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病 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Advertisement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三章 秋燥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 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气干燥特 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 短,易于痊愈。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中医内科学. 感 冒感 冒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温 病 教 研 室.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温 病 学. 回 顾 — 绪 论 温病四大家(清)代表著作学术成就 叶天士《温热论》 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阐明温病病因病机 发展温病诊断方法 薛生白《湿热病篇》 立湿热病专论 丰富温病理论及证治 吴鞠通《温病条辨》 倡导三焦辨证 规范四时温病证治 王孟英《温热经纬》 以经典为经,以后世名著为纬,系.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温病常用诊法.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九 章 第三 节 风 疹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风 温.
名师垂教 高热,神识昏蒙.
暑 温.
春 温.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温病学的历史成就与传染病救治的诸多思考 中日友好医院 晁恩祥 2010年11月.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开窍剂 概念:凡用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 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适应范围:闭证一口噤,握拳,脉有力等。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感 冒.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王 付 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秋 燥 主讲人 王洪京.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二) --斑疹脉象神色及常见症状 主讲人 王洪京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清热药.
气血同病辩证.
暑 温 主讲人 王洪京.
感 冒.
胃阴亏虚.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第二章 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陈达理 教授
开 窍 剂.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温 病 学

回 顾—常见温邪致病特点 ·温病的病因· 风 热 燥 热 湿 热 温 热 暑 热 病位在肺, —传变迅速,易逆传内陷 伤肺胃之阴 —肺胃津伤更突出 燥 热 —既可湿从燥化伤阴 —又可湿从寒化伤阳 主要在气分, 以三焦论为脾胃 湿 热 —起病即可里热盛而伤津 —后期多伤肝肾之阴 温 热 病位在阳明、心包、 厥阴肝、阴血— 神志失常突出 —起病即可里热盛而耗气伤津 —后期多伤心肝肾之阴 —易夹湿邪 暑 热

回 顾—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发 病·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 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回 顾—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 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证候特点 初起即现表证,一般无里热证 初起即见里热证,如无外感引发则无表证 病即传变 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逐步发展 由里外达,或进一步内陷深入 病 势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 初起治则 以解表透邪为主 以清泄里热为主 病 种 风温、暑温、湿温、秋燥 春温、伏暑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了解温病辨证的内容; 熟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和 临床运用规律; 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各阶段的病理特点和主要证候。

·温病的辨证· 何为辨证? 根据中医诊法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辨别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变部位、病变性质、邪正关系,归纳出证候类型。

温病辨证? 临床意义 证候 指导临床 ·温病的辨证· 发病的原因 病程的阶段 出现的先后 病位的深浅 邪正的消长 病变的层次 病变的性质 病证的类型 发展的趋势 传变的规律

·温病的辨证· 临床意义 分析温病病机的理论基础 辨别温病各种证候类型的基本纲领 判断温病过程中病位病情的标准 确立温病治则治法的依据

·温病的辨证· 温病的辨证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一、卫气营血(《内经》) —分布与生化 ·卫气营血辨证· 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 卫、气 脉外 气: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水谷精微 营:和调五脏,洒陈六腑 脉中 营、血 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 于脉,化以为赤,荣四末, 内注五脏六腑”

一、卫气营血(《内经》) —生理功能 卫—人体防御功能 气—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整体防御机能 营—维持机体功能的精微,有营养机体作用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内经》) —生理功能 卫—人体防御功能 气—人体脏腑的功能及整体防御机能 营—维持机体功能的精微,有营养机体作用 血—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有营养滋润作用

二、卫气营血辨证 —创立 为清代叶天士所创立,是以卫气营血 的理论来分析温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 化,分类归纳证候,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 ·卫气营血辨证· 二、卫气营血辨证 —创立 为清代叶天士所创立,是以卫气营血 的理论来分析温病的发生、发展、病理变 化,分类归纳证候,为治疗提供依据的一 种辨证方法。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卫气营血辨证· 卫 气 营 血

回 顾—常见温邪致病特点 ·温病的病因· 风 热 燥 热 湿 热 温 热 暑 热 病位在肺, —传变迅速,易逆传内陷 伤肺胃之阴 —肺胃津伤更突出 燥 热 —既可湿从燥化伤阴 —又可湿从寒化伤阳 主要在气分, 以三焦论为脾胃 湿 热 —起病即可里热盛而伤津 —后期多伤肝肾之阴 温 热 病位在阳明、心包、 厥阴肝、阴血— 神志失常突出 —起病即可里热盛而耗气伤津 —后期多伤心肝肾之阴 —易夹湿邪 暑 热

