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 绪 论. 2 一、遗传学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 ):研究生物的遗传和 变异 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 1 )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生物有性或无性生 ( 1 )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生物有性或无性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淮北卫生学校 教材介绍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 李 强 主编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淮北卫生学校 学科教学目标  掌握遗传的基本知识与遗传病的类型、传递规律, 熟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治基础。  了解胚胎的生长发育及影响因素、胎教与优生知 识,优生咨询及产前诊断等基本知识,  能将基本知识、技能用于今后工作中遗传咨询、
Advertisements

1 动物遗传学 主讲教师:王 翀 联系电话: , 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 主编:李宁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第二课时 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分析基因传递过程 苏科版生物新课标实验教材八下. 1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 、 和 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做 。 2 、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等称为生物体的 ,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 。 你能举例吗 ? 形态 生理功能 结构 生物的遗传 相对性状.
1 、军官:上校 A. 教师:教授 B. 警察:狱警 C. 工人:经理 D. 白酒:红酒 该题给出一对相关的词,请同学们在 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 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遗 传 学 第三版 朱军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中科院研究所公开招聘面试答辩 第一章 基本情况介绍.
(二) 微生物学发展史 8000年前-1676年,酿造、医疗、其他 1676年-1861年,发现、描述微生物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又有什么科学含义?另我们还听过“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又有什么科学含义呢?
Welcome Each of You to My Molecular Biology Class
分子生物学.
食品生物技术 (Food Biotechnology)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要求 第一节 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二节 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遗传学研究的领域及分支
MODERE GENETICS 现代遗传学.
遗 传 学 Genetics 授课教师: 韩志平 山西大同大学农学院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我们讨论5个问题: 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现代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的关系 四、分子生物学回顾、发展现状与展望 五、医学分子生物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主要内容.
分 子 生 物 学 任课教师:宋方洲 马永平 易发平 刘智敏 卜友泉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人类基因组学 朱德裕.
1.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的,并且通常是 的。
基因工程原理 主讲 刘丽华.
遗 传 学 General Genetics –
医学分子生物学 Medical Molecular Biology
人类科学史上 三大工程 曼哈顿计划(原子弹) 阿波罗计划(登月)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了解人类自身,操纵生命 其意义比以上两个计划更为深远.
人工智能技术导论 廉师友编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1.植物叶肉细胞内遗传物质的载体不包括( ) A.染色体 B.质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基因技术与人类未来 黄之远 F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美国冷泉港实验室期刊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CSHL)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 生物制药教研室 张岐山 教授
动物遗传学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1.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很久以前,美国一名漂亮的舞蹈演员给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写了一封洋溢着爱慕之情的信,说到:“我希望与您结成美满的夫妻,将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像我的脸儿那么漂亮,像您的头脑那么聪明……。”相貌平平的肖伯纳风趣地给她回了一封信说:“如果我们生的孩子像我的脸,像您的头脑,那怎么办呢?”
22-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遗 传 生命延续的保证.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生物学世纪离我们有多近? ——生物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主讲:史庆华 Office: 生物楼648 Tel:
第4节 生物的变异 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 物 的 变 异.
减数分裂 制作:乌海市第十中学 史姝婉.
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Medical Genetics 医学遗传学 教 材:医学遗传学 主编:陆振虞 (2001)
                                                                                                                                                                
第五章 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通过繁殖,生物的基本特征信息由父母传递给子代,这种信息传递称为遗传。.
欢迎大家来到汕头大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 希望大家: 调整心态 迎接挑战 抓紧时间 努力拼搏 衷心祝愿大家 学业有成 从胜利走向辉煌.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第一章 绪论 重点:遗传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遗传学重要发展阶段; 遗传学的作用。 难点:遗传学发展史。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
医学分子生物学 冯作化主编(8/7年制)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四专题 遗传物质和遗传病 阅读材料 温州中学白荣宣.
雌性(2n) 雄性(2n) 精子(n) 卵子(n) 生殖 受精卵(2n) 个体发育 幼体 成体(2n) (减数分裂) 受精 作用 胚胎发育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Chapter 4 Mendelian Inheritance
基因信息的传递.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绪 论

2 一、遗传学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遗传学( genetics ):研究生物的遗传和 变异 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 1 )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生物有性或无性生 ( 1 )遗传 (heredity, inheritance): 生物有性或无性生 殖方式繁殖,子代与亲代相似、物种的延续性 殖方式繁殖,子代与亲代相似、物种的延续性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 2 )变异( variation ) : 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 2 )变异( variation ) : 生物个体之间差异的现象。 “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 “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 ( 3 )矛盾运动:遗传 变异 ( 3 )矛盾运动:遗传 变异 物质、能量、信息 生物 物质、能量、信息 生物 自然选择  进化 自然选择  进化 人工选择  育种 人工选择  育种 变异

