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祛湿药 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第九章 祛湿药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掌握祛风湿药羌活、独活、威灵仙的功效、主治和特点;了解木瓜、桑寄生、五加皮、乌梢蛇的功效。 掌握利湿药茯苓、猪苓、车前子、金钱草、木通、滑石的功效、主治和特点;了解通草、瞿麦、茵陈、地肤子的功效。 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一、祛风湿药 含义: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痹:《素问》“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风痹:痛无定处,呈游走性,又名行痹。 寒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则痛加剧,且有关节屈伸不利,又名痛痹。 湿痹:疼痛固定,肢体沉重,肌肤麻木,又名着痹。 热痹:发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痛,常拌有全身的热性症状。
功效: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适应范围: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 分类:根据祛风湿药的药性、功效特点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配伍方法 应用本类药物时,可根据痹证的类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使用注意 1.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作酒剂或丸剂服用。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 2.本类药物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祛风湿药,多属于辛气温之品,因辛能散能行,温能充腠理而温肌肉,通经络而利关节,有部分祛风湿药性偏寒凉,多用于热痹疼痛,还有少数兼补肝肾作用,多用于肝肾亏虚的筋骨痿软证。 临床: 风盛-配祛风药; 寒气盛-配祛寒药; 湿气盛-配祛湿药 热偏盛-配清热药; 痹痛日久,病在肝肾,宜配温补肝肾的药物。
现代研究认为,本类药分别具有抗炎、抗过敏、镇痛、镇痉、镇静、解热、抗菌、强心、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
1、祛风寒湿药 含义: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羌活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本品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善治风寒湿邪袭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寒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稿本、川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
[应用] 2、用于风寒湿痹,四肢疼痛。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湿散寒,能去除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多伍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
独活 【来源】伞形科毛当归,重齿毛当归、兴安白芷等的根及根茎。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膀胱经
独活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应用】 1、祛风胜湿:,本品辛苦气香,善祛风胜湿,通络行痹,用于各种痹痛(风痛、寒痛、湿痛、热痹) (1)脊项风湿痛,配羌活、防风、藁本、川芎等; (2)四肢风湿痹痛,配牛膝、桑寄生、杜仲等; (3)猪风湿瘫痪,配羌活、川乌、草乌、木瓜、薏仁、牛膝等,炖熟内服。
独活 2、散寒止痛:本品辛散温通,以发散表邪,驱散寒邪,用于风寒表证之疼痛证,配防风,羌活、白芷等。
按:能通达周身,祛风胜湿,以通经络,疏通腰脊,下行腿足,为通痹止痛的要药,因入少阴肾经,为治下部风湿痹痛的要药.临床常与羌活、防风同用。
【主要成分】挥发油、独活精、当归酸、黄酮苷。 【药理】 1、对关节有镇痛、镇静和催眠作用; 2、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兴奋呼吸中枢作用。
羌活与独活 皆能祛风湿止痛。 但羌活为太阳膀胱经之风,躁散性强,能发散以解表,主要用于上部风寒湿痹; 独活为少阳肾经之风药,发表之力不及羌活,但胜湿之力优于羌活,主要用于下部风寒湿痹。 前人谓“羌活治游风,独活治伏风”,可见一则偏表,一则偏里,故羌活多用于表寒证,独活多用于痹痛。
威灵仙 【来源】毛莨科威灵仙的根。李时珍:“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 【常见名称】铁角威灵仙、九阶草、黑骨头、黑木通、老虎须、黑灵仙、酒灵仙。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膀胱经。
【功效应用】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为常用的治风湿痹痛药,单用或复方用。适用于风、寒、湿痹痛。尤其治疗游走性风湿肢体疼痛。 (行痹),偏风胜者,配防风、羌活、荆芥等; 偏寒胜者,配细辛、桂枝、川乌等; 偏湿胜者,配秦艽、薏苡仁、木通等; 偏热胜者,配黄柏、苍术、牛膝等。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能行十二经,能宣通五脏,既能祛在表之风,又能化在里的湿,为止痛良药,主要用于全身骨节疼痛、屈伸不利,常配羌活、独活、续断、防风、桂枝等。 【药理】解热、镇痛、利尿等。
