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 Eight Extra Meridians
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及其外围所连 系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源流 最早散见于《内经》; 《难经》提出奇经八脉总名称; 《针灸甲乙经》记载有关穴名; 《脉经》记载所主病症; 《奇经八脉考》(明 · 李时珍)对前书进 行总结。
奇经八脉的含义 “ 奇 ” ,有 “ 奇特 ” 、 “ 奇异 ” 、 “ 零余 ” 之意。奇 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其分布 和作用均有异于十二正经。 奇经 “ 别道而行 ” ,共八条,即任脉、督 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跷脉、阳跷脉。
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单线)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流注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奇经八脉的特点
督 脉督 脉 Du Meridian
目的要求 1 .熟悉《素问》《难经》督脉循行的原 文。熟悉经脉病候。掌握腧穴的定位和起 止穴。 2 、掌握重点腧穴的主治。掌握长强、哑 门、风府的刺灸方法。 3 、熟悉非重点腧穴定位和主治。熟悉腧 穴的刺灸方法。 4 、了解腧穴的命名、局部解剖。
督脉 (一)督脉循行 (一)督脉循行 (二)督脉病候 (二)督脉病候 (三)督脉功能 (三)督脉功能 (四)督脉腧穴 (四)督脉腧穴
刘某 男 1 个月 1955 年初诊 督脉疣状痣 自幼发病,角化性 丘疹,沿督脉呈带 状排列,从鼻中隔 底部至印堂穴。 督脉经络现象
(一)督脉循行 1 、循行分布 1 、循行分布 起于少腹,以下骨中 央(胞中),下出会 阴,经长强,行于后 背正中,上至风府, 入属于脑,上巅,循 额,至鼻柱,经素髎、 水沟,会手足阳明, 至兑端,入龈交。骨中 央胞中会 阴 入属于脑上巅,循 额,至鼻柱经素髎、 水沟,会手足阳明, 至兑端,入龈交
分支:其少腹直上者, 贯脐中央,上贯心, 入喉,上颐,环唇, 上系两目之下中央。 (素问 · 骨空论) 络脉:督脉之别,名 曰长强,挟膂上项, 散头上,下当肩胛左 右,别走太阳,入贯 膂。(灵枢 · 经脉)
2 、词解 [1] 骨中央 --- 指小骨盆之中央。 骨中央 [2] 胞中 --- 指内生殖器,张介宾注: “ 在女 子为孕育胎儿之所,在男子为藏精之 所。 ” 胞中 [3] 会阴 --- 《素问 · 骨空论》称之为 “ 纂 ” , 原意指肛门,又误作 “ 篡 ” 。会阴穴为本 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会阴
[4] 入属于脑 --- 见《难经 · 二十八难》。 督脉在内行于脊里,如属于脑;在外行 于后背与头正中线。 入属于脑 [5] 上巅,循额,至鼻柱 --- 见《甲乙 经》。 上巅,循额,至鼻柱 [6] 经素髎‥‥‥入龈交 --- 见《奇经八脉 考》。 经素髎‥‥‥入龈交 2 、词解
3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 → 腰背项部正中 → 巅顶 → 前额正中 → 人中沟 → 止于上唇 系带与齿龈相接处和 龈交穴
与生殖器、脊髓、脑、鼻有联系。 4 、体内联系
(二)督脉病候 1 、原文 1 、原文 《素问 · 骨空论》: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灵枢 · 经脉》:其络脉病: “ 实则脊强,虚 则头重 ” 。 《脉经 · 平奇经八脉病》:腰背强痛,不得 俯仰,大人癫病,小儿风痫疾。
2 、病候归纳 据以上记载,督脉的病候,主要是关于头 脑、五官、脊髓及四肢的见症。
(三)督脉功能 督,督领、统督的意思,督脉为 “ 阳脉之海 ” ; 督, “ 衣缝当背之中达上下者谓之督。 ” (《六书故》)与督脉的循行相一致。 功能:总督诸阳,为 “ 阳脉之海 ”
思考题:如何理解督脉为 “ 阳脉之海 “ ? 督脉为 “ 阳脉之海 ” 是由它的循行部位所决定的。督 脉主干行于背部正中,经脊里而属于脑,与脑和脊 髓均有密切联系。 “ 脑为髓海 ” 、 “ 头为诸阳之会 ” 、 “ 背为阳 ” ,督脉经贯穿脊背上至颠顶的循行特点决 定了它对全身阳气具有统率、督领作用。 此外,手足三阳经均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 是大椎穴,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脉交会于风府、 哑门,阳跷脉通过足太阳与督脉风府相通,所以督 脉与全身各阳经都有密切联系。 故称为 “ 阳脉之总督 ” 或 “ 阳脉之海 ” 。
