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炎 症 inflammation 蚌埠医学院病理教研室 葛 霞
第一节 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一)定义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 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
炎症 损伤因子直接间接导 炎性充血、渗出-稀释、 致组织、细胞损伤 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 损伤组织中出现 + 大量白细胞渗出 导致组织溶解破坏 抗损伤 损伤 损伤因子直接间接导 致组织、细胞损伤 炎性充血、渗出-稀释、 杀伤和包围损伤因子 损伤组织中出现 大量白细胞渗出 导致组织溶解破坏 + 损伤的组织或细胞 经再生而修复 + 细胞或体液免疫 反应引起组 织细胞变性坏死 构成复杂的病理过程
二、炎症的原因 1.物理因子: 高温、低温、机械性创伤、紫外线和放射线 2.化学因子: 外源性:强酸、强硷; 内源性:坏死组织和毒性代谢产物 3.生物因子: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原虫 、真菌、螺旋体等。 感染:由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
4.变态反应或异常免疫反应:造成组织 损伤,诱发炎症 5、组织坏死:是潜在的致炎因子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alteration 基本病变 渗出:exudation 增生:proliferation 变质和渗出出现于早期,而增生出现于晚期
(一)、变质(alteration) : 1、概念: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2、原因: 致病因子直接作用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免疫介导 炎症反应产物的间接作用
3、变质的细胞的类型和形态变化 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 实质细胞: 坏死:凝固性和液化性坏死
变性:黏液变性、玻璃样变性 间质细胞 坏死:纤维素样坏死
(二)渗出 exudation: 1、概念: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蛋白质和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 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 渗出是炎症最重要特征性变化
(三)、增生 proliferation : 1、实质细胞增生:肝炎时,肝细胞的再生 慢性胆囊炎时粘膜上皮和腺体增生 2、间质细胞增生:包括巨噬细胞、血管内 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四、炎症的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1、红:炎性充血 2、肿:炎性充血、渗出 3、热:血流加快,产热增多 4、痛:渗出物压迫和炎症介质作用 5、功能障碍:
(二)、全身反应 1.发热—增强吞噬功能、肝解毒增强、抗 体增多。 发热的原因:白细胞介素(IL-1.6) 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炎症局部产生的前列腺素E引起发热。
2.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计数增加是炎症反应的常见表现 特别是细菌感染时,可达15000- 20000/mm3, 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40000-100000/mm3 核左移:末梢血液中白细胞计数增加,相对不 成熟的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白细胞数量、种类与病原菌感染有关: (1)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增加 (2)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嗜酸性粒 细胞增加 (3)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加 (4)某些病毒、立克次体和伤寒杆菌感染— 白细胞计数减少
急性炎症:病程短,几天- 1月,以变质渗出为主 慢性炎症:病程长, 数月-数年,以增生为主 第二节、急性炎症acute inflammation 急性炎症:病程短,几天- 1月,以变质渗出为主 炎症的临床类型 慢性炎症:病程长, 数月-数年,以增生为主
血流动力学变化 急性炎症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渗出
一、急性炎症中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性收缩 血流动力 学改变 细动脉充血 静脉充血
1.细动脉痉挛:血管收缩神经兴奋 细动 脉短暂收缩,3—5秒。 2.细动脉充血:轴突反射和血管运动神经兴奋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炎性充血。 3.血流速度减慢:血管通透性增高 液体渗 出 血流速度减慢甚至停滞 (炎 症介质作用)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渗出 液体及细胞成分渗出。 炎性充血 组织胶体渗透压增加 血管内流 体静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管通透性增加 二、血管通透性增加 渗出 液体及细胞成分渗出。 炎性充血 组织胶体渗透压增加 血管内流 体静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浆蛋白渗出
哪些因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呢?
