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傷害 Sports Injury 國軍高雄總醫院復健科 杜國賢醫師
運動傷害 Sports Injury 運動相關之創傷 骨骼-骨折 關節韌帶-扭傷 -脫臼 肌肉肌腱-肌拉傷 -腱拉傷 過度使用症
斷骨未刺穿皮膚之單純骨折 粉碎性骨折 哆開骨折
破裂類型 斜的 粉末 螺旋/螺線 加重/惡化
旁彎骨折 加重/惡化 粉末 橫斷的 螺旋 椎骨壓縮
運動與肌肉酸痛 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 : 肌肉急性酸痛與慢性酸痛。 急性酸痛是指肌肉在運動中或運動剛結束後的一段相當短的時間內發生疼痛,急性酸痛與作用肌用力時形成血流的中斷有關,在缺血的情況下使得代謝產物無法清除,而堆積在肌肉中,進而刺激到痛覺受器,一般而言,在停止運動後的一分鐘左右即完全恢復。 肌肉慢性酸痛往往發生在訓練後的 24-48小時之間,肌肉慢性酸痛的程度與肌肉收縮的形態有關,離心收縮最容易形成肌肉的慢性酸痛,等張收縮較不顯著。
運動與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的原因,一般解釋包括乳酸積聚、肌肉痙攣及肌肉損傷等。 目前研究顯示肌肉損傷造成肌肉酸痛則較有科學根據,構成肌肉酸痛的動作可以引起肌纖維膜及收縮性組織的局部損毀,受損的肌肉會釋放出如組織胺等的刺激物,進而刺激到肌肉內負責接收痛覺信息的神經末梢,於是便有肌肉酸痛的感覺,同時,肌肉損傷亦會引起肌肉組織的腫脹,由此所產生的壓力亦會刺激到痛覺信息的神經末梢,而引起肌肉酸痛。
運動與肌肉酸痛-肌肉損傷
運動與肌肉酸痛 物理治療的方法: 按摩:改善血液循環,並且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且能有效放鬆肌肉骨骼。 熱敷:由熱敷的作用,來使得肌肉酸痛的部位,加速血液循環並促進代謝。 經皮神經電刺激或中頻干擾波:疼痛舒解,促進循環及淋巴回流以消除水腫。 超音波或低頻雷射:提供深層組織熱療,對於各種肌肉痙攣及疼痛有緩解效果,適合各種發炎反應的促進緩解,對於軟組織更有放鬆的效果。 伸展運動:能恢復運動後骨骼肌功能恢復。
運動與肌肉酸痛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在訓練強度及持續時間方面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 訓練初期盡可能避免進行包含大量離心收縮成分的動作。 運動後若產生肌肉酸痛最好可以休息一、兩天。
急性傷害處理-(稻米準則 ) R. I. C. E. Rest Ice packing: < 20 min. Compression Elevation
習慣性腳踝扭傷
習慣性腳踝扭傷
習慣性腳踝扭傷
習慣性腳踝扭傷 籃球、足球選手 急症室所處理的創傷 -- 10% 運動創傷 -- 15% 一個月至半年之間回復一般的活動能力,不會有後遺症出現。( 理論上 ) 慢性足踝痛,或經常出現重複扭傷,相信主要的成因是,患者在足踝扭傷後沒有得到完善的處理。 扭傷初期未有得到正確的治療。 在復元期沒有接受良好的運動訓練和足踝保護。
習慣性腳踝扭傷 良好的治療程序應該包括診斷,急性期治 療,修補期治療和復元期治療及復發的預防。 良好的治療程序應該包括診斷,急性期治 療,修補期治療和復元期治療及復發的預防。 診斷嚴重足踝扭傷 : x-光來斷定患處是否有骨折的出現和顯示足踝關節的穩定性。 磁振造影(MRI) : 肌腱,韌帶及肌肉的正確位置和受傷的程度。
