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前 551 -前 479 ),名丘, 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
孔 庙孔 庙孔 庙孔 庙
孔 林孔 林孔 林孔 林
孔 府孔 府孔 府孔 府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 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 依据。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 “ 七经 ” 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 《孟子》合为 “ 四书 ” 。
孔子杏坛讲学孔子杏坛讲学
孔子杏坛讲学孔子杏坛讲学
孔子 思想 政治 思想 为政 以德 为国 以礼 以德 化民 教育 思想 有教 无类 因材 施教 学而优 则仕 经济 思想 重义 轻利 见利 思义 节用而 爱人
二、课文解析 第一章 ● 温故而知新: 温,温习。旧所闻、昔所知为 “ 故 ” ,今所得、新所悟为 “ 新 ” 。温故而知新,温 习旧有知识而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 可以为师: 时时温习旧得而开发新知,此乃学 者之心得。有心得,斯所学在我,能学即能教, 故曰可以为师。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能从温习旧知中开悟出新知,就可 以做老师了。 ” 【本章大旨】 强调新故合一,教学合一。
二、课文解析 第二章 ● 罔:迷惘。只学而不用心体悟精思,则必迷惘 无所得。 ● 殆:危殆。思而不学,则事无征验,疑不能定, 危殆不安。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学习而不思考就迷惘,思考而 不学习就危险。 ” 【本章大旨】 强调学与思当交修并进、互相结 合。
二、课文解析 第三章 ● 孔文子:卫大夫,名圉 ( yǔ ) 。文为其谥号。 《左传》载其人私德有秽,子贡疑其何以得谥 为文,故问。 【参考译文】 子贡问道: “ 孔文子为什么谥为 ‘ 文 ’ 呢? ” 孔子 说: “ 他既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比他(年龄、 身份、地位或学问)低的人为耻,所以称他为 ‘ 文 ’ 。 ” 【本章大旨】 本章是孔子解释孔文子谥号之涵义。 “ 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 ” ,不仅是对孔文子的评价,同 时也是孔子自己治学态度之写照。
二、课文解析 第四章 ●博学于文:文,诗书礼乐,一切典章制度,著作 义理,皆属文。博学始能会通,然后知其真义。 ●约之以礼:以礼节来约束自己。 ●弗畔:畔,通 “ 叛 ” ,背离,指离经叛道。君子能 博约并进,礼文兼修,自可不背于道。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来 加以约束,就可以不致离经叛道了。 ” 【本章大旨】意在说明 “ 文 ” 与 “ 礼 ” 、 “ 博 ” 与 “ 约 ” 兼修 并进之于施行大道的重要性。
二、课文解析 第五章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学习好像 追赶什么一样,就怕 赶不上,赶上了又怕 失掉它。 ” 【本章大旨】 讲学习 态度的问题。
二、课文解析 第六章 【参考译文】 孔子杜绝四种毛病: 不主观臆测,不绝对 肯定,不拘泥固执, 不唯我独是。 【本章大旨】 孔子弟子记孔子平日 处事立行的态度。
二、课文解析 第七章 ● 空空如也:或说:孔子自言无知。或说:此 指鄙夫来问者,言此鄙夫心中空空。鄙夫来 问,必有所疑,有所疑,即非空空。 ●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叩,如叩门,使门内人 闻声开门。又如叩钟使自鸣。孔子转叩问此 鄙夫,使其心自知开悟。两端者,凡事必有 两端,孔子就此鄙夫所疑之事之两端叩而问 之。竭,尽。于此两端,穷竭叩问,使鄙夫 来问者,对其本所怀疑之事的两端均有开悟, 则所疑全体皆获通晓,更无可疑。
二、课文解析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我有知吗?我实 是无知呀!有个农夫来问我 问题,我本来什么都不知道。 我只就他所问,从他所疑事 情的两端叩问他,一步步问 到穷尽处,他自己就能恍然 而悟了。 ” 【本章大旨】 记孔子教诲他人之态度与方法, 亦孔子循循善诱之一例。
二、课文解析 第八章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古代学习 的人目的在修养自己 的学问道德,今日学 习的人目的却在装饰 自己,给别人看。 ” 【本章大旨】 旨在倡导 “ 为己之学 ” 的学习目的。
二、课文解析 第九章 ● 多学而识:识( zh ì ),记。孔子常教弟子博 学于文,弟子遂疑孔子当是多学而记识在心者, 故孔子试以此为问。 ● 然,非与:与,同 “ 欤 ” 。子贡初答曰然,随即 自疑,因复问。 ● 一以贯之:贯,穿。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赐啊!你以为我是多学而一一记在 心的吗? ” 子贡对道: “ 是啊。难道不是吗? ” 孔子说: “ 不是的。我在多学中有 ‘ 一 ’ 贯穿始 终。 ” 【本章大旨】 强调学当一以贯之。
二、课文解析 第十章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我曾整天 不吃,整夜不睡,去 思考,没有益处,不 如去学习。 ” 【本章大旨】 强调学习对于修养的 重要性,也是在进一 步阐发学与思的关系 问题。
二、课文解析 第十一章 ● 陈亢:亢,读作 gāng (刚)。 ● 异闻:闻,教诲。与众不同的教诲。 ● 不学《诗》,无以言:《诗》有比兴,答对酬酢。 人若不学《诗》,无以与人言语。 ● 不学《礼》,无以立: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 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 身。 ● 闻斯二者:伯鱼言只当父独立时,闻斯学《诗》 学礼之二者。 ● 问一得三:问是否有异闻之一事而得闻此三事。 ● 君子之远其子:孔子教伯鱼,无异于教他人,故 陈亢以为远其子。远谓无私厚,不偏爱。
二、课文解析 【参考译文】 陈亢问伯鱼道: “ 你在你父亲那里听到些特别的 教诲吗? ” 伯鱼对道: “ 没有呀!有一次,父亲一 人站在庭中,我快步走过那里,父亲说: ‘ 你曾 学过《诗》吗? ’ 我对道: ‘ 没有。 ’ 父亲说: ‘ 不学 《诗》,便不懂如何讲话。 ’ 我退下后便学 《诗》。又有一天,父亲又一人站在庭中,我快 步走过那里,父亲说: ‘ 你学过《礼》吗? ’ 我对 道: ‘ 没有。 ’ 父亲说: ‘ 不学《礼》,便不懂如何 立身。 ’ 我退下后便学《礼》。我私下只听到这 两番教诲。 ” 陈亢退下大喜,说: “ 我这次问一事,懂得了三 件事。一是该学《诗》,二是该学《礼》,三是 懂得了君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 ”
