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一)定义: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 诱因或感邪而诱发,以致痰阻气闭,气 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一 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 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 平卧为主要表现。
Advertisement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三章 秋燥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 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气干燥特 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 短,易于痊愈。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中医内科学. 感 冒感 冒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中医对咳喘的预防和治疗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访问学者 张清苓博士. 咳喘的概念 咳:谓无痰而有声 咳嗽 有痰而有声 嗽:谓无声而有痰 呼吸困难 ,鼻翼煽动 气喘 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病 例 讨 论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 主诉:鼻塞流涕 1 周,眼睑浮肿 1 天 患儿,男, 9 岁,患儿扁桃体炎后 1 周,出 现双眼睑、颜面浮肿,解茶色尿,无发热, 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呕吐,无皮肤瘀斑瘀点。 少许鼻塞流涕,无腰腿酸痛解茶色尿,无夜 尿,无尿频尿急尿痛,纳寐可,大便调。舌 尖红,苔薄白微腻,脉滑数。查体:咽充血.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温 病 学.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风 温.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肺系.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一章 解表剂.
感 冒.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王 付 制作.
秋 燥 主讲人 王洪京.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喘 证 新疆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 杨惠琴.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肺 胀.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便秘.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气血同病辩证.
汗 证.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四章闻诊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阴亏虚.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一章 第六 节 肺痨.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2 、病因: 虚证:久病咳喘,或它脏病变累及。 虚证:久病咳喘,或它脏病变累及。 实证:风、寒、燥、热外邪侵袭,痰饮 停聚。 实证:风、寒、燥、热外邪侵袭,痰饮 停聚。

3 、常见症状 3 、常见症状 呼吸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失调,卫外功能失 职为主要病理表现。 呼吸功能减退,水液代谢失调,卫外功能失 职为主要病理表现。 咳嗽,喘促,咯痰,胸痛,咽喉痒痛,声音 变异,鼻塞流涕,水肿。以咳喘为多。 咳嗽,喘促,咯痰,胸痛,咽喉痒痛,声音 变异,鼻塞流涕,水肿。以咳喘为多。 4 、常见证型 4 、常见证型 虚证:肺气虚,肺阴虚 虚证:肺气虚,肺阴虚 实证: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肺热 炽盛,痰热壅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风水相 搏。 实证: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肺热 炽盛,痰热壅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风水相 搏。

一、肺气虚证 1 、概念: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 外不固,以咳喘无力、气短而喘自汗 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1 、概念: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 外不固,以咳喘无力、气短而喘自汗 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2 、病因: 2 、病因: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 脾虚生化不足,肺气失充。 脾虚生化不足,肺气失充。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咳喘无力,气短而喘, 动则尤甚。 主症:咳喘无力,气短而喘, 动则尤甚。 兼症:咳痰清稀,声低懒言, 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 面色淡白。 兼症:咳痰清稀,声低懒言, 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 面色淡白。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呼吸减弱:咳喘无力,动则尤甚,吐痰清稀。 呼吸减弱:咳喘无力,动则尤甚,吐痰清稀。 宗气衰少:气短而喘,声低懒言。 宗气衰少:气短而喘,声低懒言。 卫外不固: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卫外不固:自汗,畏风,易于感冒。 气虚见症:神疲体倦,面色淡白。 气虚见症:神疲体倦,面色淡白。 气虚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气虚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5 、审证要点:咳喘无力、气短而喘自汗与气虚症 状共见。 5 、审证要点:咳喘无力、气短而喘自汗与气虚症 状共见。

二、肺阴虚证 1 、概念:指肺阴亏虚,虚热内扰,以干咳痰少、 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1 、概念:指肺阴亏虚,虚热内扰,以干咳痰少、 潮热、盗汗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2 、病因:燥热伤肺;痨虫蚀肺;素嗜烟酒、辛辣 燥热;久咳不愈。 2 、病因:燥热伤肺;痨虫蚀肺;素嗜烟酒、辛辣 燥热;久咳不愈。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主症: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兼症: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 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兼症: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 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肺失清肃: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肺失清肃: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津少失润: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津少失润: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 虚火伤络:痰中带血。 虚火伤络:痰中带血。 阴虚内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阴虚内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 :阴虚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阴虚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5 、审证要点:干咳、痰少难咯、潮热、盗汗为主。 5 、审证要点:干咳、痰少难咯、潮热、盗汗为主。