木瓜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 【常见名称】木瓜实、宣木瓜、铁脚梨、皱皮木瓜、光皮木瓜(同科属榠楂的果实) 宣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效应用】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1、舒筋活络——主治湿痹、腰腿酸疼、筋脉拘挛。(常配成酒剂,如风湿木瓜酒、虎骨木瓜酒、木瓜酒,疗效都十分显著)配牛膝、桑寄生等。 2、化湿和胃——为治呕吐腹泻、腹痛之要药,主治夏伤暑湿、吐泻、腹痛等。 【用法用量】
【主要成分】皂苷、黄酮类、苹果酸、鞣质等。 【药理】 1、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和四肢肌肉痉挛; 2、有抗利尿作用; 3、有抗炎消肿作用。
木瓜与白芍 木瓜与白芍均能治筋骨挛缩,但是白芍治筋病主要以柔肝缓急而养筋;木瓜治筋病,主以利湿温肝而舒筋。
五加皮 【来源】 五加科植物五加和萝摩科杠柳的根皮。 【常见名称】北五加皮、杠柳皮、臭五加、山五加皮、香五加。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有毒,归肝、膀胱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强筋骨、化湿消肿 1、祛风湿,强筋骨,本品辛散温通,祛风湿,强筋骨,止疼痛,主要用于风寒湿痹日久肝肾亏损,气血瘀滞而致的痿软,腰膝疼痛等证。 风寒湿痹,配苍术、白术、防风、羌活、独活等; 湿热痹痛,配苍术、黄柏、牛膝、薏仁等。
2、化湿消肿,本品有温化水湿的作用,可治水湿停滞的水肿、小便不利。现代研究证明,本品有加强肺循环,强心而利尿。常配茯苓皮、大腹皮、陈皮、桑白皮等。 五加皮 祛风湿 壮筋骨 化湿消肿 为常用的祛风湿药, 尤其对腰膝腿之风湿作痛多用。
南北五加皮 五加皮分南北两种,南五加皮祛风湿、壮筋骨之力优,其性和缓,常与黄芪、当归、牛膝、续断、海桐皮等泡酒,以治四肢痿软证;北五加皮有强心苷作用特点,作用较烈而有毒,消水之功为优,偏于治四肢水肿证。
防己 【来源】为防已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已或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广防已的根。 【常见名称】防已科粉防已(汉防已)、马兜铃科广防已(广防已)(木防已)、防已科木防已(木防已)、马兜铃科异叶马兜铃(汉中防已)。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脾、膀胱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止痛、利水消肿。 1、祛风除湿、止痛——本品辛能祛风,苦能祛湿,寒能泄热,凡湿热壅滞经络所致的腰膝关节疼痛尤其适宜。 可以治疗湿热所致的肢体疼痛及风湿痹痛,配苍术、黄柏、牛膝、薏仁等; 通过配伍也可用于风寒湿痹,配苍术、木瓜、秦艽、陈皮、厚朴,如秦防平胃散。 本品究竟还是苦寒之品,仍以治风湿热痹为宜。
2、利水消肿——可以: (1)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而以粉防已见长,尤宜于下半身水湿停留之证。配防己、黄芪、茯苓等; (2)湿热尿淋,配木通、黄柏、车前子等 【用法用量】
【主要成分】汉防己含多种生物碱,如汉防己素甲、乙、丙等;木防己含木防己素甲、木防己素乙等多种生物碱。 【药理】 1、刺激肾脏,使尿量增加; 2、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比较】 汉防己(粉防已)偏于祛湿利水,利水消肿见长,用于下焦湿热,四肢水肿等; 木防己( 广防已) ,偏于祛风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
藁本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 【性味归经】辛,温。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
马钱子 【来源】: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①《纲目》:“苦,寒,有毒。”②《本草原始》:“味苦,寒,大毒。”归肝、脾二经。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麻木瘫痪,重症肌无力等。 马钱子
马钱子 1.通络止痛:用治风湿顽痹或拘挛麻木。 2,消肿散结: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近年用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 主治: 1.通络止痛:用治风湿顽痹或拘挛麻木。 2,消肿散结:用治外伤瘀肿疼痛及痈疽肿痛。近年用治多种癌肿,有一定疗效。 3.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风寒湿痹、全身关节拘急、麻木,癌肿等。 马钱子
禁忌 不宜生用、多服久服;体质虚弱及孕妇禁服。过量中毒可引起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本草经疏》:“气血虚弱、脾胃不实者,慎勿用之。”毒性马钱子含有番木鳖碱,成人用5~10毫克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毫克可致死亡。曾报道用马钱子治疗白喉总剂量达50.54毫克时,引起中毒。亦有服九转回生丹(主要成分为马钱子与地龙)而致中毒或马钱子7粒中毒致死的病例。
