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2 第四章 烯烃和炔烃.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有机化学反应历程 若按底物键的断裂方式分类: 若按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关系分类: 常常有些反应是几种反应类型的综合: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烯 烃 主要内容 1、烯烃的类型、结构和命名 2、烯烃构型的表示方式(顺式和反式,E型和Z型) 3、一些常用的不饱和基团(烯基)
丁基橡胶可用于制造汽车内胎,合成丁基橡胶的一种单体A的分子式为C4H8,A氢化后得到2—甲基丙烷。完成下列填空:
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机反应中的 加成和消有除反应.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卤代烃.
杂化轨道理论复习 C原子 — sp3杂化.
第四章 炔烃 二烯烃 第一节 炔烃 第二节 二烯烃 小结.
第六章 炔烃和共轭双烯 Ⅰ 炔烃(alkynes) 一.结构与命名 一个键两个键 随S成分增加, 碳碳键长 缩短;
第七章 炔烃和二烯烃 教学要求: 1、掌握炔烃的结构(sp杂化) 、异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2、掌握共轭作用。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高等有机化学 多媒体课件 天津大学理学院 余 志 芳.
专题2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同分异构体.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 §3-1 炔烃 §3-2 二烯烃.
第五章 烯 烃.
第四章 烯烃.
第二章 烷烃 …点击进入….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 专题9 认识有机物 脂肪烃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第六章 炔烃和共轭烯烃 exit.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及电子效应
第四章 烯烃和环烷烃 (Alkenes and Cyclic Hydrocarbons)
(Alkynes and Dialkenes)
讨论 烷烃(CnH2n+2)脱去两个氢原子,生成一个不饱和键,得到烯烃(CnH2n),那么烯烃再脱去两个氢原子,得到什么物质?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理解炔烃与二烯烃的分子结构;掌握炔烃的命名、亲电加成、水化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炔氢的酸性;二烯烃的分类与命名、二烯烃的结构与稳定性,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双烯合成反应;1,3-丁二烯工业来源、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重点和难点: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的理论解释。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苯 应用模板上加了图片.
第四章 二烯烃和炔烃 …..点击进入…...
第二章 烷烃 主讲人 李晓萍 2010年9月8日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化学   人教版 第十二章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第2讲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 单烯烃-教学要求 掌握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学会几何异构体的顺反和Z、E命名方法。
2019/1/17 第四章 炔烃 二烯烃.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二章 开链烃 §2-1 烷 烃 §2-2 烯 烃 §2-3 炔烃和二烯烃.
Alkenes Alkynes Dienes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主讲人 李晓萍 2010年10月 8日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1.5 有机反应类型 1. 共价键的断裂.
乙烷、乙烯与乙炔结构的对比 分子式 乙烷 乙烯 乙炔 球棍模型 比例模型 空间各原子 的位置 2C和6H不在同一平面上
xhu. edu. cn/G2S/Template/View. aspx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脂烃.
共价键的形成: 相同 相近 未成对 重叠 重叠 相反 未成对 共用电子对 增加 降低 1、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A、两原子电负性 或 。
第4章 烃 生化教研室 夏花英 8403 课程代码:22680b57e1.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河北正定中学 汪义恒.
1.烯烃的结构。 2.烯烃的化学性质。 3.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4.自由基加成机理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第三章 烃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与甲烷 第二节 烷烃及其同系物 第三节 乙烯和烯烃 第四节 乙炔和炔烃 第五节 苯与芳香烃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然后再在幻灯片母版视图中点击“课件下载: 更多PPT课件资源,请访问 课件下载: 使用时删除本备注即可.
脂 肪 烃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化学性质和典型代 表物的实验室制法. 认识: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与分子中碳原子 数的关系.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肥西三中 王玉庭.
第一节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 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第四章 炔烃和共轭双烯 第一节 炔烃(alkynes) 炔烃通式?.
Chapter 4 Cyclic Hydrocarbons 环烃:只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具有环状结构的化合物。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五章 烯烃 exit.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2).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P132 第四章 烯烃和炔烃

unsatrurated hydrocarbon 不饱和烃 unsatrurated hydrocarbon 烯烃 alkene 炔烃 alkyne 官能团 杂化态 sp2 sp 通式 CnH2n CnH2n-2 烯烃

