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代的統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單元 臺灣早期的發展 第四課 清代前期的統治與開發. 清代前期的統治措施 鄭經死後,清廷派施琅攻打臺 灣,鄭氏戰敗投降,臺灣從此成為 清朝統治的領土。 最初,清朝在臺灣設置臺灣府, 以下畫分為臺灣、鳳山、諸羅三縣, 隸屬福建省管轄。後來,隨著移民 逐漸往北 開發,又改諸羅縣為嘉義縣,並陸 續增設彰化縣、淡水廳、澎湖廳及.
Advertisements

台灣史總複習—清領前期.
台灣歷史與文化 清領前期.
第二單元 荷西殖民與明鄭統治 課程前導動畫.
第四章 社會現象與文化形塑 第一節 社會結構與社會問題
第四章 第一章 第一章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與西方 History 第一節 中西相會 第二節 盛清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第三節 臺灣早期的發展.
第一節 清廷治臺與臺灣的開墾 第二節 開港後臺灣政經文化的發展 第三節 外力衝擊與建省
康熙來了 台灣要不要!?.
第三章 清代臺灣的政經發展 第一節 治臺政策與行政制度
The Taiwan~Taipei (台灣~台北)
台灣海洋移民與族群關係 盧胡彬編輯講授.
第三章 清代臺灣的政經發展 第一節 治臺政策與行政制度
第二章 國際海權時代的來臨 第二節 鄭氏王朝的興亡
班級: 小 班 時間:102年3月4日~102年5月17日 幼兒年齡: 歲
台灣歷年女性生殖系統癌症 發生率的變化.
台灣歷史與文化 清領後期.
第二章 清代的統治.
第四章 清代臺灣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移墾社會的形成
歷史經驗─經驗歷史 社會學習領域 桃園縣海湖國小/周世欽.
2-1 清代後期的現代化.
第貳篇 大清皇帝的子民 第三章政治經濟的發展 第一節 漢人社會的發展
臺灣史的分期及特色 報告人:洪健榮.
臺 灣 史 清 領 時 期 11.
鄭成功的反清復明 背景 荷西競逐臺灣時=中國明清交替際 1644明亡&1662南明(福/魯/唐/桂王)亡by吳三桂 1.本名:鄭森(國姓爺)from父海盜鄭芝龍 2.受封:a.唐王賜姓朱名成功=招討大將軍 b.桂王:延平郡王 鄭成功 受挫 攻清失敗:1659年-退守廈門&金門 攻取臺灣:為長期抗清據點.
路 竹 廟 廟 妙.
清代民變.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台灣史總複習 --清領後期.
台灣史圖 康軒文教 68.
鄭氏時期的經營 第 3 章 ■鄭成功、鄭經與鄭克塽三代的興衰 ■漢人典章制度在台灣建立的過程 ■鄭氏在台灣推動土地拓墾的過程與貢獻
第五章 清末的外力衝擊與近代化 第二節 近代化的努力
台糖公司97年新進人員甄選 訊息 項 目 內 容 備 註 甄選職位類別 詳見簡章 錄取名額 38人 報名日期
第二單元 臺灣的現代化 第1課 清代後期的現代化.
第二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第二節 社會文化的變遷.
台灣通史序 連橫 國可滅,史不可滅 段心儀製作.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影片製作流程 構思劇本 影片主題 觀看對象 腳本安排 呈現方式 ….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教育部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 凝視與再現:移民社會與多元認同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第一章 早期臺灣 第二節 荷西統治及鄭氏政權.
生化實驗 組別 姓名 BCX 結果圖表 結果圖表 結果圖表 結果摘要 (1) (2) (3) 結果圖表 結果圖表 圖表一 說明文字
台灣現代化之父— 劉銘傳.
清朝 Qing Dynasty.
授課教授:石文傑 博士 報 告 人:施金橐 學 號: 日 期:98年03月06日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第二章 清代的長期統治 第二節 社會文化的變遷.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經濟學 學經濟.
台語的源由.
台灣產業結構變遷之探討 2006/10/31 報告者:蔡宜君.
數位教學導讀及案例分享 經濟日報產業研究中心 楊璨羽.
國際金融期末報告 授課老師:楊奕農副教授 學生:金恩惠 學號:
競賽主題:農特產品包裝 作品名稱: 姓名: 學校/廠商名稱:
一個歷史城市的誕生 ~ 台南府城 ~ 〈鳳凰城〉.
族群關係與認同在台灣 CH-5~7 民文四 吳慧婷 張琬羚 林筱蓉.
在羅馬的日子.
國際競爭下的臺灣 一、海商在臺澎的活動 二、荷蘭、西班牙在臺灣的競逐 三、荷蘭統治下的臺灣.
第三章 臺灣文化教育發展.
地名由來 九戶人家: 物品送達分成九份 九十口灶煉樟腦油: 十口灶為一「份」 採金史 凱達蘭族 清光緒十六年 (1890) 日據時期:藤田組、田中組 顏雲年:「三級租包制」 台陽礦業公司 (1948~1971)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后里鄉的地理位置.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國立臺南大學學務處 生輔組 出入境事宜介紹.
立昕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網址: ISO 9001: 2015 改版重點 立昕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網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清代的統治

