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纲吸虫纲. 1 、单殖亚纲 体外寄生 不更换宿主 固着器在体后端, 为锚或小 钩 吸虫纲的分类 三代虫指环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节 生物的个体发育 一 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的概念 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 直到发育成性成熟的个体。
Advertisements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感染科.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四章 牛羊的常见寄生虫病.
第二节 人的生殖.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肠绦虫病 主讲人 谢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感染科.
8岁的梁姓男孩在其家长的陪同下到广州市中山医学院附属一院急诊科求医,一年前,男孩发现右眼的下缘突然肿了起来,肿处表面不红,无痛感,也不影响视力。他的家长带他到当地眼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炎症性肿块,但经过治疗仍未见好转。男孩在中山一院进行了手术治疗后,从肿处取出一个直径约6毫米的包囊,竟从其眼眶中发现了一条小小的寄生虫!
并殖吸虫(肺吸虫) 裂体吸虫(血吸虫).
授课课题:细粒棘球绦虫 欢迎大家留下宝贵意见 授课教师:王卫东 课程:人体寄生虫学 听课班级:2003级护理专科2班
血吸虫.
第二节 人的生殖 龙都街道吕标初中 王少娟.
第四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2学时)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1节 人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课时 探索生殖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初中 邹兴平(邮编:445003)
第10课 动物和人体的生殖和发育.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吸 虫 TREMATODA Dept. of Human Parasitology,
绦虫 1、虫体背腹扁平,带状,分节。 2、雌雄同体(每节均具有♀、♂生殖 器官) 3、缺乏体腔与消化道。
吸虫形态学观察 肝吸虫、血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血吸虫、肺吸虫、姜片吸虫虫卵、幼虫、成虫及中间宿主.
第七节 棘球蚴病  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在人和各种家畜,如羊、牛、骆驼和猪等的肝、肺等处,而引起的一类寄生虫病。
绦 虫 病 概述 病因及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防.
第三十八绦虫.
绦虫 绦虫概论 绦虫(带虫,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 均营寄生生活.
第五节 猪囊尾蚴病 是由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猪囊虫病。本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实验三 刺胞及扁形动物的观察.
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 Chaper 18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Welcome 制作:初二备课组.
人的生殖 正视生殖 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的新个体,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单细胞的受精卵。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实验三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 一、目的要求: 二、仪器:显微镜 三、材料:涡虫制片标本;日本血吸虫和蛔虫横切面制片。 四、操作及观察:
动物主要寄生虫及其检验 宁长申 二00七年八月六日.
医学寄生虫总论 (三).
毛首鞭形线虫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猪寄生虫控制.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线虫内容复习 概念: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迁延移行、夜现周期性 问答: 蛔虫病流行广的原因? 钩虫造成贫血的原因?
“我”的出生之谜 人 的 生 殖 人的生殖.
人 的 生 殖.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吸虫(trematode) 扁形动物门 Phylum Platyhelminthes 吸虫纲 Class Trematoda
Introduction of Cestodes(Tapeworms)
第二节 人的生殖 滕州市羊庄镇羊庄中学 甘信用.
第三章 绦虫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犬复孔绦虫病 第三节 线中绦虫病 第四节 细粒棘球绦虫病 第五节 其它带绦虫病
实验三 带绦虫卵 牛带绦虫孕节 猪带绦虫孕节 牛、猪带绦虫头节 微小膜壳绦虫卵 旋毛虫囊包幼虫 班氏微丝蚴 其它线虫.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吸虫概论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吸虫的形态特点 大多数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叶状或舌状 有吸盘 无体腔 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人的生殖.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感染阶段: 寄生虫感染 : 带虫者: 寄生虫病 : 2.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第二节 矛形双腔吸虫病 本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寄生于牛、羊、骆驼、鹿等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一种肝脏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 SSMU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假体腔动物 进化地位 本类群包括九个门,外形差异很大,彼此的亲缘关系不清楚,但都具有假体腔。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防蚊灭蚊.
第一节 寄生现象与寄生虫病 一、寄生现象 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钩虫与旋毛虫.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绦 虫 一、共同特点: 二、寄生人体的绦虫分两个目:圆叶目和假叶目。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吸虫纲吸虫纲

1 、单殖亚纲 体外寄生 不更换宿主 固着器在体后端, 为锚或小 钩 吸虫纲的分类 三代虫指环虫

3 、复殖亚纲 ( 1 ). 特征 体内寄生 更换宿主 多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 2 ). 常见种类 A 、肝片吸虫 ( 羊肝蛭 ) 牛 羊等食草动物或人的肝胆管内 肝片吸虫 腹吸盘 输精管 咽 口吸盘 生殖腔 后精巢 卵巢 前精巢 成卵腔 卵黄腺 子宫 消化管 梅氏腺 卵黄管 阴茎