[主要成分】生物碱 【药理】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本品所含的番木鳖碱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兴奋作用。 2. 硝酸番木鳖碱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番本鳖碱具有强烈苦味,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机能和食欲。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试验证明,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其作用强度超过可待因。小鼠酚红排泌法证明,马钱子碱40mg/kg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强度与氯化氨无显著差别。平喘作用弱。但动物实验发现,当用药时间延长,用量增加时,能加强家兔抗组织胺的作用。 5.抗菌作用:体外试验表明,0.1%马钱子碱能完全抑制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的生长。 6.其它作用 马钱子碱对感觉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马钱子碱和番木鳖碱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呈现箭毒样作用。
豨莶草 [来源] 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 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的地上部分。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1、用于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 单用或配海桐皮用; 2、解热毒,治疗痈疮肿毒、皮肤湿疹,单用捣碎外敷或内服有效。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豨莶草煎剂腹腔注射对小鼠免疫功能实验表明,用药组胸腺萎缩变薄,分叶不清,小鼠生长缓慢,结合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和Ea,Et花环形成率下降,说明对小鼠细胞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使脾脏重量减轻,血清抗体滴度降低,细胞内DNA和RNA吖啶橙荧光减弱,表明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给药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血清溶菌酶活性降低,提示对非特异性免疫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3、降压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
4、抗血栓形成及对肠系膜微循环障碍后血流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5、抗早孕作用。 6、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7、其他作用:豨莶草90%甲醇提取物对血管紧张肽转变加速因子酶(ACE)抑制活性达30-40%。豨莶草煎剂按100g/kg给鼠灌胃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90%。
路路通 【来源】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干燥成熟果序。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丝瓜络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实的维管束。 性味 性症,味甘。 功能主治 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伸筋草 【来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 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 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1、祛风除湿----本品辛散温行,性走不守,为祛风湿常用药物,用于风湿、四肢厥冷,配羌活、独活、五加皮、秦艽等; 2、舒筋活络,本品温通辛散,能活血通络,用于跌扑损伤,瘀血作痛,配伸筋草、牛膝、续断、桃仁、红花等。 本品是一味不花钱的民间药物。
白花蛇 【来源】蝮蛇科五步蛇或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以上二蛇均为毒蛇,《本草图经》:“白花蛇,有大毒,头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断干者。” 【常见名称】五步蛇(百步蛇、棋盘蛇、蕲蛇<湖北蕲州>、大白花蛇),银环蛇(寸白蛇、手巾蛇、金钱白花蛇、小白花蛇、金钱蛇<二广>)。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通络、止痒、止痉。 ⑴祛风通络——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尤其对风湿顽痹、肢体麻木不仁疗效显著。可配伍豨签草、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 ⑵止痉——治疗破伤风、颈项强直等证。配伍乌梢蛇、蜈蚣等药同用 ⑶止痒——治疗麻风病、顽癣等。可与乌梢蛇、雄黄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研末服,。
蚕砂 【来源】蚕蛾科家蚕的粪便。原蚕屎《别录》陶弘景称蚕砂。 【常见名称】蚕矢 【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肝、脾、胃经。
【功效应用】祛风除湿、化浊和胃。 可以治疗风湿痹痛,其祛风湿之中善于化肠胃的浊湿,主治湿浊内阻,腹痛转筋等证。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入汤剂应包煎。
松节 【来源】松科大乔木油松、马尾松(鄂区)等同属植物茎干的瘤状节。锯一寸条子,酒浸,切片。根——松根 果实——松球 幼枝——松金头 树皮——松树皮 叶——松叶 树脂——松香 花粉——松花粉 树节——松节 【常见名称】松榔头