第1節 政治經濟的發展 學習重點    1.明白清領初期的政策與措施    2.了解清領初期臺灣的土地開墾和農業     發展    3.認識臺灣開港前的商業貿易

施琅攻臺 1.背景:1681年鄭經死後,馮錫範與劉國軒發動政變,殺克臧,另立鄭經次子克塽。克塽幼弱,馮、劉專權跋扈,結果政局大亂 2.清廷出兵:康熙22年(1683),清廷命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軍在澎湖擊敗鄭軍,馮、劉見大勢已去,由克塽奉表降清,鄭氏王國結束

一、清朝領臺 (一)臺灣棄留之議:1683年 1.棄臺 (1)康熙帝:「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 (2)部分官員:治臺耗費人力物力,將移民遷 回,解決反亂團體的威脅即可 2.施琅力爭將臺納入版圖 (1)敵人入據將對東南海防造成威脅 (2)土地肥沃

康熙放棄台灣的理由 「台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化,肆行騷擾,濱海居民迄無寧日,故興師進剿。即台灣未順,亦不足為治道之缺,...海賊(指鄭氏)乃疥癬之疾,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 「...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裸體文身,不足共守。日費天府金錢而無益,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矣。」 (見《清聖祖實錄選輯》)

施琅的台灣棄留疏 從戰略方面探討: 「中國東南形勢在海而不在陸,陸之為患有形,海之藪奸莫測。台灣雖一島,實腹地數省之屏蔽,棄之則不歸番、不歸賊,而必歸荷蘭,彼恃其戈船火器,又據形勢膏沃為巢穴,是藉寇兵而資盜糧。且澎湖為不毛之地,無台灣,則澎湖亦不能守…﹐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疆。」

施琅力爭將臺納入版圖 1.原因: a.海防:敵人入據將對東南海防造成威脅 b.經濟:土地肥沃 c.財政:以本土官兵移駐,無太多財政負擔 保臺 1.原因: a.海防:敵人入據將對東南海防造成威脅 b.經濟:土地肥沃 c.財政:以本土官兵移駐,無太多財政負擔 →1684年將台灣納為版圖

康熙採納施琅的建議諭令戶部收入版圖 這是臺灣第一次正式列入中國版圖。施琅也因為力主保臺,受到臺民崇敬,澎湖、臺南都還留有施公祠

(3)以本土官兵移駐,無太多財政負擔 3.清領初期臺灣的行政系統 (二)「帝國邊陲」與消極的治臺政策 1.原因:為防臺而治臺 (1)治臺是為了排除敵對力量進入臺灣 (2)不信任居臺人民 臺灣縣 福建省-臺廈兵備道-臺灣府 鳳山縣 諸羅縣

影片:渡臺悲歌 2.消極統治政策 (1)遷回中國大陸 A.與鄭氏政權有關的人士 B.在臺無妻室產業、犯罪者 (2)限制移民:渡臺禁令 許可證 B.不准攜眷或招 致家眷 影片:渡臺悲歌

清朝的渡台禁令(渡台三禁) 1.嚴禁無照偷渡,欲渡台者,須先向原籍官廳申請,經審驗核可後,方準渡台 2.凡渡台者,必須隻身前往,不得攜眷;已渡台者,不許搬移眷口來台 3.粵地屢為海盜淵藪,禁止當地人民渡台(但此為施琅所建議,施琅死後就廢止此令) →實際實施情況:熟悉台灣的在台官吏,常上書陳情,請求放寬限制,因此政策時嚴時鬆,如雍正年間就曾放寬