回 顾—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发 病·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 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回 顾—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鉴别表 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发 病 感邪即发,病发于表 感受外邪,不即发病,过时而发,病发于里 证候特点 初起即现表证,一般无里热证 初起即见里热证,如无外感引发则无表证 病即传变 由表入里,由轻到重,逐步发展 由里外达,或进一步内陷深入 病 势 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治疗得法易愈 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伏邪透尽方愈 初起治则 以解表透邪为主 以清泄里热为主 病 种 风温、暑温、湿温、秋燥 春温、伏暑

温病的病程 ·卫气营血辨证· 证 病位 表里 病情 邪正对比 病程 病理变化 卫分 浅 表 轻 正盛邪浅 初期 功能失调为主 气分 深 里 重 正邪俱盛 中期或极期 营分 较深 较重 邪盛正损 极盛期 实质损害为主 血分 最深 最重 邪盛正衰

1.卫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最 浅 病理特点 邪郁卫表,肺卫失和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辨证要点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不同病因,有相应的临床特征 风热?燥热?湿热?

注 意: 掌握卫分证的辨证要点:主证+病程阶段; 应与风寒表证鉴别; 有无病邪兼夹及里热郁伏表现; 注意审查病位重心。

卫分证—转归 转 归 ·卫气营血辨证· 若病情较轻—邪从表解 若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 —邪从卫入气 若感邪极重,或正气极虚,或失治误治 转 归 若感邪较重,或治疗不及时 —邪从卫入气 若感邪极重,或正气极虚,或失治误治 —直接传入营分或血分

2.气分证—形成 ·卫气营血辨证· 气 伏邪 营 血 邪 气 卫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渴喜饮,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2 1 4 伏邪 营 血 邪 气 1 卫 3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渴喜饮,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

·卫气营血辨证· 气分证—形成 较 深 温邪自卫到气 温邪直犯气分 气分伏邪外发 营分转出气分

气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病理特点 邪正剧争,热炽阴伤 临床表现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渴喜饮凉,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少阳气分证? 不同病因和所犯脏腑,有相应的 临床特征

注 意: 注意是否兼表或是否波及营血; 辨别有无痰湿兼夹; 明确邪犯部位; 审查邪势趋向。

Q&A: 气分证是不是一定有大汗?为什么? 病变部位不同有何不同的临床表现? 病邪性质不同有何不同的临床表现? 气分证大多为里热实证,那有无虚证呢?

·卫气营血辨证· 气分证—转归 正气奋起抗邪 邪退病愈 转 归 正虚邪少 邪入营血

3.营分证—形成 ·卫气营血辨证· 营 邪 气 伏邪 血 卫 气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4 营 邪 气 3 逆传 1 伏邪 血 卫 1 气 2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卫气营血辨证· 更 深 营分证—形成 气分传入 伏邪自营分化热 肺卫逆传营分 温邪直犯

营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病理特点 营热阴伤,扰神窜络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辨证要点 身热夜甚,心烦谵语,或斑点隐隐,舌质红绛 转 归 (1)邪退转出气分;(2)从营入血 (3)影响脏腑功能

注 意: 掌握营分证的主证; 注意动态观察; 注意气分之邪是否尽解; 营分证与热入心包证的异同; 区别营、血分证的界限。 热灼营阴 热闭心包

·卫气营血辨证· 最 深 4.血分证—形成 营分传入血分 卫或气分传入 血分伏热自发

血分证: ·卫气营血辨证· 病理特点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临床表现 身热灼手,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辨证要点 斑疹密布,出血,舌质深绛。

注 意: 明确出血部位; 注意血脉瘀滞的表现; 细察动风倾向; 重视气脱征兆。 热盛迫血 气血两燔 血热动风

·卫气营血辨证· 血分证: 邪退,病情缓解 转 归 血脉瘀阻,脏器衰竭或急性失血、气随血脱而死亡 肝肾阴伤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表 证型 病理 临床表现 辨证要点 备注 卫 邪郁卫表肺卫失和 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咳嗽,口微渴,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浮数 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气 邪正剧争热炽津伤 壮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多,口渴喜饮,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病变范围广泛,热盛阳明多见 营 热灼营阴扰神窜络 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不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身热夜甚,时谵语,或斑点隐隐,舌质红绛 血 动血耗血瘀热内阻 身热夜甚,躁扰不安,或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舌质深绛 斑疹密布,多部位急性出血,舌质深绛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卫气营血辨证· 一、卫气营血辨证 —相互传变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何谓传变? 叶天士 2.传变的方式有三: 卫 气 营 血 血 营 气 卫 (多见于新感温病) (多见于伏气温病) 一为自表入里 一为由里外达 一为不分表里渐次

·卫气营血辨证· 卫气同病? 卫营同病? 气营两燔? 气血两燔?

