榮景。
技職教育與臺灣經濟建設和發展關係密切,過去培養不少技術人才,造就臺灣經濟奇蹟,各界均認為技職教育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近10年來技職學校改制升格,高職學生以升學為導向,技職教育學術化,引發技職教育定位不明、學用落差的批評聲浪。 技職教育應隨著整體環境與社會需求變化,及參考先進國家作法,快速回應調整,以培育國家所需技術人才,再現臺灣技職教育榮景。 3

4 貳、現況說明(1/5) 技職教育學制 科技大學 技術學院 專科學校 國 中 後期中等技職教育 國中技藝教育學程 --職業試探、陶冶
(1)五專 (2)二專 後期中等技職教育 (1)高職【實用技能學程】 (2)高中附設職業類科 (3)綜合高中【專門學程】 國 中 國中技藝教育學程 --職業試探、陶冶 (1)二技 (2)四技 (3)附設專科部【五專、二專】 (4)研究所【碩、博士班】 4 4

5 貳、現況說明(2/5) 技職教育與經濟發展 時間(民國) 技 職 教 育 發 展 階 段 國 家 經 濟 發 展 重 點 40年代
農業、工業為核心教育 重視高級職業學校 土地改革成功 農業生產提高 勞力密集民生工業萌芽 50年代 發展工、商業職業教育 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擴增職業教育類科與數量 改進五專教育 發展勞力密集民生工業 拓展對外貿易 60年代 改進工業職業及專科教育 創辦技術學院 推動十大建設 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工業 70年代 全面提升工業職業教育及專科教育質與量 發展高科技產業 發展石化工業 80年代 開辦綜合高中 增設技術學院 績優專校改制技術學院 績優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 發展知識經濟產業 籌劃亞太營運中心 90年代 技職教育國際化 推動產學合作 建立科系本位課程發展機制 發展兩兆雙星產業 100年起 符應企業需求與學生適性發展 六大新興產業、十大服務業、四大智慧型產業

6 貳、現況說明(3/5) 技專校院概況-校數 92至102學年度大專校院校數消長表 增減 第二國道 91校 +0 41 46 51 53 55
學校別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增減 普通大學 70 71 69 +0 科技大學 17 22 29 32 37 38 41 46 51 53 55 +38 技術學院 45 40 31 26 24 -33 專科學校 16 14 15 -2 合 計 158 159 162 163 164 161 +3 第二國道 91校 6

7 貳、現況說明(4/5) 技專校院概況-學生數 高等技職教育近10年學生數變動
學制 92學年度學生數 比例 102學年度學生數 比例  博士 1,401 0.21% 2,960 0.45% 碩士 13,960 2.09% 32,703 4.98% 四技 233,117 34.83% 466,194 71.04% 二技 124,412 18.59% 31,455 4.79% 五專 130,399 19.48% 88,055 13.42% 二專 107,874 16.12% 7,444 1.13% 學位學程 --  -- 125 0.02% 二專進修專校 43,672 6.53% 16,597 2.53% 進修學院(二技) 14,409 2.15% 10,740 1.64% 總計 669,244 656,273 1.培育學生數成長:博士、碩士、四技。 2.培育學生數下降:二技、進修學院(二技) 、五專、二專、二專進修專校。 備註:資料來源:1.技專校院校務基本資料庫2.學生數含日間部、進修部、在職專班、進修學院、進修專校 7 7

