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葡萄糖 糖原 ( 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 肝糖原较多 肌糖原较多. 糖与人体健康 低血糖 症状 : 1 、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 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 、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 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Advertisement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第二十二章 稀土元素 57 ~ 71 号 15 个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IIIB 族,是内过渡元素, f 亚层电子 0 ~ 14 个间, 价电子 4f 0~14 5d 0~1 6s 2 ,称为镧系元素;有 La 、 Ce 、 Pr 、 Nd 、 Pm 、 Sm 、 Eu 、 Gd 、 Tb 、
材 料 科 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方 鹏 飞.
放射化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1-1 放射化学的定义和内容
404 食品科學 俠女 精心製作.
稀土元素 组员:瞿谅 袁建华 刘正臣 邓鹏飞 黄哲昊 制作:袁建华.
前言 我們常喝的一些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嘗起來酸酸的,呈現酸性;而有些物質,如某些肥皂水溶液及清潔劑,摸起來有滑膩感,和急救箱中的氨水一樣,都是鹼性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物質稱為酸?怎樣的物質才稱為鹼呢?我們藉由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第二节 氨 铵盐.
第九章 过渡金属元素(I) §9—1 过渡金属元素的通性 §9—2 IVB族元素(Ti Zr Hf) §9—3 VB族元素(V、Nb、Ta)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第4章 过渡元素化学 一、过渡元素概述 ⅢB~ⅡB族元素为主过渡元素。 电子构型为(n-1)d1-10ns1-2。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高中化学竞赛 【第十一讲 主族元素与化合物】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第九章 p区元素 第一节 p区元素概述 第二节 卤素 第三节 氧族元素 第四节 氮族元素 第五节 碳族元素 第六节 硼族元素.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第五章 氦原子和多电子原子 4.1 氦原子的光谱和能级 4.2 全同粒子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4.3 多电子原子的电子组态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 22 章 铁系元素和铂系元素 3.
第三十三章阑尾炎 晏龙强.
稀土材料概论 第一章 稀土资源及其材料应用 二、稀土材料应用现状和展望.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第12 章 s区金属(ⅠA、ⅡA).
第十八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8.3 含氧酸 18.4 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
第18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 18-1 非金属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8-3 含氧酸 18-4 非金属含氧酸盐的某些性质
Chapter 20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The lanthanides and the actinides
无机化学多媒体电子教案 7.2 多电子原子结构.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S&N 常德市一中.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第十二章 s区元素 §12.1 s区元素概述 §12.2 s区元素的单质 §12.3 s区元素的化合物 §12.4 锂 、铍的特殊性
强碱弱酸盐-醋酸钠的水解 为什么会显碱性? 盐电离出的酸根是弱酸的酸根,能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导致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过氢离子。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物质的分类.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地圖技巧練習(1) CE 97地圖 2005年4月11日.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 张桂萍.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核外电子数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课题二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一课时.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 江西省金溪一中 龚美菊.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温州外国语学校 齐艳芸.
Timing & charge yield of Surface and Bulk event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第三篇 元素化学 第十二章 s区元素 §12.1 s区元素概述 §12.2 s区元素的单质 §12.3 s区元素的化合物
实验19 铜、银、锌、镉、汞 一、实验目的 了解铜、银、锌、镉、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了解铜、锌、镉、汞的配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23 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

主 要 内 容 1 镧系元素的性质 2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3 稀土元素的分离 锕系元素 4

镧系元素共 15 种,用 Ln 表示; 15 种镧系元素加上与之性质相似的钪 Sc 和钇 Y,共 17 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用 RE 表示。 La Ce Pr Nd Pm Sm Eu 镧 铈 镨 钕 钷 钐 铕 称为铈组稀土或轻稀土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钆 铽 镝 钬 铒 铥 镱 镥 外加 Y 钇和 Sc 钪,称为钇组稀土或重稀土

稀土元素总量在地壳中的丰度为 1.53 × 10–2 %。 其中最多的是Ce,丰度为 6.8 ×10–3 % , 比 Cu 含量多,其次是 Y,Nd,La等,Pm 在地壳中仅以痕量存在。