卫气同病? 发热,微恶风寒, 但热势高,口渴, 心烦,舌红苔薄黄,脉数。

卫营同病? (1)卫分未解,直接传入营分 (2)营分兼表 — 伏气温病 表现:身热夜甚,微恶风寒,心烦不寐,口反不甚渴,舌红绛,脉细数。

气营两燔 气分高热+营热阴伤 气血两燔 气分高热+耗血动血

3.逆传:指温邪自肺卫内陷心营的过程。 4.影响传变因素: (1)感邪性质 (2)温邪的毒力 (3)体质类型 (4)治疗是否及时恰当 ·卫气营血辨证· 3.逆传:指温邪自肺卫内陷心营的过程。 4.影响传变因素: (1)感邪性质 (2)温邪的毒力 (3)体质类型 (4)治疗是否及时恰当

病例讨论 病例一 发热(38○C),伴微恶寒,鼻塞流涕,咽痛,扁桃体红肿,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脉浮数。 卫分证(风热病邪):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病例讨论 病例二 发热(39○C以上),入暮尤甚,唇干齿燥,口干,反不甚渴饮,心烦不寐,下肢皮肤散在性红疹,尿黄赤不畅,便秘,舌质红绛,脉细数等。 营分证: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时谵语,或斑疹隐隐,舌质红绛)

病例讨论 病例三 患者患感冒发热,……曾屡进西药退热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持续高热达38.8 ○C ……口渴,汗出,咽微痛,脉象浮大,舌苔薄黄。 气分证: (辨证要点:但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病例讨论 病例四 发热(38.5 ○C),身热灼手,躁扰不安,不能识人,双下肢斑疹密布,尿血,舌色深绛。 血分证: (辨证要点:斑疹密布、出血及舌质深绛)

病例讨论 病例五 发热(39○C),伴微恶寒,汗多,头身疼痛,心烦,口渴喜饮,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卫气同病: 指表邪入里化热,气分的热势已盛而表证仍未消除的病证。症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 治宜清热解表、表里两解。

病例讨论 病例六 发热(40○C),面赤,烦躁不安,时有谵语,抽搐,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洪数。 气营同病: 指气分与营分同见邪热炽盛证者。 症见壮热、烦渴、神志昏迷、透发斑疹、舌绛、苔黄燥等。 治宜清气凉营为主。

·三焦辨证· 温病的辨证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Q&A: 三焦到底是什么? 三焦到底有形无形? 三焦如果有形,它在人体什么部位?

·三焦辨证· 二、三焦辨证 三焦是六腑之一 有具体的形态结构 指:肠系膜、大小网膜等 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疏通水道,运行水液 三焦的含义

二、三焦辨证 三焦的含义 ·三焦辨证· 三焦是人体上中下部位的划分 (三焦划分不单纯根据部位,还结合三焦及 脏腑功能) “上焦如雾” 肺、心 “上焦如雾” 肺、心 “中焦如沤” 脾、胃、肝、胆 “下焦如渎” 肾、膀胱、小肠、大肠 —《灵枢·营卫生会》

二、三焦辨证 三焦的论述 ·三焦辨证· 《难经》《内经》 三焦是阳气运行的通道 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 三焦是对人体三大部位的概括 三焦是传化之腑中的一腑 三焦的论述 《难经》: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 于五脏六腑。 《内经》: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脏腑三焦划分 吴鞠通《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上焦如雾” 肺、心(心包) “中焦如沤” 脾、胃、胆、大肠 “上焦如雾” 肺、心(心包) “中焦如沤” 脾、胃、胆、大肠 “下焦如渎” 肝、肾、膀胱、小肠 “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

二、三焦辨证—含义 ·三焦辨证· 三焦辨证: 结合三焦部位及三焦功能,将温病所 导致的脏腑器官功能失调及器质性损 害而产生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疾病的病位、病性及浅深层次, 归纳证候类型,指导治疗及疾病 发展、预后的判断。

·三焦辨证· 二、三焦辨证 三焦的证候与病机

1.上焦证: ·三焦辨证· 主要包括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的病变 病机: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邪犯肺卫证 辨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苔薄白欠润,脉浮数等。