習慣性腳踝扭傷-急性期 受傷的頭72 hours。 水腫,痛楚及發熱。 冰敷是第一要務 :可直接用塑膠袋裝冰塊或用冰敷袋放置疼痛處,以降低發炎反應並可有效止痛。 冰敷可每兩小時做十五分鐘,至腫脹不再繼續增加為止。 物理治療 :適量的超聲波治療;高週頻電療。 防止水腫增加 : 休息時把腳承托起來,避免過度行走用力,都有助加速足踝扭傷的痊癒。
習慣性腳踝扭傷-修補期 受傷後第48-72 hours至六個星期左右。這時身體開始會在受傷組織上製造新的膠原質,對受傷的軟組織及韌帶進行修補。 避免修補中的不同組織出現沾黏現象;務求使新建立的膠原質纖維排列方向與受傷的組織保持一致。 避免關節僵化和防止肌肉力量減退。因此正確的軟組織治療,關節活動治療和小心設計的運動治療是最為重要。
習慣性腳踝扭傷-復元期(1) 在受傷後一個月到一年期間進行。 集中回復患者在受傷前的所有功能,軟組織及關節強度和活動範圍要回復正常,被免受傷組織交互黏連。 常見的現象 : 第一次足踝扭傷後,患者會在未來的日子裏,再次扭傷同一個足踝。 主要的原因是,在治療過程中沒有加入預防再次扭傷的治療和方法。
習慣性腳踝扭傷-復元期(2) 預防再次扭傷 : 在復元期治療的後期,設計運動組合加強肌肉的力度;保持韌帶和肌腱的長度與拉力,令關節的活動能回復正常。 對足踝自感器協調作訓練,例如適當地使用平衡板等,才可以預防足踝再度扭傷。 足踝的自感器在扭傷後失調,是引致再次扭傷的一個主要因素。 此時腓腸皮節神經可能已經受損了,此條腓神經是源自於大腿後方的脛骨神經,沿著小腿後外側下行後,繞過腳踝止於外側腳板 。
習慣性腳踝扭傷
習慣性腳踝扭傷-復元期(3) 腓腸皮節神經 : 負責感覺傳遞功能外,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本體感覺的回饋。 本體感覺的回饋 : 動作與大腦感覺間的相互配合機制。 腳踩在地板上時,如果大腦的感覺解讀時機發生了延遲或是錯誤不協調的現象,這個時候腳踝就很容易發生扭傷的情況了。
習慣性腳踝扭傷
習慣性腳踝扭傷
習慣性腳踝扭傷
網球肘- 肱骨外上髁炎 (Tennis Elbow) 肘關節外側的肌肉過度使用而造成發炎疼痛 。 肱骨外上髁處附有 : 橈側腕長伸肌、尺側腕伸肌、腕短伸肌、尺側腕伸肌、指伸總肌等等。
網球肘 家庭主婦肘、投手肘。 痛楚主要起源於肌腱組織,而引致「網球肘」這組肌腱是屬於前臂的手腕關節伸直肌肉群。 症狀 : 肘關節外側 ( 肱骨上髁 )附近,有壓痛感,而且當從事需前臂用力的動作時會感到手臂酸重使不上力,甚至連用手提一杯水也不能。 休息的時候,手臂的肌肉也有緊緊硬硬的不適感。
網球肘 長期反覆用力 : 抗阻力下背伸腕部 前臂旋轉動作 :手腕關節伸直肌肉群過度牽拉超過適應能力,就可能在肱骨外上髁處損傷。
網球肘 手腕關節使用不當或過度使用,便會使有關肌肉,接受牽扯的力量超過可承受的程度,因而出現上述的症狀。 病程發展下去,手肘外側的肌腱會出現勞損、疼痛,尤其是擰毛巾或拿東西用力緊握、痛楚會加劇。
網球肘 手日常生活常見的症狀: 1. 握緊東西,或加阻力以測驗伸肌肌力時,手肘會更加疼痛。 2. 長時間寫字也會很辛苦。 2. 長時間寫字也會很辛苦。 3. 提重物會疼痛。 4. 嚴重時連筆都握不住。
