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为三类: 病因及分类: 1 、机械性肠梗阻 1 、机械性肠梗阻 2 、动力性肠梗阻 3 、血运性肠梗阻 3 、血运性肠梗阻
1 、机械性肠梗阻:主要原因包括: ( 1 )肠腔堵塞
( 2 )肠管外受压
( 3 )肠壁病变
2 、动力性肠梗阻: 由于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使肠 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但无器质性的肠腔狭窄。常见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 部手术或感染引起的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甚 少见。
3 、血运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 继发肠麻痹而使肠内容物不能运行。
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为 : ( 1 )、单纯性肠梗阻 ( 2 )、绞窄性肠梗阻
( 1 )、单纯性肠梗阻: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 肠管血运障碍 ( 2 )、绞窄性肠梗阻:是因肠系膜血管受压,血栓 形成或栓塞等引起
肠梗阻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 1 、 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 仍有持续性疼痛,呕吐出现早、频繁而剧烈。 1 、 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 仍有持续性疼痛,呕吐出现早、频繁而剧烈。 2. 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 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显著。 2. 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 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显著。 4. 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 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 4. 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 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 6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 6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 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 7 、腹部 X 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 且不因体位、时间而改变位置。 7 、腹部 X 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袢, 且不因体位、时间而改变位置。 5 、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 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 5 、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 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 。 3 、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 或触及有压痛的包块。 3 、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 或触及有压痛的包块。
五、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腹痛 呕吐 腹胀 停止排气排便
一. 病例汇报 患者金永珍,女, 75 岁,以 “ 小便带血 4 月余,大便不通 1 月余 ” 为主诉 入院 4 月前患者出现小便带血,就诊当地医院,口服抗生素后症状好转。随 后每月一次小便带血,口服抗生素后症状好转。于 月患者小便带血较 前加重,就诊于我院门诊, 宫腔诊刮病理活检示: “ 子宫内膜 ” 差分化癌,倾 向子宫内膜样腺癌 2013 年 10 月 12 日在全麻下行 “ 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底腹 膜大网膜切除 + 腹主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 。术后诊断:子宫内膜癌、左卵巢 恶性肿瘤。但术后患者大便一直不通,腹部立位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 在胃肠外科,予胃肠减压后,症状未改善,且食欲差,乏力。现患者为求进 一步治疗,入住我科。
基本病情 体格检查: T : 36.6 ℃, P : 81 次 / 分, R : 19 次 / 分, BP : 120/80mmHg 。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 病房,查体合作,问答切题。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细。全身皮肤黏 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瞳孔等大 等圆,直径约 3mm ,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运动到边,口角不歪, 伸舌居中,鼻唇沟对称。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 形,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81 次 / 分,律齐。 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中下腹可见一长约 12cm 陈旧性手术疤痕。 肠鸣音 1-2 次 / 分。双下肢不肿。肛门外生殖器未检。四肢肌力肌张 力基本正常。生理反射存在。 初步诊断: 中医:积聚 西医:子宫内膜癌术后 不完全性肠梗阻
二、基本病情 诊疗计划: 1 、完善相关检查,如腹部彩超、胸片、血常 规、生化常规等。 2 、营养支持、抗肿瘤及对症治疗。 3 、 中药拟化湿通便之剂口服:厚朴 10g 连翘 20g 枳实 10g 金银花 30g 槟榔 10g 木香 10g 陈皮 10g 莪术 10g 薏 苡仁 30g 肉苁蓉 10g 郁李仁 15g 火麻仁 15g×5 剂。通便 泄浊之剂灌肠:大黄 10g 枳实 10g 黄柏 10g 六月雪 15g 厚朴 10g 芒硝 5g 蒲公英 30g×6 剂。
【常见护理诊断 / 问题】 组织灌注量异常 与肠梗阻致体液丧失有关 疼痛 与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肠道障碍有关 舒适的改变 腹胀、呕吐,与肠梗阻致肠腔积液积气有关。 体液不足 与呕吐、禁食、肠腔积液、胃肠减压有关 电解质酸碱失衡 与肠腔积液,大量丢失胃肠道液体有关 潜在并发症 肠坏死、腹腔感染、休克有关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呕吐有关。