·三焦辨证· 肺热壅盛证 病机:邪热壅肺,肺气闭阻 辨证要点:身热,咳喘,苔黄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咳喘气促,口渴,苔黄,脉数等。

·三焦辨证· 湿热阻肺证 病机:湿热阻肺,肺失肃降 辨证要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苔白腻 临床表现:恶寒,身热不扬,胸闷,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等。

·三焦辨证· 化源欲绝 — “死证之一” 指肺不主气,生气之源衰竭的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全身大汗,汗出如涌,脉象散乱,咳唾粉红血水,面色反黑等。

·三焦辨证· 热陷心包证 常夹痰兼瘀 病机:邪热内陷,机窍阻闭 辨证要点:神昏,肢厥,舌绛 临床表现:身灼热,神昏,肢厥,舌蹇,舌绛等。 阴阳离绝、内闭外脱

临床表现:身热,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寐,间有谵语,舌苔垢腻,舌色不绛,脉濡滑数等。 ·三焦辨证· 湿蒙心包证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病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辨证要点:神志时清时寐,舌苔垢腻 临床表现:身热,神识昏蒙,似清似昧或时清时寐,间有谵语,舌苔垢腻,舌色不绛,脉濡滑数等。

·三焦辨证· 上焦证 不传变,邪从表解 传入中焦 病情加重 小 结 肺气受伤,化源欲绝 内陷心包,内闭外脱

2.中焦证(中期或极期): ·三焦辨证· 主要包括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足太阴脾等 病机:胃经热炽津伤 辨证要点:壮热,汗多,渴饮,舌苔 黄燥,脉洪大 阳明热炽证 (阳明经证) 临床表现:壮热,大汗出,心烦,面赤,口渴引饮,脉洪大而数等。

辨证要点: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三焦辨证· 阳明热结证 (阳热结肠腑证、阳明腑实证) 病机: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辨证要点: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临床表现:日晡潮热,或有谵语,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部硬满疼痛,舌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力等。

·三焦辨证· 肠腑蓄血 病因:邪热损伤肠络,血溢肠间 病机:邪热与瘀血相结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神志如狂,大便色黑等。

·三焦辨证·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病机:湿热积滞搏结,肠道传导失司 辨证要点: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临床表现:身热,烦躁,胸脘痞满,腹痛,大便溏垢如败酱,便下不爽,舌赤,苔黄腻或黄浊,脉滑数等。

·三焦辨证· 湿热中阻证 病机:湿热困阻脾胃,升降失司 辨证要点:身热,脘痞,呕恶,苔腻 湿重热轻:身热不扬,胸脘痞满,泛恶欲呕,舌苔白腻,或白厚,或白苔满布,或白多黄少等。 湿热并重/热重湿轻:高热持续,不为汗衰,烦躁不安,脘腹痛满,恶心欲呕,舌苔黄腻或黄浊。 临床 表现

病邪虽盛,正气亦未大伤,故邪正斗争剧烈,只要治疗得当,尚可驱邪外出而解。 但若邪热过盛或腑实严重,或湿热秽浊阻塞机窍,均属危重病证。 ·三焦辨证· 中焦证—总的特点 病邪虽盛,正气亦未大伤,故邪正斗争剧烈,只要治疗得当,尚可驱邪外出而解。 但若邪热过盛或腑实严重,或湿热秽浊阻塞机窍,均属危重病证。 若湿热久在中焦,或素体阳气不足往往从湿而化,进一步损伤阳气形成湿盛阳微或寒湿之证。

3.下焦证(温病后期): ·三焦辨证· 主要包括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 病机:邪热久羁,耗伤肾阴 辨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与手足背,口干咽燥, 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 肾精耗损证 临床表现:低热,神惫委顿,消瘦无力,口燥咽干,耳聋,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干枯而痿,脉虚。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甚或瘛瘲,舌干绛而萎,脉虚 ·三焦辨证· 虚风内动证 (“水不涵木”、阴虚风动证) 病机: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甚或瘛瘲,舌干绛而萎,脉虚 临床表现: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热,心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脉虚弱等。

·三焦辨证· 下焦证—小结 邪少虚多 病情缓解,阴津大衰—病情较重 正气渐复,正能敌邪—外出而愈 阴津耗竭,阳气失于依附—阴竭阳脱

二、三焦辨证—相互关系 ·三焦辨证· 1. 表示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和证候表现。 2. 标志着温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始于上焦” 3. 从三焦病机演变过程看,反应了某些病发于表的新感温病的病程发展阶段。 4. 由于感邪性质不同,体质类型有异,三焦病机的发生演变不一定照上述程序。如:暑热病邪直犯心包,湿热病邪直犯中焦。 5. 三焦病变可相互交错,相互重叠。