1.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机制 (1)内皮细胞收缩 内皮细胞收缩,炎症介质作用,损伤后3— 5分钟发生,15—30分钟消失,称速发短暂反应
(2)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处有相互连接的囊泡构成的穿胞通道,含有蛋白质的液体通过穿胞通道穿过内皮细胞称为穿胞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许多炎症介质都有穿胞作用
(3)内皮细胞细胞骨架重构: IL-1,TNF,缺氧和某些致死性损伤,均可引起内皮细胞细胞骨架重构,内皮细胞收缩。
(4)内皮细胞损伤 直接损伤使细胞坏死脱落,血管通透性迅速增高,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称速发持续反应
(5)迟发持续性渗漏: X线、紫外线、细菌毒素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发生较晚, 2—12小时之后,持续几小时到几天,称迟发持续反应。
(6)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不健 全,具有高通透性。
2、液体渗出 血管通透性增加 蛋白质渗出血管外 液体渗出 炎性水肿 渗出液 炎性积液
液体:富含蛋白质 渗出液: 渗出物 白细胞
漏出液 (transudate): 因单纯静脉回 流受阻 ,毛细血 管内压升高(如心衰)或某些 疾病(肾炎、 肝硬化等)引 起 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血 管内液体漏出进入体腔或组织间 隙,为被动性漏出
3、渗出液 与 漏出液区别: 区别: 渗出液 漏出液 蛋白质含量 >2.5% <2.5% 比 重 >1.020 <1.020 细胞数 >500个 <100个 Rivata试验 + — 凝固性 自 凝 不能自凝 透明度 混 浊 澄 清
为什么要区别渗出液或漏出液?
4、渗出液的防御作用 (1)稀释毒素,减轻毒素对局部的损伤 (2)带来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产物 (3) 渗出物含抗体和补体,利于消灭病原体
(4)渗出的纤维素交织成网—限制病原 体扩散,有利于白细胞吞噬, 后 期—修复支架 (5 )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可刺激机体 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渗出液的不利影响: 1. 渗出液过多—压迫和阻塞作用,如胸水 压迫肺组织致肺不张。 2. 纤维素过多—机化、粘连。
三、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 白细胞渗出:各种白细胞从血管内穿过 血管壁到达损伤部位的过程 炎细胞浸润:白细胞渗出到组织间隙, 称炎细胞浸润。
1、白细胞渗出的过程: (1).白细胞边集 白细胞由轴流进入边流,贴近血管壁, 称白细胞边集。 (2).白细胞粘着 白细胞边集后,与血管内皮细胞粘着
(3).白细胞游出: 各种白细胞—内皮细胞间隙— 伸出伪足—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的间隙中游出。
注意: 血管内的各种白细胞都是以同样方式游出,为主动过程,而红细胞为漏出,是被动过程
致炎因子不同,游出的白细胞种类及其作用: ① 葡萄球菌、链球菌—中性白细胞增多:吞噬 作用,出现于急性炎症和早期 ②病毒、支原体—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 细胞为主;
淋巴细胞: 体积最小,胞质最少,核染色最深,受刺激后转化为TLC 、BLC, TLC产生淋巴因子,参与细胞免疫; BLC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浆细胞:比淋巴细胞大,椭圆形,核染色质分布呈车辐状,核周有空晕,胞质嗜碱性
③过敏、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细胞增多 作用:有一定的吞噬作用,能吞噬抗 原抗体复合物 形状:直径10— 15μm,核呈分叶状 多为2叶,胞浆含粗大嗜酸性颗粒
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 急性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首先游出,其寿 命短,24-48小时后崩解消失 48小时后:单核细胞渗出,其寿命长,
2、趋化作用(chemotaxis) 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为每分钟5-20μm。这种具有吸引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子。
不同种类白细胞有不同类型趋化因子: 如病毒感染只吸 引淋巴细胞,而不 吸引中性白细胞 如细菌只吸引 中性白细胞, 而不吸引淋巴 细胞
白细胞边集-附 壁-黏附-游出 小结: 趋化作用 向炎灶游走 发挥防御作用
3.白细胞在局部的作用 吞噬作用 白细胞作用 免疫作用 组织损伤作用