【性味归经】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燥湿、通络止痛。 适用于风湿痹证的筋骨关节疼痛,单用或与其他祛风湿药配伍泡煎。主要用于痹证。 【用法用量】
2、祛风湿清热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多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散苦泄寒清,故多具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 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多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散苦泄寒清,故多具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 适应范围 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症。但经配伍温经散寒药,亦可用于风寒湿痹。 具体药物: 〖秦 艽〗 〖防 己〗 〖桑 枝〗 〖豨莶草〗 〖臭梧桐〗 〖海桐皮〗 〖络石藤〗 〖穿山龙〗 〖丝瓜络〗
秦艽 【来源】龙胆科大叶龙胆,小叶秦艽的根。 【性味归经】辛、苦、平,胃、肝、胆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通虚热。 1、祛风湿——用于风湿痹痛、肢节酸痛、挛急不遂等证。由于其质润而不燥,气平对寒湿,湿热均可用,称“风药中之润剂”。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肢体酸痛之症。有人认为能通便。
2、通虚热——本品是退虚热常用之品,对于骨蒸渐热、盗汗等证可用。本品又能退除虚热,治疗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 3、用于湿热黄疸。秦艽功能化湿退黄,故可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茯苓、泽泻等配伍。 【用法用量】 【比较】 秦艽、防风为风药润剂,能祛风湿。 秦艽 : 以治内风为主——退虚热 防风: 以治外风为主——解表
桑枝 【来源】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桑白皮、桑椹(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常见名称】桑条、嫩桑枝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行水气。
【功效应用】祛风湿、通经络。 本品善祛风通络而利关节,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酸疼、麻木拘挛等证。本品善走四肢经络,凡治四肢关节疼痛,特别是上肢的痹痛,前人有“以枝走肢”的说法,因其性平,无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均可用。李时珍:“桑枝不冷不热可以常服。” 【用法用量】
臭梧桐 【来源】:为马鞭草料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叶。 【功效】:祛风湿,降血压。 【主治】: 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病,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疽疮疥。
海桐皮 【别名】刺桐、山芙蓉、空桐树 【来源】豆科乔木刺桐Erythrina indica Lam.的树皮或根皮。四季可采,晒干。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筋通络。用于风湿麻木,腰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常配合牛膝、薏苡仁、五加皮等药同用。治湿热下注、脚膝疼痛的病症,可配合萆薢、木通等药同用。此外,外用治各种顽癣,本品外用治疥癣,可配合川槿皮、蛇床子。
络石藤 【来源】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的干燥带叶藤茎。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喉痹,痈肿,跌扑损伤。
穿山龙 [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 [性味] 性温,味甘、苦。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止咳化痰,祛风止痛。用于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闪腰、咳嗽喘息、气管炎。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性能功效 本类药物多苦甘温,入肝肾经,苦燥,甘温补益,故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适应范围 主要用于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疼痛等风湿痹证。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及中风后遗半身不遂等证。 具体药物: 〖五加皮〗〖桑寄生〗 〖狗 脊〗 〖千年健〗
狗脊 【来源】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根茎。 【常见名称】百枝、狗青、扶筋、金毛狗脊、黄狗脊、桑毛。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本品性温,能温散风湿,味甘入肝肾,故能补肝肾而强筋骨,常用于风湿痹证、腰脊酸痛、足膝无力等证。对于肝肾不足,兼有风寒湿邪者尤为适宜。狗脊具有和缓温胃之功.对因寒邪侵胃所致的各种胃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均有疗效.