【护理目标】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减轻疼痛 缓解腹胀、呕吐不适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 摄入足够的营养
1. 饮食 肠梗阻病人应禁食,如梗阻缓解,病人排气、排便, 腹痛、腹胀消失后可进流质饮食,忌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 2. 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 连接负压,持续实行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 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内的压力,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有利 于改善局部和全身情况。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和记录引流 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发现有血性液,应考虑有绞窄性肠 梗阻的可能。 3. 缓解疼痛 在确定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后,可应用阿托品类 抗胆碱药物,以解除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使病人腹痛得以缓 解。但不可随意应用吗啡类止痛剂,以免影响观察病情。
4. 呕吐的护理 呕吐时应坐起或头侧向一边,及时清除 口腔内呕吐物,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观 察记录呕吐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呕吐后给予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 5. 记录出入液量 准确记录输入的液体量,同时记录胃 肠引流管的引流量、呕吐及排泄的量、尿量,并估计 出汗及呼吸的排出量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6. 缓解腹胀 除行胃肠减压外,热敷或按摩腹部,针灸 双侧足三里穴;如无绞窄性肠梗阻,也可从胃管注入 石蜡油,每次 20 ~ 30ml ,可促进肠蠕动。
7.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是一项极为重要的 措施。基本溶液为葡萄糖、等渗盐水、重者尚须输给 全浆或全血。输液所需的种类和量根据呕吐情况、胃 肠减压量、缺水体征、尿量、并结合血清钠、钾、虑 和血气分析结果而定。 8. 防治感染和毒血症 应用抗生素可以防治细菌感染, 减少毒素产生。 9.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记录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严密观察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 若病人症状与体征不见好转或反而有加重,应考虑有 肠绞窄的可能。
中医辨证施护 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 织、器官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传统的西医治疗、护理的基础上, 我们应用中医辨证,以辨证为指导,因证而异,因人 而异,中医学认为大小肠为 “ 藏化之腑 ” ,其功能是 “ 泄 而不藏 ” ,以通为用,以 “ 泄塞上逆 ” 为病。六淫、七情、 饮食不节均能引起腑气不通,阴阳关格,或津液燥竭, 糟粕痞结,致使肠道阻塞,大便秘结不通致本病。
①痞积型。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密切观察病情,如腹痛程 度、时间、性质及呕吐物颜色、性质、量变化,并记录。将 具有通里攻下中药浓煎至 100 mL ,经过鼻饲管注入胃内, 注药前先确定鼻饲管是否在胃内,抽出胃液时,再缓慢注入 药液。注药后用温开水冲洗鼻饲管,夹管保留 1 h ,以免影 响中药被吸出失去治疗作用。服通腑剂中药后,应观察疗效。 若出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改治疗方法。通过针刺 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内关等穴,每次留针 20 min ~ 30 min ,以达到镇痛止吐的目的。腹部按摩,护士双手掌涂上 滑石粉,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感觉舒 适即可。给予病人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和心理疏导。
②瘀结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的记录舌苔、 脉象及腹部有无肠型及腹膜刺激征等,配合医生积极 纠正失津少液情况。持续胃肠减压,每次用注射器缓 慢注入的液体量 200 mL , 2 次间隔大于 2 h 。关心安慰 病人,稳定情绪,使其配合治疗。
③疽结型。呕吐频繁不进食者,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全 身及脱水情况,如皮肤松弛、眼眶凹陷、精神萎弱、 舌干、尿少,提示津伤失水严重,应静脉补液,并取 尿送检尿常规、尿比重 ; 抽血送检血电解质,以利于医 生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应重视腹部体征的观察,注意 有无固定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如梗阻的同时伴有 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为病情严重,迅速进行抢 救,密切观察全身情况,并记录生命体征、面色、意 识变化。
【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嘱病人出院后进易消化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避免腹部 受凉和饭后剧烈活动;保持大便的通畅。 老年便秘者便秘者应注意通过调整饮食、腹部按摩等方法 保持大便通畅,应及时服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出院后若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及时就诊。 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进行适量体育锻炼。 加强自我监测,若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等不 适,及时就诊。
肠梗阻的预防: 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可 有效的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 对患有腹壁疝的病人,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 绞窄造成肠梗阻。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和 治疗肠蛔病。 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应很好的胃肠减压,手术 操作要以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早期发现和治疗肠道肿瘤。 腹部手术后早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