①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直径10— 12μm,核呈分叶状,胞浆含嗜天青颗粒和特异性颗粒,能清除和吞噬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 (1) 概 念: 白细胞游到炎症灶,吞噬病原体 及组织碎片的过程。 (2)吞噬细胞的种类 ①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直径10— 12μm,核呈分叶状,胞浆含嗜天青颗粒和特异性颗粒,能清除和吞噬病原微生物
② 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 形状:单核巨噬细胞—直径14—20μm,胞质淡嗜酸性,核呈肾形、卵圆形,染色质细、疏松 作用:它能吞噬中性粒细胞不能吞噬的某些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伤寒杆菌等)、异物、坏死细胞等
泡沫细胞 演变的细胞 类上皮细胞、郎汉斯巨细胞 伤寒细胞 异物巨细胞、单核或多核 单核巨噬细胞 演变的细胞 类上皮细胞、郎汉斯巨细胞 伤寒细胞 异物巨细胞、单核或多核
(2)吞噬过程 识别及附着: 吞噬细胞必须与病原体接 触,粘着,才可吞噬,靠调 理素作用
调理素:是血清中能增强噬细胞功能的蛋白质(包括IgFc段和补体)。
吞入 :吞噬细胞伸出伪足包裹—吞噬 体—吞噬溶酶体。 杀伤或降解: 细菌进入吞噬溶酶体 后, 主要被具有活性氧代谢产物杀 伤。也可通过不赖氧杀伤机制消灭
2) 、免疫作用 参于免疫反应的细胞主要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抗原进入机体,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把抗原递呈给T、B淋巴细胞, 致敏淋巴细胞分别产生淋巴因子和抗体,杀伤病原微生物
3)、组织损伤作用 白细胞在趋化、激活和吞噬过程中向吞噬溶酶体内释放产物,还可将产物释放到细胞外间质中,如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溶酶体酶、活性氧自由基、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三烯,这些产物可使内皮细胞和组织损伤。 单核巨噬细胞也可产生组织损伤因子
四、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 (一)定义:由一系列内源性化学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过程,这类化学因子称为炎症介质 (二)、炎症介质的一般特点 1、来源:细胞和血浆 2、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 挥其活性
3、炎症介质作用于靶细胞可使靶细胞产生第二级炎症介质,其作用可以与原介质作用相似 4、一种炎症介质可作用于一种或多种靶细胞 产生不同的效应 5、炎症介质一旦被激活或由细胞释放,存在 时间短,很快被降解、灭活或抑制 6、多数炎症介质具有潜在致损伤作用
(三)、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血管活性胺: 组胺、5-羟色胺, 由肥大细胞 、 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释放
2、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 : 前列腺素(PG)、白细胞三烯(LT)。致炎因子作用,细胞的磷脂酶被激活,使AA从膜磷脂中释放,后者来自中性粒细胞的溶酶体,当AA释放后,经不同途径生成PG
3、白细胞产物 :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受致炎因子的激活后释放: 1)氧自由基 2)溶酶体成分
4、细胞因子: 主要是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 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分为5类 (1)调节淋巴细胞激活、增殖和分化的 (2)调节自然免疫 (3)激活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 (4)对炎细胞的化学趋化因子 (5)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
5、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来源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6、一氧化氮: 主要来自内皮细胞、巨噬细胞。 7、神经肽: 如P物质,存在于肺和胃肠道的神经纤维
(四).体液中的炎症介质 (1)激肽系统(kinin system) 最终产物是缓激肽 (2)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补体C3和C5 (3)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凝血酶、纤维 蛋白多肽。(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过程中释放的纤维蛋白多肽)