桑寄生 【来源】桑寄生科桑寄生和槲寄生的茎枝。 【常见名称】寄生树、毛叶桑寄生、柿寄生、槲寄生(北寄生、柳寄生)、桑寄生(广寄生、桃木寄生、沙梨寄生、枇杷寄生、油茶寄生)。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1.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本品苦平能祛风湿,入肝肾二筋(肝主筋、肾主骨)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风湿痹证、腰膝酸痛、筋骨痿弱。与独活、牛膝等配伍应用。 2、补肝肾 由于本品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可取本品补益肝肾。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脚膝痿弱无力等。与杜仲、续断等配伍应用。 3.养血安胎,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等。与续断、菟丝子、阿胶等配伍。 此外,本品又有降压作用。
五加皮 【来源】五加科植物五加、无梗五加、刺五加等的根皮。 【常见名称】文章草、文章、五花、豺节、刺通、茨五甲、鸡脚风、南五加皮。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肾经。 【功效应用】祛风湿、强筋骨
【比较】五加皮、香加皮均能祛风除湿(风湿痹痛)。 五加皮 —— 长于补肝肾、强筋骨、温肾化湿,易化水湿之功。 适用于风湿痹痛、肝肾亏损、气血瘀阻的腰膝疼痛、筋骨痿软等证。 【比较】五加皮、香加皮均能祛风除湿(风湿痹痛)。 五加皮 —— 长于补肝肾、强筋骨、温肾化湿,易化水湿之功。 香加皮 —— 本品有毒,祛风湿作用强,并能温化水湿。
乌梢蛇 【来源】本品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 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盘成圆盘状,干燥。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二、利湿药 掌握利湿药茯苓、猪苓、车前子、金钱草、木通、滑石的功效、主治和特点;了解通草、瞿麦、茵陈、地肤子的功效。
概念: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性能:甘、淡,入肾、膀胱经。 功效: 1、利水消肿——渗泄体内局部病理性水液为 目的。 2、利尿通淋——疏通水道为目的。 3、利湿退黄——消除黄疸为目的。 适应证:水湿潴留诸证。 1、水肿、腹水、痰饮、泄泻、带下等水饮潴留证。 2、淋证、尿浊等水道不利证。 3、黄疸、湿温、湿疮等湿热证。
配伍: ⑴水肿兼表证——配解表药; ⑵水肿日久,属脾肾阳虚——配温补脾肾药,且为主药; ⑶湿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药; ⑷血淋——凉血止血药; ⑸泄泻——配健脾药。 注意: ⑴阴津亏虚者慎用。 ⑵水肿、泄泻之虚者,应补虚为主。 ⑶滑利性强者,孕畜慎用。
茯苓 利水渗湿 健脾和中 安神宁心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 别名:茯灵、茯兔、松苓、松薯。 炮制:生用。
性能: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本品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既可利水渗湿,又可健脾养心。 应用: 1、水肿及痰饮、泄泻、带下等水湿潴留证。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芪、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 3、心脾两虚,心神不安。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按:其多糖部分可抗肿瘤。
【按语】 凡用茯苓,其目的在于补不在于泄,茯苓之作用,在于泄不在于补。盖气之所至,水亦无所不至,气之所止,水亦无所不止,利其水所以行其气也。茯苓能宁心益脾补肾,以其行有形之水,布无形之气也。 利水行气,起阴以从阳,布阳以化阴,俾清生浊降,外达下行,而心脾肾三脏得以补益也。
茯苓淡而能渗,甘而能补,能泻能补,两得其宜之药也。利水湿以治水肿小便不利,化痰饮以治咳咳嗽、痰湿入络之症,健脾胃而能止泻止带,宁心神治惊悸失眠。药性平和,无伤正气之弊,以其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故脾虚湿盛,正虚邪实之症尤为适宜。 世补斋医书有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有可行湿。」以为其化痰之功实与利水渗湿攸关,不无道理。然则利水渗湿之品,并非均能化痰,则茯苓之用,亦有所特殊者。
【化学成分】菌核含β-茯苓聚糖约占干重93%和三萜类化合物乙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此外,尚含树胶、甲壳质、蛋白质、脂肪、甾醇、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呤、组氨酸、胆碱、β-茯苓聚糖分解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4.抗肿瘤作用; 5、茯苓多糖体增加免疫功能;
6.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 7.其它作用 7.1.乙醇提取物有使兔血糖先升高后下降的作用。 7.2.茯苓的水,乙醇及乙醚提取物对离体蛙心都有增强心脏收缩以及加速心率的作用。 7.3. 茯苓体内外均明显抑制MAO-B活性。
茯苓霜 茯苓霜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听起来比较陌生,但如果说起它的主要成分茯苓,白茯苓100克,鲜牛奶50克,蜂蜜适量即可。 所谓茯苓霜,其实是把新鲜茯苓打成粉,脱水风干之后留下的霜状结晶物质。别看它看起来并不起眼,那可是茯苓的全部精华所在! 而《红楼梦》里的茯苓霜,则是来自广东,是当时广东的官员送给贾府女眷的礼物,而且根据书中描述,这些茯苓霜总共也不过区区几篓,这么珍贵,它到底好在哪呢? 首先,找一个大盆,盛些凉水,将药店买回来的白茯苓掰成小块,放进盆里,浸泡2个小时,2个小时之后,给笼屉上铺上一块干净的纱布,然后再将泡好的白茯苓放在纱布上,用中火蒸40分钟,40分钟之后,把蒸好的茯苓取出来,放进搅拌机,这时候再把牛奶也倒进去,盖上盖子,开始搅拌,一直搅拌到看不到明显的颗粒的时候,就算搅拌好了。然后再把它们倒进沙锅,用大火烧开,锅一开就算好了,稍微冷却以后,再加入适量的蜂蜜。这样,这道茯苓霜就做好了。 据记载就说,如果吃茯苓至百日的话,可以肌肤润泽、延年耐老。实际上说茯苓本身大家都知道是一个滋补佳品,但是它本身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强的。据《本草品要经会》是这样记载的,就是说茯苓可以很好地去除人脸上长的疮、斑,以及妇女产后那种产生的黑斑,因此也经常拿蜜和茯苓末去做面膜。
