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 第三节 酒精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第五节 中枢神经所致兴奋剂 第六节 烟草 第七节 大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麻醉药与镇静催眠药 药学院 陈百泉. 全身麻醉药  全身麻醉药 general naesthetics 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 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 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是一类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的药物,使意识、感觉和 反射暂时消失,骨骼肌松弛, 主要用于外科手术前麻醉。
成 瘾 行 为 成 瘾 行 为. 一、定义及基本概念 一、定义及基本概念 强烈地、强迫地连续或周期性地求得使 用某种有害物质的行为。 强烈地、强迫地连续或周期性地求得使 用某种有害物质的行为。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酒、鸦片、烟、致 幻剂。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酒、鸦片、烟、致 幻剂。
人体的营养需要 ---- 维生素 B 维生素 B2 维生素 B3 维生素 B5 维生素 B6 维生素 B12.
镇静催眠药 ( Sedative-Hypnotic Drugs ) 镇静催眠药 ( Sedative-Hypnotic Drugs ) 汕头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张艳美.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各種精神疾病簡介 署立嘉南療養院 社區精神科 鍾明勳主治醫師.
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教务科/药理教研室 张 庆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 hypnotics
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教务科/药理教研室 张 庆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林则徐和虎门销烟 第十五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的定义 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 药物滥用的管制 了解: 药物依赖性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和特征 药物滥用的危害 熟悉与掌握: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的定义.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第三十七章 药物依赖与戒断 Drug dependence and withdrawal
第二篇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抗帕金森病药 抗精神失常药 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中枢兴奋药.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
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医护学院药理教研室 秦韻.
第五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五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我们 要2008学会…… “毒”立① 主编:林永展 刊号: 出版:人民小学出版社.
镇咳药.
第八章 镇静催眠药 ⑴苯二氮卓类 ⑵巴比妥类 ⑶其他镇静催眠药.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用药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rugs)
变态心理学.
第十六章 人类药物依赖性及戒毒药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身体依赖性(即成瘾性)和精神依赖性。
肺结核.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临床麻醉教研室 马万林 副主任医师
死于吸毒的艺人   “北影”女演员朱洁,曾在一部电影中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因吸毒而堕落的女人,可就在电影即将公映时,青春美丽的朱洁却因吸食过量海洛因而死去。  
第六章 中枢系统药物.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Drug Dependence and Abuse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 2017年3月21日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二) 1.
急 诊 医 学 Emergency medicine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 Sedative-Hypnotics.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与抗惊厥药 Sedative-Hypnotic Drugs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十八章 中枢兴奋药 Central stimulants 提高中枢神经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 大脑皮层 咖啡因 延脑呼吸中枢 尼克刹米
第十四章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的概念 理想的镇静催眠药 常用镇静催眠药 苯二氮卓类(BDZs)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第12章 镇 静 催 眠 药 Sedative-hypnotics.
第十三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前言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后,成瘾问题就一直与人类生活相伴随。它的发生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现已发展成为影响人类心身健康的全球性灾难。成瘾患者的高速增长,将成为21世纪的一种危机。无论是何种成瘾行为,其最初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程度的特殊心理体验——短时愉快的感觉。但最后的结果都是害人害自己。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心理卫生科 周晏竹.
药物依赖性试验 drug dependence experiment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概念: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药物,指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行李、生理状态。 毒品是社会学概念,指具有很强成瘾性并在社会上禁止使用的化学物质。 主要包括阿片类、中枢NS兴奋剂、氯胺酮、大麻、酒精、烟草、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
郝伟 医学博士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WHO 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中心
成癮物質的分類(一) 中樞神經興奮劑:安非他命、快樂丸(MDMA)、古柯鹼(快克)
第二十一章 镇 痛 药 analgesics.
甲状腺激素.
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护理 绵竹市精神病医院精三科 廖靓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抗 精 神 失 常 药.
                                                                                                                                                                
第七章 特殊管理的药品 特殊管理的药品 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药品管理法》规定对这几类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特殊管理的核心是对这几类药品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运输、进出口各环节实行严格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滥用和流入非法渠道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国际管制公约主要内容.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11章 镇静催眠药 主讲教师:裘军.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 第三节 酒精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第五节 中枢神经所致兴奋剂 第六节 烟草 第七节 大麻 第六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 第三节        酒精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第五节        中枢神经所致兴奋剂 第六节        烟草 第七节        大麻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三、原因

第一节 概述 1998年联合国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有2100万人吸食可卡因和海洛因,有3000万人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20世纪70年代未期以来,国际毒潮不断侵袭中国,过境贩毒引发的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死灰复燃,吸毒人数持续上升。目前,中国已由毒品过境危害国转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危害国。

一、基本概念 (一)精神活性物质 指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 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又称物质或成瘾物质(substances)药物(drug)

(二)依赖 依赖(dependencd)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自我用药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compulsive drug deeking behavion)。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渴求状态(craving)

(三)滥用 滥用(abuse)在ICD—10分类系统中称为有害使用(harmful use),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

(四)耐受性 耐受性(tolenance)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

(五)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withdrawal state)是指停止使用药物可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反跳(rebound).

