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一)定义: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 诱因或感邪而诱发,以致痰阻气闭,气 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一 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 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 平卧为主要表现。
Advertisement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PS: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MALT )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治燥剂 学习目标: ( 1 )掌握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 2 )熟悉治燥剂的概念、分类及使用注意。 ( 3 )熟悉增液汤、养阴清肺汤 ( 4 )了解益胃汤、玉液汤。
肺 痈. 内容要点 (一)什么叫肺痈,其临床表现有哪些? (二)病因病机是什么? (三)根据病理演变过程肺痈分为哪几期? (四)肺痈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五)风温与肺痈初期如何鉴别?
第十三章 秋燥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 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气干燥特 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 短,易于痊愈。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肺 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目录 1. 概 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查要点 4. 辨证论治 5. 结语 6. 临证备要.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中医内科学. 感 冒感 冒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咳嗽、咳痰 病因与发病 机制 病因与发病 机制 病因与发病 机制 病因与发病 机制 相关护理 诊断 相关护理 诊断 相关护理 诊断 相关护理 诊断 定义 临床表 现 临床表 现 临床表 现 临床表 现 护理评 估要点 护理评 估要点 护理评 估要点 护理评 估要点.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中医对咳喘的预防和治疗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访问学者 张清苓博士. 咳喘的概念 咳:谓无痰而有声 咳嗽 有痰而有声 嗽:谓无声而有痰 呼吸困难 ,鼻翼煽动 气喘 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内伤发热.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哮 病.
哮病.
肺系.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王 付 制作.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感 冒.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咳 嗽.
王 付 制作.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秋 燥 主讲人 王洪京.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喘 证 新疆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 杨惠琴.
肺 胀.
镇咳药.
第一节 喉痹.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胃阴亏虚.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四节 喉喑.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消 食 剂.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一章 第六 节 肺痨.
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 述 第一节 清化热痰药 第二节温化寒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二、范围: 西医引起咳嗽的有呼吸道疾病,如咽喉炎、急性 支气管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胸膜疾病, 如胸膜炎、胸膜间皮瘤等;心血管疾病,如左心 衰竭引起的肺水肿等;中枢神经因素,如脑炎、 脑膜炎等。 本病证论述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相当于上呼 吸道感染如急性咽喉炎,肺炎,急、慢性支气管 炎,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肺气肿等肺部疾病, 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者。

病因病机  病因:外感咳嗽:六淫外邪;内伤咳嗽: 脏腑功能失调。  总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外感六淫 口鼻皮毛 肺失宣降 入侵肺脏 肺气上逆 痰湿蕴肺 饮食 损伤脾胃 痰浊内生 不节 脾失健运 上犯于肺 肝火犯肺 情志 肝气郁滞 火气循经 咳嗽 抑郁 气郁化火 上犯于肺 肺脏虚弱 肺病日久 肺阴不足 阴虚灼津 他病及肺 肺气亏损 气不化津 气衰失摄 气逆于上 肾脏亏损 阳虚水停 痰饮上犯 阴虚灼津 痰火上扰

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属虚 实互见。  感受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它 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有 风寒、风热和风燥(凉热)之分。  内伤咳嗽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痰、火,痰有 寒热,火有虚实。  主要病位在肺,但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西医引起咳嗽病因主要为感染、物 理和化学因素、过敏因素. 这此因素通过呼吸道粘膜、胸膜, 以及身体的其它组织,如脑、耳、 内脏等,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入延 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保护性反射动 作。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病史:有肺系病史或有其它脏腑功能失 调伤及肺脏病史。 2. 临床表现:有以咳嗽或伴咽喉痒咯痰为 主要症状的临床表现。 3 .听诊:两肺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干湿性 啰音。 4 .血常规、胸部 X 线片等有助于诊断。

病因病机临床特点 咳嗽六淫外邪,脏腑 功能失调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嗽、咯痰 哮病宿痰伏肺,遇外 邪饮食、情志劳 倦诱发 痰阻气道,气道挛急,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 与缓解均迅速 喘证外感六淫,内伤 饮食情志,劳欲、 久病 邪壅于肺,宣降失司; 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 肺痈风热火毒,壅滞 于肺 热壅血瘀,蕴毒化脓咳嗽、发热、胸痛、咯吐 大量腥臭脓血痰 肺胀多种慢性肺病迁 延 肺脾肾功能失调,痰 浊、水饮、瘀血、互 结 胸部膨满,咳喘上气,烦 躁心慌,甚则面目紫暗, 肢体浮肿,病程反复难愈 肺痨感染痨虫体质虚弱,气血虚弱, 痨虫侵肺 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消瘦 肺癌正气虚损,邪毒 入侵 肺失宣降,气血痰毒 凝聚成块 咳嗽、咳血、胸痛、发热、 气急、逐渐消瘦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1. 辨外感与内伤

