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 黄晓明 陈嘉林. 人的止血机制 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Blood_clot.swf.
出血性疾病概述 ( haemorrhage diseases).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总论 一、贫血 1 、概念 : 2 、常见病因 3 、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型的主要特点,首选治疗药物及其不良反 应。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出血性疾病概论. 目 录 定义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分类 诊断 治疗 定 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 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 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 为出血性疾病。
白血病 ( leukaemia ) 生命科学学院. 血 血浆 红细胞 血 血细胞 粒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无粒细胞.
教学目标  慢粒、慢淋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 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概述 慢性白血病 定义 慢粒 慢淋 血象 骨髓象 临床表现 诊断.
白血病 的实验室诊断 安徽省立医院 丁邦胜.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大,骨骼疼痛或胸骨有压痛, 不明原因的消瘦,体力逐渐下 降等症状就诊时,医生要高度 警惕。考虑是否为血液病? 患者有不明原因的持续或 反复发热,贫血,恶液质,有 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
白血病 ( leukemia ). 白血病概述急性白血病 概述 【定义】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由于干细胞受损,其克隆的细 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发育停滞 于原幼阶段。这类细胞称为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 (leukemia)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 隆性疾病。由于干细胞受损,其克隆的细.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 (leukemia) 是我国最常见的小儿 恶性肿瘤。 我国< 10 岁小儿白血病的发生率为 3/10 万~ 4/10 万 急性白血病占 90% ~ 95% ,慢性白血病 仅占 3% ~ 5% 。
汇报人:张 蕾 导 师:何俏军 教授 杨 波 教授 浙江大学 药学院 药理毒理与生化药学研究所. 研究背景 ——ATRA 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是肿瘤治疗学研究的新领域。诱导分化 (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 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分化诱导 剂的作用下,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的现象。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续 薇 教 授 博士生导师. 2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急性粒 - 单核细胞白血病( M4 ) 按粒系和单核细胞系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 : ( 1 ) M4a :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 核和单核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2 ) M4b :原、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 幼粒细胞> 20% (非红系细胞)。 ( 3 ) M4c.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白血病 (leuKemia)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白血病 (Leukemia).
白血病课堂: 急性白血病基础知识.
AML康复联盟 白血病课堂: 白血病基础知识.
白血病 龙游县人民医院 涂金明.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骨髓形态学分型新进展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血液学研究所 熊树民.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型新进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肺结核.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一节 临床症状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张义侠.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张东华 学时数:0.5学时.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血 友 病 (hemophilia)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中心血液科 高素君.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糖尿病流行病学.
白血病 (leukemia)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 ( Leukemia )

概 述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特点:  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 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 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广泛浸润  正常造血受抑

分 类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 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早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及早期幼 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几个月。  慢性白血病: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阶段,多为较成熟幼稚细胞和 成熟细胞,病程发展缓慢,自然病程为数年。

分 类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划分  急性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 慢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流行病学 发病率 ( 我国 ) :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 2.67/10 万 恶性肿瘤死亡率 ( 我国 ) : 男为第 6 位, 女为第 8 位 儿童和 35 岁以下成人中为第 1 位。 成人以 AML 多见,儿童以 ALL 多见。 急性﹥慢性 (5.5:1) AML ﹥ ALL ﹥ CML ﹥ CLL

病 因 病毒 : 人 T 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 →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 (ATL) 电离辐射 化学因素 : (1) 化学物质 : 苯及甲苯, 吸烟, 染发剂 (2) 药物 : 氯霉素, 保太松, 乙双吗啉, 细胞毒性化疗药物 遗传因素 其他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 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 润各种组织器官,正常造血受抑 主要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和感染

FAB 分类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 : L 1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直径 ≤12μm )为主 L 2 :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直径 ≥12μm )为主 L 3 ( Burkitt 型):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 较一致,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性,染色深

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 M 0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 1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M 2 :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M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 M 4 :急性粒 - 单核细胞白血病 M 5 :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 6 : 红白血病 M 7 : 巨核细胞白血病

MICM 分型 M → morphology 形态学 I → immunology 免疫学 C → cytogenetics 细胞遗传学 M → molecular biology 分子生物学

临床表现 病理基础是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殖及弥漫性浸润. 起病多急骤 发热 : 最常见的症状。  低热:常为白血病本身引起发热,﹤ 38.5 ℃  高热:提示有继发感染, 体温常﹥ 38.5 ℃,严重者有败 血症 贫血 : 常为首发表现, 呈进行性加重.