網球肘 日常生活需注意事項: 1.主婦買菜時,盡量使用推車,少用提籃:以手提重物時注意手腕姿勢,不可背屈。 2.使用拖把拖地時,腿部略彎,以腰腿力量帶動肩膀、手臂,而不是光用手臂的力量來拖動。 3.注意修正握鍋鏟、菜刀等工具的姿勢,減少手部受力。 4.水泥工或油漆工之工作所引起之網球肘應立即減少工作量,以免病情惡化。 5.婦女抱小孩時間勿過長。 6.必要時需佩帶護肘以避免病情惡化。
網球肘 物理治療的方法: 1:熱敷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疼痛 2:超音波及雷射降低發炎 3:電療用於止痛 4:針對局部的肌肉作牽拉運動及肌力訓練
高爾夫球肘 (golf elbow) 高爾夫球肘則是在肱上髁內側。 與網球肘的發生原因相同。 差別是其施力點的位置不同,受傷的位置亦不同。 當我們做一些手腕上下的動作時,是由前臂伸側或屈側的肌肉帶動,如果反覆過多、或施力過大, 超過人體生理的負荷時,手肘部位肱骨上髁的肌腱附著處,就會開始有一些微小的損傷,累積久了,就造成肱上髁炎,也就是所謂的網球肘 (外側),或高爾夫球肘 (內側)。
高爾夫球肘-症狀 在手肘內側骨頭突起的部位,會有明顯壓痛點。 患者常在拿取重物、搓洗衣物、扭絞毛巾或是提茶壺到水、掃地睡時拉被子等動作,均會發生手肘部位疼痛或劇痛。
高爾夫球肘 - 物理治療的方法 熱敷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疼痛 超音波及雷射降低發炎 電療用於止痛 針對局部的肌肉作牽拉運動及肌力訓練
高爾夫球肘 日常生活需注意事項: 1. 減少手腕用力的動作 。 2. 減少手腕重複性的動作 : 如果重複性高、且時間長,中間一定要有適當的休息,或者安排不同類型的工作內容輪替。 3. 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工具,以幫忙減輕手部的施力。 4. 必要時使用護具讓受傷部位休息。
投手肩 Pitcher’s Shoulder 棘上肌腱炎 ( Supraspinatus tendinitis ) 肩關節的夾擊症候群 ( Impingement syndromes )
肩關節的夾擊症候群
肩關節的夾擊症候群
肩關節的夾擊症候群
肩關節的夾擊症候群
棘上肌腱炎
棒球的運動傷害 58%發生在上肢,因長期、大量且反覆投擲動作所引起的,肩頸酸痛、手臂肌肉酸痛、肩旋轉肌肌腱炎、肱二頭肌肌腱炎、手肘疼痛等問題。 15%的運動傷害發生於腰部與軀幹,如單側的下背肌肉拉傷等。 27%的發生於下肢,如膝蓋軟骨磨損、膝蓋內外側韌帶拉傷、腳後跟肌腱發炎等問題。
棒球的運動傷害 不良的運動技巧 熱身的不充足 復健治療與肌肉訓練不完整 意外的發生
棒球的運動傷害-保健觀念(1) 加強身體柔軟度,尤其是肩部各方向的伸展運動。 訓練肌肉力量,協調的投擲動作上肢是不需要出很大的力量,反而是下肢與軀幹的肌肉力量訓練比較重要,然而肩部的肌肉力量訓練必須著重在旋轉肌群的訓練。
棒球的運動傷害-保健觀念(2) 訓練與賽後的身體保養:投手下場之後肩膀和手肘用彈性繃帶包裹著。那是棒球投手在賽後會以冰敷讓疲勞的肌肉所降低發炎的例子。不論是肩膀、手臂、手肘、膝蓋、腳踝等部位。建議在長時間的比賽或訓練後,能冰敷15-20分鐘。 正確的復健觀念:復健中的物理治療,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在體內建立一個良好的復原環境,可以讓您快速的回到練習場上。 正確的護具使用:如打擊安全帽,捕手護具、打擊護具等。