类别类别 外感 内伤 起病 急 慢 病程 短 长 症状新咳 兼外感表证久咳 多有脏腑内伤证 病性 多实 多虚实挟杂 治法 疏邪宣肺 调理脏腑 禁忌 忌收敛 忌辛散

2 、辨咳嗽时间 ( 1 )咳嗽白天多于夜间,病势急、病程短, 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 ( 2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声重浊,痰出 咳减,多属痰湿或痰热。 ( 3 )午后或黄昏咳重,或夜间时有咳嗽, 咳轻少痰,多为肺燥阴虚。 ( 4 )夜卧咳嗽较剧,甚则久咳致喘,多为 虚寒证。

3 、辨寒热虚实 ( 1 )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燥、风热为主, 内伤咳嗽以痰湿、痰热、肝火为主,多 为实证;内伤咳嗽以肺病日久或他病日 久者,多主虚证或虚实挟杂。 ( 2 )寒咳:恶寒、痰涕清稀色白。 ( 3 )热咳:恶风、痰涕粘稠色黄。 ( 4 )实证:病势急、病程短,咳声洪亮。 ( 5 )虚证:病势缓、病程长,咳声低弱。

4 、辨痰 ( 1 )痰少或无痰,为燥热或阴虚。 ( 2 )痰多,属痰湿、痰热、虚寒。 ( 3 )痰白清稀,属风、属寒。 ( 4 )痰白而稠,属湿。 ( 5 )痰黄而稠,属热。 ( 6 )痰中带血,属肺热或肺阴虚。

(二)治疗要点 ( 1 )外感咳嗽治宜宣肺散邪为主。 ( 2 )内伤咳嗽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 治。 ( 3 )久咳者,注重调理脏腑为主,健 脾、清肝、养肺、补肾,忌辛散。

(4 )初咳者,忌敛涩留邪,当因势 利导,宣畅肺气。 (5) To treat phlegm and keep the adverse energy downward 金元时期刘河间《河间六书 · 咳嗽论》 “ 咳嗽者,治痰为先,治痰者,下气 为上,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 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自下。 ”

分证论治 (一)风寒袭肺 [ 临床表现 ] 1.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稀薄色白。 2.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恶寒发热、无汗。 3. 舌象:舌苔薄白。 4. 脉象:脉浮或浮紧。

[ 治疗原则 ]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代表处方 ]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 加减应用 ] : 1. 咳嗽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 2. 咽痒者加薄荷、蝉衣; 3. 鼻塞声重者加辛夷花、苍耳子;

4. 风寒咳嗽兼咽痛声嘶,口渴心烦,痰黄 稠,此为风寒外束,肺内郁热之寒包火, 加石膏、黄芩、桑白皮、牛子以解表清 里或用麻杏石甘汤。 5. 挟痰湿,症见痰粘胸闷、舌苔腻,加法 夏、厚朴、云苓以燥湿祛痰。 6. 素有寒饮伏肺,除风寒表证外,尚有咳 痰清稀、胸闷气促、舌苔白滑等,治宜 疏散风寒,温化寒饮,小青龙汤加减。

(二)风热犯肺 [ 临床表现 ] : 1. 主症:咳嗽频剧,咳声粗亢或音哑,咽 喉干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黄稠。 2. 兼次症:咳时汗出,鼻塞流黄涕,发热 恶风,口渴,头痛肢楚。 3. 舌象:舌质红,舌苔薄黄。 4. 脉象:脉浮数或浮滑。 [ 治疗原则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代表处方 ] :桑菊饮

[ 加减应用 ] : 1. 上方可加前胡、牛蒡子以增宣肺之力。 2. 咽痛、声嘶者配射干、马勃。 3. 口干咽燥,舌质红加南沙渗、天花粉。 4. 肺热内盛者加黄芩、鱼腥草、知母清泄 肺热; 5. 咳甚者银花、浙贝、杷枇叶以宣肺清热 止咳。

6. 挟湿者,症见胸闷痰多、苔腻等,加沙仁、 佩兰理气化湿。 7. 痰中带血者,加白茅根、地榆、藕节。 8. 挟暑湿,症见胸闷心烦,口渴不饮,身重尿 赤等,加鲜荷叶、鲜藿香、西瓜皮等,以 清暑湿。

(三)风燥伤肺 [ 临床表现 ] : 1.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 或痰中带血丝。 2. 兼次症:喉痒,咳甚胸痛,唇鼻口干燥, 咽喉干痛;或初起伴鼻塞,头痛、微寒、 身热等表证。 3. 舌象: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 4. 脉象:脉浮数或细数。

[ 治疗原则 ]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 代表处方 ] :桑杏汤 [ 加减应用 ] : 1. 津伤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 2. 热重者加石膏、知母清肺泄热; 3. 痰中带血丝加生地、白茅根清热止血; 4. 痰多难咯者,加瓜蒌皮、百部润肺止咳。 5. 咽痛明显,加玄参、马勃、胖大海清润咽喉。

