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与相关疾病的防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张 麟
心力衰竭的定义 由于各种原发性心脏病的存在, 心室长期压力和负荷过重,最终导致心搏量降低, 大多数组织器官出现淤血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心力衰竭的病因 高血压 (原发或继发性)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心肌病 (扩张型, 肥厚型,限制型) 高血压 (原发或继发性) 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心肌病 (扩张型, 肥厚型,限制型)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主动脉瓣) 先心病 (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 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50年代 5.9% 70年代 8.1% 90年代 11.6% 个别地区 22% 50年代 5.9% 70年代 8.1% 90年代 11.6% 个别地区 22% 2000年个别地区 30-40%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资料 目前状态是高患病率, 低治疗率 知晓率 服药率 控制率 城市 56.5 33.6 16.8 知晓率 服药率 控制率 城市 56.5 33.6 16.8 农村 26.9 12.5 5.8
Framingham 研究结果 5124例心力衰竭患者, 91%的有高血压病史.357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5年. 5年存活率为24-31%, 一旦发生心衰, 年病死率为50%以上. (同肿瘤) 积极控制高血压可是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下降55%.
冠心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年轻化倾向 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2. 高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 3. 肥胖 4. 吸烟 5. 糖尿病
心肌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扩张型心肌病: 20-30%的家族遗传倾向. 肥厚型心肌病: 50%左右的家族遗传倾向. 限制型心肌病: 发病率较低.
心力衰竭的三个转归 目前将心力衰竭的发展归为三个阶段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左室功能障碍+EF值<50%, 但无临床症状, 心功能I级. 充血性心力衰竭: 存在肺淤血, 体循环淤血并临床症状. 心功能II-IV级.
心力衰竭的三个转归 难治性心力衰竭: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无效,临床症状和血液动力学持续恶化. 一年的死亡率为100%
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 容易出现疲劳,气喘,心慌,咳嗽,咯血等症状 平卧位出现气短,坐位后好转 活动量不大,但出现呼吸困难, 严重时患者可在睡梦中惊醒
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 4. 嘴唇紫绀 5. 颈静脉明显充盈 6. 右上腹疼痛并有肝肿大 7. 双下肢浮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浮肿 8. 少尿 9. 中老年常出现脑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的预防 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 1. 情绪乐观 2. 控制食盐量(6克以下) 3. 戒盐和戒酒 4. 进食高蛋白,低脂肪及绿色蔬菜
心力衰竭的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1. 积极控制高血压 2. 有效控制糖尿病 3. 加强冠心病的I级和II级预防用药 4. 控制感染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治疗心力衰竭的经典药物: 洋的黄 (西地兰及地高辛等) 利尿剂 (双克,速尿及安体舒通等) 转换酶抑制剂 (蒙诺,一平苏等) 倍它阻滞剂 (倍它乐克,卡维地洛,博苏)
心力衰竭缓解的标准 完全缓解标准: 心率下降,心衰征象完全消退;体重达到无心力衰竭时的水平,能耐受一般的体力活动,能耐受普通饮食. 部分缓解标准: 心率虽有下降但不稳定,不能耐受一般的体力活动及普通饮食,心衰容易复发.
出现急性左心衰时的家庭措施 立即拨打120向医疗部门求助 病人取端坐位,后置靠背和支架 双下肢下垂,并用橡胶轮流绑扎四肢 烦躁不安者,适当给予镇静剂或镇痛剂
保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 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预防感冒,避免暴饮暴食,及精神刺激等不良诱因 任何紧张,焦虑,恐惧精神抑郁,烦躁等引起的不良刺激都可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