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Advertisements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中医对咳喘的预防和治疗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访问学者 张清苓博士. 咳喘的概念 咳:谓无痰而有声 咳嗽 有痰而有声 嗽:谓无声而有痰 呼吸困难 ,鼻翼煽动 气喘 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内伤发热.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肺系.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咳 嗽.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喘 证 新疆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 杨惠琴.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气血同病辩证.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心悸 概述 是指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常伴有气短、胸闷、眩晕、失眠、脉律失常等症。或阵发性或持续性。
失眠 第五节 失眠 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病后及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等病因,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从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证。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可引起医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乳衄.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二、病因病机:多种外因、内因所致肺失 宣降、肺气上逆。 1 、外感咳嗽:六淫犯肺,肺气阻遏 2 、内伤咳嗽: 肺阴虚,失于清润 肺气虚,宣降无权 脾失健运,聚湿成痰 肾气虚,肾不纳气 肝郁化火,火逆熏肺,炼津为痰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三、辨证论治 八纲辨证病因病机 特点 治疗 表证外感咳嗽 急 短 宣散 里证内伤咳嗽 慢 长 调理

四、具体证型 --- 外感咳嗽 证型 主要证候 证候 苔 脉 风寒咳嗽、痰白 稀薄或发热 恶寒头身重 鼻塞 流清涕 咽喉痒苔薄白脉浮或 浮紧。 风热咳嗽、 痰黄粘稠 或发热恶风 鼻塞 流黄涕 咽喉痛苔薄黄脉浮数 燥热咳嗽、痰少 或粘稠少 鼻燥咽喉干苔薄黄脉数

证型治疗 代表方药 风寒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 甘草) 风热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翘、 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 草) 燥热清肺润燥桑杏汤(桑叶、杏仁、沙参、 贝母、豆豉、山栀、梨皮)

证型治疗常用中成药 风寒疏风散寒 宣肺止咳 半夏露糖浆 风热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急支糖浆、百咳静糖浆 燥热清肺润燥枇杷露

二、内伤咳嗽 证型主要证候 舌苔脉 痰湿咳嗽咳嗽痰多 色白 胸闷纳呆身重 倦怠 舌胖苔 白腻 滑濡 痰热壅肺咳嗽痰多 黄稠或腥 身热、咽痛舌红苔 黄腻 滑数 肝火犯肺逆咳阵作 痰粘少 胁痛、 口干口 苦 舌红苔 黄少津 弦数 气虚咳嗽咳嗽痰清气虚证候舌淡嫩 苔薄白 虚无力 阴虚咳嗽咳嗽痰少 或无 阴虚证候舌红苔 少 细数

二、内伤咳嗽治疗 证型 治疗 代表方剂主要药物 痰湿咳嗽燥湿健脾 化痰止咳 二陈汤加减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痰热壅肺清热化痰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枝、桔梗 甘草、桑白皮、 贝母知母、麦冬 肝火犯肺清肝降火 泻肺止咳 泻白散合黛蛤 散 + 黄芩山枝 桑白皮、地骨皮、 青黛、海蛤壳、 气虚咳嗽补肺益气 止咳 六君子汤合玉 屏风散加减 参术苓草夏陈、 黄芪防风 阴虚咳嗽咳嗽痰少 或无 百合固金汤百合地黄玄参麦 冬、贝母桔梗

喘 证 一、定义: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 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主要病机:肺气上逆 二、病因病机 1 、外邪侵袭 外感风寒或风热后, 阻遏肺气,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喘。 2 、痰浊壅盛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3 、情志所伤 肝郁气滞,气阻胸中, 肝气上逆,气机不利,

4 、肺肾两虚 病久肺气渐弱,肺失所主, 出现短气喘促。 久病伤肾,肾不纳气,出现呼 多吸少,逆气而喘。 三、辨证论治 首先要辨虚实。 实:呼吸深长,呼出为快,伴实证,急,在肺, 治以宣利。 虚:呼吸短促,深吸为快,伴虚证,缓,在肺肾, 治以补纳。

实喘 1 、寒喘 证候:喘、闷 + 甚则鼻翼煽动 + 风寒咳嗽、苔薄白、 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平喘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加减:喘重 + 苏子、前胡、地龙、白果。 痰多 + 半夏、陈皮、细辛。

2 、热喘 证候:喘、闷 + 甚则鼻翼煽动 + 热证咳嗽、痰黄粘 苔薄白或黄、舌质红、脉数或滑。 治法:宣肺泄热、平喘止咳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加减:热重:黄芩、桑白皮。 喘重 + 苏子、前胡、地龙、白果 痰多 + 象贝母、栝楼、葶苈子 便秘 + 大黄

3 、痰浊阻肺 证候:喘、闷 + 甚则鼻翼煽动 + 咳嗽、痰多白粘、 脘腹胀闷、口粘、苔白腻、脉滑。 治法:化痰降逆、平喘止咳 方药:二陈汤加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 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加减: 喘重 + 苏子、前胡、地龙、白果 痰白多稀 + 细辛、干姜。 化热痰黄 + 黄芩、桑白皮、栝楼仁、 知母、贝母 。 湿重苔腻 + 藿香、佩兰。

4 、气郁伤肺 证候:由精神因素刺激而突发喘、闷、咽喉如窒, 或伴胸闷胸痛, 或心悸、失眠,或不思饮食 苔白、脉弦。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 槟榔、沉香、乌药、木香、枳实) 加减: 咽喉如窒 + 半夏厚朴汤 (夏、朴、苏、苓、 姜) 失眠、心悸 + 夜交藤、合欢皮。