(四)督脉的腧穴 1 、长强 定位定位: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特性:络穴 交会穴 主治:①便血 痔疾 脱肛 泄泻 便秘 ②癫狂痫 ③腰脊痛 刺灸:紧靠尾骨前面,针尖向上斜 刺 0.8 ~ 1.2 寸。不宜直刺, 免伤直肠。可灸。
2 、腰俞 定位定位:后正中线上,当 骶管裂孔处。 3 、腰阳关 定位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凹陷中。 4 、命门 定位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凹陷中。
3 、腰阳关 DU3 4 、命门 DU4 共同主 治 ①月经不调、带下、阳萎、遗精、 遗尿、尿频、小便不禁 ②腰脊痛 ③下肢痿痹 各治④泄泻 刺灸 直刺 0.5 ~ 1 寸,可灸。
5 、悬枢 定位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 中。 6 、脊中 定位定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 陷中。 7 、中枢 定位定位: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 中。 8 、筋缩 定位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 中。
9 、至阳 定位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凹 陷中。 10 、灵台 定位定位:第六胸椎棘突下凹 陷中。 11 、神道 定位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凹 陷中。
12 、身柱 定位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3 、陶道 定位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
14 、大椎 定位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特性:交会穴 主治:①外感热病 风疹 疟疾 ②咳嗽 气喘 ③头项强痛 肩背痛 ④癫狂痫 小儿惊风 刺灸:向上斜刺 0.5 ~ 1 寸。 可灸。
大椎穴临床应用 ( 1 )治容易感冒者(配合谷) ( 2 )治高血压病(配曲池) ( 3 )治麦粒肿(配行间) ( 4 )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配膈俞、脾 俞)
大椎、曲池的功能比较 大椎:治外风(兼治肝风)。擅祛上半 身之风,特别是头项、肩背之风邪,有 祛风、宣阳、解表之效。用于外感风热 / 寒。 曲池:治外风。擅祛周身之风,特别是 周身肌肤之风邪,有祛风散邪、宣透解 表之效。用于风邪所致的皮肤病。
15 、哑门 定位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16 、风府 定位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15 、哑门 DU15 16 、风府 DU16 特性 Crossing Points 共同主治 ①舌强不语 中风偏瘫 ②癫狂痫 ③头项强痛 各治 ④哑症④眩晕、外感、 咽喉肿痛 刺灸 伏案正座位,头微前倾,项肌放松,向 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 ~ 1 寸。针尖不可向上 深刺,以免误伤延髓。少灸。
哑门、风府穴针刺注意事项 ( 1 )寰枕后膜时,针下阻力明显增加。 ( 2 )蛛网膜下腔时,针下有突破感。 ( 3 )延髓时,针下有松软感,患者有全身 触电感,并有恐慌、尖叫、精神异常等 表现,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继而昏迷 (延髓出血)
风府、风门的功能比较 共性:均可治外风,祛上半身之风,特 别是头项、肩背之风邪,用于风热、风 寒侵袭肺卫。 区别: 风府 — 兼治脑风,可治脑源性疾病。 风门 — 兼能宣肺,擅治伤风。
《伤寒论》: “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 而反烦不解者,当先刺风池、风府, 乃却与桂枝汤则愈。 ”
思考题 : 联系风邪特点试归纳风穴 定位及主治异同? 1 、体现在定位、归经上 翳风-手少阳经 风门-足太阳经 风市-足少阳经 风池-足少阳经 风府-督脉 均属阳经穴,除风市位于下 肢外,其余均位于头项等人 体高位。 2 、体现在主治上: 均可祛风,但各有侧重 点。 风门-治风寒咳嗽多 风市-治遍身瘙痒多 翳风-治面瘫多 风池、风府-善治内、 外风。