6. 另有凉燥证:乃由燥证加风寒证而成, 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咽干鼻燥,恶寒 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用杏 苏散加紫菀、冬花、百部治之,则达到 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之原则。

(四)痰湿蕴肺 [ 临床表现 ] 1. 主症:咳嗽多痰、咳声重浊,色白粘腻或 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间咳嗽尤甚,因痰而 嗽,痰出咳缓。 2. 兼次症:胸闷脘痞 ,呕恶纳差,腹胀便溏。 3. 舌象:苔白腻。 4. 脉象:脉濡滑。

[ 治疗原则 ]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 代表处方 ]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 加减应用 ] : 1. 痰湿较重者,咳痰多而稠厚,舌苔厚腻, 加苍术、厚朴以增燥湿化痰。 2. 寒痰较重者,痰粘白如泡沫,怕冷加干 姜、细辛温肺化痰。 3. 脾虚甚者加白术、党参健脾益气。 4. 病情平稳后,可六君子丸以资调理。

(五)痰热郁肺 [ 临床表现 ] : 1. 主症: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 多、质粘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 味或吐血痰。 2. 次兼症: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 身热,口干欲饮。 3. 舌象:舌红,苔薄黄腻。 4. 脉象:脉滑数。 [ 治疗原则 ] :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 代表处方 ] :清金化痰汤 [ 加减应用 ] : 1. 痰黄而脓有热腥味加鱼腥草、浙贝母、 冬瓜仁、生苡仁以清热化痰解毒。 2. 胸满咳逆,痰多,便秘者加葶苈子、大 黄泻肺逐痰。 3. 痰热甚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以 清化痰热。 4. 痰热伤津,加南沙参、天冬、天花粉养 阴生津。

(六).肝火犯肺 [ 临床表现 ] : 1. 主症:气逆咳嗽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引胸胁 作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 2. 兼次症: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 量少质稠,或痰如紊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3. 舌象:舌边红,苔薄黄少津。 4. 脉象:脉弦数。 [ 治疗原则 ] :清肺泻肝,止咳化痰。 [ 代表处方 ] : 黛蛤散加黄芩泻白散

[ 加减应用 ] 1. 火旺者,咳嗽甚、痰黄,加山栀、丹皮、 浙贝、杷叶以增清热化痰。 2. 胸闷气逆,加葶苈子、瓜蒌、枳壳、旋 复花利气降逆。 3. 胸胁痛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 4. 痰粘难咳加浮海石、贝母、冬瓜仁清热 豁痰; 5. 火郁伤阴者,口咽干燥、咳嗽少痰,日 久不愈,加北沙参、百合、麦冬、五味 子养阴生津敛肺。

(七)肺阴亏耗 [ 临床表现 ] : 1. 主症:干咳少痰粘白或痰中带血,咳声短促, 或声音嘶哑。 2. 兼次症: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 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 3. 舌象:舌质红、少苔。 4. 脉象:脉细数。 [ 治疗原则 ]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 代表处方 ] :沙参麦冬汤

[ 加减应用 ] 1. 临证时可加川贝、甜杏仁以润肺化痰。 2. 阴虚火旺者,加白薇、地骨皮、桑白皮 清肺泻火。 3. 肾不纳气久咳不愈,咳而兼喘可用参蚧 散加熟地、五味子。 4. 痰中带血或咯血加侧柏叶、仙鹤草、藕 节、白芨、三七以清热止血; 5. 午后潮热,颧红加银柴胡、地骨皮、青 蒿、黄芩以清虚热。

6. 盗汗者,加乌梅、生牡蛎、浮小麦以收 敛止汗。 7. 咯黄痰者,加黄芩、胆南星、竹茹以清 热化痰。 8. 手足心热,梦遗,加黄柏、旱莲草、山 萸肉、五味子滋肾清热。

转归预后 (一)外感咳嗽一般易治,用药对证则愈。 (二)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外感咳 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咳 嗽屡发,肺气日损,渐转为内伤咳嗽;而内伤 咳嗽患者,由于脏腑虚损,肺脏已病,表卫不 固,因而易受外邪而使咳嗽加重。 (三)内伤咳嗽日久不愈,可转为喘证、哮证、肺胀、 虚劳病。

预防调摄 (一)平素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二)易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 (三)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四)咳嗽患者饮食不宜过于肥甘厚味,辛辣剌激饮食。 (五)内伤久咳者,应戒烟。 (六)痰多者应嘱其深咳排痰,久咳体虚无力排痰者,可 翻身拍背助其排痰。

小 结小 结小 结小 结 (一)定义 (二)病因 (三)总病机 (四)主要病位在肺 (五)治疗要点 (六)各型主症、治则、代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