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助 产 一、 助产前的准备 根据配种卡片及分娩预兆的综合预测,母畜处在分娩前1~2周就应转入产房。事先应对产房进行环境消毒。对迫近临产的大家畜,应消毒外阴部,最好用纱布绷带将尾巴缠上系于一侧。厩床上铺垫清洁柔软的干草。
产房内应准备必要的药品及用具,如肥皂、毛巾、刷子、绷带、消毒药(新洁尔灭、来苏儿、酒精和碘酊)产科绳、镊子、剪子、脸盆等。有条件是可备有常用的诊疗器械及手术助产器械。因母畜多在夜间分娩,所以应建立值班制度。在需要进行助产时,必须遵守卫生操作规则,特别是给绵羊助产时,要防止布氏杆菌的感染,做好自身的防御工作。
二、正常分娩的助产 分娩是一种母畜正常的生理过程,一般情况下,不需干予。助产人员的主要任务,在于监视分娩情况和护理仔畜。
当胎儿头部露出于阴门之外,而羊膜尚未破裂(多见于马、牛、羊,猪有时也有这种情况),应立即撕破使胎儿鼻端暴露于外,防止窒息。有时母马绒毛膜超过正常厚度,可完整地包着胎儿排出,此时更应刻不容缓地将胎膜撕开,这种情况可发生在感染副伤寒或子宫炎的马。
在羊水流出,胎儿尚未产出,母畜阵缩及努责又减弱时,可抓住胎头及两前肢,随着母畜努责,并沿着骨盆轴方向拉出,倒生时,更应迅速拉出,以避免胎儿的胸部在母畜骨盆内停留过久,脐带被嵌压以至供氧中断。 在大家畜,胎头通过阴门困难时,尤其是当母畜反复努责的情况下,可帮助慢慢拉出,但应注意防止会阴破裂。站立分娩时,应用手接住胎儿。
分娩后脐带多自行挣断,一般不必结扎,但需用较浓的消毒溶液(5~10碘酊、5%石碳酸等)消毒以防感染或发生破伤风。马驹脐带较长,有时产出后未挣断,此时最好将脐带血管的血液用手指积压进入仔畜体内,然后距脐带基部4~5cm处结扎,与结扎下方,1~2cm处剪断。不行结扎,扯断亦可。
牛产双胎时,第一个犊的脐带应行两道结扎,然后从中间剪断,某些有传染病疑的畜群,亦应两道结扎,防止脐带内血液流出,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为了防止胎儿发生窒息,对鼻腔或口腔中的粘液需用毛巾或纱布擦净,呼吸道有堆塞时,可用胶皮球或插入胶皮管用注射器抽出。如粘液较多,可将患畜两后肢提起,使头向下,轻拍胸壁;然后用纱布擦净口中或鼻腔的粘液;亦可用胶管插入鼻孔或气管用注射器吸出。
发生窒息时,还可通过插入气管的胶管,每隔数秒钟徐徐吹气一次,但吹气的力量不可过大,以防损坏肺泡。 耐心地进行人工呼吸,有时可收到满意效果,对驹和犊可有节律的按压腹部,使胸腔容积交替扩张和缩小。对仔猪和羔羊可使其仰卧,前后伸展前肢。同时用手掌轻压两肋和胸部。有条件时可输氧。 紧急情况时,可注射尼可刹米。或用0.1%肾上腺素1ml直接向心脏内注射。
三、难产及预防 (一)难产的分类及检查 难产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产力性难产、产道性难产和胎儿性难产三种。前两种是由母体反常引起的,后一种是由于胎儿反常引起的。
产力性难产包括:阵缩及努责微弱、阵缩及破水过早及子宫疝气。 产道性难产包括:子宫捻转、子宫颈狭窄、阴道及阴门狭窄、产道肿瘤等。 胎儿性难产包括:胎儿与母体骨盆大小不相适应(如胎儿过大、双胎 难产等),胎儿姿势不正 (如正生时,头部或前肢姿 势不正;倒生时,后肢姿势 不正),胎儿位置不正(如 侧位、下位、),胎儿方向 不正(如竖向、横向)。
为了判明难产的情况,除了检查母畜全身状况外,必须重点对产道及胎儿进行临床检查。检查产道时,主要是检明产道是否干燥、有无损伤、水肿或狭窄,子宫颈开张程度(母牛子宫颈开张不全较为多见),骨产道有无畸形、肿瘤,并注意流出的液体颜色和气味。
对胎儿的检查,不仅了解其进入产道的程度,正生或倒生以及姿势、胎位、胎向的变化,而且要断定胎儿的死活,这时助产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检查要领是(正生时)将手伸入胎儿口腔,或轻拉舌头,或按压眼球,或牵拉刺激前肢,注意有无生理反应,如口吸吮、舌收缩、眼转动、肢伸缩等,也可触诊颌下动脉或心区,有无搏动。倒生时最好触到脐带查明有无搏动,或将手指深入肛门,或牵拉后肢,注意有无收缩反映。如胎儿已死亡,助产使可不顾及胎儿的损伤。
