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教研室
绪论 :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 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凡是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都可称之为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教育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早已存在。它作为客观存 在,人们可以感知它,认识它,但它仅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 客体,存在于现实。只有当教育现象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 说,当作一个个的 “ 教育问题 ” 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 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 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 势。
二 、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前科学时期 ( 奴隶社会至 17AD) 这一时期以教育经验和不系统的教育思想为表征, 教育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 苏格拉底( Socrates BC ) “ 产婆术 ” 第一步 讽刺 第二步 定义 第三步 助产术
柏拉图( Plato BC )《 The republic 》 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 人 肉体 灵魂 理性 智慧 哲学家 意志 勇敢 军人 情感 节制 劳动者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BC )《 The politics 》 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追求理性;追求理性就是 追求美德。 “ 教育事业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 ”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
孔子 [Confucius] ( BC )《论语》 1 、重视教育, “ 有教无类 ” 2 、大力创办私学 3 、强调忠孝和仁爱,仁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强 4 、强调因材施教 5 、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墨子 [Mo-tse ] ( BC ) “ 兼爱 ” “ 非攻 ” 是他的中心思想 《韩非子》指出: “ 世之显学,儒墨也 ” 道家 [Taoist school;Taoists] 《学记》
(二)学科雏形时期( 17-18AD ) 培根( Bacon,F., ) “ 近代实 验科学的鼻祖 ”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1623 ) 把教育称为 “ 讲述和传授的艺术 ” 夸美纽斯( Johann Amos Comenius ) 《大教学论》 “ 泛智教育思想 ” ——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 的全部艺术
卢梭( Jean Jacques Rousseau ) 《爱弥儿》 “ 出自造物主手中的东西都是好的,一旦到了人的手里, 就变坏了。 ” 康德( Immanuel Kant )《康德论 教育》 “ 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就毫无希望。 ” 裴斯泰洛齐( 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 《林哈德和葛笃德》 “ 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 的一切天赋力量。 ” 洛克 ( Joh Locke ) 《教育漫话》 “ 白板说 ”
(三)学科形成时期 (18AD 末 -19AD 上半叶) 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与其《普通教育学》 “ 现代教育学之父 ” “ 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 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 贡献: ★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学理论 ★在伦理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教育 —— 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四)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 19AD- ) 杜威( John Dewey , )与其 《民主主义与教育》 1 、教育即生活,学校与社会 2 、教育即生长 3 、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4 、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5 、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尊重学生的差异 性; ——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
三、教育学的价值 1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 1 )教育的习俗认识大量存在于学校教育活动中; ( 2 )教育理论知识,走出了大学的象牙塔,对日常教育 活动能产生重要影响; 2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 1 )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知 识的新解释 ( 2 )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 ( 3 )是一种理性的解释 ( 4 )通过理性的竞争,使多种不同的教育观点达成深层 的统一
3 、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 1 )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能领悟教育 的真谛,拓展视野; ( 2 )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 3 )提高教育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 4 )为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思考题: 1. 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分歧是 什么? 2. 你怎样看待教育学的规范化和多样化? 3. 谈谈教师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从理论 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来看),并且以此来 分析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