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球菌
目的要求 1 、掌握葡萄球菌、链球菌致病物质、所致 疾病。 2 、熟悉葡萄球菌、链球菌的形态、染色、 分类;抗 “ O ” 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3 、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 菌的形态、排列、染色、特殊结构及所致 疾病。
葡萄球菌属 葡萄球菌属 一、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染色: (一)形态与染色: G + 球菌, 0.4 ~ 1.2μm ,葡萄状排列,在 脓汁中常呈散在或短链状排列。 G + 球菌, 0.4 ~ 1.2μm ,葡萄状排列,在 脓汁中常呈散在或短链状排列。 (二)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二)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不高,可产生脂溶性色素,血 平板上可形成溶血环。 营养要求不高,可产生脂溶性色素,血 平板上可形成溶血环。
葡萄球菌的电镜照片(放大 倍)
(三)抗原构造: 1 、葡萄球菌 A 蛋白( SPA ): 1 、葡萄球菌 A 蛋白( SPA ): 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质成分,存 在于细胞壁表面,具有抗吞噬作用, 90 % 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此抗原。可与 IgG (除 IgG 3 )的 Fc 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而不 影响 Fab 段,因此 SPA 可作为血清学和实验 室诊断的重要试剂,简易、快速诊断多种 细菌抗原。 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蛋白质成分,存 在于细胞壁表面,具有抗吞噬作用, 90 % 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此抗原。可与 IgG (除 IgG 3 )的 Fc 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而不 影响 Fab 段,因此 SPA 可作为血清学和实验 室诊断的重要试剂,简易、快速诊断多种 细菌抗原。
( 1 )抗吞噬。 ( 2 )协同凝集试验。 ( 3 )损伤血小板。 ( 4 )引起变态反应。 ( 5 )促细胞分裂。 2 、磷壁酸 —— 核糖醇磷壁酸:多糖抗原 (型特异性抗原)。 2 、磷壁酸 —— 核糖醇磷壁酸:多糖抗原 (型特异性抗原)。
(四)分类: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金黄色葡萄球菌: 致病力强,产生金黄色色素,血浆凝固 酶阳性,有 SPA 和 α- 溶血素。 致病力强,产生金黄色色素,血浆凝固 酶阳性,有 SPA 和 α- 溶血素。 2 、表皮葡萄球菌: 2 、表皮葡萄球菌: 致病力弱,产生白色柠檬色色素,无血 浆凝固酶、 SPA 和 α- 溶血素。 致病力弱,产生白色柠檬色色素,无血 浆凝固酶、 SPA 和 α- 溶血素。 3 、腐生葡萄球菌: 3 、腐生葡萄球菌: 一般不致病。 一般不致病。 ( 五 ) 抵抗力: ( 五 ) 抵抗力: 强,为无芽胞细菌中最强的。 强,为无芽胞细菌中最强的。
三种葡萄球菌的主要性状 性 状金 黄 色 葡萄球菌 表 皮 葡萄球菌 腐 生 葡萄球菌 色 素金 黄 色金 黄 色白 色白色或柠檬色 血浆凝固酶+-- α 溶血素+-- 耐热核酸酶+-- A 蛋白+-- 磷壁酸类型核糖醇型甘油型两者兼有 分解甘露醇+-- 致病性强弱或无无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因素: (一)致病因素: 1 、血浆凝固酶: 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 能使人或家兔的新鲜血浆凝固。 ( 1 )分类: ( 1 )分类: ①游离血浆凝固酶:使血浆凝固,局部 血栓形成。 ①游离血浆凝固酶:使血浆凝固,局部 血栓形成。 ②结合血浆凝固酶:凝集血浆沉积于菌 体表面,保护细菌。 ②结合血浆凝固酶:凝集血浆沉积于菌 体表面,保护细菌。
( 2 )作用: ①保护细菌。 ①保护细菌。 ②利细菌繁殖。 ②利细菌繁殖。 ③血栓、坏死、病灶局限性。 ③血栓、坏死、病灶局限性。 2 、溶血素: 为外毒素,分为 α 、 β 、 γ 、 δ 、 ε 五型,能 杀伤粒细胞和血小板,使局部小血管收缩, 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为外毒素,分为 α 、 β 、 γ 、 δ 、 ε 五型,能 杀伤粒细胞和血小板,使局部小血管收缩, 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3 、杀白细胞素:能杀死多种动物白细胞。
