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三、血量 机体中血液的总量。是血浆量和血细胞量 的总和。成年人约占体重的 7 - 8 %,男性血 量为 5 - 6L ,女性为 4.5 - 5.5L , 四、血液的主要生理机能 (一)运输机能 (二)防御机能 (三)止血机能 (四)维持稳态
第二节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组成 血液 液体 — 血浆 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 40-50% 女: 37-48% 新生儿: 55%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比重: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二)血液的粘滞性 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三)血浆渗透压 渗透: 渗透压: 渗透压特点:
三、血浆 (一)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 水 溶质 无机物 有机物 血浆蛋白功能: 1. 运输 2. 营养、缓冲 3. 免疫、防御 4. 参与凝血、止血 5.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细胞的生成和分化途径
血浆总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及生理意义: 血浆晶体渗透压及生理意义: 临床常用的等渗液 等渗液 (二)血浆渗透压
(三)血浆酸碱度 pH 为 ,略偏碱性,血浆 PH 低于 7.35 为酸中毒,高于 7.45 为碱中毒。血浆的酸 碱度通常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大 量的缓冲对。缓冲对有一种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缓冲对在一定范围内既能抗酸又能抗碱,具有 快速缓冲血浆中酸碱变化的能力。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一 红细胞 (一)红细胞形态、数量和机能 男子( ) ×10 12 /L 女子( ) ×10 12 /L
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的生成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变形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 :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 的特性( 0.42%-0.35% ).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和血沉 血沉: 血沉的快慢取决于 (三)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 运输功能, 缓冲功能 (四)红细胞生成与破坏 生成主要原料 生成影响因素 红细胞的破坏
二白细胞生理 (一)白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类 一般成年人白细胞数在 ) ×10 9 /L 范围变动
白细胞 颗粒细胞 无颗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粒细胞 0-7% 嗜碱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2%-8% 淋巴细胞 20%-40% 白细胞分类及功能 (三)白细胞的破坏和生成的调节
淋巴细胞
三 血小板 正常成年人体内约为( ) ×10 9 /L (一)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机能 粘附(吸附) 粘着与聚集 释放 血块回缩
血小板生理功能 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参与止血和凝血 血凝块 (二)血小的板 生成调节
第四节 血液凝固 一 生理性止血过程 二 血液凝固过程 凝血物质(因子)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 凝血酶 ① ②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③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
三 抗凝系统 抗凝血酶 Ⅲ 肝素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体外抗凝机制: Ca 2+ 四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机械因素 温度 Ca 2+
五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激活物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第五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人类的血型 二、 ABO 血型 分型依据和种类 红细胞凝集
ABO 血型的检测: 用已知血清检 测未知血型。 结果判断 :
三、 Rh 血型
四、输血的意义及输血原则
交 叉 配 血交 叉 配 血 供血者供血者 受血者受血者 RBC 血清 结果分析 : 主侧和次侧均不发生凝集为配血相合。 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为配血基本相合。 主侧发生凝集为配血不合。
Rh ( - )母亲,孕 Rh ( + )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