助产时,除挽救母畜和胎儿外,要注意保持母畜的繁殖力,因此要避免产道的感染和损伤,特别是使用器械时尤应小心。 (二)难产的救助原则 助产时,除挽救母畜和胎儿外,要注意保持母畜的繁殖力,因此要避免产道的感染和损伤,特别是使用器械时尤应小心。 母畜横卧保定时,须尽量将胎儿的异常部分向上,以利操作,如胎头右侧转时,母畜左侧腹壁应卧地。小家畜保定,可根据当时情况灵活掌握。
为了便于推回矫正或拉出胎儿,尤其是产道干燥,应向产道内灌注大量润滑剂,如肥皂水或油类。 矫正胎儿反常姿势,应尽量将胎儿推回子宫内,否则产道容积有限不易操作,推回的时机应在母畜阵缩的间歇期,前置部分最好拴上产科绳。 拉出胎儿过程,应随着母畜怒责而用力,对大家畜,人数亦不宜过多,并应在术者统一指挥下试探着进行,并要保护会阴,特别是初产母牛胎头通过阴门时,会阴容易破裂。
(三)难产的预防 预防难产的饲养管理措施,应勿使母畜过早配种,如果进入初情期或性成熟之后便开始配种,由于母畜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分娩时容易发生骨盆狭窄等,因此应防止未达体成熟的母畜过早配种。 妊娠期间,母体所摄取的营养物质,除了维持本身的代谢需要外,还要供应胎儿的发育。因此,对妊娠母畜宜进行合理的饲养,给予完整的营养,以保证胎儿的生长和维持母畜的健康,减少分娩时发生难产的可能性。
对妊娠母畜要安排适当的使役和运动,役用家畜应量力使役。产前半个月可作牵骝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但可提高母畜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同时,亦可使全身及子宫肌的紧张性提高,分娩时有利于胎儿的转位以减少难产的发生,还可防止胎衣不下及子宫复原不全等疾病。
第七节 产后期及产后母畜和新生仔畜的护理 一、产后期 第七节 产后期及产后母畜和新生仔畜的护理 一、产后期 产后期是指从胎盘排出、母体器官的恢复到正常不孕的阶段。在这里,最重要的变化是子宫内膜的再生、子宫复原、开始发情周期。
(一)子宫内膜的再生 分娩后子宫粘膜表层发生变形、脱落,由新生的粘膜代替曾作为母体胎盘的粘膜。在再生过程中,变性脱落的母体胎盘、白细胞、部分血液及残留胎水、子宫腺分泌物等被排出,最后变为黄褐色,最后无色透明,这种液体叫恶露。 恶露排出的时间,马为2~3d,牛10~12d,绵羊的恶露不多,5~6d即停止,山羊较多,约为两周。猪恶露也很少,2~3d便停止排出。
(二)子宫的复原 随胎儿和胎盘娩出以后,子宫复原到其未孕时大小时称为子宫复原。由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和皱缩,在产后头几天子宫壁变厚,大家畜可达4~5cm,子宫体积缩小。以后由于子宫肌纤维变性,部分被吸收,因此子宫壁又变薄,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产后母牛子宫的复原,一般要30~45d。
(三)发情周期的复原 母牛卵巢中的黄体虽然在妊娠末期都有变性现象,但至分娩后才被吸收,所以产后第一次发情亦较晚。产后母牛哺喂犊牛时,或增加挤奶次数,发情周期的恢复更为延长;将母牛和犊牛分开时则时间缩短。重新建立排卵周期后,产后早期出现的第一个发情周期很短,特别是高产奶牛这与黄体产生的孕酮不足有关。产犊后卵泡发育及排卵常发生与前次未孕子宫角一侧的卵巢。
母马卵巢内的黄体在妊娠后半期已经开始萎缩,到分娩时黄体消失,因此分娩后很快便有卵泡发育,所以发情出现的时间较快。一般在产后10d便发生第一次排卵。 母猪分娩后黄体很快退化。虽然产后3~5d便可出现无排卵发情,然而绝大多数母猪在哺乳期间,发情及排卵都受到抑制。某些母猪可能在产后40d表现发情。