棒球指 (Mallet Finger)
拳擊手骨折(Boxer’s fracture)
拳擊手骨折
慢跑選手常見的膝外側疼痛-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簡稱 ITBS)是慢跑選手常見的傷害 症狀主要有兩種,膝蓋外邊有刺痛或灼熱痛,痛感有時會傳導致大腿或髖關節
髂脛束症候群 髂脛束縮短或遭受張力時 , 膝蓋反覆的運動會造成髂脛束的摩擦而發炎 , 所以髂脛束症候群是由髂脛束反覆的穿過股骨的外上髁所產生的過度使用受傷。 本身髂脛束主要的功能有兩種 : 1. 對膝蓋的外部方面提供靜態穩定性 。 2. 控制內收運動和大腿的減速作用。
網球腿 (Tennis Leg) Gastrocnemius med. Head rupture 主要是因為選手在運動時,小腿肌肉的急性撕裂傷。 發生的部位又以小腿內側上方最多。 受傷的感覺很像被子彈貫穿似的疼痛,且立即無法行走,還會有瘀傷腫脹,嚴重時得靠手術修補。
跌倒所造成的尾骨痛
跌倒所造成的尾骨痛
跌倒所造成的尾骨痛(Coccydynia) 復健的療程 深部電療 按摩及鬆動技術 適切運動技巧 正確姿勢教導 局部注射止痛 適當的座墊 尾骨切除手術 (甚少)
排球常見運動傷害 急性運動傷害 腳踝扭傷 膝韌帶扭傷 膝部半月板傷害 腰部肌肉拉傷 慢性運動傷害 腰部傷害 肩部傷害 跳躍膝
正確的排球運動觀念 學習正確的基本動作 確實的熱身 正確的處理 正確的包紮 切勿心急
羽球運動傷害的種類與處理 常見的關節及肌肉受傷有下列幾種 肩部傷害 手臂及肘部傷害 手腕及手之傷害 大腿股四頭肌肌肉拉傷 膝部 ( 髕骨肌腱炎,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前十字韌帶損傷 , 滑液囊炎,小腿阿肌里斯腱炎 ) 踝扭傷 足部 (水泡多發生於第一趾蹠關節,足底筋膜炎則通常是過度使用造成)
羽球傷害的預防與處理 運動前的熱身 : 主要針對股四頭肌、腿後腱肌及肩關節肌群作伸展運動。 運動傷害急性期的處理 : 主要是RICE(休息、冰敷、固定、抬高患部)的觀念。 軟組織受傷後的恢復期大約是2至3個禮拜。 疼痛已經超過恢復期時,表示損傷組織已經產生內在質變或是有某些內在因素沒有解決,這時你必須尋求專業的物理治療來幫你解決問題。
媽媽手 (De Quervain’s disease) 電腦手,電玩手 : 現代人使用電腦滑鼠的時間日益增加,而長期間伸展手腕及大拇指的動作。 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長肌腱鞘炎, 造成在腕關節附近肌腱滑囊炎,同時也導致這兩條肌腱的通道狹窄,所以兩者加成作用到引起嚴重手腕橈側病痛,無法靈活活動大拇指。 臨床上,「媽媽手」的患者也都經常與長時間抱小孩有密切關連。
媽媽手 職業需長時間使用拇指壓、扣動作而產生該類病症。 一般女性腕部外側關節的活動度比男性高,使得位於此兩處的兩條肌腱及腱鞘,容易因反覆性抓、握、擰、捏及打電腦等動作,受到刺激而發炎,它的發生率以女性居多,且多為家庭主婦,其中更不乏初為人母及為「阿媽」者,「媽媽手」之名即因此得來。
媽媽手
媽媽手
媽媽手 物理治療的方法: 1.電療降低疼痛反應。 2.超音波、雷射降低發炎反應。 3.熱敷、蠟療等來增加血液循環。 4.針對局部手腕肌肉訓練。 5.必要時可使用局部少量類固醇注射,來解除疼痛。