由于稀土元素半径相近,性质相似, 往往以混合矿物形式存在。 独居石、磷钇矿、氟碳铈镧矿等是 重要的稀土磷酸盐矿物。 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第一位。

锕系元素都具有放射性 Ac Th Pa U Np Pu Am Cm 锕 钍 镤 铀 镎 钚 镅 锔 Bk Cf Es Fm Md No Lr 锫 锎 锿 镄 钔 锘 铹 钍和铀发现最早,地壳中储量较多。 超铀元素均由人工核反应合成。

23―1 镧系元素 23―1―1 镧系元素的性质 1 金属单质 镧系金属银白色,质地软, 延展性 好,但抗拉强度低。 23―1 镧系元素 23―1―1 镧系元素的性质 1 金属单质 镧系金属银白色,质地软, 延展性 好,但抗拉强度低。 除 Eu 和 Yb 外,密度、熔点基本上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镧系金属活泼性由镧到镥递减,镧最活泼,在空气中可被缓慢氧化。 与冷水缓慢作用,与热水作用较快,可置换出氢。 易溶于稀酸,但不溶于碱。 镧系元素的主要氧化数为 + 3,也有 + 2 和 + 4。

由于稀土金属还原性强,一般采用熔盐电解法制备稀土金属单质。 由于稀土合吸收和释放氢气的反应可逆且速度快,所以可作为氢气储存器。 轻稀土金属的燃点很低。 所有镧系金属都具有较强的顺磁性。

2 镧系化合物的颜色 镧系金属离子的颜色是由未充满电子的 4f 电子的 f — f 跃迁引起的。 2 镧系化合物的颜色 镧系金属离子的颜色是由未充满电子的 4f 电子的 f — f 跃迁引起的。 具有 f 0 和 f 14 电子构型的 La 3+ 和 Lu3+离子无 f — f 跃迁,故无色。 具有 f 1 电子构型的 Ce 3+ 和 f 13 电子构 型的 Yb3+ 离子吸收峰在红外区,故无色。

具有 f 2 电子构型的 Pr 3+ 和 f 12 电子构型的 Tm3+ 离子主要显绿色。 具有 f 3 − 5 和 f 9 − 11 电子构型的离子呈现浅红色和黄色。 具有 f 6 − 8 和 f 9 − 11 电子构型的离子吸收峰全部或大部分在紫外区, 所以无色或略带粉红色。

因此, f x 和 f 14 – x 电子构型的离子具 有相同或相近的颜色。 金属处于高氧化态而配体又有还原性,则能产生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迁移。 如 Ce4+ (4f0)离子的橙红色就是由电荷迁移引起的。

3 镧系化合物的发光 物质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由激发态返回较低能级时,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 3 镧系化合物的发光 物质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其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由激发态返回较低能级时,发射出不同波长的光。 在激发和发射之间时间间隔小于 10–8 s 时,称为荧光,去掉激发源后荧光停止。 如果去掉激发源后扔持续一段时间则称磷光。

以氧化钇或硫氧化钇为基质的掺有铕的荧光粉,具有耐压性好,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的特点,是理想的彩色电视发光材料。 稀土元素 X 射线发光材料也广泛用于医疗中,其具有透射高、散射性低的光学性能。

稀土磷光材料的上转换功能可以将红外线热能转换成可见光,从而大幅度提高发光效率。 利用稀土上转换材料,在夜间将红外线热能转换成可见光,从而可完成军事上的观察和拍摄。

4 镧系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磁性 f 1−13 构型的原子或离子都呈顺磁性。 镧系元素的磁性与过渡元素的磁性有着 本质的差异。 4 镧系元素离子和化合物的磁性 f 1−13 构型的原子或离子都呈顺磁性。 镧系元素的磁性与过渡元素的磁性有着 本质的差异。 d 区过渡元素的磁矩主要是由未成对电 子的自旋运动产生的。

镧系元素内层 4f 电子受晶体场影响较小, 因此,在计算磁矩时,既要考虑自旋运动的贡献,又要考虑轨道运动的贡献。 镧系元素是良好的磁性材料。 其中,稀土—钴永磁材料是目前广发应用的磁性材料。