二、课文解析 【本章大旨】 通过陈亢和孔鲤的对话,反映孔子对 诗、礼等古典文化的倡导和推崇,表现出孔子深厚 的道德境界和修养。
二、课文解析 第十二章 ● 兴:朱熹: “ 感发志意。 ” ● 观:朱熹: “ 考见得失。 ” 孔安国: “ 观风俗之盛 衰。 ” ● 群:朱熹: “ 和而不流。 ” 孔安国: “ 群居相切磋。 ” ● 怨:朱熹: “ 怨而不怒。 ” 孔安国: “ 怨刺上政。 ”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 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起。
二、课文解析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 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起。
二、课文解析 ●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 尚比兴,多就眼前事物, 比类而相通,感发而兴 起。
二、课文解析 第十二章 【参考译文】 孔子说: “ 后生们,为何没有人学《诗》 呀?学《诗》,可以感发志意,可以懂 得如何博观风俗天地,可以懂得如何合 群相处,可以懂得如何讽刺政治、批评 社会、抒发怨情。近处讲,懂得如何事 奉父母。远处讲,懂得如何事奉君上。 小言之,也可使你多认识一些鸟兽草木 的名称。 ” 【本章大旨】 强调《诗》之重要作用。
三、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1. 教育思想 ① 教育的指导思想 —— 有教无类 ② 教育的基本方法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 —— 因材施教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述而》) —— 触类旁通 《论语 · 先进》: “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 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
三、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1. 教育思想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 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子罕》) —— 循循善诱,循序渐进 ③ 教育的基本内容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 礼,无以立。 —— 诗、礼是其主要课程 ④ 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而优则仕。(《子张》) —— 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 子
三、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2. 为学之道 ① 学习的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爱学、乐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 —— 学而不厌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述而》) —— 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三、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 ” (《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② 学习的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 温故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学思结合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学而》) —— 精益求精
三、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③ 学习的内容 文、行、忠、信。(《述而》) —— 博学 “ 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 对曰: “ 然, 非与? ” 曰: “ 非也,予一以贯之。 ” —— 贯一 ④ 学习的目的 子曰: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 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子路》) —— 学以致用 “ 士志于道 ” ,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里 仁》) —— 为己之学
四、《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 1 .语录体散文 它或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 或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 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 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但文字隽永,言近旨远,辞约 意丰。 2 .文学色彩 刻画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 性格; 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 风格。
【研习与思考】 一、填空题 1 .子曰: “ 君子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 矣夫! ” 2 .子曰: “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 我,空空如也。我 而竭焉。 ” 3 .子曰: “ ,今之学者为人。 ” 二、翻译题 1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研习与思考】 三、简析题 1 .简析《论语》的语言特点。 2 .结合选文阅读《论语》,归纳孔子的教育教学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