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 主讲教师:郭其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章 菌类植物 主讲教师:布日额教授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 第六章 菌类植物 第一节 菌类植物概述 第二节 放线菌的特征及常见的放线菌 第三节 真菌门.
Advertisements

6.5 真菌界 真菌为多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 具有细胞壁,但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方式生活; 分为真菌门和地衣门。
1. 花的主要结构 2. 传粉和受精 3.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雌蕊 柱头:可分泌黏液,刺激花粉萌发。 花柱:花粉萌发形成的花粉管由柱头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内含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 花的结构 1. 花的主要结构.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第七章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第二节 枝干病害及防治 任课教师 何 笙.
第二节 茶枝干病害 概述 目前已发现茶树枝干病害有30多种,普遍发生的主要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茶红锈藻病、茶黑腐病、茶线腐病、茶枝癌病和茶树苔藓和地衣等。对于枝干部病害,主要以人工防除,结合搞好茶园卫生进行控制。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主讲教师:史洪中 副教授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第六章 菌类植物(fungi) 主要教学内容 1 菌类的特征。 2 常见的药用菌类、菌类的分门。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
第二章 菌类植物 教学目标与要求: ㈠概述 1. 识记:菌类的几种营养方式、菌类的分门依据; 2. 理解:菌类的概念;
第五节 担子菌亚门真菌 (Basidiomycotina)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番茄病害 (tomato diseases)
第四章 杀菌剂.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含义
蔬 菜 病 害.
电子标本封面 热带作物病害症状电子标本 【返回】.
茄子及辣椒病害.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实验九 酵母菌的有性孢子——子囊孢子的形态
实 验 四 丝状真菌形态的观察.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医学真菌总论.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烟草病害 )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洪连.
肺结核.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第二节 真菌农药.
霜霉病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
毛首鞭形线虫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葡萄种植技术.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第七章 果树病害.
甜瓜病害防治技术 主讲:刘凤丽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项目九 豆类生产 子项目三 豇豆栽培.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2017/3/21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
大田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蔡银杰 2015年12月.
植物化学保护 7-6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利用细菌控制大豆 根病技术研究 段玉玺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线虫学研究室 2007年9月5日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十四章 寄主 - 病原物的相互作用 植物病原物如何侵害健康的植株,使其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病态? 植物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原物和非病原物的侵害?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优质麦的中后期管理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主讲:XXXXX 优质麦高产栽培技术.
第七单元蔬菜病害的识别的防治.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 更多病虫害防治请参考中国农药第一网病虫害防治栏目
鑫田植物医院 当好种植的参谋 带来丰收的希望.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识别及防治.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南果梨常见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千山区农业广播学校 姜巍 高级农艺师.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防蚊灭蚊.
钩虫与旋毛虫.
囊叢枝菌根菌 製作人:鍾羽桐、黃柏榮.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植物病理学 主讲教师:郭其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第九章 油料病害 一 油料作物的种类和经济地位 二 油料作物病害的发生危害情况 世界 中国 甘肃 主要种类 世界 中国 甘肃 主要种类 1. 油菜病害 100多种 34种 10多种 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 2. 大豆病害 120多种 50多种 30多种 病毒病、包囊线虫病、 叶斑病、根腐病等 3. 胡麻病害 40多种 20多种 20多种 立枯病 白粉病 炭疽病

第一节大豆胞囊线虫病 一、发生与危害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黄萎病,属世界性病害。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黄淮等到地,一般减产10%-20%,重者可达30%-50%,甚至颗粒无收。该病是我国目前大豆上危害最大、发生最普遍的一种病害。甘肃省沙质土区发生较重。

二、症状 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危害。大豆受害后,植株明显矮化,叶片褪绿变黄,瘦弱,似缺水、缺氮状。病株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并形成大量须根,须根上附有大量白色小颗粒,即线虫的胞囊(雌成虫)。

大豆胞囊线虫病田间单株症状

大豆胞囊线虫病田间群体症状(图1)

大豆胞囊线虫病田间群体症状(图2)

大豆孢囊线虫

大豆胞囊线虫病根部症状

须根上的线虫胞囊(雌成虫)