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一)形态结构 体扁平、透明 具树枝状睾丸 2 1. 固着器 具口吸盘和腹吸盘 代表动物 -- 华枝睾吸虫(肝胆管内) 二、 吸虫纲 (Trematoda)

2. 体壁 (保护,物质交换) 皮层: 合胞体 (syncytium) 基膜 肌肉层 实质 细胞 线粒体 核 纵肌 环肌 基膜 小刺 线粒体 胞饮小囊 体表面 肝片吸虫体壁纵切面

3. 消化系统 口、咽、食道、肠 (细胞外消化为主) 消化管摄食 体表吸收养料 口 咽 腹吸盘 口吸盘 排泄管 储精囊 输精管 卵黄管 卵巢 输出管 排泄囊 排泄孔 后精巢 输出管 前精巢 受精囊 成卵腔 卵黄腺 子宫 生殖孔 肠管 雌性生殖孔 华枝睾吸虫成虫 形态结构

4. 呼吸系统 行厌氧性 (anaerobic) 呼吸方式 5. 排泄系统:为分支的原肾管: 焰细胞-分支小管-排泄管- S 排泄囊-排泄孔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不发达, 为梯形神经 感觉器官退化

口 咽 腹吸盘 口吸盘 排泄管 储精囊 输精管 卵黄管 卵巢 输出管 排泄囊 排泄孔 后精巢 输出管 前精巢 受精囊 成卵腔 卵黄腺 子宫 生殖孔 肠管 雌性生殖孔 7.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同体或异体受精 华枝睾吸虫雌性生殖系统部分放大 劳氏管 受精囊 成卵腔 梅氏腺 子宫 卵巢 卵黄 导管 雄性:精巢 1 对-输精小管 2 条 -输精管 1 条-储精囊 1 -雄生殖 孔(腹吸盘附近) 雌性:卵巢 1 个-输卵管-成卵腔 子宫-雌生殖孔(前) 受精囊 劳氏管 卵黄管

(二)生活史 终寄主 成虫 ( 人肝胆管中 ) 卵随人粪入水中 卵被沼螺吞 食在螺体内 孵出毛蚴 毛蚴在螺体 内发育繁殖 尾蚴逸出螺体 鲤科鱼 ( 第二中间寄主 ) 人食未熟的鱼被感染 肝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后囊蚴 ( 鱼肌肉中 ) 沼螺 ( 第一中间寄主 ) 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华枝睾吸虫的生活史

受精卵-沼螺吞食-肠内孵出毛蚴-过肠壁成胞蚴 雷蚴 囊蚴 - 尾蚴 感染期 受精卵:黄褐色,似灯泡,顶有盖,旁有肩峰样突起, 底有小疣沼螺吞食后才可孵化 淡水鱼虾 (第二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误食 在总胆管发育成成虫 终宿主 : 人猫狗 尾蚴:形似蝌蚪,体部和尾部。体部有眼点,溶组织腺, 成囊细胞和方形排泄囊,尾部长。

其它种类的吸虫  肝片吸虫  日本血吸虫  肺吸虫  布氏姜片虫  三代虫

吸虫纲主要特征总结: 1. 均营寄生生活,少数为外寄生,多数为内寄生; 2. 体表无纤毛,无杆状体,无一般的上皮细胞,大部分种类发展 为具小刺的表皮。 3. 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趋于退化,外寄生者有眼点,内寄生者无 眼点。 4. 具有吸附器,如:吸盘、小沟等。 5. 消化系统简单。 6. 呼吸:外寄生进行有氧呼吸,内寄生进行厌氧呼吸。 7. 生活史趋于复杂,外寄生的种类有 1 个寄主, 1 个幼虫期,内寄 生种类有 2 ~ 3 个寄主,多个幼虫期。 8. 生殖系统趋向复杂,生殖机能发达。

(三)、绦虫纲 (对寄生的高度适应) 绦虫纲的主要特征 1. 内寄生 2. 成虫扁平带状, 体分头节、颈部、节片 3 部分。 附着器官 (吸盘、小钩、吸沟等) 集中于头节 3. 体表纤毛消失, 感官器官完全退化, 消化系统全部消失 4. 皮层具微毛,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吸收寄主的营养物质 5. 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成熟节片都有一套雌、雄 生殖器,繁殖力强。多有一个中间寄主

绦虫纲的分类 1 、单节亚纲 旋缘绦虫旋缘绦虫 成虫幼虫

2 、多节亚纲 细粒棘球绦虫

猪肉绦虫的幼虫

猪肉绦虫的成虫

米猪肉

绦虫纲 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中间寄主为猪。 (一) 形态结构: 头节--顶突、吸盘、小钩 颈部--不分节,但可以不断以横分裂形式产生节片,是绦 虫的生长区 节片--未成熟节片、成熟节片、孕卵节片(妊娠节片) 1. 体壁与营养 2. 排泄系统:原肾管型,不同的发育节片有一定的区别 3. 神经系统:头节神经节不发达,由此发出纵神经索踪贯整个节片。 4. 生殖系统:非常发达 (二)生活史 孕卵节片 猪(中间寄主) 六钩蚴 囊尾蚴 人体内发育 (终末寄主) (三)危害与防治