(五).炎症介质的作用 功能 种类 血管扩张 血管通透性增高 趋化作用 发热 疼痛 组织损伤 组织胺、缓激肽、PG、 NO 组织胺、缓激肽、C3a、C5a、LT活性氧代谢产物、P物质. PAF 趋化作用 LT、C5a、细菌产物、中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因子 发热 细胞因子、PG 疼痛 PG、缓激肽 组织损伤 氧自由基、溶酶体酶、NO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炎 病理分类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
(一)浆液性炎(serous inflammation) 1. 定义 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症。 2、特点: 血管壁损伤轻,渗出物以血浆成分为主 含3—5%的蛋白质,以白蛋白为主,混 有少量 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3、好发部位 (1)粘膜—感冒早期,浆液性卡他。 (2)浆膜—可引起体腔积液(胸腔、心包 腔、关节腔)
(3)疏松结缔组织—炎性水肿
(4)皮肤—Ⅱ烧伤、昆虫咬伤—水疱。
4.结局:浆液性炎较轻,易吸收消退。 大量—压迫症状、 喉头水肿—窒息。
(二)纤维素性炎(fibrinous inflammation) 1、定义 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白(纤维素)。HE呈网状、条状、颗粒状
2、特点:血管壁损伤重,大量纤维蛋白 原渗出 3、好发部位: 粘膜、浆膜、肺
(1)粘膜——见于呼吸道、消化道粘膜 如白喉、菌痢, 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嗜中性白细 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伪膜性炎。 咽部、扁桃体—称固膜性炎 白喉 气管、支气管—称浮膜性炎
(2)浆膜 胸膜纤维素性炎—胸膜摩擦音 机化可引起胸膜纤维的粘连 心包膜:纤维素性炎,随着心脏 搏动,使渗出纤维素,形成绒毛心 (3)肺—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
3. 结局 少量溶解吸收,大量纤维素机化、粘 连,如缩窄性心包炎; 肺-------肺肉质变。
(三)化脓性炎(purulent inflammation) 1、概念: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 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脓液——为脓性渗出物,外观呈浑浊的凝乳状 液体,灰黄色或灰白色,稀薄或粘稠
脓液的成分: 脓细胞、细菌、坏死组织、浆液 脓细胞: 为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2、分 类 (1)、表面化脓和积脓 表面化脓—指发生于粘膜或浆膜的化脓性炎 黏膜的化脓性炎又呈脓性卡他性炎 如化脓性尿道炎,中性白细胞向黏 2、分 类 (1)、表面化脓和积脓 表面化脓—指发生于粘膜或浆膜的化脓性炎 黏膜的化脓性炎又呈脓性卡他性炎 如化脓性尿道炎,中性白细胞向黏 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不明显 积脓—当化脓性炎发生于粘膜或浆膜时,脓液积聚于浆膜腔、胆囊和输卵管腔内
(2)蜂窝织炎(phegmonous inflammation) ①、定义: 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 发生于皮肤、肌 肉和阑尾。 透明质酸酶—降解结 缔组织基质中的透明质酸 ②、病原菌 溶血性链球菌 链激酶—溶解纤维素
③ 特点 : 弥漫性化脓性炎,境界不清,及 时治疗,不留疤痕。
例如:阑尾的蜂窝织炎, 阑尾各层组织均由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
3. 脓肿(abscess) (1)定义: 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 溶解 坏死,形成充 满脓液的腔。
(2)细菌:金葡菌 细菌产生毒 素,组织坏死 血浆凝固酶 渗出蛋白转变纤维素 坏死组织被中性粒细 胞释放蛋白溶解酶 局限病变 溶解液化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内有脓液 形态:脓肿腔 外有脓肿膜 肉芽组织构成 需切开排脓 慢性脓肿
(4)部位 ① 皮下 疖:单个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发生 的脓肿。 痈: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和筋 膜组织中形成许多相互沟 通的脓肿
② 内脏: 肺、肝、脑肾脓肿。 脑脓肿
肺脓肿
(四)出血性炎(hemorrhation) 炎症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 不是独立的类型,常与其他类型合并存在,如纤维素性出血性炎 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和鼠疫等急性传染病。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1. 完全痊愈 缺损组织通过周围健康细胞的再生修复 完全恢复原来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不完全痊愈 坏死组织范围大,由肉芽组织增生修 复— 瘢痕。
