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无菌技术 概念 无菌技术操作前个人准备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概 念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无菌区 (aseptic area) 概 念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无菌区 (aseptic area) 非无菌区 (non-aseptic area) 相对无菌区(relative aseptic area) 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 污染物品 (infectant)
无菌技术操作前的个人准备 戴工作帽法 戴口罩法
戴 口 罩 注 意 事 项 口罩不得挂在胸前 污染的手不可接触口罩 洗手后取下口罩,污染面在外,清洁面在内,折好后放在干净的袋内 口罩应每天更换 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患者后应每次更换 口罩被浸湿应立即更换 一次性口罩使用不超过4h
洗手法 目的:清除医务人员手上的污垢和致病微生物,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 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护士准备
洗手步骤
六步洗手法--1 掌 心 对 搓 擦
六步洗手法--2 掌手 心指 对交 手错 背 搓 擦
六步洗手法--3 手指交错 掌心对掌心搓擦
六步洗手法--4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
六步洗手法--5 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
六步洗手法--6 指尖在掌心中摩擦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操作前准备 无菌操作环境: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 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工作人员:做好个人准备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操作中保持无菌 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活动范围不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大笑、咳嗽、打喷嚏 用无菌持物钳取用无菌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无菌物品怀疑污染或已经污染,应更换并重新灭菌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 无菌物品保管 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 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 按先后顺序摆放 定期检查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 无菌包未污染保存期7天,过期或受 潮应重新灭菌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无菌容器的使用 无菌包的使用 铺无菌盘 取用无菌溶液 戴无菌手套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种类 临床上常用的无菌持物钳有 卵圆钳、三叉钳和长、短镊子四种 目的 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保持物 品的无菌状态
无菌持物钳的存放方法 浸泡法:灭菌后浸泡于盛消毒液的大口有盖容器内,容器深度与钳长度比例适合,消毒液面浸没轴节以上2~3cm或镊子长度的1/2 干燥保存法:盛有无菌持物钳的无菌干罐保存在无菌包内,在集中治疗前开包,4~8h更换一次 每个容器只能放置一把无菌持物钳
注意事项 无菌持物钳只能夹取无菌物品不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油纱布、带色棉球、换药或消毒皮肤 到较远处取物时,应连同容器一起搬移,就地使用,避免持物钳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持物钳及浸泡的容器,每周清洁灭菌一次,同时更换消毒液 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等使用较多的部门每日清洁、灭菌 干燥的容器每8h更换一次
无菌容器的使用
注意事项 用无菌持物钳取物时,钳及物品未触及容器边缘 避免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保持无菌容器盖的内面无菌,避免灰尘落入无菌容器内 用无菌持物钳取物时,钳及物品未触及容器边缘 避免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无菌包的使用 无菌包是指用质厚、致密、未脱脂的双层包布包裹敷料与器械,在高压灭菌后使用 治疗巾 05-11-3
注意事项 检查无菌包的有效期及质量,潮湿、破损时不可使用 打开无菌包时避免系带污染无菌区,开包、关包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污染包内无菌物品 一次未使用完,关包时系带横向缠绕,表示此包已打开过,且要准确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剩余物品可在24h内使用
铺无菌盘 无菌盘是用无菌治疗巾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的一个区域,用来放置无菌物品
二巾法
三巾法
注意事项 治疗盘必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衣袖及其它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治疗巾 的无菌面,以免污染 覆盖无菌巾时要对准边缘,一次盖好,避免污染 无菌盘铺好后有效时间为4小时
取用无菌溶液法
注意事项 取无菌溶液前认真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溶液质量 手不得触及瓶口、瓶盖、及瓶内面 取所需溶液前要冲洗瓶口 倾倒溶液时不得浸湿瓶签、液体不得溅出 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瓶内蘸取溶液, 已倒出的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
戴、脱无菌手套
× ×
注意事项 戴好手套后清除手套上的滑石粉,避免落入无菌区刺激组织 操作始终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水平,视线范围以内 发现手套有破裂,立即更换 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好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内面 戴好手套后清除手套上的滑石粉,避免落入无菌区刺激组织 操作始终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水平,视线范围以内 发现手套有破裂,立即更换 脱手套时,如有脓血等污物先用消毒液清洗然后脱下,脱时应从手套口翻转脱下,不可强行拉扯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
√ × ×
√ × ×
第四节 隔离技术 隔离 :isolation) 第四节 隔离技术 隔离 :isolation) 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地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无菌病房
隔离技术 概念 隔离消毒 原则 隔离种类 隔离技术 隔离区域划分 隔离单位设置 一般隔离消毒 终末消毒处理 传染病隔离 保护性隔离 手的消毒 穿脱隔离衣 避污纸
隔离区域的划分 清洁区(clean area) 半污染区(half contaminated area)
隔离单位的设置 患者的安置 以患者为隔离单位 以病种为隔离单位 隔离单位的要求
隔离消毒原则 一般隔离消毒 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 病室的终末处理 用物的终末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terminal disinfection) 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处理 病室的终末处理 用物的终末处理
隔离种类 传染病 隔离 保护性 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 接触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
严密隔离 (strict isolation) 是为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设计的隔离 适用于经飞沫、分泌物、排泄物直接或间接传播的烈性传染病,如霍乱、鼠疫等 主要的隔离措施
呼吸道隔离(respiratory tract isolation) 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飞沫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流脑、麻疹、百日咳等 隔离的 主要措施
肠道隔离 (digestive tract isolation) 又称床旁隔离:适用于由患者的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了的食物或水源所引起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通过隔离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 主要隔离措施
接触隔离 (contact isolation) 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间接接触 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 、气性坏疽等 隔离的主要措施
血液-体液隔离 (blood—body liquid isolation) 主要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的传染性疾病 如乙型肝炎、 艾滋病、梅毒 隔离的主要措施
昆虫隔离 (insect isolation) 适用于以昆虫为媒介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疟疾、斑疹 伤寒等 根据昆虫类型来确定隔离措施
保护性隔离 (protective isolation) 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早产儿、白血病、脏器移植及免疫缺陷患者等 主要隔离措施 骨髓移植 护理查房
隔离技术操作法 手的消毒 穿、脱隔离衣 避污纸
手的消毒 目的 用物准备 护士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刷手时,衣服不可接触水池,以免隔离衣污染水池边缘或溅湿工作服 刷手时间应2分钟,将指缝、指甲等皱褶处刷洗干净 流水冲洗时,腕部应低于肘部,使污水流向指尖,避免污染前臂
穿、脱隔离衣 目的: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防止病原微生物播散,避免交叉感染 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隔离衣一件,刷手及泡手设备, 操作物品 用物准备 隔离衣一件,刷手及泡手设备, 操作物品 环境准备 清洁、宽敞 护士准备 着装整齐,戴口罩,取下手表, 洗手,卷袖过肘
穿 隔离衣
脱 隔 离 衣
注意事项 隔离衣长短合适,扣带齐全,无破洞 隔离衣内面及领子保持清洁避免污染, 穿前备齐用物及个人准备 隔离衣每日更换消毒,浸湿、污染 随时更换 脱下的隔离衣挂好对齐,如挂在污染 区则清洁面不外露 穿好隔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 不能进入清洁区
避 污 纸 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用避污纸可垫着取拿物品或简单操作,可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手续 避 污 纸 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用避污纸可垫着取拿物品或简单操作,可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以省略消毒手续 取避污纸时,从页面抓取,不可掀开撕取;避污纸用后随即丢入污物桶,集中焚烧处理 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持避污纸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