8 貳、現況說明(5/5) 高中高職概況-校數及學生數 92至102學年度全國高中高職學校班級學生概況 學年度 校數 學生數 合計 高中 高職
普通科 職業 類科 綜合 建教合作班 職能科 實用技能學程 進修 學校 92 472 308 164 848,558 299,999 303,207 93,690 19,577 3,212 33,611 95,262 93 473 312 161 866,545 305,698 299,081 103,937 23,901 3,177 31,719 99,032 94 471 314 157 889,347 308,942 299,444 111,666 28,595 3,565 35,584 101,551 95 474 318 156 895,785 306,463 299,920 112,677 31,933 3,701 39,610 101,481 96 476 320 898,261 304,342 301,597 110,215 34,176 3,724 43,425 100,782 97 477 321 898,564 302,741 306,924 103,575 35,746 3,893 47,309 98,376 98 486 330 901,709 306,787 315,151 96,396 35,279 4,178 51,166 92,752 99 491 335 902,554 311,554 323,826 89,088 34,192 4,533 51,904 87,457 100 336 155 899,188 318,284 331,823 83,674 29,855 4,771 48,018 82,763 101 495 340 891,124 323,170 337,201 79,519 27,463 4,811 44,262 74,698 102 499 344 861,202 319,428 332,786 73,893 22,937 4,768 40,481 66,909 8

9 參、他山之石(1/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技職教育的定義 一、職業生活教育(普通教育中的技職教育) 二、職業準備教育 三、職業繼續教育
在普通教育之外,研習科技與有關科學,以習得和經濟與社會生活各部門職業有關的實用技能、態度、理解與知識之教育歷程(UNESCO,2005),具有下列3種範疇: 一、職業生活教育(普通教育中的技職教育) 啟發中學前所有學生對科技世界及工作世界的廣泛認識 二、職業準備教育 協助中學至大學階段的學生習得工作職場所需的能力(就業前的 準備教育) 三、職業繼續教育 促進成人學員在終身教育體系下繼續增進職業能力的發展

10 參、他山之石(2/6) 德國技職教育 教育 政策 1.採由企業和職業學校雙方聯合辦理的「二元職業教育制度」,企業
提供職場實務訓練,職業學校提供每週1-2天通識和理論教育。企 業主、工作者和政府共同培育技職人才。 2.由提供就業機會的企業主導職業教育,國家制定法律規範企業應提 供之職業訓練的內容、方法與程序。 範圍 後中到專校階段為主。著重職業教育與訓練連結,培育約350職種人力成為經建骨幹,約2/3青年經歷二元制。 學生(學員) 完成9-10年義務教育青年可升讀全時制職業學校,未全時就讀者須修習2-3年的部分時間職校教育。完成學徒制者主要就業並利用繼續職業教育訓練 時間 全部時間和部分時間均可,二元職業教育制度以部分時間到學校學習職業學科和普通學科為主。 教學 兼重學校和職場學習,二元職業教育制度就業知能以在職場學習為主 機構 二元職業教育制度、職業學校、另有專科學校和高級職校提供完成二元制者進修以升讀學院。 價值觀 社會重視技職教育 10

11 參、他山之石(3/6) 澳大利亞技職教育 教育政策 1.建立和國家發展政策一致的職業教育訓練系統。
2.國家訓練局與各政府共同制定技職教育發展策略。 3.發展學歷資格認定架構,統整技職教育資格與其他教育系統學歷, 學生透過技能認證,可以以具備同等學歷的資格,轉銜到不同階段 的教育繼續學習。課程相當有彈性學生資格保留也很有彈性。 範圍 後中到專校階段為主。正規班制開設全國承認的資歷—從可在短期內完成的證書到高中畢業之後需花兩年時間的進階文憑。各年齡層都可提供全部時間和部分時間修習的學徒制和技術生制。 學生(學員) 滿15歲國民;所有高中畢業生約一半會在畢業後一、兩年內接受技職教育與訓練;由於提供回流教育的機會多,所有參與技職教育與訓練的學生中,超過一半的年紀在25歲以上;大多數學生採部分時間修習 時間 學生可用自己的步調修習;經正式或非正式訓練、職場經驗、志工工作、社會或在家活動所獲致能力可折抵或全抵資歷要求。 教學 能力本位—根據產業標準和學習成果,透過訓練套件施教。 機構 公立立案技術專科(TAFE)學院、中等學校和學院、大學、農業與技術學院;私立立案企業訓練、訓練與商業學院。 價值觀 社會重視技職教育 11