3 (二)遗传学的研究任务 遗传学 :研究遗传物质(基因)结构、功能、 传递和表达规律。 传递和表达规律。 1) 性状遗传学:描述遗传变异的现象和规律 1) 性状遗传学:描述遗传变异的现象和规律 2)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2)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 阐述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 阐述生物遗传变异的原因、 遗传物质的本质、结构、功能、变化、表 遗传物质的本质、结构、功能、变化、表 达及其调控。 达及其调控。

4 二、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一)、遗传学的萌芽 ( ~ 1900) 拉马克 (Lamark) : “ 用进废退 ” 学说和 “ 获得性状遗传 ” : 长颈鹿? 长颈鹿? 魏斯曼 (Weisman) : “ 种质论 ” : 魏斯曼 (Weisman) : “ 种质论 ” : 小鼠截尾实验: “ 种质 ” 和 “ 体质 ” 小鼠截尾实验: “ 种质 ” 和 “ 体质 ” 达尔文 (C.R.Darwin) : “ 泛生论 ” :泛生粒 达尔文 (C.R.Darwin) : “ 泛生论 ” :泛生粒  侧重于遗传变异原因的解释,初步肯定了其物质性  侧重于遗传变异原因的解释,初步肯定了其物质性 缺点:导向不好

5 (二)、 遗传学的诞生 (1900) (1). 孟德尔 (Gregor Mendel) (1). 孟德尔 (Gregor Mendel) ( ): 奥地利的一个修道士,他从 1856 年开始进行了 8 年的豌 豆杂交试验 : 奥地利的一个修道士,他从 1856 年开始进行了 8 年的豌 豆杂交试验 : 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验证了这些假设。  1866 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 提出了分离规律和 独立分配规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验证了这些假设。 但是他的 发现并未引起重视,而是被埋没了 35 年之后才被 3 位科学家 重新发现。  假定细胞中有它的物质基础 “ 遗传因子 ” ,但是他的 发现并未引起重视,而是被埋没了 35 年之后才被 3 位科学家 重新发现。

6 (2). 孟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H. 1848~1935 月见草 1864~1933 玉米 豌豆 狄 · 弗里斯 (De Vries,H. 1848~1935) [ 荷 ] 月见草 科伦斯 (Correns, C. 1864~1933) [ 德 ] 玉米 冯 · 柴马克 (VonTschermak, E.) [ 奥 ] 豌豆 他们三人的论文都刊登在 1900 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学杂 志》上,都证实了孟德尔定律。开始他们都以为是自己发现了 这一重要定律,可后来发现早在 35 年以前,孟德尔就已经发 现并证明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就是遗传学历史上孟 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他们三人的论文都刊登在 1900 年出版的《德国植物学杂 志》上,都证实了孟德尔定律。开始他们都以为是自己发现了 这一重要定律,可后来发现早在 35 年以前,孟德尔就已经发 现并证明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就是遗传学历史上孟 德尔定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1910 年起将孟德尔遗传规律改称为孟德尔定律,公认孟 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1910 年起将孟德尔遗传规律改称为孟德尔定律,公认孟 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7 (三)经典遗传学时期 ( 年) 1. 核心 : 遗传的染色体理论 ( Theory of Chromosome ) ( Theory of Chromosome ) 1 )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1 )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2 )遗传物质的传递与有丝分裂、减数 2 )遗传物质的传递与有丝分裂、减数 分裂行为相联系 分裂行为相联系

8 2. 突出的科学家:  孟德尔( ):孟德尔遗传规律  狄 · 费里斯: 提出 “ 突变学说 ” : 提出 “ 突变学说 ” : 突变  生物进化。 突变  生物进化。  约翰生( Johannsen W.L., ) 1909 年发表 “ 纯系学说 ”: 1909 年发表 “ 纯系学说 ”: 明确区别基因型 vs. 表现型; 明确区别基因型 vs. 表现型; 遗传因子  “ 基因 ” 遗传因子  “ 基因 ”

