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Advertisements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 (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 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 (六)血液流变学改变.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 黄晓明 陈嘉林. 人的止血机制 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Blood_clot.swf.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出血性疾病概述 ( haemorrhage diseases).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Tests for the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coagulation 诊断教研室 诊断教研室.
第二十五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Ⅹ Ⅹ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凝 血凝 血凝 血凝 血 纤 溶,抗凝 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 激活物 血栓形成 ( Ca 2+ ) 血栓溶解.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出血性疾病概论. 目 录 定义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分类 诊断 治疗 定 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 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 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 为出血性疾病。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贫血 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 (二)身体评估 评估主要体征,包括皮肤 甲床、粘膜是否苍白、血压的改变、肝 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三)心理 - 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Affecting Blood  Thrombosis  Platelet inhibitor  Anticoagulants  Thrombolytic agents  Treatment of Bleeding  Treatment of Anemia.
血栓止血概述 与 血管壁止血功能检查及疾病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 施继敏.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泰山医学院临床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 周丽.
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出凝血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苏薇.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出凝血监测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重症医学系.
CHAPTER 3 BLOOD.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止血与血栓系统的平衡 凝血因子 血小板 纤溶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具有抗血栓作用的酶抑制剂 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 1)血管壁改变 2)血液成分改变 3)血流改变.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艾 清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张东华 学时数:0.5学时.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血液科 陈芳源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抗血栓药.
凝血与凝血异常疾病.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血 友 病 (hemophilia)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中心血液科 高素君.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检 验 报 告 PC 15×109/L 一天前, PC 130×109/L CT 20min APTT 95s 正常对照:35s
血栓形成及其治疗 进展 周浦医院心内科 张湘.
Drugs Acting on the Blood Systems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出 血 性 疾 病 概 述 中山二院血液内科 李益清.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明山 凝血特殊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明山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血液生理 体液的组成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血细胞及其功能 止血和血液凝固.
藥理學 Pharmacology 影響凝血用藥 Drugs for Coagulation Disorders 輔英科技大學 康雅斐 陳威全.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4

5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生理性止血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 粘附聚集释放、血浆凝固三个过程, 并彼此密切相关。

6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血管受损 血管收缩 胶原、微纤维 Ⅻ Ⅲ 血小板粘附、聚集 限制血流 血小板释放 凝血酶 ( ADP 、 TXA 2 、 PAF 、 IP3 ) 血小板聚集成栓 纤维蛋白 血管期细胞期血浆期 (初步止血)(加固止血)

7 正常止血机制 血小板因素: 在血液中,血小板是最小的细胞。血小板 在电子显微镜下像橄榄形、盘状,也有不规 则形。正常人 1/3 的血小板平时贮存在脾脏 中。血小板是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 块胞质,每个巨核细胞可产生 个 血小板。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血 小板的寿命平均为 8-10 天。

8

9

10 正常止血机制 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超微结构:  膜糖蛋白:与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有关  膜外层:可吸附大量的凝血因子、酶、蛋白质  微小管和微丝:构成血小板框架以保持形态  溶胶及凝胶物质:主要为血栓收缩蛋白  胞浆内:含 α- 颗粒、致密颗粒、溶酶体

11

12

13

14

15 循环血平均 生存期 8-10 天 主要功能 止血

16

17

18

19

20 正常止血机制 血小板功能:  粘附功能  聚集功能  释放功能  促凝功能  血块收缩功能

21 正常止血机制  血小板粘附功能:指血小板粘着在非血小板表 面的现象。 血小板 GP Ⅰ b 内皮下组织:胶原、微纤维 血浆因子Ⅷ相关蛋白( vWF ) GP1b — vWF — 微纤维或胶原