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stimulants) 3、大麻(cannabis marijuana) 4、致幻剂(hallucinogen) 5、阿片类(opioids) 6、挥发性溶剂(solvents) 7、烟草(tobacco)

三、原因 (一)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 (三)生物学因素 脑内的“犒赏系统(reward system) 代谢速度 遗传因素

第二节    阿片类药物 一、概述 阿片类药物(opiates)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阿片是从罂粟果中提取的粗制脂状渗出物,粗制的阿片含有包括吗啡和可待因在内的多种成份。吗啡是阿片中镇痛的主要成份,大约占粗制品的10%。

根据公安部门公布的吸毒者的数据 1990               7万 1993 25万 1994               38万 1995               52万 2000              86万

二、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与肽类,其中以u受体与阿片类的镇痛与欣快作用系统最密切。 给药途径 阿片类药物与血脑屏障、组织分布、 代谢途径 阿片的镇痛、镇静、抑制呼吸作用

三、戒断反应 停药或减量时,出现下列症状至少四种:流泪、流涕、瞳孔散大、体毛竖直、出汗、腹泻、打哈欠、血压轻度上升、心博加快、发热、失眠。 长时间大剂量使用阿片类麻醉药品 停药或减量时,出现下列症状至少四种:流泪、流涕、瞳孔散大、体毛竖直、出汗、腹泻、打哈欠、血压轻度上升、心博加快、发热、失眠。 以上症状不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四、治疗 (一)脱毒治疗 脱毒(detoxification) 1、替代治疗 美沙酮(methadone) 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 2、非替代治疗 可乐宁(clonidine),中药

(二)防止复吸、社会心理干预 1、阿片类阻滞剂:纳洛酮、纳屈酮 2、社会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复吸预防 行为治疗 群体治疗 家庭治疗

第三节 酒精 1993年国内与城市流调结果: 饮酒率:男87.3%,女31.5%,总饮酒率61.1%。 第三节    酒精 1993年国内与城市流调结果: 饮酒率:男87.3%,女31.5%,总饮酒率61.1%。 年饮酒量为3.62升纯酒精,男性饮酒量为女性的17.7倍。 男性、女性和总的酒依赖患病率分别为6.197%、0.044%和3.183%。

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年饮酒量大约10升纯酒精,美国7. 2升,瑞士10. 8升,西班牙10. 8升,英国7. 6升,德国12. 7升,日本6 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年饮酒量大约10升纯酒精,美国7.2升,瑞士10.8升,西班牙10.8升,英国7.6升,德国12.7升,日本6.5升。在美国,酒依赖的终生患病率为14%,在综合医院的住院病人中,25—50%是酒依赖患者。我国酒消耗量以13%的速度增加。

一、酒精的吸收与代谢 口 小肠 血 全身各脏器 2—10%的酒精经呼吸、尿、汗排泄,剩余部分代谢为乙醛、乙酸、水和二氧碳。 乙醇脱氧酶系统 口 小肠 血 全身各脏器 2—10%的酒精经呼吸、尿、汗排泄,剩余部分代谢为乙醛、乙酸、水和二氧碳。 乙醇脱氧酶系统 酒精在肝脏代谢 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

二、酒精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人对酒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 血液内的酒精浓度不同,其抑制的程度不同,首先抑制大脑皮层,使皮层下释放,酒量增加,抑制进一步加紧,呈醉酒状态。其后大脑处于高度抑制,血浓度>0.40%时,出现昏迷,呼吸心跳抑制,死亡。

三、饮酒与精神障碍 (一)急性酒中毒 有大量饮酒史 表现:冲动行为。易激怒,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脸色发红,呕吐。中毒较深者可危及生命。

(二)戒断反应 1、单纯性酒精戒断反应(uncomplicated alcohol wilhdracual)长期大量饮酒后停止或减少饮酒量,在数小时后出现手、舌、眼睑震颤、恶心、呕吐、失眠、头痛、焦虑、情绪不稳和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可有短暂性幻觉、错觉。