9  鲍维里 (Boveri T.) 1902 、萨顿 (Sutton W.) 1903 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 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发现遗传因子的行为与染色体行为呈平行关系, 是染色体遗传学说的初步论证。  贝特生 (Bateson , W. ) 1906 从香豌豆中发现性状连锁; 从香豌豆中发现性状连锁; 创造 “genetics” 一字。 创造 “genetics” 一字。  詹森斯 (Janssens, F. A.) 1909 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解释 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呈交叉现象,为解释 基因连锁现象提供了基础。

10  摩尔根 (Morgan T.H.,1866~1945) : 提出 “ 性状连锁遗传规律 ” ;伴性遗传 提出 “ 性状连锁遗传规律 ” ;伴性遗传 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  细胞遗传学; 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  细胞遗传学; 著《基因论》: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 线排列,创立基因学说 著《基因论》: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 线排列,创立基因学说 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 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这是对孟德尔遗传学说的重大发展,也 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巨大成就。 1933 诺贝尔奖 1933 诺贝尔奖

11  穆勒 (Muller H.T.) : 1927 年在果蝇用 X 射线诱发突变。 1927 年在果蝇用 X 射线诱发突变。  斯特德勒 (Stadler L.T.) : 1927 年在玉米用 X 射线诱发突变- 1927 年在玉米用 X 射线诱发突变- 人工诱变 人工诱变  布莱克斯生 (Blakeslee A.F.) :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12 (四)、现代遗传学时期( 1940~ ) 1. 主要领域:  微生物遗传学  分子遗传学  基因工程  基因组学

13 2. 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 比德尔 (Beadle, G.W.) 泰特姆( Tatum, E.L Nobel prize ) 泰特姆( Tatum, E.L Nobel prize ) 1941, X 射线  红色面包霉突变体  遗传学研究 1941, X 射线  红色面包霉突变体  遗传学研究 提出 “ 一个基因一种酶 ” 假说; “ 一个基因一个 蛋白质或多肽 ” 。 提出 “ 一个基因一种酶 ” 假说; “ 一个基因一个 蛋白质或多肽 ” 。 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生化遗传学。 发展了微生物遗传学、生化遗传学。  卡斯佩森 (Caspersson, T . O.) : 40 年代初用定量细胞化学方法  40 年代初用定量细胞化学方法  证明 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 证明 DNA 存在于细胞核中。

14  阿委瑞 (Avery O. T. ) 1944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 1944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证明了遗传物质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  赫尔希 (Hershey A. D Nobel prize ) 蔡斯( Chase, M. ) 蔡斯( Chase, M. ) 1952 等用同位素示踪法在研究 T2 噬菌体感染细菌 1952 等用同位素示踪法在研究 T2 噬菌体感染细菌 的实验中,再次确认了 DNA 是遗传物质 的实验中,再次确认了 DNA 是遗传物质 至此,已为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及基因的功能 至此,已为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及基因的功能 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15 二战后:物理学家对研究生物学问题产 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研究中带进了物理 学新理论、概念和方法。

16  瓦特森( Watson , J . D. ) 克里克( Crick F.H.C. ) 克里克( Crick F.H.C. ) 1953 根据对 DNA 的化学分析和对 DNA X 射线晶体学所得资料提出 DNA 分子结构模式理论 -双螺旋结构。 1953 根据对 DNA 的化学分析和对 DNA X 射线晶体学所得资料提出 DNA 分子结构模式理论 -双螺旋结构。 标志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标志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1962 Nobel prize

17  克里克 (Crick F . H . C. ) 1961 和同事们用实验证明了他于 1958 年 1961 和同事们用实验证明了他于 1958 年 提出的关于遗传三联密码的推测。  尼伦伯格 (Nirenberg , M . W.) 柯兰拉( Khorana , H. G 诺贝尔奖) 柯兰拉( Khorana , H. G 诺贝尔奖) 1957 ~ 1969 解译出 64 种遗传密码。 1957 ~ 1969 解译出 64 种遗传密码。

18  雅各布 (Jacob F.) 莫诺 (Monod J. , 1965 诺贝尔奖 ) : 1961 大肠杆菌的操纵子,阐明微生物基因 表达的调控机制。 莫诺 (Monod J. , 1965 诺贝尔奖 ) : 1961 大肠杆菌的操纵子,阐明微生物基因 表达的调控机制。  史密斯( Smith , H 诺贝尔奖): 1970 分离到限制性内切酶  基因工程 1970 分离到限制性内切酶  基因工程  波耶( Boyer , H. ), 柯恩( Cohen , S. ) : 1973 首次用质粒克隆 DNA 1973 首次用质粒克隆 DNA  吉尔伯特( Gilbert, W. ), 桑格( Sanger, F ) 1977 DNA 测序法。 1980 诺贝尔奖 1977 DNA 测序法。 1980 诺贝尔奖