二、喘 虚 1 、肺气虚 证候:喘促短气、 + 肺气虚证:咳嗽声低、痰稀少、 乏力、自汗、畏风、容易感冒、苔薄、舌质淡 胖或淡薄或淡嫩,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 方药: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补肺汤:党参、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紫菀。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加减:喘重 + 苏子、前胡、地龙、白果。 若肺虚有寒 + 干姜、细辛 - 桑白皮 伴肺阴虚:口干咽燥 + 麦冬、沙参、百合。

2 、肾气虚 证候:喘促日久、呼多吸少、 + 肾气虚症状:咳甚则尿 出、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喘而口干舌燥:七味都气丸。( 六味地黄丸 + 五味子) 加减: 喘重 + 地龙、白果、五味子。 肾虚甚 + 补骨脂、胡桃肉。 肾虚尿出 + 芡实、金缨子。

内 伤 发 热 一、定义:凡因为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功能失调而 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特点:低热多、高热少 。 或自觉身体热而体温不高 。 病程长、起病缓慢 。 二、病因病机 1 、阴虚发热 阴不制约阳,则阳气偏旺而发热。 2 、中气不足 脾胃气虚,阴火上冲而发热。 3 、肝郁化火 情志不畅,郁而化火而发热。 4 、瘀血内阻 瘀久而化热。 5 、内湿停滞 郁而化火而发热。

三、辨证论治 特点:慢、长、不恶寒。 1 、 阴虚发热 证候: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 阴虚症状:口干咽燥、颧红盗汗、舌质 红、苔薄少甚至光、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 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2 、气虚发热 证候:上午发热或劳累后发热或加重。 气虚症状:神疲乏力、语声低微、舌质 或淡胖有齿痕、苔薄、脉无力。 治法:补气除热 方药:补中益气汤 伴阳虚、形寒肢冷、便溏,参附汤。

3 、肝郁发热 证候:低热或午后低热,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肝气郁结症状:胸闷喜太息、抑郁不欢、 或烦躁易怒、胸胁肋胀、口苦、 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治法:舒肝解郁、清肝泄热 方药:丹栀逍遥汤。(逍遥汤 + 丹皮、栀子) 加减:发热重 + 黄芩、地骨皮、白薇。 胸胁胀痛甚 + 青皮、香附、郁金、川楝子。

4 、瘀血发热 证候:发热或潮热、 瘀血症状:刺痛、拒按、痛有定处、舌暗、 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沉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桃仁承气汤。(桃仁、桂枝、大黄、芒硝、 甘草) 加减:月经不畅或产后恶露不下而发热, + 蒲黄、五 灵脂 。或 + 益母草、王不留行。 疮疡红肿发热 - 桂枝 + 蒲公英、野菊花、丹皮

5 、 湿阻发热 证候:发热不甚、午后明显、病程绵绵、发热不已 伴湿阻症状:胸脘痞闷、头重如裹、身重肢 体倦怠、纳呆、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宣畅气机、清热化湿。 方药:三仁汤。 (杏仁、蔻仁、苡仁、半夏、厚朴、 通草、滑石、竹叶、) 加减:头重如裹 + 白芷、蒿本。 胸脘痞闷 + 佩兰、藿香。 苔厚腻 + 苍术、陈皮。

心 悸 一、定义: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的一种自觉病证。包括 惊悸和怔忡。 惊悸和怔忡区别: 惊悸 — 受惊、恼怒诱发 —— 轻 怔忡 — 未受惊、自觉心慌、劳累即发 — 重 二、病因病机 —— 心神不安。 1 、心神被扰 a 、情志扰心 b 、突受惊恐 2 、心血不足

3 、阴虚火旺 a 、素体阴虚 b 、热病伤阴 阴亏,水不济心,心火妄动,心神不宁。 4 、心阳不振 久病心阳虚,不能温养心脉,使神不守舍。 5 、心血瘀阻 各种原因致血脉运行不畅,瘀血阻滞心脉而心悸。

三、辨证论治:虚多实少。 1 、心神被扰 证候:心悸,坐卧不安,多梦易醒,舌苔如常, 脉细数。 有外因刺激、善惊易恐、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磁朱丸(灵磁石、朱砂、六曲) 加减:

2 、 心血不足 证候:心悸 + 血虚症状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丸 加减:心悸甚 + 灵磁石、生龙骨、生牡蛎。 失眠甚 + 夜交藤、合欢皮。

3 、阴虚火旺 证候:心悸 + 阴虚症状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 加减:心悸甚 + 灵磁石、生龙骨、生牡蛎。 舌红少苔、口干津少 + 鳖甲、龟板 石斛、玉竹

4 、心阳不振 证候:心悸 + 心气虚症状 + 阳虚 治法:养心通阳、补气养血。 方药: a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大枣、 生姜、桂枝、 生地、麦冬、阿胶) b 、参附汤 (红参、附子) 阳虚甚:汗出肢冷、面唇青紫, c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阳虚水饮停心下:心悸、气短、胸胁满、 咳痰稀白。 d 、真武汤(附子、白术、生姜、茯苓、白芍) 阳虚水泛:心悸、浮肿、小便不利、形寒肢冷。 加减:心悸甚 + 灵磁石、生龙骨、生牡蛎

5 、心血瘀阻 证候:心悸 + 瘀血证候 治法:活血祛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 + 柴胡、枳壳、 牛膝、桔梗、甘草) 加减: 心悸 + 灵磁石、生龙骨、生牡蛎. 胸闷甚 + 降香 胸闷、苔腻 + 栝楼、薤白、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