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8 年春季学期
任课教师:潘颖秋 Ph.D 上课时间:星期五 10:00am - 11:40am 上课地点:南强二 109 教室 Office hour :周一下午 1:30pm – 2:20pm 参考书 : 费梅苹,《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 2006 ,华东理工大学出 版社 Sandoval, Jonathan ( Ed.) Handbook of crisis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in the school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N.J. Allen-Meares, Paula (1995) ,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translated by 李建英 & 范志海 2006,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课程考核方式 出勤( 15% ) 平时测验( 25% ) 期末考核( 60% ) 附加分:课堂辩论( 10% ) 学生若缺勤 3 次以上,依据学校规定,取消期末考试资格。若因为不可 抗拒原因缺课,需要提前 24 小时通过邮件( ) 告诉任课教师。因任何原因错过的课堂测验没有补考机会。若期末因 为不可抗拒原因缺考,需要提前一周告诉任课老师。 因为特殊原因(如深度近视等)对教学安排有特殊要求的学生,请及 时与任课教师联系。 学期期间发现的任何与本课程有关的舞弊行为,将依据学校相关规定 作处理。
课程主要内容 社工工作功能、价值体系与伦理原则 (李增禄, 2002 ) 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青少年社会工作模式与方法 青少年学校社会工作及常见问题 青少年家庭社会工作及常见问题 青少年社区社会工作及常见问题 贫困与青少年问题的预防 国内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国内外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比较 青少年法律与福利政策
社会工作功能 恢复功能 通过治疗获或复健帮助对环境失去适应能力的对象( e.g. 强迫症患者、 视听障碍者、问题少年)恢复常态 生活。 预防功能 在帮助对象出现问题之前或问题出现的早期阶段,积极预防问题的产 生或恶化( e.g. ,贫困儿童的社会支持、青春期教育、失业青年的培 训) 发展功能 发掘并有效使用社会资源,促进个体潜能的发展与实现( e.g. 举办发挥 老年人余热社团)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价值是指人对事物的偏好或赞许的观念 个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关怀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 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 每个人有自我实现的权利, 并贡献社会 人有天生有多方面的潜能与力量, 每个人的尊严与价值应该被尊重 ……
社会工作中的价值冲突 个人价值观念与社会体系目标 ( e.g. 同性恋问题的态度) 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 e.g. 接受义务教育和学生考勤制度态 度)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 e.g. 对福利救济贫困者的态度) 安全满足与刻苦奋斗( e.g. 潜能发挥取决于基本要求的满足 还是奋斗自强 – 子女教育问题) 相对、实用论与绝对、神圣论( e.g. 宗教信仰,未婚同居) 多元化与单一性( e.g. 学校生源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与单一性) 文化决定论与本能论( e.g. 先天遗传 vs. 后天培养) 相互依赖与个人自治(集体的权益与个体自由, e.g. 社区能 否养狗) 个别化与刻板( e.g. 对应性别角色的行为举止)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原则 要保持中立、不歧视、无偏见 -- 不因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残障、文化背景、 种族、宗教、贫富、政治倾向等方面的差异而有 歧视或偏见,应保持中立的服务态度 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严格保密资料信息 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人尊严、价值及案主自决,相 信每个人的自主权与价值选择 要尽力尽职,保证专业服务质量 要和睦相处,协调相关专业与部门人员
社会工作理论 理论由一组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概念和陈述组成,用以预 测或解释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 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不是指一般学科的的纯理论,而是指外借理 论和实施理论 外界理论:指从其它相关学科(比如社会学、心理学、人 类学、经济学等)借用的理论, e.g., 人格理论、行为理论、 角色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系统理论、组织理论、 与决策理论等 实施理论:社会工作者在具体工作或具体环境中依据工作 经验和外借理论所总结出来的助人模式。