出血 : 皮肤淤点、淤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 为主。可有眼底出血,颅内出血为常见死亡原因。 器官和组织浸润的表现  肝、脾、淋巴结肿大  胸骨下端局限性压痛,关节疼痛。  眼部绿色瘤。  齿龈浸润,皮肤粒细胞肉瘤。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头痛、头晕,呕吐、 颈项强直,重者抽搐、昏迷 中枢神经是白血病的 “ 庇护所 ”  睾丸浸润:一侧无痛性肿大  肺、心、消化道、泌尿道等均可受累,但不一定有临床 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象:典型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质量异常 (数量不等的异常幼稚细胞) 骨髓象 : 诊断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具有确诊价值。  某一系原始或幼稚细胞异常增殖,占有核细胞的 20% 以上,伴异常形态。

细胞化学和免疫学 虽不是确诊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但是白血病分型和鉴别诊 断的重要依据. 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有助于分型诊断、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病检测。 50 ~ 90% 的急性白血病存在染色体和基因的异常。

诊 断 临床表现 血象 骨髓象

鉴别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类白血病反应 急性粒缺恢复期 巨幼细胞性贫血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一)防治感染 (二)纠正贫血 (三)控制出血 (四)防治高尿酸血症肾病 (五)维持营养

二、化学治疗 目的:达到完全缓解延长生存期。 原则 : ①早期、足量给药 ②联合用药 ③个体化用药 ④ “ 庇护所 ” 的治疗 ⑤巩固强化与维持治疗

策 略 : ① 诱导缓解 : 白血病确诊后, 经化疗取得完全缓解 的治疗阶段。 ② 缓解后治疗 : 目的是最大限度杀灭残余的白血病 细胞. 包括巩固、强化及维持治疗。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 )的防治: 鞘内化疗 头颅及脊髓照射 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是当前认为可使急性白血 病患者长期存活或痊愈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预 后 自然病程:数周至 3 个月左右 化疗:  儿童 ALL 和 AML 的 5 年持续 CR 率分别达 50%-70% 和 40%  成人 AML 和 ALL 的 CR 率分别达 60% ~85% 和 72%~77% ; 5 年无病生存率分别达 30%~40% 和 5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 临床特点为易并发凝血异常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 特征性 PML/RARα 融合基因。 诱导分化 : 全反式维甲酸 (ATRA) 砷剂 若能避免早期死亡则预后良好,多可治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 ) 在亚洲发病率最高 病程较缓慢 临床特点为进行性脾肿大,白细胞持续性进行性增高。 整个病程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骨髓细胞中有特征性 Ph 染色体和(或) BCR/ABL 融合基因。 中位生存期 3-5 年,绝大多数死于急性变。

治 疗  伊马替尼 ( 格列卫 ): 对 Ph 染色体阳性或具有 bcr-abl 融 合基因的 CML 疗效显著。  造血干细胞移植 : 适用于 45 岁以下,慢性期患者尽量 争取在疗程第一年内进行。

出血性疾病

概 述 人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液可自血管外流出或渗出。机体 将通过一系列生理反应使出血停止,此即止血。 止血过程有多种机制参与,并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 化反应。 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 不止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出血性疾病。

正常止血机制 一、血管因素 二、血小板因素 三、凝血因素

凝血机制 凝血因子: 12 个 凝血过程:  内源性凝血途径: F Ⅻ  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 TF )  共同通路:Ⅹ因子

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抗凝系统: 1. 抗凝血酶 - Ⅲ( AT- Ⅲ) 2. 蛋白 C 系统:蛋白 C ( PC )、蛋白 S ( PS )及凝血 酶调节蛋白( TM )等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 4. 肝素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 纤溶酶原( PLG ) 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3.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PA ),也称尿激酶 ( UK ) 4. 纤溶酶相关抑制物