瘢痕组织
(二)、迁延为慢性炎症 致炎因子持续作用,不断损伤组织,造成炎症迁延不愈,急性—慢性 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
(三)蔓延扩散 1. 局部蔓延 炎症灶内病原菌沿组织间隙和自然管道向周围组织和器官扩散蔓延。 膀胱炎—肾盂炎;肾结核—输尿管、膀胱结核。
2、淋巴道蔓延 病原微生物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肺结核原发灶 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3.血行蔓延 (1)菌血症(bectermin):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全身无中毒症状,从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2)毒血症(toxemia): 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伴高热、寒战、全身中毒症状。
(3)败血症(septicemia):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除毒血症状外,皮肤、粘膜淤点或淤斑,脾脏和淋巴结肿大。
(4)脓毒败血症(pyemia): 化脓菌所引起的败血症可进一步发展为脓毒败血症。 除败血症的表现外,伴全身多发性小脓肿形成
第六节、慢性炎症 Chronic inflammation 一、慢性炎症标准: 病程长,时间持续几月-几年,可由急性转变,也可隐匿发生,局部表现增生为主
二、原因: 1、病原微生物持续存在 2、长期暴露与外源性或内源性毒性因 子:如矽肺 3、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如类风 湿性关节炎
三、一般慢性炎症的病变特点 1. 病变特点 (1)变性、坏死和渗出病变轻微 (2)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上 皮细 胞、腺体和实质细胞的增生 (3)炎症灶内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 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激活是慢性炎症的重要特征 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分布于肝脏的枯否氏细胞、脾脏和淋巴结的窦组织细胞、肺泡隔的巨噬细胞、脑内的小胶质细胞 作用:吞噬,可被激活,激活后表现体积大、溶酶体酶水平增高,代谢活跃,吞噬和杀伤能力增强
2. 炎性息肉(inflammation polyp) 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粘膜表面带蒂的肿物。
3.炎性假瘤(inflammation pseudotumor) 由局部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肉眼和X线检查,很难与肿瘤区别。
四、慢性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 (一)定义:以肉芽肿形成为形态特点的特异性炎,称为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由渗出的单核细胞及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在病理上具有诊断意义,又为特异性炎。
(二)慢性肉芽肿性炎的原因: 1、 细菌感染 :结核和麻风杆菌 2、螺旋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 3、真 菌和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慢性虫 卵结节(又名假结核结节) 4、异物手术缝线、石棉和滑石粉 5、原因不明:结节病
三、肉芽肿的分类及组成: 1、感染性肉芽肿: 如结核性肉芽肿,梅毒的树胶样肿 风湿性肉芽肿,伤寒肉芽肿等 组成成分主要是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它由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某些物质后转化而来,体积大,胞质丰富,淡红色,胞界不清,核淡染,有核仁
中央:干酪样坏死 周围:放射状排列的 上皮样细胞,有朗汉 斯巨细胞掺杂于其中 结核性肉芽肿 外围:大量的淋巴细胞, 增生的成纤维细胞
2、异物性肉芽肿: 组成如下: 中央:异物如 外科缝线、寄生虫卵 异物性肉芽肿 周围:多少不等的 巨噬细胞、异物性 多核巨细胞
思考题 1、何谓炎症?与损伤的关系如何? 2、急性炎症的渗出过程有几个方面?渗出液与漏出 液的区别?病理有那些类型? 各自的特点 3、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4、何谓肉芽肿性炎?与肉芽组织有何区别? 5、何谓炎性息肉、炎性假瘤?其形态特点是什么? 6、各种类型的炎症与白细胞类型的关系 7、各种炎细胞的类型、功能、与意义 8、何谓炎症介质?其类型、作用是什么?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