比较 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利肌肤水肿; 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淋证。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健脾。 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安神。
猪苓 来源: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 别名:豕零、猪屎苓、地乌桃。陶弘景:“其块黑似猪屎,故以名之。” 炮制:生用。 性能:甘、淡,平(微寒)。归肾、膀胱经。
来源 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 (Pers.) Fries的菌核。 性味 性平,味甘、淡。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 应用:本品淡可渗湿,作用强于茯苓;性平微寒,宜于热性水肿。 1、水肿、小便不利,单用或配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等; 2、寒湿阻滞水湿不分的泄泻,配苍术、白术、泽泻、陈皮等; 3、湿热黄疸,尿黄偏于湿胜者,配茵陈、白术、茯苓、桂枝等; 4、淋浊、带下,配栀子仁、茵陈、苦参、黄柏等。
猪苓 : 利水通淋,除湿退肿 能利水道,为渗湿利水的要药。其利水之功优于茯苓,但无补益作用。 李时珍云:猪苓淡渗,气升而不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附:1.《伤寒论》226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2.猪苓多糖可抗肿瘤、抗辐射、护肝。
车前子 来源:车前科车前、平车前的种子。别名:芣苢、当道、车轮菜、牛遗、马舄、猪耳朵、驴耳朵、车轱辘子。 炮制:生用;盐炒。 【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清肝明目,祛痰。 1、利水通淋,本品味甘淡能渗湿,性滑利能降泄,故能利尿通淋。用于: 1)湿热淋浊,排尿痛,配木通、滑石、瞿麦等;2)水肿尿不利或水泻,配茯苓、薏仁、猪苓等。 2、清肝明目,本品甘寒,能清肝胆之热而明眼目,用于:1)目赤肿痛,配青葙子、夏枯草、菊花、龙胆草等;2)肝肾不足的迎风流泪等,配地黄、山药、菟丝子等。
车前草 来源:为车前科车前、平车前的全草 性能疏要:本品亦可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清肺,但渗湿作用逊于其子,而清热力较强,尤宜于热淋尿短赤涩痛;又可清解热毒,用于疮痈、咽痛、痄腮等。
滑石与车前子 滑石与车前子均能利水。但滑石利水而可以祛暑;车前子利水道而不伤正气,兼益肝明目之效。 【主要成分】车前子碱等 【药理】 1、抗菌; 2、利尿; 3、止咳、祛痰和降压等。
泽泻 利水通淋 泻肾火 来源:泽泻科泽泻的块茎。别名:荬(《本经》)、水泻、及泻、一枝花、野慈菇、建泽泻、川泽泻等。《纲目》:“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炮制:盐炒;麸炒或土炒。 性能;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泻肾火。 1、利水渗湿,本品甘淡渗湿,性寒泄热。利水之功强于茯苓,又可泄膀胱湿热及肾火。 应用:水肿、泄泻、带下、痰饮、小便不利。如五苓散、猪苓散等。 2、泻肾火,本品咸寒入肾,能泻肾及膀胱之热,用于肾虚相火妄动、滑精等,配知母、黄柏、生地黄等,如六味地黄丸。 其他:①内耳眩晕症;②高血脂症。今尚用于冠心病、室性早搏、脂肪肝等。 用法:泻肾火用盐泽泻,利水用麸炒。
滑石 来源:硅酸盐类矿物滑石。别名:液石、脆石、画石、飞滑石、白玉粉等。《纲目》:“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故以名之。” 炮制:研末或水飞。 性能:甘、淡,寒。归胃、膀胱经。 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热,祛湿敛疮。 本品淡可渗湿,甘能和胃,滑可利窍,寒能清热。为暑令常用药。
应用: 1、利水通淋,用于淋证、小便不利——宜于尿道涩痛者。 配木通、车前子、海金沙,金钱草等; 2、清热解暑,本品甘淡能渗湿,寒能清热,署为热邪,暑多夹湿,热清湿去,故暑热得解,常用于: ⑴暑湿泄泻,配薏仁、茯苓、厚朴等; ⑵暑热烦渴——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六一散(加青黛为碧玉散——兼目赤肿痛、口舌生疮;加朱砂为益元散——心烦躁扰;加薄荷为鸡苏散——头晕); ⑶湿温。 3、湿疮、湿疹。 用法:入煎剂布包。 按:本品今尚用于①慢性胃炎——配延胡索、白芍、甘草;②复发性口疮——配冰片、银朱外涂; ③烧伤——作膏外涂。
关木通 来源:马兜铃科东北马兜铃(木通马兜铃)的藤茎。按:以往尚有毛茛科小木通、绣球藤的藤茎充本品使用;2003年4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1版报道:国家药监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龙胆泻肝丸木通改用木通科木通。别名:通草(古代)。《纲目》:“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之木通也。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炮制:生用。
木通 清热利尿 通利血脉 为临床常用的利水泻热药物.