三、风寒犯肺证 1 、概念:指风寒袭表,肺卫失宣,以咳嗽、 痰白清稀、恶风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1 、概念:指风寒袭表,肺卫失宣,以咳嗽、 痰白清稀、恶风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 、病因:外感风寒。 2 、病因:外感风寒。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咳嗽,痰白清稀。 主症:咳嗽,痰白清稀。 兼症:气喘,微恶风寒发热,鼻塞流涕, 喉痒,身痛无汗。 兼症:气喘,微恶风寒发热,鼻塞流涕, 喉痒,身痛无汗。 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肺气失宣: 肺气失宣: 咳嗽,气喘,痰白清稀(肺气上逆) 咳嗽,气喘,痰白清稀(肺气上逆) 鼻塞,清涕,喉痒。(鼻窍失宣) 鼻塞,清涕,喉痒。(鼻窍失宣) 卫阳被遏:微恶寒,发热,身痛,无汗。 卫阳被遏:微恶寒,发热,身痛,无汗。 风寒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风寒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5 、审证要点:咳嗽、痰白清稀与风寒表证共见。 5 、审证要点:咳嗽、痰白清稀与风寒表证共见。

6 、鉴别诊断: 6 、鉴别诊断: 风寒表证 风寒犯肺 风寒表证 风寒犯肺 共同点:两者均有咳嗽,痰白清稀。 共同点:两者均有咳嗽,痰白清稀。 不同点: 不同点: 表证: 明显 较少 表证: 明显 较少 咳嗽: 较少 明显 咳嗽: 较少 明显

四、风热犯肺证 1 、概念:指风热袭肺,肺卫失宣,以咳嗽、 发热恶风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1 、概念:指风热袭肺,肺卫失宣,以咳嗽、 发热恶风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 、病因:外感风热之邪。 2 、病因:外感风热之邪。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咳嗽,痰少色黄。 主症:咳嗽,痰少色黄。 兼症:发热微恶风寒,气喘,鼻塞,浊 涕,口微渴,咽喉疼痛。 兼症:发热微恶风寒,气喘,鼻塞,浊 涕,口微渴,咽喉疼痛。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肺失清肃:咳嗽,痰少色黄,鼻塞,浊涕。 肺失清肃:咳嗽,痰少色黄,鼻塞,浊涕。 风热伤卫: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咽喉疼痛。 风热伤卫:发热,微恶寒,口微渴,咽喉疼痛。 风热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风热舌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5 、审证要点:咳嗽、痰少色黄与风热表证共见。 5 、审证要点:咳嗽、痰少色黄与风热表证共见。 6 、鉴别诊断: 6 、鉴别诊断: 风热表证 风热犯肺 风热表证 风热犯肺 共同点: 共见咳嗽,痰黄。 共同点: 共见咳嗽,痰黄。 不同点: 不同点: 表证: 明显 少见 表证: 明显 少见 咳嗽: 少见 明显 咳嗽: 少见 明显

五、燥邪犯肺证 1 、概念:指燥邪袭表,肺卫失宣,以干咳痰少、 鼻咽口舌干燥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1 、概念:指燥邪袭表,肺卫失宣,以干咳痰少、 鼻咽口舌干燥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 、病因:外感秋令燥邪;干燥少雨之地; 2 、病因:外感秋令燥邪;干燥少雨之地; 风温之邪化燥。 风温之邪化燥。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主症: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兼症:口、唇、鼻、咽干燥,胸痛,痰中带血, 鼻衄,咯血,便干尿少。发热,微恶风寒,无汗, 少汗。 兼症:口、唇、鼻、咽干燥,胸痛,痰中带血, 鼻衄,咯血,便干尿少。发热,微恶风寒,无汗, 少汗。 舌脉:苔薄干燥少津,脉浮数或浮紧。 舌脉:苔薄干燥少津,脉浮数或浮紧。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肺失清肃: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肺失清肃:干咳无痰,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燥伤肺络:胸痛,痰中带血,鼻衄,咯血。 燥伤肺络:胸痛,痰中带血,鼻衄,咯血。 津少失润:口、唇、鼻、咽干燥,便干溲少, 津少失润:口、唇、鼻、咽干燥,便干溲少, 舌红少津。 舌红少津。 燥邪束表: 燥邪束表: 温燥 ——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脉浮数。 温燥 —— 发热,微恶风寒,少汗,脉浮数。 凉燥 —— 恶寒,微发热,无汗,脉浮紧。 凉燥 —— 恶寒,微发热,无汗,脉浮紧。 5 、审证要点: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为主。 5 、审证要点: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为主。