12 參、他山之石(4/6) 日本技職教育 教育 政策 範圍 學生(學員) 時間 教學 機構
1.日本技職教育法規(產業教育振興法)明訂職業教育的範圍,涵概了 各級教育階段,並規定國家應獎勵發展各項技職教育以促進產業教育。 2.由提供就業的企業主實施新進員工及在職員工訓練,並著重長期僱用員 工。 範圍 後中到專校階段為主。一縣一所為主的國立高等專門學校(5年制『相當國內五專』,校內再延伸設2年制專攻科) 相當出色,而以私立居多的短期大學和專修學校(相當國內二專)也發揮民間活力,培育很多實用人才 學生(學員) 完成9年義務教育的後中學生約3成修讀職業學校,半數以上在工、商兩類;高專採精實取向培育工業和航海人才;短期大學和專修學校的學生來源多樣化。 時間 職校、高等專門學校和短期大學正規班制修業年限較制式,專修學校的班次修業時間長短不一。 教學 職校和高等專門學校採廣域教學,短期大學和專修學校則非常實用取向,課程重實習和實驗 。 機構 職業學校、高等專門學校、專修學校、短期大學和技術科學大學 價值觀 社會重視技職教育 12

13 參、他山之石(5/6) 德、澳、日技職教育特色 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是整合的 產業扮演培育技職人才的主導角色 學制課程彈性多元
社會尊重各種職業技術人才

14 參、他山之石(6/6) 德、澳、日、臺技職教育比較表 德國 澳大利亞 日本 臺灣 教育 政策
國家制定法律規範企業應提供之職業訓練內容、方法與程序。 國家訓練局與各政府共同制定技職教育發展策略,教育體制由各州政府自行管轄,教育品質由聯邦政府控管。 日本技職教育法規(產業教育振興法)明訂職業教育的範圍,涵概了各級教育階段,並規定國家應獎勵發展各項技職教育以促進產業教育。 政府部門尚未建立政策一致的技職教育發展策略,且未訂定技職教育專法。 範圍 後中到專校為主 後中到科大為主 辦理 方式 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是整合的。 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功能整合;短期大學及專修學校培養很多實務人才,發揮職業訓練功能。 職業教育與職業訓練是分開的。 企業 角色 企業主、工作者和政府共同培育技職人才,由企業主導職業教育。 教育政策的制定、改革、教育訓練的參與及經費設備的支助,企業界均擔任重要角色。 企業提供學生實習機會、新進員工及在職員工訓練,並著重長期僱用員工。 企業較少參與技職教育人才培育,產業界應提供學生實習及具有前景的工作環境與薪資待遇。

15 肆、當前技職教育面臨的困境之1 困境1:技職教育淪為次等的選擇,102學年 就讀私立學校學生所佔比例

16 肆、當前技職教育面臨的困境之2 困境2 高職以升學為導向,致基層技術人力不足 高等技職教育擴張,提供高職學生升學機會
產業結構轉變,高職教學內容未能充分配合 就業環境缺乏吸引力,薪資及工作條件不符期待