第一节 烯烃的结构 头碰头重叠形成σ键 乙烯 ethylene CH2= CH2 2p sp2 肩并肩重叠形成p键演示  bond   第一节 烯烃的结构 头碰头重叠形成σ键 乙烯 ethylene CH2= CH2 2p sp2     肩并肩重叠形成p键演示  bond

乙烯分子模型 双键由1个键和1个键组成 键的特点 键能小 极化度大 不能自由旋转

键 键 同学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形成方式 电子云分布 存在形式 特征 沿键轴头碰头重叠 p轨道的肩并肩重叠 键 键 形成方式 电子云分布 存在形式 特征 沿键轴头碰头重叠 p轨道的肩并肩重叠 圆柱型轴对称 分子平面的上、下方 能单独存在 必须与键共存 键牢固 不易极化 可以旋转 易断裂 易极化 不能旋转

第二节 烯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命名 P25 自学 英文名称,将相应烷烃名称结尾“-ane”改为“-ene” 常见的烯基: 第二节 烯烃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命名 P25 自学 英文名称,将相应烷烃名称结尾“-ane”改为“-ene” 常见的烯基: CH2=CH— 乙烯基 vinyl CH3CH=CH— 丙烯基 propenyl CH2=CHCH2— 烯丙基 allyl

二. 异构现象 碳链异构 位置异构 P4 顺反异构

如:丁烯 C4H8 位置异构 1-丁烯 顺反异构 顺-2-丁烯 碳链异构 2-丁烯 反-2-丁烯 2-甲基-1-丙烯

× 顺反异构 (P81-84) cis-trans isomerism 2-丁烯中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具有两种不同排列方式。

产生顺反异构的条件 a d b e a≠b,d ≠e ①分子中存在着限制碳原子自由旋转的因素(如双键或脂环) ②不能自由旋转的碳原子上连接的2个原子或基团必须不同 a d C=C b e a≠b,d ≠e CH3 CH3 H CH3 Cl H C=C C=C C=C H H H CH3 H C2H5 Problem I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mpounds are there cis-trans isomers ?

相同基团在同侧——顺式 cis-;在异侧——反式 trans-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顺、反命名法 相同基团在同侧——顺式 cis-;在异侧——反式 trans- 如:CH3CH=CHCH2CH3 顺-2-戊烯 反-2-戊烯 cis-2-pentene trans-2-pentene 顺反构型命名具有局限性

先确定每个双键碳原子所连两个基团的优先顺序 优先基团在同侧——Z型 优先基团在两侧——E型 a d a e C=C C=C b e b d Z-型 E-型 假设:a > b, d > e

(Z)-3-氟-2-戊烯 顺,顺-2,4-己二烯 (2Z,4Z)- 顺,反-2,4-己二烯 (2Z,4E)- 反,反-2,4-己二烯 (2E,4E)-

顺反命名法与 Z/E 命名法的比较 CH3 CH3 C=C H Br H H 顺式,E-型 顺式,Z-型 顺反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它们的生理活性也常常不同。

1. Give the names of the following compounds. CH3 > H, -CH(CH3)2 > -CH2CH3 E-4-甲基-3-乙基-2-戊烯 Cl > F, -CH2CH3 > -CH3 Z-2-甲基-1-氟-1-氯丁烯 2. 写出下列化合物构型 (1)Z-1-苯基-2-溴丁烯 (2)E-3-异丙基-2-己烯

第三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一、催化加氢 二、亲电加成反应 electrophilic addition reaction ——还原反应 第三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 一、催化加氢 ——还原反应 reduction 二、亲电加成反应 electrophilic addition reaction 1. 加卤素 C=C + X2 ———> C —— C X X X2活性:F2 > Cl2 > Br2 > I2

第二步 负离子背面进攻,与带正电荷的碳原子结合生成产物 烯烃与溴的加成常用于检验烯烃 亲电加成反应 1,2-二溴乙烷 反应机制 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 共价键异裂,生成带正电荷的中间体 离子型反应 -络合物 慢 亲电试剂 cyclic bromonium 第二步 负离子背面进攻,与带正电荷的碳原子结合生成产物 快

动画模拟:亲电加成反应机制 问题:将乙烯通入溴的含氯化钠的水溶液中,所得产物除预期的1,2-二溴乙烷外,还有1-氯-2-溴乙烷和2-溴乙醇。为什么?(P138 )

HX活性:HI > HBr > HCl 2. 加卤化氢 HX活性:HI > HBr > HCl 溴乙烷 主要产物 2-溴丙烷 1-溴丙烷 Markovnikov规则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加成时,试剂中的带正电部分(通常为H)主要加在含氢多的双键碳上 。