17 、脑户 定位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2.5 寸,枕外隆凸 的上缘凹陷处。 18 、强间 定位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4 寸。 19 、后顶 定位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5.5 寸。
定位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 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特性:交会穴 主治: ①头痛 眩晕 偏瘫 ②癫狂痫 不寐 健忘 ③脱肛 阴挺 刺灸:平刺 0.5 ~ 0.8 寸。 可灸。 20 、百会
百会与风府的功能比较 共性:均为治疗风病的常用穴(《行针指 要歌》: “ 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 ” ) 区别: 百会:偏于治疗内风(肝风)。 风府:偏于治疗外风和脑风。
百会穴临床应用 ( 1 )治鼻塞(配列缺) ( 2 )治精神抑郁症(配印堂) ( 3 )治遗尿症(配四神聪) ( 4 )治癔病性失语(配廉泉、风池) ( 5 )调节血压(双向)
血管性痴呆: 针百会、四神聪、 四白、太冲
21 、前顶 定位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 3.5 寸。 22 、囟会 定位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 2 寸。
23 、上星 定位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24 、神庭 定位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
23 、上星 DU23 24 、神庭 DU24 特性 Crossing Points 共同 主治 ①头痛、眩晕 ②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 ③鼻渊、鼻衄、鼻痔 ④癫狂痫 各治⑤小儿惊风⑤热病、疟疾 刺灸平刺 0.5 ~ 0.8 寸,少灸
睡眠倒错: 针上星、神门
25 、印堂 定位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中间。 主治: ①头痛 头晕 ②鼻渊 鼻衄 目赤肿痛 颜面疔疮 刺灸: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 0.3 ~ 0.5 寸,或三棱针点 刺出血。可灸。
26 、素髎 定位定位:鼻尖正中央。 主治:①鼻塞 鼻衄 鼻渊 鼻鼽 鼻痔 酒糟鼻 ②惊厥 昏厥 新生儿窒息 刺灸:向上斜刺 0.3 ~ 0.5 寸, 或点刺出血。不灸。
27 、水沟(人中) 定位定位:人中沟上 1/3 与下 2/3 的 交点处。 特性:交会穴 主治:①急救要穴:昏迷 晕厥 中暑 牙关紧闭 ②面瘫 面肿 鼻塞 鼻衄 ③癫狂痫 小儿惊风 ④腰脊强痛 刺灸:向上斜刺 0.3 ~ 0.5 寸。 不灸。
人中: 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 ~ 0.5 寸, 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27 、兑端 定位定位:上唇尖端,人中沟 下端的皮肤与唇的 移行部。
28 、龈交 定位定位:上唇系带与上齿龈的 相接处。 特性:交会穴 主治:①齿龈肿痛 齿衄 口臭 口歪 ②腰痛 颈项强痛 刺灸:向上斜刺 0.2 ~ 0.3 寸 或点刺出血。不灸。
(五)穴位主治归纳 1 、精神疾病:癫狂痫、失眠、健忘等。 2 、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带下、 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 3 、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痛:痔疾、腰脊痛、 鼻疾等。 4 、其它疾病:热病、昏迷等。
常用腧穴特定功能小结: 腰阳关 命门 大椎 风府 百会 人中 素髎 神庭 上星 长强及头项部穴 温肾培补元阳 祛风解表退热 升阳举气、急救 目疾、鼻疾 神志病
小 结 一、督脉循行 二、督脉病候 三、督脉功能 四、督脉腧穴 督脉
1 、如何理解督脉为 “ 阳脉之海 “ ? 2 、大椎和曲池、风府和风门的功能 比较。 3 、联系风邪特点试归纳风穴定位及 主治异同? 预习:任脉 复习思考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