木通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 【性味归经】:性能:苦,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尿通淋,通利血脉,清心降火。 本品大苦大寒,性通利。上清心火,下利膀胱湿热;又可通利气血关节,利痹、通乳。为清热利湿的上品。 应用: 1、心火上炎,口舌生疮配生地、黄连、黄芩、竹卷心等;或心火下移小肠,心烦尿赤,配生地、甘草等。 2、膀胱湿热的淋证,配瞿麦、大黄、滑石、栀子等。 3、乳汁不通,配穿山甲、王不留行、当归、黄芪等。 4、痹痛——宜于湿热痹痛,配桂枝、当归、羌活、桑寄生等;但配伍后可用之血虚寒厥证,如当归四逆汤(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 5、水肿实证,配猪苓、茯苓、苏叶等; 作为辅助药可用于脚气、肾炎水肿。
泽泻与木通 泽泻与木通均为利水祛湿药,泽泻偏于泻肝肾经之湿热,木通偏于泻心与小肠经之湿热,临床用量不宜过大,能大泻心肾之气,使肾功能衰竭。
通草: 来源:五加科灌木通脱木的茎髓。别名:葱草、通草花、方通草、丝通草等。 功用疏要:本品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清热利湿、通气下乳。 临床用于湿热下注的淋证轻症、产后乳少等;又可用于湿温初起、水肿等。其药性和缓,利水而不伤阴。
茵陈:清湿热,退黄疸,利水道 为清利湿热的要药,优善清肝胆湿热而退黄疸 茵陈:清湿热,退黄疸,利水道 为清利湿热的要药,优善清肝胆湿热而退黄疸 来源:菊科茵陈蒿、滨蒿的幼苗。别名:因陈、绵茵陈、臭蒿。 炮制:生用。 性能: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茵陈蒿 本品苦可泄降,寒可清热,长于清利肝胆及脾胃湿热,且可疏理肝胆之气,故为退黄疸首选药。 应用: 1、黄疸——阳黄、阴黄均可用。 2、湿疹、湿疮及湿温初起。 按:或认为本品可泄热,可代替柴胡使用。因其性较柴胡柔和,故用于素体阴虚而有实热,因而不耐柴胡之刚燥者。 用量:10—30克。临床有用至30—60克者。
薏苡仁: 利水渗湿,清热排脓 健脾止泻,除痹 薏仁(拉丁Semen Coicis英文名Coix Seed)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薏苡仁
健脾,渗湿,止泻,排脓。用于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白带,肺脓疡,阑尾炎。 常用量9~30克。 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薏苡仁
金钱草 除湿退黄 利水通淋 清热消肿 主要用于湿热尿淋、沙淋、排结石 四川大金钱草
金钱草 来源:报春花科过路黄的全草。别名:大金钱草、神仙对座草。按:金钱草还有其他品种,如唇形科的江苏金钱草、伞形科的江西金钱草、豆科的广东金钱草、旋花科的马蹄金(小金钱草)等。 炮制:生用。 过路黄
性能:甘、淡,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功效: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本品甘淡利尿,微寒清热。善入肝胆肾膀胱而清利湿热,尤善排石,为结石病首选药。又可解毒消肿。 应用: 1、湿热黄疸——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尤宜。可与茵陈、栀子同用。现代治疗胆石症配伍茵陈、黄芩、木香等同用。 2、淋证——尤善治疗石淋病症,可单味浓煎代茶饮服,或与海金沙、鸡内金等同用。 3、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可用鲜金钱草捣汁饮服,以渣外敷局部。
海金沙: 来源:海金沙科蕨类海金沙的孢子。《纲目》:“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别名:左转藤灰。 功用疏要:本品甘淡渗利,寒可清热,善清小肠、膀胱二经湿热而利水道,有利尿通淋之功。 临床宜于热淋尿道涩痛者。另可清利湿热而用于黄疸、水肿。入汤剂须包煎。 利水通淋,清热消肿, 为治疗热淋疼痛的要药
地肤子 [来源] 为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果实。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瞿麦:清热利水,通淋 【来源】为石竹科植物瞿麦Dianthus superbus L.和石竹D. chinens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江苏等地。夏、秋二季花果期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 【性能】苦,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应用】 1.淋证。本品苦寒泄降,能清心与小肠火,导热下行,有利尿通淋之功,为治淋常用药。尤以热淋最为适宜。常与扁蓄、木通、车前子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治小便淋沥有血,则与栀子、甘草等同用,如立效散(《和剂局方》);治石淋,与石韦、滑石、冬葵子配伍,如石韦散(《症治汇补》); 2.闭经,月经不调。本品能破血通经。对于血热瘀阻之经闭或月经不调尤宜,常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 【使用注意】孕畜忌服。
萹蓄 苦,微寒。归膀胱经。 本品苦降下行,通利膀胱,苦燥又能杀虫除湿止痒,主要用于淋痛及湿疹。 1.利水通淋 用于湿热淋证,可治疗泌尿系感染、结石、血尿等。 2.杀虫止痒 可治疗蛲虫等寄生虫病。亦可煎汤外洗治疗皮肤疮疹、瘙痒。