6 、鉴别诊断: 6 、鉴别诊断: 肺阴虚 燥邪犯肺 肺阴虚 燥邪犯肺 共同点:均见干咳无痰,痰少而粘,不 易咯出。 共同点:均见干咳无痰,痰少而粘,不 易咯出。 不同点: 不同点: 虚热证: 有 无 虚热证: 有 无 卫表证: 无 有 卫表证: 无 有 病程: 长、久病 短、新病 病程: 长、久病 短、新病

六、肺热炽盛证 1 、概念:指火热炽盛,壅积于肺,肺失清肃,以 咳喘气粗、鼻翼煽动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简 称肺热证,肺火证,气分证,上焦证。 1 、概念:指火热炽盛,壅积于肺,肺失清肃,以 咳喘气粗、鼻翼煽动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简 称肺热证,肺火证,气分证,上焦证。 2 、病因:外感风热入里;风寒化热入里。 2 、病因:外感风热入里;风寒化热入里。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咳嗽,气喘,鼻翼煽动,鼻息灼热。 主症:咳嗽,气喘,鼻翼煽动,鼻息灼热。 兼症:发热,口渴,胸痛,咽喉肿痛,小便短 赤,大便秘结。 兼症:发热,口渴,胸痛,咽喉肿痛,小便短 赤,大便秘结。 舌脉:舌红苔黄,脉洪数。 舌脉:舌红苔黄,脉洪数。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肺热气逆:咳嗽,气喘,鼻翼煽动, 肺热气逆:咳嗽,气喘,鼻翼煽动, 鼻息灼热,胸痛,咽喉肿痛。 鼻息灼热,胸痛,咽喉肿痛。 热盛伤津:发热,口渴;小便短赤, 热盛伤津:发热,口渴;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大便秘结。 肺热舌脉:舌红苔黄,脉洪数。 肺热舌脉:舌红苔黄,脉洪数。 5 、审证要点:新病势急,咳喘气粗、鼻翼煽动与 火热症状共见。 5 、审证要点:新病势急,咳喘气粗、鼻翼煽动与 火热症状共见。

七、痰热壅肺证 1 、概念:指痰热交结,壅闭于肺,肺失清肃,以 发热、咳喘、痰多黄稠为主表现的证候。 1 、概念:指痰热交结,壅闭于肺,肺失清肃,以 发热、咳喘、痰多黄稠为主表现的证候。 2 、病因:外热犯肺,炼液为痰;素有宿痰,内蕴 化热。 2 、病因:外热犯肺,炼液为痰;素有宿痰,内蕴 化热。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咳嗽,咯痰黄稠量多,气喘息粗,鼻翼 煽动;或咳嗽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主症:咳嗽,咯痰黄稠量多,气喘息粗,鼻翼 煽动;或咳嗽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兼症: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 秘结。 兼症: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 秘结。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肺热气逆:咳嗽,气喘息粗,鼻翼煽动, 肺热气逆:咳嗽,气喘息粗,鼻翼煽动, 胸闷。 胸闷。 痰热互结:咯痰黄稠量多,喉中痰鸣。 痰热互结:咯痰黄稠量多,喉中痰鸣。 肉腐血败: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肉腐血败: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里热炽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 里热炽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 大便秘结。 痰热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5 、审证要点:发热、咳喘、痰多黄稠为主。 5 、审证要点:发热、咳喘、痰多黄稠为主。

6 、鉴别诊断: 6 、鉴别诊断: 热邪炽盛 痰热壅肺 热邪炽盛 痰热壅肺 共同点:共见热象,咳喘气粗, 共同点:共见热象,咳喘气粗, 鼻翼煽动,尿黄便秘。 鼻翼煽动,尿黄便秘。 不同点: 不同点: 痰量: 少 多 痰量: 少 多 热象: 重 轻 热象: 重 轻 以热为主 痰热并重 以热为主 痰热并重