22 Sub-Endo VWF Platelet GPIb-IX-V Platelet Adhesion

23 正常止血机制  血小板聚集功能: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彼 此粘着。 血小板 GP Ⅱ b/ Ⅲ a :纤维蛋白原受体。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钙离子 必须有聚集诱导剂存在( ADP 、 Adr 、胶原) GP Ⅱ b/ Ⅲ a —— 纤维蛋白原 —— GP Ⅱ b/ Ⅲ a Ca ++

24 Platelet Aggregation Fg Platelet GPIIbIIIa

25

26 正常止血机制  血小板释放功能: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分泌、 释放到细胞外的现象。诱聚剂均可诱导血小 板释放反应。 α- 颗粒: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 )、 PF4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 vWF 、纤连 蛋白( FN )、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 )、Ⅰ、 Ⅴ 致密颗粒: ADP 、 5-HT 、 ATP 、抗胞质素 溶酶体:含多种蛋白水解酶

27  -G L  AA  TXA2 Platelet  -TG PF4 TXA2 Platelet Releasing Reaction ADP DB

28 血小板的脂质代谢 磷脂 花生四烯酸 内过氧化物 ( PGG 2 、 PGH 2 ) PGD 2 、 PGE 2 、 PGF 2 a 磷脂酶 A 2 环氧化酶 异构酶 前列环素合成酶 前列环素( PGI2 ) 6- 酮 -PGF1a 血栓烷合成酶 血栓烷 A2 ( TXA2 ) 血栓烷 B2

29 正常止血机制  血小板促凝活性: PF3 :可使膜磷脂重排,提供血液凝固过程 中连锁反应的场所 加速因子Ⅻ转变为Ⅻ a 直接活化因子Ⅺ 释放 PF4 与 β- 血小板球蛋白,加速凝血过程

30 Va Ca+ VIIIa +IX Ca++ Xa X Fg VWF 血小板促凝活性

31 正常止血机制  血小板收缩功能: 血栓形成 血栓中血小板形成伪足 纤维蛋白 血小板伪足中收缩蛋白收缩 纤维蛋白丝缩短 血块收缩 ⅡaⅡa Ca ++

32 actinomyosin 血小板收缩反应

33

34

35 正常凝血机制 正常凝血过程 以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为特征的,血 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的现象称为血液 凝固。瀑布学说的基本观点是:许多凝血因子 在血液中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当其中 某一因子被激活后,便以另一个因子为底物而 将其激活,多个酶原按一定规律被激活即产生 生物放大作用,最终导致纤维蛋白的生成和血 液凝固。

36 凝血因子特性

37 正常凝血机制 l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酶促反应 过程,分三个阶段: F 凝血活酶形成阶段 F 凝血酶形成阶段 F 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38 正常凝血机制 l 凝血活酶形成阶段:由于启动方式和激 活因子的途径不同,又分为: F 内源性凝血途径 F 外源性凝血途径

39 凝血与纤溶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内皮损伤 → 胶原 TF XII→XIIa XI→XIa IXa IX VII/TF VIIa/TF VIII→VIIIa XaXX Va←V 凝血酶原凝血酶 组织损伤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 XIII→XIIIa 交连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激活物 FDP 纤溶系统

40 实验室检查 病因 凝血酶活化 纤溶酶活化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溶酶 纤溶酶原 AT↓ 、 TAT↑ 因子 II ↓ F1+2 F1+2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优球蛋白 溶解时间 ↓ 纤溶酶原 ↓ FDP D- 二聚体 D- 二聚体 ↑ Fig纤维蛋白单体 肽 A 、肽 B 肽 A 、肽 B↑ 单体复合物 纤维蛋白 微血栓形成 干扰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抑制血小板功能 消耗凝血因子、血小板 出血 FDP↑ 3P(+) aPTT 、 PT↑,Plt↓ Fig 、 V 、 VIII 等 ↓ 纤维蛋白单体 ↑

41

42

43

44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 细胞抗凝机制 F 体液抗凝机制 F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45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细胞抗凝机制:  正常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血栓功能;  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可以清除进入血循环 的促凝物质 。  肝细胞能清除存在于血液中已激活的凝 血因子。