23―1―2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 +3 价化合物 +3 价是镧系元素的主要价态。 23―1―2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 +3 价化合物 +3 价是镧系元素的主要价态。 除 Ce,Pr,Tb 外,镧系金属在空气中加热均可得到 +3 价碱性氧化物 Ln2O3。

Ln2O3 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经过灼烧仍溶于强酸,与 Al2O3 不同。 Ln III 盐类与 NaOH 反应,可以得到 Ln OH 3, 其碱性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相近,且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有规律减弱。 ( )

(2)其它价态化合物 除 + 3 价外,有的镧系元素也有 + 2 和 + 4 价 。 + 4 价氧化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例如 PrO2 只能存在于固体中,与水作用将还原 成 +3 价。 4 PrO2 + 6 H2O —— 4 Pr OH 3 + O2↑ ( )

+ 4 价 Ce 可在溶液中存在。 无论在酸中还是碱中,+ 4 价 Ce都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2 CeO2 + 6 H+ + H2O2 —— 2 Ce3+ + 4 H2O + O2↑ ( ) 2 Ce OH 4 + 8 HCl —— 2 CeCl3 + 8 H2O + Cl2↑

2 稀土盐类 (1)卤化物 镧系金属卤化物中研究最多的是氯化物。 向镧系金属氢氧化物、氧化物、碳酸 盐中加盐酸均可得到氯化物。

由于 Ln3+ 的电荷高,所以镧系元素的水 合氯化物受热脱水时发生水解: LnCl3 · nH2O —— LnOCl + 2 HCl ↑+(n-1)H2O △ 制备无水氯化物需要 HCl 气氛的保护。

纯无水盐可采用氧化物 Ln2O3 氯化的方法,并加入些碳粉制备。 LnCl3 · nH2O ———— LnCl3 + 6H2O HCl △ 纯无水盐可采用氧化物 Ln2O3 氯化的方法,并加入些碳粉制备。 △ Ln2O3 + 3C + 3Cl2 —— 2 LnCl3 + 3CO↑

(2)草酸盐 镧系元素的草酸盐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稀酸。 可用向硝酸盐或氯化物的溶液中加草酸和 6 mol • dm3 硝酸的方法得到草酸盐沉淀。 草酸盐经过灼烧可得相应的氧化物。

3 配位化合物 镧系元素生成配合物的能力小于过渡元素,但大于碱土金属。 Ln3+ 与配体之间的相互结合以静电作用 为主, 配位数一般较大。

Ln3+ 离子电荷数高, 属于硬酸,易 于同硬碱中的氟、氧等配位原子成键。 与氮、硫、卤素( 除氟外 )配位能力差,只在适当极性的非水溶剂中,可合成 含氮配位化合物,如稀土与卟啉的配合物。 稀土元素配位数高,导致稀土金属有 机化合物不遵循 18 电子规则。

23-1-3 稀土的分离提纯 1 一般化学方法——重结晶法 由于稀土金属性质很相似,矿物混生,所以分离困难。 23-1-3 稀土的分离提纯 由于稀土金属性质很相似,矿物混生,所以分离困难。 1 一般化学方法——重结晶法 重结晶法利用不同稀土的盐类或氢氧 化物溶解度之间的差别,进过多次重结晶 造作以达分离稀土元素的目的。

2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技术利用离子交换柱以离子 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以含有稀土离子的溶 液和淋洗液为流动相,进行稀土元素分离。 2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技术利用离子交换柱以离子 交换树脂为固定相,以含有稀土离子的溶 液和淋洗液为流动相,进行稀土元素分离。 先将混合稀土离子交换到阳离子树脂上,其反应可表示为:

3 [ R-SO3H ] + Ln3+ ——— RSO3 —— Ln + 3 H+ RSO3 再用淋洗液淋洗。 由于各种稀土离子对树脂和淋洗液的结合力不同,反复交换,反复淋洗,可以将不同的稀土分开。

3 萃取法 根据萃取剂的不同萃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3 萃取法 根据萃取剂的不同萃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中性络合萃取 是指萃取剂是中性有机化合物,被萃取物是稀土硝酸盐类,两者结合生成中性配合物而被萃取。