社会工作实施模式一( Siporin ) 社会工作功能与职责 工作者的哲学 知识基础 思想与意识形态 实施理论 - 社工伦理原则 - 基本助人模式与理论 - 技术性实施原则 干预 - 预估 / 诊断、计划、干预、评估
社会工作实施模式二( Carroll ) 维度一:社会问题,包括贫困、疾病、犯罪、残障、吸毒、 酗酒等。 维度二:社会单元,包括个体,家庭、小团体、机构组织、 社区、国家等。 维度三: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团体、家庭、学校、社 区、行政、研究等。 这三个维度以社会问题为主轴,配合社会问题的种类,考量 社会单元的大小与组织形态,运用社会工作方法解决问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心理社会理论 人本心理学理论 行为 / 学习理论 认知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姆德.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 行为是由内驱力( libido )而不是由环境决的。人生来有两种本能:求生与求 死。人体内的能量需要得到释放,否则个体会产生焦虑,若累积的能量或焦 虑得不到缓解,心理或行为就会出现问题。 个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使用若干防御机制舒缓紧张与压力, e.g. 否定、抑制、 退化、合理化、反射、置换等。 人格分为 3 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以追求愉悦原则、 现实原则和社会道德原则对行为进行调整或控制。当人格中三个部分的冲突 不能调和时,个体的行为将出现问题 。
发展的精神性欲理论( Psychosexual theory of development ) 基本观点:童年的经历以及能否顺利完成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直接影响后 期的行为与心理发展;发展的过程就是学会用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处理反社 会的内部冲动。 1. Oral 期( 0-1 岁) 婴儿从吮吸中获得快乐。若婴儿的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 (比如,因等待而变得沮丧),成人后容易出现依赖、抑郁等消极的人格 特征。 2. Anal 期 ( 2-3 岁)幼儿从排泄中获得快乐。规则的要求和惩罚性的排泄训 练和容易导致强迫症和焦虑症的形成 。 3. Phallic 期( 4-6 岁)儿童形成性别差异意识。男孩:俄狄浦斯情结,将父 亲当作是争夺母亲的竞争对手,面对父亲的强势地位,容易产生阉割焦虑。 解决冲突的方式,就是形成对父亲的认同。女孩:意识到男女性别差异, 对男性产生嫉妒。将母亲当作是争夺父亲的竞争对手。解决冲突的方式就 是形成对母亲的认同。若性别认同受挫,成人后容易出现占有欲、表现欲 望与好胜心。 4. Latent 期( 7-12 岁)在这一阶段较少受到情感方面的干扰,精力主要集中 在学习方面。如果发展受挫,容易形成自卑感。 5. Genital 期( 12 岁以后)在这一阶段对异性产生性兴趣但也因此产生焦虑。 精神分析理论(续)
Critical thinking Freud 理论的合理性?
心理社会理论 埃里克. 埃里克森 ( Erik Erikson,1902 – 1994) 将个体从幼年到老年的发展划分为 8 个阶段。 1. 信任 vs. 不信任 (0-18 个月) - 驱动力和希望 2. 自主 vs. 羞愧 / 怀疑( 18 个月 -3 岁) - 自控、勇气、意志 3. 主动 vs. 羞愧 (3-5 岁) - 目的 4. 勤奋 vs. 自卑( 6-12 岁) - 策略与能力 5. 自我统一 / 认同 vs. 角色混乱( 岁) - 忠实 6. 亲密 vs. 疏离( 岁) - 归属和爱 7. 生产 vs. 停滞( 35-55/65 岁) - 生产和关怀 8. 自我完善对绝望( 65 岁以后 ) - 智慧
青少年标准化危机( normative crisis ) -- 认知能力有显著提高 -- 与父母关系疏远 -- 追求同伴的认同 -- 乐于冒险探索追求独立 -- 对自我的探索 青少年为形成对自己的认同或统一感,会有选择的接受或 拒绝自己已有的不同想法、信念、行为、关系等,发展逐 步发展成一个整合一致而又独特的自我。在这一过程当中 青少你容易出现反抗、行为不良、抑郁、角色混乱等问题。 心理社会理论(继续)
人本主义心理学 基本观点:人性本善,有自我追求与实现的需要,人的终极价 值在于人的尊严。我们要做的是去了解人而不是预测或控制。 卡尔. 罗杰斯( Carl Rogers ) -- 自我实现( self-actualization ):实现个人所拥有的全部潜能 --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包括两个部分 “ 我是谁 ” 和 “ 我能做 什么 ” ,人们依据自我概念评估自己日常的行为活动,发现二 者之间越多的不一致,越容易出现不良适应。 -- 无条件尊重( 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 ):无论自己的行 为怎么样,自己被他人所尊重。
人本主义心理学(续) 马斯洛( Abraham Maslow ) 只有当人的更基本的需要满足以后,人在追求更高层次的 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认知需要 自尊需要 生理需要 审美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Critical thinking 马斯洛定义的各个层次的需要之间的先后 秩序对每个人来说是一定的吗?