二、产后母畜护理 首先,要注意产后母畜外阴部的清洁和消毒,如尾根、外阴周围粘附恶露时,应洗净,并防止蚊蝇飞落,褥草要经常更换,搞好厩床卫生。 首先,要注意产后母畜外阴部的清洁和消毒,如尾根、外阴周围粘附恶露时,应洗净,并防止蚊蝇飞落,褥草要经常更换,搞好厩床卫生。 产后头几天内应给予质量好、容易消化的饲料,量不宜太多,饲料可逐渐转变为正常,马经过5~6d,牛约10d,绵羊约3d,山羊可稍迟些,猪约8d。役用母畜在产后半个约内宜停止使役。
分娩之后,某些原因可使母畜立即出现一些病理现象,如在预定时间内胎衣不能排出,随着胎儿产出或胎儿产出后几小时内,发生阴道或子宫脱出,乳牛突然发生产后瘫痪,缺乏乳汁或乳房的急性炎症等。因此,必须随时注意观察,并进行定期检查。一但异常现象出现,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三、新生仔畜的护理 (一)注意观察脐带 新生仔畜的脐带断端,一般于生后1周左右便可干缩脱落,但仔猪生后24h即干燥。在此期间应注意脐带变化,勿使仔畜间互相舔吮,防止感染发炎。如脐血管闭锁不全,有血液滴出,或其尿管闭锁不全,应进行结扎。
(二)保温 外界环境温度比母体子宫低得多,新生子仔畜必须适用这种变化。这种适应能力主要依靠出生时畜种的生理的成熟度,糖原的储备和棕色脂肪组织的存在。如猪和绵羊对低温特别敏感,出生后第一小时猪的直肠温度下降2℃~5℃,而羔羊则下降2℃~3℃。因此,冬季和早春应格外注意新生仔畜的保温。
新生仔畜早期对高温也格外敏感,尤其是羔羊和牛犊。如2~7日龄羔羊在38℃的温度下存活不超过2h;在阳光照射下存活3h。母牛、绵羊和鹿等家畜,在分娩后有舔吮仔畜的习惯。舔吮不但有调节仔畜体温的功能而且也是使母仔建立感情的基础。因此应尽量使母畜舔幼驹,母猪则很少舔仔猪,个别母猪,直到最后产完也很少关心仔猪。
(三)哺乳 母畜产后头几天排出乳汁称为初乳,初乳内含有大量抗体,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初乳中镁盐亦较多,可以软化和促进胎便排出。初乳营养价值完善,不但含有大量利生长防止下痢的维生素A,而且有大量蛋白质,这些物质无须经过肠道分解,可以直接吸收。一般4~7d即为常乳。
新生仔畜出生后,开始吮食初乳的时间越早越好。马驹在生后1~1 新生仔畜出生后,开始吮食初乳的时间越早越好。马驹在生后1~1.5h,牛犊生后30~50min,就应吃到初乳。母猪如果分娩过程较长,如在两个小时以上可在分娩结束以前先让出生的仔猪吃奶,不致受饿。另一方面母猪继续分娩时,避免因仔猪叫声而不安。仔猪开始吮乳后,便发生乳头定位,有时定位的乳头被其它仔猪占有,则可能卧在一旁停止吃奶,最后变得衰弱而死亡,因此应格外注意观察护理。据认为仔猪出生时其糖和脂肪的贮量只能维持72h。
吮乳的频率起初并不规则,随着仔畜的营养需要而变得有规则。一般情况每24h哺乳次数;马驹60~70次,羔羊20~30次,犊牛人工哺喂2~3次,而且对于犊牛人工哺喂时除了定量、定时外,温度应保持恒定。奶温应在36℃~38℃,一般不能低于35℃,以防因温度不正常引起下痢。用牛奶或奶粉时,喂前最好设法除掉过多的脂肪,并加入适量的葡萄糖或白糖及鱼肝油和少许食盐,并作适当的稀释。
妊娠期间因胎盘的屏障作用,母体的某些免疫性抗体无法通过胎盘循环传递给胎儿,因此,新生仔畜出生后,要尽快哺乳或喂初乳,以通过胃肠道吸收母系球蛋白获得被动性免疫。新生仔畜体弱或找不到乳头时,应予适当协助。初产母畜有时不认仔畜,拒绝哺乳。这种情况在母羊较多见,马和牛偶尔也能看到。此时应使母畜嗅闻仔畜。用母畜的乳汁或尿液涂抹在仔畜体表,亦可将母畜和仔畜单独放在一个围栏内。但最初要实行保护,防止仔畜被踢伤。
(四)预防疾病 由于遗传、免疫、营养、环境等因素,以及产出时顺利与否,常在新生仔畜出生后不久,便出现一些病理现象。如脐带不能闭合、胎粪阻碍、白肌病、溶血病、仔猪低血糖、先天性震颤等。为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做好配种时的公母畜选择,加强母畜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注意畜舍的环境卫生等,以减少病态的发生,提高仔畜的繁殖成活率。对于发病者,则应针对其特征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