萆薢 来源:薯蓣科绵薯蓣、粉背薯蓣的根茎。 功用疏要:本品苦而微寒,归肝胃经。性善下行,功能利湿去浊,以分清降浊为特长;又可祛风湿、通络止痛。 临床以善于治疗膏淋、尿浊为特点;又可用于风湿痹痛,以腰背冷痛、下肢活动不利而麻木者为宜。
灯心草 【来源】 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的茎髓。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甘、淡。归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于】:1、热证小便水利、淋漓涩痛。2、心热烦躁、小儿夜啼、惊痫。此外本品外用吹喉,可治喉痹。
虎杖 来源:蓼科虎杖的根茎与根。 别名:阴阳莲、蛇总管、大虫杖、斑杖等。《纲目》:“杖,言其茎;虎,言其斑也。” 炮制:生用。 性能: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活血化瘀,化痰止咳。 本品苦可燥湿,寒能清热,可清利湿热而退黄疸;又善苦以泄血而活血化瘀;可清肺热而化痰止咳。 应用:1、黄疸。另可用于热淋、尿浊、带下。 2、血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癥瘕积聚等。 3、肺热咳嗽。 4、疮痈肿毒、咽痛、烫火伤、毒蛇咬伤等。
化湿药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藿香: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应用】 1. 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脘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初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 【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脘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初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 用于呕吐、泄泻等。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若胃寒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 用于暑湿症。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 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配伍紫苏、陈皮。 此外,可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
藿香: 辛温芳香,能化湿浊而避秽恶,因脾喜暖燥而恶湿,使湿浊去则脾胃健运而和畅。并且藿香芳香而不燥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除阴霾湿邪,扶脾胃正气,故为升清降浊,解四时不正之气的要药。本品治呕吐为其专长,又为脾胃呕逆之要药。
苍术: 来源: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除湿 ,明目,辟秽浊。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
应用】 1. 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寒湿白带,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治湿阻脾胃,而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腻厚浊等症,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应用;治寒湿白带,可配白芷同用。如湿热白带,又可配知母、苦参、墓头回;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可配黄柏、牛膝、薏苡仁等同用;湿温病证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2.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与羌活、独活等同用。 3. 用于风寒表证。与羌活、细辛、防风等同用。 4. 用于夜盲、眼目昏涩。与猪肝或羊肝、石决明等配伍同用。 附注: 同属植物北苍术A. chinensis ( DC. )Koidz.的根茎同作苍术入药。
佩兰 性味归经 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 解暑化湿,辟秽和中。 主治 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等
草豆蔻 本品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草豆蔻是一种传统中药,可以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草豆蔻还可与花椒、八角和肉桂等药材配合使用作为食品调味剂,可去除鱼、肉等食品的异味。此外,草豆蔻茎杆韧性大、通透性能好,是上等编织材料,编织的坐垫冬暖夏凉,具有预防和治疗坐疮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