行为 / 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行为是由外界环境的刺激决定或由个体通过对外 界事物或人的模仿习得。 经典条件反射 先前不引起反应的中性刺激物( neutral stimulus )与条件刺 激物反复配对出现后与条件刺激物建立联系。 CS UCS UCR NR
行为 / 学习理论 ( 续) 条件作用后 CS CR
行为 / 学习理论 ( 续) 操作性条件反射 ( 斯金纳 / 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反应的习得由行为由其作用的环境结果决定 ( R S) Response stimulus
行为 / 学习理论 ( 续) 强化( reinforcement ) 通过提供受欢迎的刺激物(正强化)或撤销不受欢迎的刺激物(负强化) 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惩罚( punishment ) 通过撤销受欢迎的刺激物或提供不受欢迎的刺激物降低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塑造( shaping ) 强化趋向预订目标的任何行为变化 观察( observation ) 行为通过模仿、观察别人的行为习得 What will happen after punishment ?
认知理论 简. 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 Jean Piaget ) 儿童青少年通过同化( assimilation )或适应 ( accommodation )达到认知上的平衡( equilibrium ), 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认识能力和 认知结构( cognitive structure )得到发展。 认知结构 networks of …… 感觉运动阶段( sensorymotor )( 0-2 岁) 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 )( 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 )( 7-11 岁) 形式运算( formal operation ) 11 岁以后)
认知理论(续) Piaget 认为正常发展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可以进行抽象思维, 思考并参与解决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反省( reflective thinking )。 True ? Piaget 指出个体的道德发展是与其认知发展的水平相对应的。 青少年能够将社会道德规范、自己的良知、道德信仰与尊 严进行综合考虑,理解社会道德规范在大家意见一致时是 可以改变的,能够自己制定规范处理新的道德困境。 依据 Ryan 和 Deci 的自我决定理论,青少年认知能力上的提升, 为青少年行为自主的内在发展需要提供了认知基础。
Summary 从这些理论当中我们知道了 ……
青少年成长与社会工作理论 青少年( 岁)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 生理:身高、体重快速成长,第一、第二性特征及荷尔蒙变化明显。大脑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经历修剪(退化或加强)与重组,高级认 知功能逐步提高。 认知发展:能够进行复杂和抽象推理( abstract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 能够听从复杂指示(但有时表现的健忘?);独立意识日益明显。 社会性发展:日益重视同伴的认同,与家长及其他有亲密关系成人之间的 关系与儿童期相比有疏远;情绪不稳定;关注自我统一感,逐步形成 自己的道德标准。 可能出现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抑郁、自卑、焦虑、孤独、违纪、吸烟、酗 酒、网瘾、攻击、离家出走等 早期发展中的出现的问题开始集中表现出来:个体的发展史个持续的过程, 前一阶段的发展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后一阶段的发展,比 e.g. 婴儿期和学 前期的亲子关系质量将直接影响青少年时期及成年后的行为与人际关 系方面的发展。
本讲内容的作业任务 1. 根据所学内容、观看的课堂录像以及生活 经验,总结青少年在认知、行为、情绪、 生理变化等方面的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影 响。 2. 根据你所了解的有关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谈谈如何在实践工作中将理论与实际工作 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