放大后的线虫胞囊

三、病原物 1.学名及分类 大豆胞囊线虫 Heterodera glycines 属异皮科,胞囊线虫属。 包囊

2.形态 有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卵初为长圆形,一侧微弯,形成于雌虫体内,贮存于胞囊中。幼虫分4龄,脱皮3次后变成成虫。1龄幼虫在卵内;2龄幼虫破壳而出,雌雄难分,均为线状,线虫在土中自由活动数周后从根冠侵入寄主;3龄幼虫雌雄可辨,雄虫仍为线状,雌虫腹部膨大成囊状;4龄幼虫形态与成虫相似。成虫雄虫线状,雌虫梨形。 大豆胞囊线虫 1.二龄幼虫; 2.三龄幼虫(雌); 3.四龄幼虫; 4.雌虫; 5.胞囊; 6三龄幼虫(雄); 7.四龄幼虫(雄); 8.成熟前的雄虫; 9.雄虫

3.病原生物学 线虫发育温度范围为10-35C ,适温为17-28C 。胞囊线虫对干旱的抵抗力较强而对高温的抵抗较弱。发育湿度一般以土壤湿度60%-80%为最适宜,土壤过湿,氧气不足,线虫容易死亡。 胞囊线虫生殖方式为雌雄交配,交配后产卵在雌虫体内。

4.寄主和病原菌致病性分化: 胞囊线虫除危害大豆外,还可危害小豆、绿豆、白羽扁豆。其他多为不常见作物和杂草:金沙草、水棘针、苜蓿、野碗豆、野生大豆等。 大豆胞囊线虫有生理分化现象。我国黑龙江及吉林为3号、辽宁兼有1号和3号小种,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为4号小种,此外安徽还发现5号小种,山东、河南发现7号小种。

四、病害循环 1 越冬: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块也可混杂在种子间成为初侵染来源。胞囊抗逆性很强,可保持侵染力达8年。 2.传播: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田间作业时农机具和人、畜携带含有线虫或胞囊的土壤,其次为排灌水和未经充分腐熟的肥料。

3.侵入与发病:胞囊中的卵在春季气温变暖时开始孵化为1龄幼虫,1龄幼虫存在卵壳内,2龄幼虫冲破卵壳进入土壤,雌性幼虫从根冠附近侵入寄主根上经皮层进入中柱,其唾液使原生木质部或附近组织形成愈合细胞,堵塞导管。线虫则以吻针插入愈合细胞吸收营养。 4.再侵染:经3龄,4龄期幼虫发育为成虫。其后雌虫体随着卵的形成而肥大成柠檬状,即大豆根上所见的白色球状物。包囊中卵成熟后再孵化出幼虫,进行再侵染。

大豆胞囊线虫 1.二龄幼虫; 2.三龄幼虫(雌); 3.四龄幼虫; 4.雌虫; 5.胞囊; 6三龄幼虫(雄); 7.四龄幼虫(雄); 8.成熟前的雄虫; 9.雄虫 生活史: 胞囊中的卵在春季气温变暖时开始孵化为1龄幼虫,1龄幼虫存在卵壳内,2龄幼虫冲破卵壳进入土壤,雌性幼虫从根冠附近侵入寄主根上经皮层进入中柱,其唾液使原生木质部或附近组织形成愈合细胞,堵塞导管。线虫则以吻针插入愈合细胞吸收营养。经3龄,4龄期幼虫发育为成虫。其后雌虫体随着卵的形成而肥大成柠檬状,即大豆根上所见的白色球状物。后期雌虫体壁加厚,呈褐色越冬胞囊。

四 流行因素 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决定于土壤条件、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等。 1.土壤条件: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或干旱瘠薄的碱性土壤有利于线虫生长发育;适温(10C- 35C)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愈快。 2.种植制度:作物种类对土壤中线虫的增减有明显影响。连作地发病重,轮作地发病轻。 3.品种抗性:差异显著,多数品种为感病,高抗的很少。

五、防治方法 1.选育抗、耐病品种 河南的商丘7680、跃进5号耐病性较强。北京小黑豆是较好的抗源材料。 防治策略是:防止把虫源传到无病区,在病区应采取以合理轮作和加强栽培管理,种植抗、耐病品种,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1.选育抗、耐病品种 河南的商丘7680、跃进5号耐病性较强。北京小黑豆是较好的抗源材料。

2.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最主要措施。轮作年限一般不能低于3年,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好。一般与禾谷类作物等非寄主植物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水旱轮作防病效果更好。诱捕作物如绿肥作物等,可减少轮作年限提高防病效果。 适当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株生长,可减轻线虫危害。 在高温干旱年份注意适当灌水,防治效果尤为明显。

3.药剂防治 目前可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杀线虫剂有3类: 种衣剂(含呋喃丹等杀线虫剂):省时省事,防效明显。 薰蒸剂:25%DD混剂和二溴氯丙烷,处理土壤。 非薰蒸剂:如涕灭威、呋喃丹、力满库防线1号(13%灭克磷+甲拌磷)及甲基异硫磷等,随播种一齐施入土壤 。