亲电试剂 正碳离子 马氏规则的解释: 诱导效应 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电子效应 electric effect ——电子云分布的影响 有机分子中原子间相互影响 立体效应 stereo effect ——空间位阻的影响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 ——电子效应 (P15) 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基团之间电负性不同,而引起电子云沿碳链向电负性大的一方偏移的现象。 例如:氯丁烷 随传递距离增加,诱导效应 减弱,一般经过3个碳原子后可忽略不计。

诱导效应的方向以C-H中H为比较标准: 电负性 X > H X——吸电子基 产生吸电子诱导效应 -I效应 常见的吸电子基:-F > -Cl > -Br > -I > -C6H5 > -CH=CH2 电负性 Y < H Y——斥电子基 产生斥电子诱导效应 +I效应 常见的斥电子基:-CH3 < -C2H5 < -CH(CH3)2 < -C(CH3)3

中间体正碳离子越稳定,越容易生成,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 δ+ δ Br + CH3 CH= CH2 + H 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中间体正碳离子越稳定,越容易生成,反应就越容易进行 (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电荷分散程度好,稳定

过氧化物效应 烯烃与HBr在过氧化物的存在下的加成反马氏规则 1-溴丙烷 反应机制属于自由基加成反应 见(P141)

三、氧化反应 oxidation 动画模拟: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 烯烃被高锰酸钾氧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产物 1. 碱性或中性高锰酸钾氧化 可用于鉴别不饱和烃 紫红色褪去 动画模拟:乙烯与高锰酸钾反应

2. 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可推断烯烃结构 羧酸——单取代双键C原子:= CHR 酮——双取代双键C原子:=CR2 CO2——末端双键C原子:=CH2 产物

练习:已知一化合物C5H8,与KMnO4/H+共热,得二分子CO2,一分子丙酮酸( ),推测原烯烃结构。 写出下列反应式:

第四节 共轭二烯烃 (P261) 一、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二烯烃 diene 隔离二烯烃 累积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共轭二烯烃 conjugated diene 如:1,3-丁二烯

1,3-丁二烯的4个碳原子均为sp2杂化,所有原子共平面。 这种结构体系称为- 共轭体系,共轭体系结构稳定。 共轭体系中原子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 ——电子效应 (P21)

共轭效应主要表现为: 1、键长平均化; ( p 电子云分布平均化) 2、体系稳定化; (能量降低) 3、极性交替化。 (远程作用) 如: 1,3-丁二烯在外电场的影响下出现交替极化

共轭体系的分类 1、p,p-共轭体系(p-p共轭体系) CH2=CH—CH=CH2 CH2=CH—C=O H CH2=CH—CH=CH—C≡CH

2、p ,p-共轭体系(p -p共轭体系) CH2=CH—Cl CH2=CH—CH+2 CH2=CH—CH2 H Cl H C C——C

3、s, p-超共轭 H C C——C H H C CH2==CH 4、s, p-超共轭 C H CH3 CH3 CH3 —C—CH3

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的比较 分 起 因 传递途径 特 点 类 静电极性 (原子或基团 单向极化, I 沿碳链传递 +I 和 -I 短程作用 的电负性不同) 交替极化, 远程作用; C 电子离域 沿共轭链传递 +C 和 -C 键长平均化; 内能降低

Question : What kind of conjugated effect is there in the following? 1. CH2=CH—+CH—CH2Cl 2. Cl-CH=CH-C=CH-CH3 CH3 p,p- ; s,p-共轭效应 p,p- ; p,p- ;s,p-共轭效应

二、共轭二烯烃的性质 共轭二烯烃在发生亲电加成反应时具有特殊性 反应机制: 中间体

烯丙基型正碳离子 p~ 共轭 稳定 室温下,1,4-加成产物为主;低温时, 1,2-加成产物为主。

练习:完成反应式

小结 1. 烯烃的结构:双键碳原子sp2杂化,双键(键+键); 异构:碳链、位置和顺反异构(产生条件和构型命名)。 2. 化学性质:催化氢化;亲电加成(马氏规则的应用);氧化反应(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鉴定试剂:Br2/CCl4,KMnO4 3. 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作业: P147 / 1 (1) ~ (4),2(3)(6),3(3),4。 阅读 Section 2. Alkenes and alkynes 全文 翻译 P4/ 2.1第二段,P5/ 2.2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