4 、肠毒素:分为 A 、 B 、 C 1 、 C 2 、 C 3 、 D 、 E 、 F 型;耐热 100 ℃ 30 分钟,除 F 型外均可引起急 性肠炎,即食物中毒。 4 、肠毒素:分为 A 、 B 、 C 1 、 C 2 、 C 3 、 D 、 E 、 F 型;耐热 100 ℃ 30 分钟,除 F 型外均可引起急 性肠炎,即食物中毒。 5 、表皮剥脱毒素:又称表皮溶血毒素,能分 离皮肤表皮。 5 、表皮剥脱毒素:又称表皮溶血毒素,能分 离皮肤表皮。(二)所致疾病: 1 、侵袭性疾病: 1 、侵袭性疾病: ( 1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毛囊炎、疖、痈、 伤口化脓等。 ( 1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毛囊炎、疖、痈、 伤口化脓等。 感染特点: “ 病灶局限,脓液粘稠,黄色 ” 。 感染特点: “ 病灶局限,脓液粘稠,黄色 ” 。
( 2 )全身性感染:外力挤压疖、痈,切开未成 熟脓肿,导致细菌扩散,引起脓毒血症。 ( 3 )内脏器官感染:肺炎、胸膜炎等。 2 、毒素性疾病: 2 、毒素性疾病: ( 1 )食物中毒:进食含污染葡萄球菌肠毒素食 物引起。 ( 2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能产生表皮剥脱毒 素的金葡菌引起,多见于幼儿和免疫功能低 下者。
( 3 )毒性休克综合征:由产生 TSST 1 的金 葡菌引起,多见于经期青年女性。 ( 4 )葡萄球菌性肠炎:是一种菌群失调症。 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 正常菌群大量死亡,耐药的葡萄球菌大 量繁殖,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表现, 特点是肠粘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 此假膜由炎性渗出物、坏死肠粘膜和细 菌组成。
(三)免疫性: 有一定天然免疫力,易重复感染。 有一定天然免疫力,易重复感染。三、微生物检查: 1 、直接镜检: 2 、分离培养鉴定: ( 1 )金黄色色素。 ( 2 )溶血环。 ( 3 )凝固酶试验阳性。 ( 4 )耐热核酸酶。 ( 5 )发酵甘露醇。
四、防治原则: 1 、个人卫生、医院管理、灭菌操作。 2 、药敏试验。 3 、自身菌苗疗法。
链球菌属 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染色: G + 菌, 0.5 ~ 1.0μm ,链状排列。 G + 菌, 0.5 ~ 1.0μm ,链状排列。(二)培养特性和生化发应: 营养要求高,在血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营养要求高,在血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 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
链球菌的镜下形态(革兰染色,放大 倍)
(三)分类: 1 、按溶血作用分: 1 、按溶血作用分: ( 1 )甲型( α 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 围有草绿色溶血环,为条件致病菌。 ( 1 )甲型( α 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 围有草绿色溶血环,为条件致病菌。 ( 2 )乙型(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 围有无色透明溶血环,致病力强。 ( 2 )乙型( β 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 围有无色透明溶血环,致病力强。 ( 3 )丙型( γ 型)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 血环,不致病。 ( 3 )丙型( γ 型)链球菌:菌落周围无溶 血环,不致病。
2 、按抗原结构分: 2 、按抗原结构分: ( 1 )多糖抗原: C 抗原。为群特异性抗原, 据此可分为 20 个血清群 A~H , K~V 。对人 致病的链球菌株 90 %左右属 A 群。 ( 2 )蛋白质抗原:又称为表面抗原,分为 M 、 R 、 T 、 S ,为型特异性抗原。据此可分为 80 多个血清型。 (四)抵抗力: 不强,对青霉素极为敏感。 不强,对青霉素极为敏感。
二、致病力和免疫性:(一)致病因素: 1 、链球菌溶血素: 1 、链球菌溶血素: ( 1 ) SLO :对氧敏感,损伤神经、血小 板、 M ø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 ( 1 ) SLO :对氧敏感,损伤神经、血小 板、 M ø 、神经细胞、心肌细胞。 ( 2 ) SLS :对氧不敏感,在菌落周围形 成溶血环。 ( 2 ) SLS :对氧不敏感,在菌落周围形 成溶血环。
2 、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有致热和 细胞毒作用,引起发热和皮疹。 3 、 M 蛋白:有抗吞噬作用,有抗原性,与 相应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致超敏反 应性疾病。
