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島潮間帶魚類探索(三) 魚業利用
大鱗鯔 Liza macrolepis
漁業利用 澎湖有產,數量不多,特別是澎湖所產之大鱗鯔, 應是長年停留本地,而非是「信魚」,精、卵、鰾,雖 昂貴,因數量少,而無法跟台灣一樣加工出售,小型流 刺網可捕獲,本地居民常用來煮食米粉,或切塊、炸至 金黃,加入蒜苗跟火鍋烹煮,味道鮮美。
短鱗三鰭鳚 Norfolkia brachylepis 全長: 4.5 ㎝ ㎝
漁業利用 退潮可於潮池中捕獲,不具經濟價值, 可做為觀賞魚,但在 年代,則為本 地貧窮人家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一般以 油炸或清蒸,甚至可煮麵線食之。
杜氏蛙鳚 Istibeinnius dussumieri 全長: 12.5 ㎝ ㎝
漁業利用 杜氏蛙鳚因體型小又無經濟價值,所以在 漁業上沒有什麼利用的價值,但可作為觀賞魚。 本地利用 : 在澎湖本地,以前因為生活較為 貧困,所以為本地人動物性蛋白質主要的來源, 本地居民多少以石蟹搗碎來引誘它,做為補抓 的方式。
黑鰕虎 Bathygobius Fuscus 全長: 7.5 ㎝ ㎝
漁業利用 退潮可於潮池中捕獲,不具經濟價值, 可做為觀賞魚,但在 年代,則為本地貧 窮人家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一般以油炸或清 蒸,甚至可煮麵線食之。
奧奈鑽嘴魚 Gerres oyena
本種魚一年四季皆有,以春、夏季較多。 冬季產的經濟魚類,餐廳、家庭食用魚,配望 安酸瓜或高麗菜酸清蒸味美,也可紅燒或油煎 ,小型魚民戶的冬季經濟來源之一,不肖漁民 用扒網侵入沿岸,大量捕捉。大小通殺。小型 魚民戶生計受影響。 漁業利用
銀湯鯉 Kuhlia mugil 全長: 11.5 ㎝ ㎝
漁業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或一支釣均能捕獲。每年 2-4 月為盛 產期。煮湯可口,為味美之食用魚。少數人將其蓄養 觀賞。
虹彩海豬魚 Halichoeres margaritaceus
漁業利用 無經濟價值,表面會產生黏液,內臟部位有特殊 腥臭 ( 有顯 ) ,本地人少食之,體色鮮艷,可做為觀賞 魚。
火斑笛鯛 Lutjanus fulviflammus
可食用魚,一般以一支釣、流刺網或定置網等漁 法來捕獲。食法以煎食或煮湯為宜。 漁業利用
條紋豆娘魚 Abudefduf vaigiensis 全長: 5.5 ㎝ ㎝
漁業利用 無毒魚類,可食用魚。可供釣游、觀賞,故一 向不為人們重視,經濟價值低。同一水族箱內所 養尾數不能超過兩尾。
梭地豆娘魚 Abudefduf sordidus 全長: 5 ㎝ ㎝
漁業利用 無毒魚類,可食用魚。可供釣游、觀賞,故一 向不為人們重視,經濟價值低。同一水族箱內所 養尾數不能超過兩尾。
環眼准雀鯛 Labracinus cyclophthalmus
漁業利用 原本這是一種無價值的魚類,除少數供觀賞外, 並不供應食用,但是近年來澎湖海域魚類資源迅速的 枯 竭,而本魚卻大量繁殖 ( 原因頗值得探討,但似乎無人 注意 ) ,許多澎湖的職業船釣或延繩釣均大量釣得,所 以空運到全省各大海產餐廳,油炸香酥以 供食用,名 之為澎湖名產紅姑娘魚。
藍點石斑 Epinephelus caeruleopunctatus
漁業利用 「油麻過」,數量極少,價格昂貴,跟駝背鱸一樣, 有過魚現象,但營養價值高,常為手術後的食補魚種, 清蒸煮湯味鮮美。本地政府已經明令公告保護之,九 公分以下不得採捕,希望藉此能提高族群量。
瑪拉巴石斑 Epinephelus malabaricus 全長: 7 ㎝ ㎝
漁業利用 跟所有鮨科魚類相同,價格高,政府已經公 告保護之,現可人工繁殖,族群量漸穩定,在七 十年代,本地漁民卻很盛行用「白信」,在潮間 帶毒魚苗,差點造成生態浩劫,後來政府嚴格取 締重罰,漁民自覺,加上又可人工孵化,澎湖潮 間帶經過 年的休養,才又漸漸恢復生機。 九公分以下不得採捕。所以是鮨科中人工繁殖與 培育最成功的魚種。現今食用者,大多是養殖魚 野生種可用拖網、延繩釣、魚槍或一支釣等 漁法捕獲。
褐籃子魚 Siganus fuscescens 全長: 3.5 ㎝
漁業利用 本地有毒海魚俗諺中排第五,有人又講「楊厄沒 名,刺著叫阿娘」,由此可知其毒性之強,另有 「一斤楊厄四兩肚」之俗諺,澎湖的經濟魚類,澎 湖海域一年四季長見,以酸瓜、高麗菜酸清蒸或可 煮湯,此魚無法長期冷凍保留,鮮味會流失,因產 量多,可加工曬成魚乾,烤或炒都是品茶、下酒的 佳餚,如果沒有吃過的人,對魚乾的味道鐵定無法 接受,煮鹹魚豆腐味道佳。
柴魚 Microcanthus strigatus 全長: 3 ㎝ ㎝
漁業利用 主要漁法為刺網及手釣,或潛水捕捉,全年 皆產,但產量不大,從事磯釣時,與七線雀鯛 類同樣最常出現的另一種魚,食用經濟價值較 低。 體色鮮艷,為瑚瑚礁魚類的代表之一,可做 為觀賞魚,澎湖四週海域均有,數量不多,本 地居民常以紅燒及油煎方式食之。
花身鯻 Terapon jarbua 全長: 3.85 ㎝ ㎝
漁業利用 為高經濟價值食用魚,大部份均靠手釣、延繩釣 或流刺網等岸邊漁法所捕獲,以夏、秋兩季較多。因 屬廣溫、廣鹽性魚類,存活率高,容易飼養,目前不 但天然魚苗產量多,且已可人工殖。本應具養殖發展 潛力,然而由於成長至 10cm 以上後即成長緩慢,且 因運動力強使其攝餌量甚大,故不符經濟成本效益, 此種魚在民間的養殖業尚無法普及。「旁午」,本地 有毒魚類俗諺排第三,棲息於沙泥底,澎湖四週海域 均有會發出咕咕聲音,清蒸居多。
陳春暉 澎湖的魚類.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基隆巿。 沖山宗雄 日本產稚魚圖鑑. 第一版. 東海大學出版會. 東京 都。 邵廣昭 臺灣常見魚介貝類圖說 ( 下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 導處. 台灣省漁業局. 台北巿 。 沈世傑 台灣魚類誌.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系. 台北巿 。 阿部宗明、落合明 原色魚類圖鑑. 北隆館. 東京都。 台灣魚類庫 墾丁國家公園 - 生物資料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