酸性络合萃取 是指萃取剂是有机弱酸,它们与稀土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或盐 而被萃取入有机相。 离子络合萃取 是利用含氧或含氮的 有机化合物为萃取剂,被萃取物通常是金 属配阴离子,二者以离子缔合方式形成萃 合物而进入有机相。

23- 2 锕系元素 锕系元素单质是具有银白色光泽的放射性金属。 与镧系金属相比,锕系金属熔点、密度稍高,金属结构变体多。

23-2-1 锕系元素的氧化态和配位数 锕系元素的 5f 轨道比镧系元素的 4f 轨 道成键能力强, 所以在形成化合物时共价性 更强。 23-2-1 锕系元素的氧化态和配位数 锕系元素的 5f 轨道比镧系元素的 4f 轨 道成键能力强, 所以在形成化合物时共价性 更强。 锕系元素不仅 6d,7s 电子可以作为价电子,而且 5f 上的电子也可以参与成键,所以 形成稳定的高价态。

从 Cm 开始,稳定价态是 +3。 当 Ac, Th, Pa, U 所有的价电子都用于成 键时,最稳定价态是 +3,+4,+5, +6。 锕系元素在化合物中配位数主要是 6 或 8,某些锕系元素还有较高的配位数,如 10,11,12。 某些锕系元素的配位数为 7,9。

23-2-2 锕系元素重要单质和化合物 1 铀及其化合物 铀是银灰色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黑,密度大,与金相近。 23-2-2 锕系元素重要单质和化合物 1 铀及其化合物 铀是银灰色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黑,密度大,与金相近。 铀能溶于酸,并能与许多非金属单质直接化合。

铀主要以氧化物 U3O8的形式存在于沥 青铀矿中。 铀最稳定的价态是 +6 价,由于正电荷高,在溶液中常以铀酰 UO22+ 的形式存在。 UO22+ 呈黄绿色并带荧光,能水解。

UO3 溶于 HNO3 则生成硝酸铀酰: UO3 + 2HNO3 —— UO2 NO3 2 + H2O ( ) UO3 具有两性,溶于 NaOH 可析出黄色的重铀酸钠 Na2U2O7 • 6H2O,加热脱水得无水盐称铀黄。

铀的卤化物一般都有颜色。 UF6 是无色晶体,八面体构型,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水气立即水解: UF6 + 2H2O —— UO2F2 + 4 HF UCl6 具有八面体结构,其它卤化物为聚合物,且具有高配位数。

2 钍及其化合物 钍是银白色活泼金属,在浓硝酸中钝化,与浓度大于 6 mol∙dm-3 盐酸反应: 2 钍及其化合物 钍是银白色活泼金属,在浓硝酸中钝化,与浓度大于 6 mol∙dm-3 盐酸反应: Th + 4 HCl ——ThCl4 + 2 H2 ↑ 钍最稳定氧化态是 +4,Th4+ 既能存在于固体中,又能存在于溶液中。

二氧化钍是白色粉末,是熔点最高的氧化物,只能溶于硝酸和氢氟酸所组成的混合酸中。 ( ) 从矿物中分离出来的钍以 Th OH 4 形成存在,转化成 ThO2 后,用金属钙还原可制得金属单质钍: ThO2 + 2 Ca —— 2 CaO + Th

800 K 下加热草酸钍,可得到能溶于酸质的 ThO2 。 硝酸钍易溶于水、醇、酮和酯中。 Th4+ 电荷高,半径大,易形成配位数高的配合物,配位数可达 12。

24-2-3 超铀元素与核化学 1 原子核的衰变、裂变和核聚变 24-2-3 超铀元素与核化学 1 原子核的衰变、裂变和核聚变 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射线而成为另一种原子核,或从高能态降到低能态,这一过程称为核衰变。

重核受粒子轰击分裂为两个碎片(新核)的核反应称为核裂变。 较轻原子核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并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称为核聚变。

2 人造元素的合成 从 1940 年人类合成第一个超铀元素 — 镎至今,不仅合成出锕系的所有元素,而且合成出第 7 周期锕系以后的过渡元素、主族元素和零族元素。 新核素的寿命太短是合成超重元素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