3、癫痫发作(epileptic allack) 2、震颤谵妄(alcohol withdracual delirium)突然断酒,大约48小时后,出现震颤谵妄。特点:意识模糊,大量知觉异常,全身肌肉粗大震颤、发热、大汗淋漓,心跳加快,部分病人因高热、衰竭、感染死亡。 3、癫痫发作(epileptic allack)

(三)记忆及智力障碍 酒精性痴呆(alcohol dementia) Korsakoff综合征:记忆障碍、虚构、定向障碍三大特征,可有幻觉及夜间谵妄。 Wernick脑病,由维生素B1缺乏所致眼震、眼球不能外展,明显的意识障碍,定向障碍、记忆障碍。 酒精性痴呆(alcohol dementia)

(四)其他精神障碍 2、性妄想症(alcohol delusional disonder) 1、酒精性幻觉症(alcohol halluanosis ) 2、性妄想症(alcohol delusional disonder) 3、人格改变(personality changes)

四、治疗 (一)戒断症状的治疗 地西泮(diazepam)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纠正水、电介质和酸碱平衡,补充维生 素预防感染 幻觉症:用抗精神病药 癫痫:用抗癫痫药

(二)、戒酒硫(tetraethythiuram diaulfide, TETD),能抑制肝细胞乙醛脱氢酶,使酒停留在乙醛阶段,在饮酒后约5—10分钟之后出现局部发热,潮红、血管扩张,出现博动性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低血压、直立性晕厥、严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呼吸休克。

第四节 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此类药物都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临床上主要有两在类:巴比妥类(barbiturates)和苯二氮草类 (benzodiazepines)。 巴比妥类是较早的镇静催眠药,速可眠(secobarbital)和戊巴比妥(pentobarbital)用于失眠,可造成滥用。

小剂量巴比妥类可抑制大脑皮层,产生镇静催眠作用较大剂量可使感觉迟钝,活动减少,引起困倦和睡眠;中度剂量可致麻醉,昏迷及至死亡。巴比妥类药物能缩短快动眼睡眠,故吸药后的睡眠做梦减少。突然停药,引起快动眼睡眠,反跳,出现多梦、恶梦。

苯二氮草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抗焦虑,松弛肌肉,抗癫痫,催眠等。

镇静催眠药中毒症状表现:冲动,攻击行为,情绪不稳,判断失误,说话含糊不清,共济失调,站立不稳,眼震,记忆受损,甚至昏迷。戒断症状:停药12-24小时,出现厌食,无力,焦虑,头痛,失眠,震颤,2-3天达高峰,呕吐,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肌肉抽搐及疼痛大发作。

巴比妥类戒断症状治疗: 用长效巴比妥类药物来替代短效巴比妥类药物,例如用苯巴比妥替代戊巴比妥(3mg苯巴比妥相当于100mg 戊巴比妥),然后每天再逐渐减少15%-10%苯巴比妥剂量,减药时间需2-4周。

第五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tants,ATS)指苯丙胺及其同类化合物。 苯丙胺(安非他明amphetamine) 甲基苯丙胺(冰毒(methamphetamine) 3,4-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明(MDMA,ecstasy,摇头丸) 芬氟拉明(fenfluramine)

一、苯丙胺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ATS且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和致欣快作用。促突触前膜内单胺递质的释放,阻止递质再摄取,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致欣快、愉悦作用主要是影响多巴胺释放,阻止重吸收有关。

使用ATS后,特别是静脉使用后,使用者很快出现头脑活跃,精力充沛,能感增强,可体验到难以言表的快感。 腾云驾雾(flush) 快感(rush) 苯丙胺沮丧期(amphetamines blues)

ATS急性中毒表现: 轻度:瞳孔扩大,血压升高,脉快,出汗,口渴,呼吸困难,震颤,反射抗进,兴奋躁动。 中度:精神错乱,谵妄,幻听,幻视,妄想。 垂度:心率失常,痉挛,循环衰竭,高热胸痛,昏迷至死亡。

二、治疗 (一)、精神症状的治疗 ATS引起急性幻觉、妄想、意识障碍、伤人行为 氟哌啶醇为D2受体阻断剂,勇特异性阻断ATS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2-5mg肌注。

(二)、躯体治疗 急性中毒病人出现高热,代谢性酸中毒,肌痉挛症状 处理原则:维持水、电介质平衡,利尿,促进排泄,物理降温(冰敷,醇浴)静脉缓注硫喷妥钠0.5—0.2,保持呼吸通畅,给氧,惊厥时,静注安定5—20mg,高血压可用酚妥拉明降压。

第六节    烟草

第七节    大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