46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体液抗凝机制:  抗凝血酶Ⅲ:灭活Ⅹ a 、Ⅱ a 、Ⅸ a 、Ⅺ a 、Ⅻ a  蛋白 C 系统:灭活因子Ⅴ和Ⅷ;阻止因子 Ⅹ a 与血小板的结合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凝血 机制的主要拮抗物  其他抗凝物质:肝素、 α 2 - 巨球蛋白、 α 1 - 抗胰蛋白酶、肝素辅因子 - Ⅱ

47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栓形成过程中, 存在于组织、血浆及尿液中的纤溶酶原 激活物,通过外激活途径,激活纤溶酶 原形成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形成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凝块溶解, 使血流保持畅通。 纤溶系统由纤溶酶原、 t-PA 、 u-PA 组 成。

48 出血性疾病分类 l 血管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l 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l 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l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l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l 综合因素引起的出血

49 出血性疾病分类 血管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先天性: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获得性:过敏性紫癜、维生素 C 缺乏、 单纯性紫癜

50 出血性疾病分类 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数量异常: 原发性: ITP 、 TTP ; 继发性:脾功能亢进、急性白血病、再障。  功能缺陷: 粘附异常:巨血小板综合症、血管性血友病 聚集异常:血小板无力症 分泌异常:灰色血小板综合症、 δ 贮存池病 促凝功能缺陷: PF3 缺乏症

51 出血性疾病分类 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遗传性:血友病甲、乙、丙  获得性:肝病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 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52 出血性疾病分类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因子Ⅷ抑制物、 肝素样抗凝物质和狼疮性抗凝物质增多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原发性、继发性纤 维蛋白溶解 综合因素引起的出血: DIC

53 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 血管及血小板疾病 凝血障碍疾病 性别 女性较多 多为男性 家族史 常无 常有 出血诱因 自发 外伤 皮肤粘膜出血 多见广泛 少见 深部血肿 少见 多见 关节腔血肿 少见 多见

54 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 初筛试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毛细血管 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血块退缩试验 确证试验: 血小板功能试验: 外源凝血途径: PT 内源凝血途径: APTT 、凝血活酶生成及纠 正试验 共同途径: TT

55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筛选试验 项目 血管性疾病 血小板疾病 凝血异常 出血时间 ± ± ± 凝血时间 - ± + 血小板计数 - ± - 血块退缩 PT - - ± APTT TT - - ± 纤维蛋白原 - - ±

56 几种常见出血性疾病的筛选试验 主要疾病 BPC BT PT APTT TT Ⅰ 血管性紫癜 正常 正 or 延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血小板减少症 减少 延长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血小板功能异常 正常 延长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血管性血友病 正常 延长 正常 延长 正常 正常 凝血异常 ( 内源 ) 正常 正 or 延 正常 延长 正常 正常 凝血异常 ( 外 源 ) 正常 正常 延长 正常 正常 正常 凝血异常 ( 共同 ) 正常 正常 延长 延长 正常 正常 DIC 减少 延长 延长 延长 延长 减少

57 出血性疾病治疗 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 局部止血:局部压迫;局部用药(肾上 腺素、凝血酶、明胶海绵、中药)  降低血管壁脆性和通透性的药物:曲克 芦丁、卡巴克络、酚磺乙胺、维生素 C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血管收缩药:垂体后叶素

58 出血性疾病治疗 血小板因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 促血小板生成药: TPO 、酚磺乙胺  增强血小板功能药:立止血、酚磺乙胺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免疫抑制剂: VCR 、 CTX 、硫唑嘌呤  脾切除:  输注血小板:

59 出血性疾病治疗 凝血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 维生素 K  血浆及凝血因子制品

60 出血性疾病治疗 l 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F 氨基己酸 F 氨甲苯酸 F 抑肽酶

61 出血性疾病治疗 l 其他治疗 F 血浆置换 F 基因治疗 F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