头节 颈部

妊娠节片

线粒体 基膜 环肌 纵肌 绒毛 实质 皮层细 胞主体 核 合胞体 液泡 绦虫体壁横切面 2. 体壁:营养与呼吸 皮层: 合胞体、绒毛 基膜 肌肉层 实质 细胞 无消化系统 (绒毛) 体壁直接吸收营养 厌氧呼吸

3. 排泄系统 原肾管型: 焰 细胞 和许多分支 两对侧排泄管 背 1 对 腹 1 对 (横管相连) 绦虫头部的排泄器官

绦虫的神经 4 、神经系统 脑、纵神经索、环神经 无感官

5. 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 生殖孔 卵黄腺 输卵管 卵巢 精巢 子宫 输精管 排泄管 侧神经 排泄管 储精囊 阴道 梅氏腺 成熟节片 孕卵节片

猪绦虫孕节

绦虫节片

雄性生殖器官: 泡状精巢 — 输精小管 — 输精管 — 储精囊 — 阴茎囊 — 生殖孔 雌性生殖器官: 叶状卵巢 — 输卵管 — 成卵腔 — 阴道 — 生殖腔 子宫 梅氏腺 卵黄管、卵黄腺 在成卵腔或阴道内受精,同一或不同节片或不同个体

(二)生活史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猪带绦虫的生活史 终寄主 卵 孕卵节片 卵 孕卵节片随人 粪便排出 粪土 卵壳破裂消失 猪食有虫卵的人粪便 人误食虫卵也成为中间 寄主,此虫生活史终止 六钩蚴 猪 ( 中间寄主 ) 含囊尾蚴的猪肌肉 人食未熟 的猪肉 头节附于小肠粘膜上 囊尾蚴 囊尾蚴头 节翻出 成虫

囊尾蚴 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头节凹陷在泡内, 可见小钩和吸盘,是感染期。 含囊尾蚴的猪肉叫 “ 米猪肉 ”“ 米粉肉 ”“ 豆肉 ” 致病性  消化道疾病  癫痫,阵发性昏迷  局部肌肉酸痛麻木  视力障碍,失明

猪绦虫 (Taenia solium)

几种常见绦虫  猪带绦虫  牛带绦虫  细粒棘球绦虫

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细粒棘球绦虫的生活史 成虫 ( 犬 小肠内 ) 六钩蚴 卵 羊 ( 中间寄主 ) 狗 ( 终寄主 ) 卵随犬粪排出 犬粪 人误食虫卵也发 生棘球蚴,此虫 生活史终止 羊牛等动物吞食虫卵 后在肝及其他内脏器 官发育成棘球蚴 内含多个头节 头节凹入 头节凸出 ( 吸住犬肠壁 ) 犬食含棘球蚴的 动物内脏被感染 棘球蚴

( 2 ). 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的主要区别 成虫长度 5 - 10M 2 - 4M 节片数 1000 - - 1000 头节形状 方形 球形 顶突 无顶突和小钩 略伸出, 2 行小钩 卵巢 左右两大叶 左右两大叶, 1 小副叶 妊娠节片子 宫每侧分枝数 节片脱落情况 分节脱落, 自动爬出 数节同时脱落 中间寄主 牛 人或猪 15 - 30 7 - 13

体表肠道吸盘或口钩生活方式 涡虫纲有纤毛发达 无自由生活 吸虫纲有皮膜简单 有寄生生活 ( 生活史中 有自由生活 阶段 ) 绦虫纲有微毛无 有寄生生活 ( 生活史中 无自由生活 阶段 ) 扁形动物各纲鉴别特征

六、寄生虫和寄主的相互关系 1. 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争养,化学刺激,机械刺激,传播微生物 2. 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先天免疫,后天免疫 3. 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寄主进化,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4. 寄生虫的防治原则

寄生 : 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 从 而摄取被寄居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是相统一的,而这种 统一又必然与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根椐这一原理, 寄生性生活方式必然会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 列相应的变化。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 : 简单而稳定 寄生生活适应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适应结果 : 身体的形态结构 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 消化和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 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 表皮特化成皮膜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 产生固着器官(吸 盘、钩、锚等)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 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 退化愈趋退化 如吸虫 --- 肠道退化;绦虫 --- 肠道消失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强化愈趋强化 如绦虫 -- 孕节内全为生殖器官, 体壁皮膜形成微毛

总结 1. 中胚层出现对动物体结构与机能发展的意义 2. 寄生动物生活周期的复杂性 频繁更换寄主,多个幼虫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