17 (一)高中職職業類科畢業生升學及就業情形:整體升學人數逐年上升,至101學年度升學占81. 10%;就業人數(占12
(一)高中職職業類科畢業生升學及就業情形:整體升學人數逐年上升,至101學年度升學占81.10%;就業人數(占12.51%)及未升學未就業人數(占5.68 %) ,有逐年明顯下降之趨勢,顯示高職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主要原因之一,是就業市場缺乏吸引力。 學年度 總計 升學 就業 未升學未就業 其他 人數 百分比 91 113,869 63,784 56.02 28,427 24.96 18,738 16.46 2,920 2.56 92 99,109 62,158 62.72 22,376 22.58 11,944 12.05 2,631 2.65 93 96,557 64,317 66.61 20,624 21.36 9,908 10.26 1,708 1.77 94 97,274 67,889 69.79 18,037 18.54 9,964 10.24 1,384 1.42 95 99,176 72,357 72.96 16,747 16.89 8,344 8.41 1,728 1.74 96 102,190 78,142 76.47 15,040 14.72 7,898 7.73 1,110 1.09 97 103,064 79,267 76.91 14,732 14.29 7,933 7.70 1,132 1.10 98 104,927 83,560 79.64 13,825 13.18 6,669 6.36 873 0.83 99 109,837 89,966 81.91 13,369 12.17 5,668 5.16 834 0.76 100 109,863 91,742 83.51 12,128 11.04 5,354 4.87 639 0.58 101 111,933 90,782 81.10 14,007 12.51 6,362 5.68 782 0.70 數據OK 註:未升學未就業包含接受職業訓練、兵役、待業、補習或自修準備升學、健康不良在家休養、準備出國等。其他包含遷居國外、死亡、無法聯繫等

18 (二)建教合作班畢業生升學及就業 97到101年建教合作班畢業生「就業」及「升學並就業」之學生比例多為三分之二, 其中「升學並就業」之學生逐漸增長,顯示建教班之學生在畢業後一邊就業、一邊就學之人數越來越多,無論是透過「產學攜手」、「產業專班」或利用夜間進修,不但能達成建教合作協助學生「畢業即能就業」之目標,也能滿足學生個人生涯之需求。 學年度 畢業生 人數 升學 就業 並就業 未升學 未就業 百分比 97 6,565 1,371 21 3,007 46 1,327 20 860 13 98 8,704 2,439 28 3,707 43 1,662 19 896 10 99 8,273 2,099 25 3,572 1,880 23 722 9 100 8,594 2,357 27 3,671 1,719 847 101 8,397 1,803 3,773 45 1,808 22 1,013 12 1. 確認一下能否把年度調移至97-101 18 18 18 18

19 (三)實用技能學程畢業生升學及就業情形 以就業導向為目標 ,為具有技藝傾向、就業意願和想學習一技之長的學生所設計的學習環境,故畢業後就業人數比例相對普通科、職業科及綜合高中等學制高出許多,近年來,持續有近四成的學生選擇就業。同時也有近五成的學生選擇繼續升學。 學年度 總計 升學 就業 未升學未就業 其他 人數 百分比 97 12,171 5,372 44.14 4,821 39.61 1,694 13.92 284 2.33 98 13,681 6,483 47.39 5,359 39.17 1,582 11.56 257 1.88 99 15,751 7,770 49.33 5,769 36.63 1,858 11.80 354 2.25 100 15,435 7,588 49.16 5,957 38.59 1,639 10.62 251 1.63 101 14,160 6,894 48.69 5,433 38.37 1,657 11.70 176 1.24 數據更新OK

20 肆、當前技職教育面臨的困境之3 困境3 系科設置向服務業類科傾斜,長期下來可能會衝擊臺灣重要基礎產業人力
近幾年技職校院系科設置偏向往教學設備成本較低之服務業類科發展,未來可能會衝擊臺灣重要基礎產業人力。 數據僅剩高職部分未OK

21 100-102年高職、技專校院學生就讀科系比例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100-102年 高職學生就讀科系比例
年 技專校院學生就讀科系比例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22 年各級產業人力結構比例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23 肆、當前技職教育面臨的困境之4及5 近10年專科學校大量改制升格,重視研究及論文發表之結果,導致技職教育學術化傾向,務實致用精神漸失。
困境4: 技職教育學術化 近10年專科學校大量改制升格,重視研究及論文發表之結果,導致技職教育學術化傾向,務實致用精神漸失。 困境5: 少子女化衝擊技職教育的生源 在少子女化衝擊下,102年起後期中等教育的生源將銳減,高職則首當其衝。