二、三焦辨证—传变 顺 传 逆 传 顺传: 温邪始犯上焦手太阴 肺,继则传至中焦阳 明胃的过程。 特点: 温邪以脏传腑,正气 ·三焦辨证· 二、三焦辨证—传变 顺 传 逆 传 顺传: 温邪始犯上焦手太阴 肺,继则传至中焦阳 明胃的过程。 特点: 温邪以脏传腑,正气 逐邪外出,病情趋于 缓解,预后较好。 逆传: 温邪自手太阴肺传至 手厥阴心包的过程。 特点: 发病急骤,来势凶猛, 病情危重,预后较差。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上焦肺 中焦脾胃 卫 气 营 血 上焦心包 联 下焦肝肾 系 ·温病的辨证·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卫 气 营 血 1.分析温病病理 变化 2.明确病变部位 3.归纳证候类型 4.掌握病程阶段 和传变规律 5.确立治法, 指导治疗 联 系

区 别 ·温病的辨证· 长于辨析病变的阶段、浅深、 轻重 卫气营血辨证 不足 未能辨明具体病变脏腑 详于实证,略于虚证 详于温热,略于湿热 长于辨析病变的部位、性质、 证候类型 不足 三 焦 辨 证 部位与现代解剖位置不一致 未论述出血证,动风未述实证

病案一: 患者,男性,8岁,1998年3月17日就诊。 发热咳嗽1日,神昏谵语半日。 患者昨日感发热,微恶风寒,咳嗽痰稀,以为感冒而未在意,晚上诸症加重(T:40.5℃),伴胸闷胸痛,呼吸气促,今上午突见神昏谵语,胸腹灼热,四肢厥冷,舌謇,舌绛。

中医诊断:风温 证型:逆传心包证 辩证分析:患者感风热病邪,初起邪在肺卫,故见肺卫表热证。由于风热善行数速变,传变迅速,加之患儿脏气清灵,正气未充,服药不当,以致热邪横逆内陷心包,堵闭清窍,故突见神昏谵语,身灼热;痰热阻闭包络,故舌謇,四肢厥冷;心包属营,故舌红绛。 治法:清心开窍 主方: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用药:玄参心,莲子心,竹叶卷心,连翘心,水牛角屑,连心麦冬

病案二: 陈某,女,10岁,于2001年9月10日初诊 咳嗽3天。 患者于3日前因外出郊游,出现咳嗽,少痰,自觉全身轻微怕冷,测体温37.8℃,咽干鼻燥,口渴,头痛少汗,舌边尖红,苔薄白欠润,脉右寸数大。家人给予银翘制剂治疗,病略有好转,但上症仍存。胸透正常,血象无异常。

病名:秋燥 辨证:燥热袭于肺卫 病机:本证为温燥初起,邪袭肺卫之候。以肺卫失宣,肺胃阴伤为病机特点。 治法:辛凉透邪,甘润养津 方药:桑杏汤 桑叶5克,杏仁5克,沙参6克,象贝6克,豆豉3克,栀皮5克,梨皮5克

病案三: 李某,男,14岁,于1999年3月12日初诊。 发热、咳喘3天。 患者曾自用解热药效不显。现仍有发热,测体温38℃,汗出热不解,口渴,咳嗽,喘憋,二便正常。胸透示:双肺纹理增粗,其它检查无异常发现。舌红苔黄,脉数。

病名:风温 辨证:肺热壅盛 病机分析:本证为风热病邪化热入里,热壅于肺所致。里热炽盛,肺气失于宣降为其病机特点。 治法:清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 麻黄6克,杏仁9克,石膏30克,甘草5克

病案四: 王某,男,35岁,于2001年4月5日初诊。 高热4天,鼻衄1日。 患者于4日前突然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未加注意。继之高热不退,测体温40℃,伴有口渴,烦躁。近2日鼻中出血3次,每次10余毫升,胸部皮肤也有出血斑点。在某西医院曾诊断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用西药治疗无效,而转入中医求治。现上症俱存,查舌质红绛,苔黄,脉数。

病名:春温 辨证:气血两燔 病机:本证为气分之热未解,而血分之热已盛之候.以阳明热炽,里热炽盛,迫血妄行为病机特点。 治法:气血两清 方药:化斑汤加减 生石膏30g,知母12g,生甘草9g,玄参9g,犀角6g,粳米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