分 类 病因 先天性 / 遗传性获得性 血管壁 遗传性出血性毛 细血管扩张症 过敏性紫癜、 VitC 缺乏 症 血小板 ( 质量 ) 巨大血小板综合 征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 匹林 血小板 ( 数量 )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 (ITP) 血小板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凝血 血友病 A 、 BVitK 缺乏症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 肝素过量、水蛭咬伤 复合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诊 断 诊断步骤 1. 确定是否为出血性疾病 2. 大致区分是血管、血小板异常或为凝血障碍或其他疾病 3. 判断是哪一环节数量异常或质量缺陷 4. 询问病史及家系调查确定为先天性、遗传性或获得性; 5. 如为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应进行基因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血小板及血管性疾病 凝血性疾病 瘀点瘀斑 多见(小,分散) 罕见(大,片状) 内脏出血 较少 较多见 肌肉出血 少见 多见 关节腔出血 罕见 多见(血友病) 出血诱因 自发性较多 外伤较多 性别 女性较多 男性较多(血友病) 家族史 少有 多有 疾病过程 短暂,可反复发作 遗传性者常为终身性

实验室检查 (一) 筛选实验 : ① 出血时间( BT ) ②毛细 血管脆性试验 ③血小板计数 ④血块收缩试验 ⑤凝血时间( CT ) ⑥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 (APTT) ⑦凝血酶原时间 (PT) ⑧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 (PCT) ⑨凝血酶时间 (TT)

(二) 确诊试验: 1 、血管异常:血 vWF 2 、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形态,平均体积,血小板粘附、聚 集功能 3 、凝血异常: FVIII:C 4 、抗凝异常: AT- Ⅲ抗原及活性 5 、纤溶异常: 3P 试验、 FDP 、 D- 二聚体

防 治 一、病因防治 1. 防治基础病 2. 避免使用、接触可加重出血的物质和药物。 二、止血治疗 1. 补充血小板和(或)相关凝血因子 2. 止血药物 3. 局部处理 三、其他治疗 1.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DIC 和 TTP 2. 血浆置换:可去除抗体或毒素 3. 手术治疗:脾切除、血肿清除、关节成形术等。

过敏性紫癜 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发病机制: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过敏原)发生变态反应 而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的脆性及通透性增加,导致以皮肤 和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可同时出现皮肤水肿、荨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

紫癜 血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 一种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造成的疾病 分型:急性型(婴幼儿)和慢性型(成人) 特征:广泛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 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抗血小板自身抗体 出现及激素或切脾有效。

结膜出血 瘀斑

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 X 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疾病,由于凝血因子 VIII 和 IX 基因突变使凝血因子蛋白质或量的异常 反复自发性出血或 出血不止导致终生残疾及死亡。 主要类型:  血友病 A 或血友病甲:缺乏凝血因子 VIII  血友病 B 或血友病乙:缺乏凝血因子 IX 世界血友病日(每年 4 月 17 日)

正常男性 血友病患者正常女性携带者

出血部位 关节 70-80% 肌肉 / 软组织 10-20% 口腔 5-10% 鼻衄 5-10% 血尿 2 - 5% 胃肠道 2 - 5% 擦伤 / 撕裂伤 中枢神经系统出血 0 - 1% 损伤相关 任何部位

治疗方案 替代治疗(凝血因子 ) 辅助止血治疗 物理治疗 外科治疗 基因治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及 纤溶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并激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 综合征。 临床表现:基础疾病表现外,出血、栓塞及脏器功能 衰竭等。

治疗原则 (一)积极治疗原发病是治疗 DIC 最基本措施: (二) DIC 分期分层治疗: 弥散性微血栓形成期:以抗凝为主 消耗性低凝期:抗凝基础上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继发性纤溶亢进期: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适量 应用抗纤溶药物

复习思考题 白血病的 FAB 分类、 MICM 分型 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策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遗传学 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正常的凝血机制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和临床鉴别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的特征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