媽媽手 常見的症狀: 1.大拇指底部的腫痛,造成大拇指或手腕活動不便。 2.做抓、握、擰、捏等動作時,會引發或加劇腕部的疼痛。 3.作家事或工作的執行會使不上勁。
媽媽手 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項: 1.做家事時減少長時間過度使用手部的動 作。 2.減少拿重物,及避免重複性的進行手腕 下彎動作,以讓手腕多休息。 3.上班打字打電腦時,暫時把速度放慢, 同時減少打字、打電腦的時數。 4.減少每天把孩子抱在懷裡的次數及時數, 或輪流更換抱孩子的方式。
腳底筋膜炎 為何起床站立時腳底劇痛?
腳底筋膜炎
腳底筋膜炎 物理治療的方式: 超音波及雷射用於減緩肌膜炎,可以達到止痛的目的。 熱敷則適用於促進血液循環間接達到止痛的目的。 足部的拉筋運動,每天至少要做兩次,每次拉筋10-15次。例如站弓箭步,拉緊後側小腿的肌肉,每次持續10-15秒;或是踮起腳尖,站在階梯邊緣,休息時讓腳後跟稍微低於階梯;也可以用腳掌練習抓地上的毛巾。
腳底筋膜炎 日常足跟痛的保健注意事項: 軟底鞋 , 或在鞋內置一軟墊。 跟骨骨刺,可在鞋墊上挖一個小洞。 避免足底與過硬的地面接觸,尤其是在急性發炎期。 足弓太高或具有扁平足,使用足墊或鞋墊,支撐足弓。 減輕體重可以改善病情。 工作需要長時間在堅硬的地面站立,請在地面上鋪設軟墊。
腳底筋膜炎-伸展運動
腳指間的酸痛(摩通氏神經肌瘤 Morton Neuroma ) 長時間的牽拉與壓迫下所造成的一種神經紡垂體水腫現象。最容易發生壓迫或牽拉到神經的情況是在腳趾有負載體重或過度伸直時。 好發於中年女性朋友,這些人可能是因長期穿高跟鞋所導致而壓迫或牽拉到神經,進而表現出酸麻腫痛的現象。 最常發生在第三與第四腳趾間,但有時候也好發在第二與第三腳趾間。
腳指間的酸痛
腳指間的酸痛
腳指間的酸痛 生活中常見的症狀: 壓按腳趾間關節會產生疼痛 觸摸腳趾間皮膚時會出現感覺異常的現象 在走路時會出現腳趾麻痛
腳指間的酸痛 物理治療的方法: 熱敷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疼痛 超音波及雷射降低發炎 電療用於止痛 針對局部的肌肉作牽拉運動及肌力訓練 作神經鬆動術促進神經的修復
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內的血管硬化、 結締組織水腫和纖維化,進而壓迫正中神經而形成的。 腕隧道內的血管硬化、 結締組織水腫和纖維化,進而壓迫正中神經而形成的。 所謂的腕隧道,是指腕骨與其上的橫向韌帶所構成的空間,而正中神經正由此空間穿過。
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症候群 過度使用手指或前臂肌肉的人較易產生腕隧道症候的高危險群,如電腦族的人須長時間敲打鍵盤,故常使用到屈指肌群。 家庭主婦不管是擰毛巾或是洗衣服也都是需要使用手指和前臂肌群,而長期過度使用之下易造成肌肉僵硬緊繃或發炎腫脹,這都會壓迫到神經進而產生酸麻的現象。 騎摩托車、開車、手拿電話聽筒或是報紙等姿勢。
腕隧道症候群 手腕在晚上特別麻痛 , 很常見睡覺時,於手腕姿勢固定不動的時間較長,導致腕隧道內的壓力增加,阻礙了正中神經的血液供應,於是手就麻痛起來。 病人常會睡覺睡到一半,因手麻而醒過來,醒來之後,手甩一甩,或是泡泡熱水,才會好一點。
