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 传染病报告知识 及注意事项. 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报告病种的 规定 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妊娠期严重肝病的识别和处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王正平. 妊娠期肝脏疾病诊断的特殊性 早孕反应 妊娠期肝功能的变化 肝脏不易触诊 妊娠并发症影响 孕妇易感性 产科急症处理多 · · ·
肝脏基本功能 : 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如 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 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代谢等方面 的功能。人体 “ 中心实验室 ” 或 “ 物质代谢中枢 ” ①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②胆红素代谢检查; ③血清酶检查; ④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检测; ⑤病毒性肝炎常用标志物检测等。
乙型肝炎诊治对策 北京地坛医院 陈志海. 病例一 某一家三口来诊,女儿, 20 岁,体 检化验发现肝炎指标异常,无任何 不适。
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孕妇的护理 第三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Chart 8 Nursing Women in Pregnant Complications Section 3 Acute Virus Hepatitis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桑未心.
母婴护理教研室 母婴护理教研室 张凤云 张凤云 第六单元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已经确定肝炎病毒有 5 种:甲型( HAV )、乙型( HBV ) 丙型( HCV )、丁型( HDV )、戊型( HEV )。妊娠任 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最常见。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病毒性肝炎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 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 的一组传染病。
肝炎病毒.  熟悉肝炎病毒的类型;所含核酸除乙型肝 炎病毒为 DNA 外,其他型均为 RNA ;熟悉 5 个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掌握 5 个型肝 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掌握乙型肝 炎病毒的抗原组成;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 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和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熟悉 5.
妊娠合并症 第一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第一节 妊娠合并心脏病 为产科严重合并症,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居第 二位)。合并风心病为多( 70 ~ 80% ),次为先心病。 一、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 1 、妊娠期: (1) 母血量 ↑ (32~34W 为高峰 ) (2) 需要量 ↑→ 心搏出量.
病毒性肝炎 中山医科大学附三医院感染科 谢奇峰.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甲、乙、 丙、丁、戊型 -A 、 B 、 C 、 D 、 E )引起的一组 传染病,临床上以乏力、食欲不振、肝肿大和 肝功能异常为其特点,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 症状感染多见。 甲、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Hepatitis in Pregnancy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妇产科教研室 宋欣燕.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妊娠合并糖尿病. 定义:是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 上合并妊娠者或妊娠前为 隐性糖尿病,妊娠后发展 为糖尿病。 妊娠合并糖尿病.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病毒感染 三、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科学认识肝炎 ,健康幸福生活 制作:.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
病 毒 性 肝 炎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曙照.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十五讲 授课老师:周霞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传染病疫情报告 年 7月.
乙肝检验临床意义.
发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慢性HBV感染方案.
第29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第27章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报告 二炮总医院消化科 李青山.
第二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流行病学教研组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病毒性肝炎 香山衛生所 江國彬醫師.
传染性疾病与婚育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朱红梅.
常见致病病毒 (一).
Hepatitis virus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
病毒性肝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熊钰.
第29章 肝炎病毒 1.掌握HBV的形态结构,HBV的抗原—抗体系统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掌握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慢性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李 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2004年5月.
肝脏病常用 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 诊断学科.
(三) 抗原组成 HBV主要有下述4种抗原 1.HBsAg 为HBV 3种颗粒所共有,是机体受HBV感染的标志。代表HBsAg的结构单位。HBsAg大量存在与感染者血清中,是HBV感染者的主要标志。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抗HBs为NT抗体,能与HBV表面结合,使其失去感染性。HBsAg也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的成分.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急性病毒性肝炎 贫血 肺结核
肺结核.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素养66条进学校活动 武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
Safety At Your Hand 乙肝相关知识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传染病学教研室 蒋就喜教授
学习方法 概述 病因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预防 治疗 预后 体现四早.
乙肝诊断检查.
糖尿病流行病学.
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医院.
第七章 常 见 病 毒 第3节 肝 炎 病 毒 Hepatitis Viruses
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 乏力 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肝肿大 肝功能损害 黄疸
北一女中家長會 會務報告 104學年度親師懇談會 105年3月5日 陳正忠.
病 毒 性 肝 炎 Viral hepatitis 主 讲 何步东
乙肝病毒前S1蛋白在乙型肝 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乙肝两对半.
医学病毒学 Medical Virology 第21章 肝炎病毒 高等教育出版社.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妊娠合并肝炎 Hepatitis in pregnancy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或第五位) 占内科合并症死亡的 第二位原因.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已经确定肝炎病毒有5种:甲型(HAV)、乙型(HBV) 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妊娠任 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最常见。