(3)班兵制度 A.原因:減輕財政負擔,易受中央控制 B.措施 a.駐臺兵員由中國大陸各地抽派成軍 b.兵員由臨時命官統領,三年調回 c.官兵須有家眷,但不准攜眷來臺 d.官吏也是滿三年調回

班兵制度的影響 1.戰力不佳:班兵是由各地抽調而來,各地常派遣弱兵塞責,導致班兵到臺之後,沒有戰力;各地常出現名冊有兵而行伍無兵。故發生民變時只能仰賴內地援兵及鄉勇、義民才得以平亂 2.軍紀不良:台灣不同籍貫的人經常械鬥,連在軍營裡也如此。《台灣通史》記載:「戍守之兵,借住民家,包娼聚賭,挾械以嬉;而復各分氣類,私設公廳,犄角爭鬥」

影片:朱一貴事件 (4)築城限制:避免城池成為亂黨堡壘 A.朱一貴事件後,臺灣 府建木柵,鳳山、諸 羅縣城築土牆 B.林爽文事件後,開始 築磚城 (5)劃定番界,實施「封山」,以免漢人入山 作亂以及與原住民發生衝突 (6)防民間私藏武器 A.限制鐵器、生鐵輸入 B.有執照才能鑄造鐵器、農具、鍋皿 影片:朱一貴事件

雍正年間竹塹城以莿竹圍城

乾隆年間竹塹城圖

台中石崗的土牛碑介紹

動畫:唐山過臺灣 (三)漢人社會的出現 1.渡臺禁令→社會人口結構不均 (1)移民多偷渡來臺,男性遠多於女性 (2)嘉慶十六年已近二百萬人 2.行政區劃與官員配 置無法有效治理 (1)在新墾區的行政 力量不足 (2)漢人間、漢人與 原住民間的衝突不斷 動畫:唐山過臺灣

。 康熙 一府三縣 台灣府 台灣縣 鳳山縣 諸羅縣 雍正 乾隆 嘉慶 一府四縣二廳 彰化縣 澎湖廳 淡水廳 林爽文事件 嘉慶 光緒 一府四縣三廳 葛瑪蘭廰 光緒 二府八縣四廳 台灣府 台北府 埔里社廳 卑南廳 牡丹社事件、沈葆楨來台 光緒十三年-二十年 建省時期 台灣府 台北府 台南府 。

(四)行政區劃與統治機構的調整 1.一府四縣二廳 (1)雍正元年 A.彰化縣:諸羅縣轄區大,不易治理 中北部 B.淡水廳 (2)雍正五年 澎湖巡檢→澎湖廳:全臺門戶 (3)之後又將淡水廳治移到竹塹

2.噶瑪蘭廳 (1)嘉慶十六年設 (2)受清廷重視的背景 A.乾隆晚期吳沙等漸入蛤仔難(宜蘭)拓 墾,但未得官方許可 B.嘉慶年間,海盜屢次侵擾 3.直至十九世紀下半葉,列強勢力進入, 才進一步增設、調整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與統治機構的調整 調整的主要考量:考慮重點是國防與治安,其次才是地方開發程度與財政的收入 →每次的調整都代表一次重大的內外變亂和民間墾殖範圍的躍進,官府始終處在消極被動 行政區的變化 一府三縣時期:康熙23年(1684)~雍正元年(1723): 台灣府、台灣縣、鳳山縣、諸羅縣 發生朱一貴事件(1721)

清代臺灣行政區域演變示意圖(一)

清代臺灣行政區域演變示意圖(二)

行政區劃與統治機構的調整 一府四縣二廳:雍正元年(1723)~嘉慶17年(1812) 增設彰化縣(1723)、淡水廳 澎湖巡檢→改為澎湖廳(1727):將淡水廳治移到竹塹 發生林爽文事件(1786~1788) →諸羅縣改為嘉義縣

清代臺灣行政區域演變示意圖(三)

行政區劃與統治機構的調整 一府四縣三廳:嘉慶17年(1812)~光緒元年(1875) 增設噶瑪蘭廳(嘉慶16年,1812): 乾隆晚期吳沙等漸入蛤仔難(宜蘭)拓墾,但未得官方許可;嘉慶15年,海盜屢次侵擾,更名為噶瑪蘭,次年增設噶瑪蘭廳

清代臺灣行政區域演變示意圖(四)

清代臺灣行政區域演變示意圖(五)

清代臺灣行政區劃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