腕隧道症候群 生活上常見的症狀: 手指酸麻及針刺感,主要的區域是在前三指。 大魚際肌群萎縮。 手腕無力。 病人常覺得手腕和手臂會痛,伴隨手麻。這種痛的感覺,可以只在手腕,也可以往上延伸到手臂、上臂,少數甚至到肩膀。有些病人則感覺到整個手臂都有疼痛感。
腕隧道症候群 讓手腕處於自然狀態:要儘量讓手腕維持自然(伸直)的姿勢。 減低重覆性手部動作: 要避免動作的重覆或用同一伸展姿勢握住東西太久。 讓手腕處於自然狀態:要儘量讓手腕維持自然(伸直)的姿勢。 減低重覆性手部動作: 要避免動作的重覆或用同一伸展姿勢握住東西太久。 速度和力量的減少: 反覆的動作時需將速度減慢讓手腕有時間從勞動中再恢復過來。使用有效的工具可幫忙減少出力。 注意握姿: 大拇指和食指的抓、握或上舉的動作會在手腕上產生壓力。要練習並使用整個手或全部手指頭去抓握東西。
腕隧道症候群 定時讓雙手休息: 週期性地讓雙手有一休息的空間,或是交替輕、重的工作,雙手轉換或輪流工作的活動。 有條件的肌肉強化練習: 特定的練習可強化手和前臂的肌肉。並可減少不良手腕姿勢的軟弱肌肉的代償需要。
腕隧道症候群-治療 物理治療方面: 超音波及雷射 :減少結締組織纖維化 蠟療: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結締組織水腫 職能治療方面: 會用夾板固定手腕減少其活動量 以及藥物 (口服 or 注射) 來做症狀治療 外科手術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
膝韌帶傷害與治療
前十字韌帶-走向 後外上 - 前內下 3.8 CM x 1.1 CM
前十字韌帶-功能 主要限制脛骨前位移 次要限制膝內翻及外翻彎曲 其次限制脛骨內旋轉
前十字韌帶斷裂 異常運動(kinematics) 功能性不穩定(instability) 急停,扭轉(cutting, pivoting)
前十字韌帶斷裂
前十字韌帶斷裂
臨床症徵 急性血腫:<三小時,80% 破斷聲(pop),撕裂感 (40-50%) 軟腳彎膝,無法繼續運動 半月板破裂 (50%) 軟腳彎膝,無法繼續運動 半月板破裂 (50%) 半月板無傷,十天症狀改善
前十字韌帶-理學檢查
拉赫曼試驗(Lachman test) 仰臥膝關節彎曲25-30度 仰臥:如病患太重時 前位移量:1+ (<5mm);2+(5-10mm);3+(10-15mm) ;4+(>15mm) 終點特性 (end point) 軟(soft), 硬(hard)
急性前十字韌帶傷害 絕不匆匆手術治療 醫師與病人需要溝通 臨床判斷與治療決定 手術與否審慎考慮
選擇治療方法之變數 傷者年齡 活動等級(業餘,職業) 未來期望 配合意願 伴隨傷害(半月板,韌帶)
手術治療之適應症 日常生活有症狀之不穩 運動時有症狀之不穩 不願改變生活及活動方式 保守療法失敗 術後復健療程之配合意願
手術治療
前十字韌帶傷害手術目標 避免二度傷害: 軟骨,半月板,次級限制組織之再受傷 避免二度傷害: 軟骨,半月板,次級限制組織之再受傷 急性傷害之手術: 時機非常重要 • 緊急手術(<3-4週):術後活動度減少 • 延遲手術:腫痛僵炎消退後,併發症少
延遲手術 恢復 完全活動度 四頭肌自我控制 腫痛不適消退
髕骨與股骨症候群-跑步膝(Patellofemoral Syndrome) 蓋骨內的關節滑液囊,反覆受到磨擦,而導致發炎疼痛。 上下樓以及下坡的時候,最容易引發症狀的發生。 傷害剛發生的時候,最好是多休息,做做冰敷。活動的時候要穿戴能固定膝蓋骨的護膝。平時要鍛鍊股四頭肌,做做伸直抬腿的動作,能有效預防跑步膝的發生。