第二节 大豆花叶病毒病 一、症状       症状可分为轻花叶、花叶、黄斑花叶、曲叶、卷叶、疱叶、畸形叶、皱缩、矮化、顶苦等10种。典型症状为植株矮化,叶片呈黄绿相间的花叶并皱缩,叶缘向下卷或叶片扭曲,叶脉变褐,沿叶脉两侧有许多疱状突起。

二、病原物 大豆花叶病毒 (Soybean mosaic virus,SMV).     病毒为粒体线状,寄主植物范围较窄,病毒存在不同株系,我国初步鉴定出16个株系。

三、发病因素   1.豆种带毒,蚜虫传播 。      2.严重程度与蚜虫的数量与发生迟早密切相关。    3.气候条件 温度的影响最大。花叶病的发病适温为20-30摄氏度。    4.品种的抗病性  

 四、防治 1.选用无毒种子  2.农业防治银灰色或乳白色反光塑料薄膜拒蚜防病。     3.治蚜防病 治蚜药剂有:40%乐果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50%灭蚜净;2.5%敌杀死乳油;10%多来宝悬浮液。 4.选育抗病品种

第三节 大豆锈病 一、症状     我国两广、福建、台湾等地流行猖獗。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即夏孢子,致叶片早枯。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叶柄和茎染病产生症状与叶片相似。

1.病株  2-3.叶背症状  4.孢子堆   5.锈孢子堆 与锈孢子 

二、病原物     担子菌亚门豆薯层锈(Phakopsora pacchyrhizi Sydow)。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稍隆起,浅红褐色。夏孢子近球形至卵形,单细胞,黄褐色,冬孢子堆埋生在组织里,冬孢子黑褐色,长椭圆形,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能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我国已初步明确该菌有A、B、C、D 4个生理小种。

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病主要靠夏孢子进行传播蔓延,至于冬孢子的作用尚不清楚。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南方秋大豆播种早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鼓粒期受害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     (2)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     (3) 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第四节 大豆炭疽病 一、症状 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及荚,也为害叶片或叶柄。 一、症状    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及荚,也为害叶片或叶柄。 茎部染病 初生褐色病斑,其上密布呈不规则排列的黑色小点。 荚染病 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     苗期子叶染病出现黑褐色病斑,边缘略浅,病斑扩展后常出现开裂或凹陷;病斑可从子叶扩展到幼茎上,致病部以上枯死。     叶片染病 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     叶柄染病 病斑褐色,不规则。

1.病苗 2.病夹 3.病叶

二、病原菌 有性态为大豆小丛壳菌(Glomerella glycines (Hori) Lehman et Wolf),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无性态为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ycines Horl),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大豆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 生产上苗期低温或土壤过分干燥,容易造成幼苗发病。  病菌在大豆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 生产上苗期低温或土壤过分干燥,容易造成幼苗发病。 成株期温暖潮湿条件,病菌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子。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实行3年以上轮作。     (3)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拌后闷几小时。也可在开花后喷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第五节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欧洲春油菜发病较重,一般损失5%-10%,严重时可达50%。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最为严重。

一、症状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成株期为主。 茎、叶、花、角果及种子均可感病。 叶片发病:初为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为圆形或半圆形斑,有2-3种不同颜色轮层,中央黄褐或灰褐色,中层暗青色,外围淡黄色。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 茎与分枝发病:初为淡褐色长椭圆形、棱形、长条形绕茎大斑,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水浸状。后变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组织腐烂,髓部消解,皮层碎裂,维管束外露呈纤维状,病部长有白色菌丝,故称“白秆”、“霉秆”等,后期转变为黑色菌核。

1.病叶 3.病茎基部及其内的菌核 2.病茎 4.病夹及其内的菌核

花瓣感病:产生水浸状暗褐色无光泽小点,后整个花瓣为暗黄色,水浸状。潮湿时可长出白色菌丝。 角果发病:形水浸状成褐色斑,后变白色,边缘褐色。潮湿时全果变白腐烂,长有白色菌丝,后形成黑色菌核。 种子发病:表面粗糙,无光泽,灰白色。

二、病原菌 1 学名及分类: 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菌核黑色,鼠粪状或球形、不规则形,成熟菌核外皮黑色,髓部粉色至米黄色,为疏丝组织组成。菌核萌发可产生1至数个柄,柄褐色,顶部膨大形成子囊盘。子囊盘黄褐色,子实层由子囊与侧丝栅状排列组成。子囊长圆形,顶部钝圆,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