4 、胞外酶: ( 1 )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 酸,有利扩散。 ( 2 )链激酶( SK ):亦称链球菌纤维蛋白 溶酶。能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 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 固,有利于细菌扩散。 ( 3 )链道酶( SD ):亦称链球菌 DNA 酶, 能分解脓汁中的 DNA ,使脓汁稀薄,促进 细菌扩散,化脓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 清,脓汁稀薄,带血色。
(二)所致疾病: 1 、急性化脓性炎症:丹毒、脓疱疮、蜂窝 织炎、产褥热、淋巴管炎。 1 、急性化脓性炎症:丹毒、脓疱疮、蜂窝 织炎、产褥热、淋巴管炎。 感染特点: “ 病灶扩散,脓液稀薄,带血 色 ” 感染特点: “ 病灶扩散,脓液稀薄,带血 色 ” 2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2 、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3 、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 风湿热。 4 、其他:甲型链球菌:引起亚急性细菌 性心内膜炎。
三、微生物学检查: 1 、直接镜检: 2 、分离培养鉴定: 3 、抗链球菌溶血素 “ O ” 抗体试验: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血清 SLO 抗体显著增高,一般效价 1:400 单位 以上。临床上常以抗 “ O ” 试验作为链球 菌感染后所致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血清 SLO 抗体显著增高,一般效价 1:400 单位 以上。临床上常以抗 “ O ” 试验作为链球 菌感染后所致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辅助诊断。
四、防治原则: 1 、早期根治咽炎、扁桃体炎。 2 、治疗首选青霉素 G 。
肺炎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1 、 G + 球菌,矛头状,成双排列,有荚膜。 2 、营养要求高,可产生自溶酶,培养时间超 过 48 小时呈脐状菌落。 3 、血平板上菌落与甲型链球菌相似,可用胆 汁溶菌试验加以区别。
肺炎链球菌(革兰染色,放大 倍)
4 、主要有两种抗原: ( 1 )荚膜多糖抗原:据此可分为 90 个血清 型。 ( 2 ) C 物质:存在于细胞壁中的一种磷壁 酸,可与血清中的 C 反应蛋白 CRP 结合而 沉淀。 CRP 在急性炎症时可升高,测定 CRP 对活动性风湿热及急性炎症有一定诊 断意义。
5 、致病物质:主要为荚膜。 6 、所致疾病:此菌是口腔、鼻咽部正常菌 群,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感染,主 要引起大叶性肺炎,也可引起中耳炎、 乳突炎、脑膜炎等。
奈瑟菌属 奈瑟菌属 一、脑膜炎球菌: 1 、 G — 菌,肾型,凹面相对,成双排列,有荚 膜,有菌毛。在脑脊液标本中多位于中性粒 细胞内。 2 、营养要求高,用巧克力血琼脂平板。初次 分离需要 5 %~ 10 % CO 2 。专性需氧。 3 、抵抗力弱,不耐低温、高温、干燥、紫外 线和一般消毒剂。
脑膜炎奈瑟菌的脑脊液涂片 (革兰染色,放大 倍)
4 、致病因素: ( 1 )致病物质:荚膜、菌毛、内毒素 。 ( 2 )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播。 ( 3 )所致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 脑)。 5 、治疗:磺胺、大剂量青霉素。
二、淋病奈瑟菌: 1 、形态染色特点类似脑膜炎球菌,脓汁直 接涂片中,急性期细菌大多位于中性粒 细胞内,慢性期位于中性粒细胞外。 2 、抵抗力弱,对硝酸银敏感。 淋病奈瑟菌的 尿道脓液涂片 (革兰染色, 放大 倍)
淋病奈瑟菌的菌落(巧克力琼脂)
3 、致病因素: ( 1 )致病物质:菌体表面结构。 ( 2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或垂直传播。 ( 3 )所致疾病: ①淋病: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女性阴 道炎、宫颈炎;可致不育。 ①淋病: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女性阴 道炎、宫颈炎;可致不育。 ②眼结膜炎、流产。 ②眼结膜炎、流产。
4 、防治: ( 1 )综合治理。 ( 2 )治疗首选青霉素 G 。 ( 3 )婴儿用 1 %硝酸银滴眼,防止新生儿 淋菌性眼结膜炎(脓漏眼)。
思 考 题 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 哪些? 2 、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有哪些? 3 、何谓 SPA ?其特性和医学有何关系? 4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 的化脓性感染有何不同? 5 、何谓抗 “ O ” 试验?临床有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