跳躍膝 (Jumper’s knee) 髕骨肌腱炎(Patellar tendinitis),疼痛主要發生在髕骨下緣。 臨床上主要的症狀是局部髕骨肌腱會有壓痛感,做抗阻力膝關節伸直時會更痛。 一般會造成髕骨肌腱炎主要是因為股四頭肌做重複性負重式離心收縮。
膝蓋髕骨軟化症 日常生活常見的症狀: 患者通常會感到膝關節前方有痛楚及腫脹現象。 每次需要上下樓梯或長時間坐著後,膝關節都會感到痛楚。 當要屈膝及蹲下時膝部會發出輾軋聲響,可能還有些輕微的痛楚。 在下斜坡或下樓梯時,膝蓋會出現突然無力的現象。
膝蓋髕骨軟化症 定義為膝蓋髕骨出現損耗性病變,而膝蓋髕骨軟化症很多時是與髕骨軌道動作錯位毛病有密切的關係。 四頭肌與膝蓋韌帶負責控制膝蓋髕骨在這軌道上正常地滑動。 跑步,負重行走,上下樓梯,屈膝及蹲下來時,膝蓋軟骨所受的壓力會大幅增加。 而過大的壓力會令到膝蓋軟骨磨擦股骨下端的軟骨而受損,繼而出現退化現象。膝關節便會出現退化性關節炎造成膝關節水腫。
膝蓋髕骨軟化症 物理治療方面 : 熱敷用於促進血液循環減緩疼痛 超音波及雷射降低發炎 電療用於止痛 針對局部的肌肉作牽拉運動及肌力訓練
治療性運動-背彎屈運動
治療性運動-背彎屈運動
治療性運動-背彎屈運動
治療性運動-背伸展運動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站姿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睡姿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提物品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搬物品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背物品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開車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搬卸物品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工作時的坐姿
背部姿勢正確與否 坐姿
健身運動 有氧運動 重量訓練 (肌力訓練) 伸展運動
有氧運動 特色 : 大肌肉的身體活動,有效率性的等張收縮為主,並能持續一段夠長的時間來強化心臟血管功能。 常見的有氧運動 : 慢跑、游泳、爬樓梯、有氧舞蹈、騎腳踏車及跳繩,這些運動對改善心肺耐力有極大功效。
有氧運動 運動強度依年齡來設定目標,以達到〈220-年齡〉×70-90﹪的範圍為宜。 運動時間介於20-60分鐘之間。 每週至少運動三次,運動時要循序漸進,不要逞強,只要持之以恆就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肌力訓練 透過運動方式,促進肌力可以維持良好姿勢,並預防下背痛。 運動器材 ( 啞鈴 ) 。 可負荷範圍內反覆15-30次,並進行1-3回合。
伸展運動 將關節擴展至最大活動範圍,讓關節附近肌肉有緊繃的感覺,但不能有疼痛的感覺。 當拉至緊繃狀態時,保持靜止狀態約20-30秒,頸部、肩膀、軀幹、大腿內側、前側,小腿每一部位約反覆1-3次。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