妊娠期肝脏的生理变化 妊娠期肝脏组织学、大小及形态无明显变化。胎盘循环出现→肝血流量相对↓。 孕晚期:血液稀释→约半数病人血清总蛋白<60g/L。白蛋白↓,球蛋白轻度↑,白/球蛋白↓。碱磷酶↑。凝血因子II、V、VII、VIII、IX、X均↑,纤维蛋白原约↑50%。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脂质、磷脂及α、β脂蛋白均↑。妊娠期雌激素↑→部分孕妇出现肝掌、蜘蛛痣,分娩后4~6周消失。

妊娠对病毒肝炎的影响 妊娠的某些生理变化可增加肝脏负担→原有肝损害↑。如: 1、妊娠期代谢率↑、营养物消耗↑→糖原储备↓。 2、孕期食欲不振、营养物相对不足、蛋白质缺乏→肝脏抗病能力↓。 3、孕期肾上腺皮质、卵巢、胎盘等产生多量雌激素在肝内灭活, 妨碍肝对脂肪的转运和胆汁的排泄。 4、胎儿代谢产物需经母体肝内解毒。 5、分娩体力消耗、缺氧、酸性代谢物↑、产后出血→加重肝脏负 担。 6、并发PIH肝损害、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及急性脂肪肝时,极易 与急性病毒性肝炎混淆使诊断治疗难度↑。

病毒性肝炎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一、妊娠合并症发生率高:孕早期肝炎使早孕反应加重,孕晚期使PIH发生率↑。凝血因子合成↓→产后出血。重症肝炎→DIC而威胁母婴生命。 二、重症肝炎发生率及孕产妇死亡率高:肝功衰竭、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大出血、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孕产妇死亡。 三、围生儿患病率、死亡率高:胎儿垂直传播→流产、早产、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率、畸形率均↑。孕期肝炎病毒可垂直传播。围生期感染的婴儿一部分将转为慢性携带者,以后易发生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四、母婴传播: 1、甲肝:HAV不通过胎盘,经粪-口途径传播,分娩时接触母血或受粪便污染也可使新生儿感染。 2、乙肝:母婴传播是HBV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1)、宫内传播:机制不清,可能是胎盘屏障受损或通透 性增强而引起。 (2)、产时传播:是HB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占 40%~60%。 机制:1)、产时吞咽含HBsAg的母血、羊水、阴道分泌 物。 2)、产时宫缩绒毛破裂,母血漏入胎儿血循环。

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时,母乳HBV-DNA出现 率100%。 3)、产后传播:与接触母乳及母亲唾液有关。当母血 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时,母乳HBV-DNA出现 率100%。 3、丙肝:母婴垂直传播率4%~7%,仅当母血清中检测到较高滴度 的HCV-RNA(超过106拷贝/ ml)时,才发生母婴传播。 4、丁肝: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必需依赖HBV重叠感染引 起肝炎。传播途径与HBV相同。 5、戊肝:已有母婴间传播的报道,孕晚期急性感染母亲的死亡率 可达15%~25%。其抗原检测较困难,抗体出现晚。

诊 断 妊娠病毒性肝炎诊断与非孕期相同,但比非孕期困难,因为孕早期早孕反应干扰;孕晚期伴有其他因素引起肝功异常。 诊 断 妊娠病毒性肝炎诊断与非孕期相同,但比非孕期困难,因为孕早期早孕反应干扰;孕晚期伴有其他因素引起肝功异常。 一、病史:与患者密切接触史、半年内输血或血制品。 二、临床表现:妊娠反应无法解释的消化道症状,孕中晚期触及肝 肿大、扣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除外其他原因的血清ALT↑,特别是↑10倍以上, 持续时间较长。血清胆红素>1mg/dl。