年 5 月 提出 1986 年 5 月 提出 1990 年 10 月 1 日美国国会正式批准启动人类基因组计 划,计划投入 30 亿美元的资金在 15 年内完成人类基因 组的分析研究 1990 年 10 月 1 日美国国会正式批准启动人类基因组计 划,计划投入 30 亿美元的资金在 15 年内完成人类基因 组的分析研究 2000 年 6 月 26 日,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盟与 Celera 公司联合发布了 “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 (work draft ) 2000 年 6 月 26 日,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盟与 Celera 公司联合发布了 “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 (work draft ) 2001 年 2 月 12 日又分别在 Nature 和 Science 杂志上公 布了人类基因组 “ 精确图 ”( 准确度达到 %) 2001 年 2 月 12 日又分别在 Nature 和 Science 杂志上公 布了人类基因组 “ 精确图 ”( 准确度达到 %) 2003 年 4 月 14 日 Collins F 博士在华盛顿隆重宣布 HGP 完成,得到了人类基因组 “ 完成图 ”( 包括 99 % 的 人类基因组序列,准确度为 %) 。人类基因组计 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这标志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胜 利完成和 “ 后基因组时代 ” (post genome era , PGE) 正 式来临。 2003 年 4 月 14 日 Collins F 博士在华盛顿隆重宣布 HGP 完成,得到了人类基因组 “ 完成图 ”( 包括 99 % 的 人类基因组序列,准确度为 %) 。人类基因组计 划的所有目标全部实现。这标志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胜 利完成和 “ 后基因组时代 ” (post genome era , PGE) 正 式来临。 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 )

20 其它生物的基因组计划 –1995 第一个基因组 ——— 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部序列发表, 大小为 1. 8Mb, – 酿酒酵母 ( Saccharomyces eerevisiae) – 大肠杆菌 ( E. coli) – 线虫 (Caenorhabditis elegans) –2000 年 3 月 Celera 公司完成果蝇 (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180 Mb –2000 年 12 月份完成第一个植物 — 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基因组测序, 大小为 125 Mb –2002 年 4 月 5 日水稻-中国(籼稻)、日本(粳稻)

21

22 青山衬托之下,是一片金灿灿 的中国水稻梯田。 2002 年 4 月 5 日以中国梯田为封面的 « Science» 杂志以 14 页篇幅率 先发表了一个重大成果 — 中国 人独立完成的论文《水稻(籼 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序列》, 显示对中国科学家成就充分肯 定。 COVER Photograph of the Honghe Hani rice terrace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In this issue, two separate research groups report draft sequences of two strains of rice--japonica and indica. In addition, the Editorial, News Focus, Letters, and Perspectives highligh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ice genome to the world's population. [Image: Liwen Ma and Baoxing Qiu, Beijing Genomics Institute]

23 三、遗传学在科学与生产中的意义 (一)科学-革命性的影响 1. 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兴起 细胞遗传学 数量遗传学 生统遗传学 发育遗传学 进化遗传学 微生物遗传学 辐射遗传学 医学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 遗传工程等 基因组学 (结构、功能) 生物信息学 2. 古老科学焕发青春-新思路、新角度、 新方法 3. 科学难题的曙光

24 1. 工业: ( 1 )基因产业:食品、药物、诊断试 剂、实验试剂等。 ( 2 )基因信息咨询: Celera 公司 $200 亿。 2. 农业: ( 1 )品种改良 ( 2 )生物反应器 (二)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25 (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双刃剑 1. 疾病预防与治疗 2. 基因隐私 3. 基因决定论 4. 基因歧视 5.“ 优生学 ” - eugenics (禁用) 6. 基因武器 7. 长寿基因: 1200 岁 8. 伦理 9. 道德 10. 法律

26 四、遗传学的教与学 1. 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七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八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 第九章 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 第四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第十章 基因突变 第五章 染色体变异 第十一章 细胞质遗传 第六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第十二章 数量遗传 第十三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2. 教学手段:传统+多媒体 3. 以教材为纲,但不拘泥于教材。

27 4. 如何学习好? 1.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在理解,拒 绝死记硬背。 2. 平时多练习,培育分析和应用能力, 临时抱佛脚没有用。

28 Genetics is like riding a bike, easy when you know how, but impossible until you try it. Genetics is considered by some students to be the most difficult aspect of biology. This is often because you have to think about it. …… From: Instant Notes in Ge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