24 伍、第2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1/2) 提升技職教育競爭力 目標 無論高職、專科、 充分提供產業發展所需的優質技術人力 改變社會對
科技校院畢業生都具有立即就業的能力 充分提供產業發展所需的優質技術人力 改變社會對 技職教育的 觀點 24 24

25 伍、第2期技職教育再造計畫(2/2) 策略 3個面向9個策略 制度調整:政策統整、系科調整、實務選才 課程活化:課程彈性、設備更新、實務增能
就業促進:就業接軌、創新創業、證能合一 25

26 策略1-政策統整之1 一、結合教考訓用,整合政府部門、產業及學校資源, 建立跨部會、產業界及技職學校合作機制及平臺
(一)成立院層級、部層級跨部會小組,建立教考訓用合一之 技職教育發展策略。 (二)建置產官學研合作平臺/機制,推動產學合作,共同培育 產業所需人才;系科設置審查平臺;業界捐贈設備媒合 平臺;產企業公會交流平臺;職能發展與應用平臺等。 (三)建立高職與技專校院對話平臺,落實技職教育政策一體化 1.召開技職校院聯席會議或技職教育行政業務協調會報。 2.利用各種會議(如校長會議),提供技職學校對話平臺。 26

27 策略1-政策統整之2 二、完備技職教育相關法規,建立完整技職教育體系, 落實技職教育政策整體化,主要內容如下:
(一)定明技職教育分為「職業試探」、「職業準備」、 「職業繼續進修」三階段。 (二)技職教育制度鬆綁事宜,如引進業師、獎補助、課程 彈性化等。 (三)明確規範技職教育之學校與職訓機構及職業團體合作 之權利義務關係。 (四)經由法制化程序,建立我國技職教育人才培育模式, 彰顯技職教育特色。 27

28 策略2-系科調整之1 一、依據產業發展之人力需求,盤點技專校院與高職學校系科之設置及銜接: (一)學校系科盤點與學生變動分析
分析近年高職與技專端之系科設置、在學學生數、新生註冊率等變動情形,以作為學校及產業間供需對應之基礎,並建立系科設置資訊平臺,定期提供各年度分析資料。 (二) 建構系科對應產業需求之運作機制 分析未來可能面臨缺工嚴重產業其人才學歷與系科對應需求、高職近3年及技專近4年熱門設置系科班,其未來之實際人力需求,彙整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作之產業人力供需調查、及訂定《高級中等學校群 科學程設立變更、停辦辦法》 28

29 策略2-系科調整之2 二、結合「策略5-設備更新」方案,優 先補助高職及技專校院扶植製造業 、重點產業類科等辦學成本高,且
基層技術人力缺乏之相關科班。 29

30 策略3-實務選才-1 一、現行招生管道之檢討: (一)加強甄選入學第2階段指定項目甄試。 (二)提高技優入學管道務實致用之特色。
1.提高各技專校院第2階段指定項目甄試以非書面資料審查方式辦理之比率。 2.改進第2階段指定項目各招生群別之加分優待對照表之採計項目及加分比率,增進各校採用之比例。 3.高職各群專題製作成果表現納入第2階段採計項目。 (二)提高技優入學管道務實致用之特色。 1.納入高職各群專題製作競賽為技優甄審採認項目。 2.納入其他公部門辦理之「執行業務執照」為技優甄審報考資格。 (三)調整各技專校院單獨招生選才作法,鼓勵各校以術科測驗成績為入學選才依據。 30 30

31 策略3-實務選才-2 二、未來招生管道之規劃: 整併現行之招生管道,以朝簡化招生,落實實務 選才之目的。
實務選才招生:將同屬實務選才機制之管道整併。 聯合登記分發:招生名額占核定招生名額25%為原則。 單獨招生:為維持招生管道之彈性,本方式仍將持續辦 理。 三、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方式之調整規劃: 以能引導高職重視實務技能之方式,辦理四技二 專統一入學測驗。 31 31