四、血清病原学检测及意义 1、甲肝:潜伏期2~7周(平均30日),急性期血清中抗HAV-IgM在发病第一周可阳性,1~2个月下降,3~6个月消失,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特异性高。 2、乙肝:潜伏期1.5~5个月(平均60日) (1)、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其滴度随病 情恢复而下降。 (2)、HBeAg:是核心抗原亚成分,其阳性和滴度反应HBV 复制及传染性强弱。抗Hbe出现,意味着血清中病毒颗粒减少 或消失,传染性减低。 (3)、HBcAg:为病毒核心抗原,其阳性表示HBV在体内复 制。高滴度抗HBc-IgM见于急性乙肝,抗HBc-IgG见于恢复期 和慢性感染。 (4)、HBV-DNA,DNA多聚酶:阳性为HBV存在的直接标志。

3、丙肝:潜伏期2~26周,目前无HCV抗原检测方法,如出现HCV抗体可诊断HCV感染。 4、丁肝:潜伏期4~20周,急性感染时抗HDV-IgM 阳性,持续1~2周,慢性感染时持续阳性。抗HDV-IgM 阳性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其滴度下降或增高往往表示疾病的缓解或进展。 5、戊肝:潜伏期2~8周,急性期血清内可检测出高滴度的HEV-IgM,恢复期可测出低滴度的HEV-IgG。

五、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 1、消化道症状严重 2、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10 mg/dl 3、出现肝臭气味,肝脏进行性缩小,肝功明显异常,酶胆分离,白/球蛋白比倒置。 4、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倾向。 5、迅速出现肝性脑病 6、肝肾综合征出现急性肾功衰

鉴 别 诊 断 一、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有助于鉴别。 二、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肝损害:HELLP综合征是PIH肝损害的 鉴 别 诊 断 一、妊娠剧吐引起的肝损害: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有助于鉴别。 二、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的肝损害:HELLP综合征是PIH肝损害的 一种严重并发症,在PIH基础上伴有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 板降低三大特征。 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妊娠晚期特有的疾病,为急性肝细胞脂肪 变性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多见于30周之后,初产妇居多。临 床与重症肝炎极其相似。 B超:肝区弥漫性的密度增高区,呈雪花状强弱不均。 MRI:肝大片密度减低区,对诊断极有帮助。 确诊:肝穿刺组织学检查。 四、药物性肝损害:有服药史,而无病毒性肝炎史。服药后迅速出 现黄疸及ALT增高,可伴有皮疹、皮肤瘙痒、嗜酸粒细胞增多。 停药后多可恢复。

预 防

治 疗 一、妊娠期轻症肝炎:处理原则与非孕期相同。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积极进行保肝治疗。 治 疗 一、妊娠期轻症肝炎:处理原则与非孕期相同。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足量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积极进行保肝治疗。 二、妊娠期重症肝炎: 1、保护肝脏:高血糖素-胰岛素-葡萄糖联合应用能改善氨基酸及氨的异常代谢,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人血白蛋白促进肝细胞再生;新鲜血浆促进肝细胞再生补充凝血因子。 2、预防治疗肝昏迷:蛋白质摄入量<0.5g/kg,以控制血氨,增加碳水化合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及毒素的吸收;六合氨基酸加等量葡萄糖稀释静滴能调整血清氨基酸比值,使肝昏迷者清醒;辅酶A、ATP保肝治疗。

3、预防治疗DIC: DIC是妊娠期重症肝炎的主要死因。凝血功能异常应补充凝血因子,如新鲜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III和维生素K1。有DIC者,在凝血功能监测下,酌情应用肝素治疗,但产前4 h~产后12h内不宜应用肝素,以免产后出血。 4、肾衰的治疗:每日入液量为500ml加前一日尿量。利尿、多巴胺扩肾血管。防治高血钾,避免损害肾脏药物。

三、产科处理 1、妊娠早期:如肝炎为轻症可继续妊娠;慢活肝对母儿威胁较大,需适当治疗后终止妊娠。 2、妊娠中、晚期:尽量避免终止妊娠,避免手术及药物对肝脏的损害。加强胎儿监护,防治PIH,避免妊娠延期。 3、分娩期:分娩前数日肌注维生素 K1,备新鲜血,宫口开全后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以缩短第二产程,产后立即注射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 对重症肝炎,积极控制24小时后迅速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宜。 4、产褥期:肝损害小的广谱抗菌素控制感染是防止肝炎恶化的关键,不宜哺乳者用生麦芽或芒硝回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