寄主广泛,能寄生于300多种植物上,其中以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茄科等植物为主,除油菜外,还有向日葵、大豆、花生等。

三、侵染循环 1.越冬越夏:此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种子和病茎中越夏越冬,或以菌丝在病种中,或以菌核、菌丝在野生寄主中越夏和越冬。 2.传播:大多数菌核越夏越冬后,至翌年2-3月才萌发,产生子囊盘,释放大量子囊孢子,空气传播,子囊孢子和黏性物质一道放射出来,黏附在油菜组织上,条件适合时可萌发侵入寄主。菌核也可随排水沟或田间灌溉水流传播。 3.侵入:孢子从花瓣和花药侵染。 4.再侵染:感病的花瓣和花药落到叶上,引起叶片感病。病叶腐烂黏附茎秆上导致茎发病,在病部产生菌核。

油菜菌核病病害循环

四、发病条件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品种抗病性和栽培条件关系密切。 1.气候因素:温度:花器受冻大量脱落,有利病菌侵染。雨量:雨量多,雨日长,田间湿度大,病菌易传播。 2.栽培管理条件:轮作发病轻 播种早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抗病力低。 3.品种抗病性:以芥菜型抗性较好,甘蓝型次之,白菜型最感病。

五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轮作、早熟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清沟排渍、摘除老黄叶。 防治策略是以农业措施为主, 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轮作、早熟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清沟排渍、摘除老黄叶。 2.药剂防治:40%菌核净(纹枯利)、50%多菌灵等。油菜开花期,喷药,每次间隔7-10d。 3.生物防治:核盘菌寄生真菌盾壳霉和木霉防治效果较好。

第六节 油菜霜霉病 一、症状 1.危害叶片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黄斑,病斑背面有霜状霉,后期病斑变褐干枯; 2.危害茎杆初期为失绿至黑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部长有霜状霉; 3.危害花器,花瓣变绿如叶状。花轴肿大呈“龙头”状,病部长有霜状霉层; 4.角果受害:潮湿时长有霜状霉。

二、病原菌 十字花科霜霉菌 左:孢子囊及其萌发 中: 孢子囊梗 右: 卵孢子 ( Peronospora parasitica (Pers.)Fr)属鞭毛菌亚门霜霉菌属 左:孢子囊及其萌发 中: 孢子囊梗  右: 卵孢子

三、发病规律 春季低温多雨,阴湿天气,栽培管理不良发病较重,田间氮肥施用过多,湿度大等有利于发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和越夏。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四、防治方法 1.清除病叶和其它病组织。 2.注意合理肥水管理,搞好田间清沟排渍。  2.注意合理肥水管理,搞好田间清沟排渍。  3.化学防治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杀菌丹可湿性粉剂;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第七节 油菜白锈菌 一、症状   危害叶、茎、花、角果。病部出现白色隆起的小疱斑,疱斑破裂后散出白色粉状物。幼茎和花轴肿胀弯曲呈“龙头”状。花瓣畸形,肥厚、变绿呈叶状。 1.病叶 2.病花轴

二、病原物 病原为白锈菌 Albugo candida(Pers.) Kuntze ,鞭毛菌亚门白锈菌属。

三、发病规律 气温偏低,雨量多,相对湿度大,偏施氮肥等有利于发病。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和越夏。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第八节 胡麻立枯病 一、症状:苗期发病,发病胡麻个体矮小,叶片枯黄,植株呈烧焦状。大田发病成行成片死亡,损失一般在30%--70%,严重时全田死亡,颗粒无收。 二、病原:胡麻病菌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三、传播:种子带菌传播、土传、水传。 四、防治: 1.拌种: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干拌胡麻。 2.头水前防治(防治关键期):苗期每亩用50%的多菌灵80克对水15千克(1喷雾器)喷施,或用80%的甲基托布津50克对水15千克喷施,或用70%的代森锰锌70克对水15千克喷施1次。

第九节 胡麻白粉病 一、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初在叶、茎和花器表面产生零星的灰白色粉状斑,即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后期发病严重时,病叶上灰白色粉状物可扩展到整个叶片及全株,植株失绿或枯死。 二、病原:亚麻粉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二孢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此外有记载亚麻内丝白粉菌,也是该病病原。 三、传播:病菌在寄主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壳中的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后,进行初侵染。田间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在白粉病大发生的情况下,品种间差异很明显。栽植过密过大或发生倒伏常为诱发该病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防治: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12%%三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15天1次,防止1次或2次。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