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經典講座系列】 《無量義經》 ( 一 ) 聖嚴法師講於農禪寺 周柔含摘記 2010/07/10
► 【經題】 : 經的來源及內容說明。 ► 【經文】 : ► 序分 ( 本經德行品 ) ► 正宗分 ( 本經說法品 ) ► 流通分 ( 本經十功德品 ) ► 由【教判】了解本經於佛經的地位。
天台教判 : 五時八教 (化法四教,化儀四教) ► 【五時】 : ► 阿含、方等、般若、華嚴、法華涅槃 ► 【四教】 : 化法四教 ► 1 藏教 : ► 2 通教 : ► 3 別教 : ► 4 圓教 :
華嚴教判 : 五教 ► 【三時】 : 日出、日中、日沒時 ( 成佛 ~ 涅槃 ) 。 ► 1 小乘教 : ► 2 大乘始教 : ► 3 大乘終教 : ► 4 大乘頓教 : ► 5 大乘圓教 :
法相唯識教判 : 三時教 ► 1 有教: ► 2 空教: ► 3 空有中道教:
【經題】:「無量義」 ► 《無量義經》卷 1 〈 2 說法品〉: ► 入眾生諸根性欲。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 說法無量,義亦無量。 ►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 ► (CBETA, T09, no. 276, p. 385, c23-25)
本經翻譯 ► 1 劉宋求那跋陀羅( Gunabhadra ,功 徳賢; A.D ; A.D.435 来華)譯, 無傳下來。 ► 2 蕭齊建元三年( A.D.481 )曇摩伽陀 耶舍( DharmagathayaZa ,法稱〕)
《無量義經》卷「序」 ► 《無量義經》卷「序」 1 : ► 其無量義經,雖法華首戴其目,而中夏未覩 其說,每臨講肆,未嘗不廢談而歎,想見斯 文。 ► 忽有武當山比丘慧表,生自羌胄,偽帝姚略 從子,國破之日,為晉軍何澹之所得。數歲 聰黠,澹之字曰螟蛉(寄生),養為假子 (養子)。俄放出家 … … 。
《無量義經》卷「序」 ► 以齊建元三年,復訪奇搜祕遠至嶺南,於廣 州朝廷寺,遇中天竺沙門曇摩伽陀耶舍,手 能隸書,口解齊言,欲傳此經未知所授。表 便殷勤致請,心形俱至,淹歷旬朔僅得一本, 仍還嶠北齎入武當。 ► 以今永明三年九月十八日( 485 ),頂戴出山 見校弘通,奉覿真文欣敬兼誠,詠歌不足手 舞莫宣。輒虔訪宿解抽刷庸思,謹立序注云。 ► (CBETA, T09, no. 276, p. 383, c4-17)
《法華經》提及《無量義經》 ► 《妙法蓮華經》卷 1 〈 1 序品〉: ► 「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 所護念。佛說此經已,結加趺坐,入於 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 (CBETA, T09, no. 262, p. 2, b8-10)
《無量義經》「序分」 一 六成就 一 六成就 ► 二 讚嘆菩薩功德 ► 三 介紹諸阿羅漢 ( 略 ) ► 四 菩薩讚嘆佛的功德
一、六成就: 一、六成就: ► (1) 信成就、 (2) 聞成就、 (3) 時成就、 (4) 說法 主成就、 (5) 說法處成就、 (6) 若干眾。 ► 如是(信)我聞(聞),一時(時)佛 (主)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處)中,與 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 人(若干眾) … 。 ► 說明了六種成就。
二 讚嘆菩薩功德 (1) ► 《無量義經》卷 1 〈 1 德行品〉: ► 「無量大悲救苦眾生,是諸眾生真善知 識,是諸眾生大良福田,是諸眾生不請 之師,是諸眾生安隱樂處,救處、護處、 大依止處,處處為眾作大導師。」 ► (CBETA, T09, no. 276, p. 384, b28-c2)
二 讚嘆菩薩功德 (2) ► 《無量義經》卷 1 〈 1 德行品〉: ► 「 能為生盲而作眼目,聾劓啞者作 耳鼻舌,諸根毀缺能令具足,顛狂 荒亂作大正念 」 ► (CBETA, T09, no. 276, p. 384, c3-4)
二 讚嘆菩薩功德 (3) ► 《無量義經》卷 1 〈 1 德行品〉: ► 「船師、大船師,運載群生,渡生 死河,置涅槃岸;醫王、大醫王, 分別病相,曉了藥性,隨病授藥, 令眾樂服。」 ► (CBETA, T09, no. 276, p. 384, c4-7)
三、介紹諸大阿羅漢 ► 《無量義經》卷 1 〈 1 德行品〉:「其比丘名 曰:大智舍利弗、神通目揵連、慧命須菩提、 摩訶迦旃延、彌多羅尼子富樓那、阿若憍陳 如等,天眼阿那律、持律憂波離、侍者阿難、 佛子羅云、憂波難陀、離婆多、劫賓那、薄 拘羅、阿周陀、莎伽陀、頭陀大迦葉、憂樓 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如是等比 丘萬二千人,皆阿羅漢,盡諸結漏,無復縛 著,真正解脫。」 ► (CBETA, T09, no. 276, p. 384, c13-20)
恭敬請法 ► 《無量義經》卷 1 〈 1 德行品〉:「爾時,大 莊嚴菩薩摩訶薩遍觀眾坐,各定意已,與眾 中八萬菩薩摩訶薩俱,從坐而起,來詣佛所, 頭面禮足,遶百千匝,燒散天華、天香,天 衣、天瓔珞、天無價寶,從于空中旋轉來下, 四面雲集,而獻於佛;天厨、天鉢器、天百 味充滿盈溢,見色、聞香自然飽足;天幢、 天幡、天幰蓋、天妙樂具,處處安置;作天 伎樂,娛樂於佛。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 共,同聲說偈。」 (CBETA, T09, no. 276, p. 384, c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