32 策略4-課程彈性-1 一、依產業需求為導向,建置高職及技專校院課程與教 材銜接產業需求之彈性機制
(一)檢視高職及技專校院各群科所開設課程,調查未能連貫之 原因,作為課程改進基礎。 1.依高職及技專校院基礎科目不足及落差之調查結果,擇要 製作數位化基礎科目銜接課程,放置網站資源分享。 2.依高職及技專校院專業科目重疊及落差之調查結果,擇要 製作各類群科(15群)專業科目銜接課程。 (二)規劃高職升學與就導向模組化課程,培養立即就業能力。 (三)建置課程及教材銜接產業需求之彈性機制,並由高職、技 專及業界共同規劃。 (四)鼓勵各技專校院考量課程銜接需求,採分組教學(如依高 中生與高職生起點行為進行差異化教學)。 32

33 策略4-課程彈性-2 二、強化技專校院學生基礎學科能力與人文素養 研訂「教育部鼓勵技專校院辦理通識課程實施要點」,鼓勵技專校院藉由強化通識課程,健全各校通識教育課程的規劃與發展機制,提升其內涵並建置各校通識教育課程績效的檢核機制。培養學生具備正確人生觀及職業倫理,落實全人教育精神,強化技專校院學生基礎學科能力與人文素養。 33

34 策略4-課程彈性-3 三、系科自我定位,與業界建立策略聯盟並共構產 業導向之實作及特色課程(含核心專業能力、實
習課程及職業倫理)。具體內容如下: (一)輔導各系(科)召開系(科)會議確認自我定位,確認群 培育人力與教育目標。 (二)系(科)教師透過廣度研習從區域產業尋求相對應之業 界合作夥伴。 (三)系(科)與業界合作夥伴共商職能導向之核心專業能力 ,並將核心專業能力轉化為課程,可包含:跨領域學 習、模組化課程、就業學程之設計。 34

35 策略5-設備更新之1 一、更新基礎教學設備:分級分年更新高職及技專校院製造業或重點產業類科等成本高且基層技術人力缺乏之相關系科班設備。
(一)研訂要點,補助學校依業界需求及學校發展特色調整課程及更新教學設備。 1.技專校院: 補助學校對焦產業關鍵技術所需之設備,以培育 具專業實作能力之技術人才。 2.高職學校: 補助基礎就業技術及基本實作課程所需之設備。 35

36 策略5-設備更新之2 (二)更新基礎教學設備順序: 1.技專校院: 2.高職學校: 第一階段:製造業與重點產業技術人力缺乏相關系科
第二階段:醫護、農業、海事與水產技術人力缺乏相關系科 第三階段:其它產業技術人力缺乏相關系科 2.高職學校: 全國公私立中等學校產業特殊需求類科需求之資本門教學設備 全國公私立中等學校重要基礎相關群科需求之資本門教學設備 全國公立中等學校校訂專業及實習科目所需教學設備 北、高公立中等學校及全國私立學校為主,全國公立學校為輔之部定專業及實習科目所需基礎教學設備汰舊換新及維修 學校針對銜接產業需求而發展的群科特色課程所需設備 36

37 策略6-實務增能-1 一、教師面: (一)業師協同教學共構課程並予e化,並建立業師人力資料
庫;同時鼓勵教師赴公民營機構進行短中長期研習服務。 (二) 教師聘任: 1.鼓勵學校聘任具業界經驗之新進專業科目教師 2.明定「具實務經驗教師」定義:係指教師擔任教師前累計 至少具有2年相關專業工作經驗或最近3年具有累計半年以 上與企業合作之實務經驗或產學合作案。 3.鼓勵高職專業科目教師甄試,著重實作測驗(術科)。 37