八、寒痰阻肺证 1 、概念:寒饮与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 喘痰白、量多易咯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叫寒痰 停肺证,痰浊阻肺证。 1 、概念:寒饮与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 喘痰白、量多易咯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叫寒痰 停肺证,痰浊阻肺证。 2 、病因:素有痰疾,外感寒邪; 2 、病因:素有痰疾,外感寒邪; 寒湿内侵于肺; 寒湿内侵于肺; 脾阳不足,寒从内生,聚湿为痰。 脾阳不足,寒从内生,聚湿为痰。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喘哮痰鸣。 主症:咳嗽痰多,气喘胸闷;喘哮痰鸣。 兼症:痰稠,或清稀色白,量多,易咯,恶寒 肢冷。 兼症:痰稠,或清稀色白,量多,易咯,恶寒 肢冷。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胸闷,喘哮痰鸣。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胸闷,喘哮痰鸣。 寒痰凝滞:痰质粘稠,或清稀色白, 寒痰凝滞:痰质粘稠,或清稀色白, 量多,易咯。 量多,易咯。 阳失温煦:恶寒肢冷。 阳失温煦:恶寒肢冷。 寒痰舌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 寒痰舌脉: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 脉濡缓或滑。 脉濡缓或滑。 5 、审证要点:咳喘痰白、量多易咯为主。痰稀者 为寒痰停肺证;痰稠者为痰浊阻肺证。 5 、审证要点:咳喘痰白、量多易咯为主。痰稀者 为寒痰停肺证;痰稠者为痰浊阻肺证。

九、饮停胸胁证 1 、概念:水停胸腔,气机阻滞,表现为胸胁饱满, 胸胁胀闷或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1 、概念:水停胸腔,气机阻滞,表现为胸胁饱满, 胸胁胀闷或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 、病因:中阳素虚,水气不化; 2 、病因:中阳素虚,水气不化; 外邪犯肺,水停胸胁。 外邪犯肺,水停胸胁。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胸胁胀满,胸胁胀闷或痛,咳嗽,气 喘。 主症:胸胁胀满,胸胁胀闷或痛,咳嗽,气 喘。 兼症:眩晕,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牵引胁痛。 兼症:眩晕,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牵引胁痛。 舌脉:舌苔白滑,脉沉细。 舌脉:舌苔白滑,脉沉细。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水停胸胁:胸胁胀满,胸胁胀闷或痛。 水停胸胁:胸胁胀满,胸胁胀闷或痛。 气机阻滞: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牵引胁痛。 气机阻滞: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牵引胁痛。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 清阳不升:眩晕。 清阳不升:眩晕。 水饮舌脉:舌苔白滑,脉沉细。 水饮舌脉:舌苔白滑,脉沉细。 5 、审证要点:胸胁饱满,胸胁胀闷或痛为主。 5 、审证要点:胸胁饱满,胸胁胀闷或痛为主。

十、风水相搏证 1 、概念:风邪袭肺,肺失宣降,水湿泛滥肌肤, 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1 、概念:风邪袭肺,肺失宣降,水湿泛滥肌肤, 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 、病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液失调。 2 、病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水液失调。 3 、临床表现: 3 、临床表现: 主症:眼睑头面先肿,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 来势迅猛,皮肤薄亮,小便短少。 主症:眼睑头面先肿,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 来势迅猛,皮肤薄亮,小便短少。 兼症: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兼症: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咽喉肿痛,舌红,脉象浮数。 咽喉肿痛,舌红,脉象浮数。

4 、证候分析: 4 、证候分析: 肺失宣降:眼睑头面先肿,遍及全身, 肺失宣降:眼睑头面先肿,遍及全身, 上半身肿甚。 上半身肿甚。 风水相搏:来势迅猛,皮肤薄亮。 风水相搏:来势迅猛,皮肤薄亮。 气化失司:小便短少。 气化失司:小便短少。 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 风热表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 舌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舌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5 、审证要点: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共见为主。 5 、审证要点: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共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