38 策略6-實務增能-2 (三)鼓勵技專教師以技術報告或產學研發成果升等及納入教師評鑑指標 1.檢討修正教育部授權專科以上學校自行審查教師
資格作業要點,放寬學校彈性辦理教師自審資格 條件,以鼓勵各校具有特色之教師評鑑與升等機 制,引導教師以技術報告或產學研發成果升等。 2.提高私校整體發展獎補助指標核配比重,引導學 校更積極鼓勵教師選擇以技術報告升等。 38

39 策略6-實務增能-3 (一)建立實習廠商篩選機制。 二、學生面-落實學生實習(包含高職、技專校院及研
究生於校內、外及海外之企業或研發單位實習) (一)建立實習廠商篩選機制。 (二)協同教學之業師,優先聘為現場實習指導老師。 (三)與業界研訂實習課程大綱,及實習關鍵能力學習成 效之評核指標。 (四)簽訂實習契約,並保障學生該有之權利。 (五)學校教師需定期或不定期到業界協同指導(輔導)。 (六)建立產企業公會交流平臺,鼓勵業界與學校合作並 提供實習職缺。 (七)針對實習職缺不易提供之產業別,設立區域模擬實 習公司。 39

40 策略7-就業接軌之1 一、擴大辦理契合式人才培育專班 1.獎補助學校結合產企業及職訓中心開辦就業導 向專班
(一)高職 1.獎補助學校結合產企業及職訓中心開辦就業導 向專班 2.辦理高職或高中附設職業類科學生赴職場體驗 40

41 策略7-就業接軌之2 (二)技專校院 引導技專校院辦理「產業學院」,針對業界需求開設各類型產
學合作專班學程,其課程、學制、學習時段、和教學模式彈性 多元,以培育業界所需各式人才;相關推動事項如下: 1.研擬「產業學院」補助要點,明定學校與業界在人才培育應負擔責任(如學校應就產業所需核心技術轉化成專業課程與教材、產業界提供業師、實習職缺、共編教材等)。 2.結合公部門相關資源,並透過與各產業公會之溝通機制,建置資訊交流平臺,俾利產業向學校提出人才之質與量需求。 3.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甄選專班學生。 41

42 策略7-就業接軌之3 二、學生就業率納入高職、技專校院評鑑及私校獎補 助之指標。 三、全面落實技職教育宣導,透過宣導及體驗學習活
動,協助國中生依性向、興趣及能力適性選讀技 職教育。 四、建置國中、高職、技專校院學生職涯探索歷程檔 案。 五、培訓國中、高職及技專校院職涯規劃種子教師, 充實學校職輔人力,強化職輔功能。 六、結合勞委會職訓局辦理區域校園徵才活動,協助 大專畢業生至職場就業。 42

43 策略8-創新創業 修訂教育部補助區域產學合作中心作業要點,結合地方政府、學校、周邊產業及社區資源,協助區域經濟發展,及媒合區域產業所需各層級就業人力,具體作法: 1.辦理創新創業課程研習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2.推動校園創業文化,辦理各項推廣活動、競賽、及創業補助計 畫(含學校研發成果衍生新創事業)等,訓練學生創業技能, 鼓勵學生在地創業,並補助創業經費。 3.協助國際發明展得獎作品商品化。 4.引進並媒合產業進駐技專校院設立研發中心。 5.結合國科會大小產學聯盟,協同區域內學校,推動各式產學合 作計畫,引導技職師生深入業界。 43

44 策略9-證能合一-1 科與產業需求相對應之專業證照,並鼓勵學生取得 一、配合系科盤點及調整結果,提供高職及技專校院系
(一)收集彙整產業界認同之專業證照。 1.勞委會:具法規效用之技術士證,以及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作業所採認之民間職業證照。 2.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核發具法規效用之職業證照。 3.其他產企業公會推薦產業界認同之專業證照。 (二)提供高職及技專校院專業證照名單,俾其依系科定位與 特色擬定各系科所需專業證照,並鼓勵學生取得。 44 44 44

45 策略9-證能合一-2 二、結合教考訓用,鼓勵技專校院依據各目的事業 主管機關所建置之職能基準,與產業界共同規 劃課程,以提升學生就業力。
(一)依據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所建置之職能基準 或產業界所需職能,鼓勵技專校院與產業界 共同規劃課程。 (二)補助技專校院與產業界共同規劃及推動課程 所需相關費用。 45

46 陸、少子女化的衝擊─危機與轉機(1/6) 87-99年為出生人口低潮期 75年至101年我國出生人口數及出生率走勢圖 117入 大學年
 75年至101年我國出生人口數及出生率走勢圖 87-99年為出生人口低潮期 105入大學年 117入 大學年

47 陸、少子女化的衝擊─危機與轉機(2/6) 學校招生缺口 教育品質危機 教師權益受損 經營管理危機 少子女化

48 陸、少子女化的衝擊─危機與轉機(3/6) 因應策略 學生就學權益之保障 調控招生名額 優化 高等教育 擴展生源 調節最適 教育資源
輔導轉型退場 優化 高等教育 調節最適 教育資源 學生就學權益之保障

49 陸、少子女化的衝擊─危機與轉機(4/6) 調控招生名額 控管大學招生名額總量 嚴格控管碩博士班招生名額 具體成效
因應少子女化趨勢及高等教育容量已趨飽和,學校有下列情形 者,依據總量標準第8條規定,調整其招生名額,例如連續2學 年任一學制班別註冊率未達7成、或違反本標準及相關法令, 或系所評鑑未通過且未改善,或專任助理教授以上師資結構未 達規定者,將適度調整大學整體招生規模,促使教育資源更有 效運用。 嚴格控管碩博士班招生名額 凍結各校碩博士班招生名額,原則不得擴增,新設立之碩博士 班招生名額僅能分別從既有碩士班、博士班名額調整。 具體成效 推動「引導學校建立招生名額自主調整機制」 系所的增設調整規定的鬆綁,賦予學校更大自主權責 修正師資質量考核為後端考核 調控招生名額

50 陸、少子女化的衝擊─危機與轉機(5/6) 擴展生源 推動高教產業輸出,擴大招收國際學生 採認大陸高等教 育學歷,開放招 收大陸學生
「高等教育輸出─擴大招收境外學生行動計畫」 擴展生源 採認大陸高等教 育學歷,開放招 收大陸學生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 區人民關係條例」第 22條、「大學法」第 25條及「專科學校法 」第26條等修正案業 經總統於99年9月1日 公布,已於100學年度 招收首批來臺就讀的 陸生

51 陸、少子女化的衝擊─危機與轉機(6/6) 任務:提供諮詢建議-學校教育品質及校務經營改善、學校教職員工生權益保障、學校停辦或學校法人改辦等
輔導大學轉型退場 以維護學生受教權、確保教育品質為最優先考量 建立預警機制 訂定「教育部輔導私立大專校院改善及停辦實施原則」,對於經營出現危機學校能主動介入協助,並確保學生受教權及保障教職員基本權益,如確定學校無法改善或維持基本辦學品質,方採停辦及其他後續之措施。 成立學校改善輔導專案小組,輔導學校改善並存續發展 任務:提供諮詢建議-學校教育品質及校務經營改善、學校教職員工生權益保障、學校停辦或學校法人改辦等 學校退場轉型階段 學生安置:尊重學生及家長意願,平行移轉鄰近學校就學 教職員權益保障:退休、資遣、公保養老給付之權益、學校停辦計畫應明確規劃教職員工之安置及離退處理、建置全國大專教師人才網,提供教師職缺資訊 放寬私校獎補助款支用彈性:經本部核定停辦計畫之學校,得使用獎勵、補助經費優先支應停辦所需費用

52 報 告 完 畢 敬 請 指 教 Thank You 52 52


Download ppt "臺灣技職教育的發展 陳德華政務次長 103年10月21日 1 1."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