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大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学 弈 广东佛山南海狮山镇联表小学朱瑞仪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某某某的 个人简历.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白云区第六中学 2015年5月22日.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论语》论君子 钱逊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精选.
第一编 第二章孔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论语》十则.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君子之风.
10.2 立方根.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传统与智慧 ——传统道德与人生智慧.
高考《论语》专题复习.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图表的创建.
八年级下数学课题学习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数格点 算面积.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学而》
Harvard ManageMentor®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1)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Harvard ManageMentor®
淘气的猴子.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找 因 数.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大学》

《君子之 》 风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

《君子之风》 1、孔子的安贫乐道是否有“酸葡萄”心理? 2、如何真正理解颜渊和孔子的“乐” ?

《君子之风》 1、孔子的安贫乐道是否有“酸葡萄”心理? 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 孔子曰: “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 ,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君子之风》 2、如何真正理解颜渊和孔子的“乐” ? 乐,并非以箪食、瓢饮、在陋巷或疏食、饮水、曲肱枕之而乐,乐是因为作为君子能够坚守自己心中的信念——道义, 而不以贫累其心、改其乐。

《君子之风》 君子喻于义,小人呢? 利

《君子之风》 小人求什么利? 生命、财富、权位……

《君子之风》 探究:君子可以获利吗? 可以,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所取之利并不害义,那便是合宜的、正当的。君子主张的是“见利思义”,利字面前,坚守正义,甚至能舍生取义。

君子的修身除了守义、求知并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外,还包含什么?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5•18 】

《君子之风》 君子具有了这些内涵和并实践之后,将体现出怎样的特性来?

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评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评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

“‘知者乐,水。’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水。’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1)弘毅:弘,广大。毅,坚毅。宽宏坚毅。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7) (1)弘毅:弘,广大。毅,坚毅。宽宏坚毅。 (2)仁以为己任 : (宾语前置) (3) 已:罢休,停息。

(8.7)本章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弘”,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宏大的气度,目光远大而包容一切。 一是要“毅”,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拔的毅力,果敢的决断,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 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

宋•朱熹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去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论语集注》卷四)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 (1)棘子成:卫国大夫。古代大夫都可以被尊称为夫子,所以子贡这样称呼他。 (2)驷不及舌:指话一说出口,就收不回来了。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这就是成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语源。 (3)鞟:音kuò,去掉毛的皮,即革。

(12.8)本章叙述子贡矫正棘成子的偏见,阐明文采和本质,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 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12.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哪些品质?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君子之风》 7.6 15.18 15.9 4.16 4.9 17.15 6.11 7.16 7.19 14.28 6.23 8.7 12.8 7.38 综述”君子之风”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 (1)志:追求(名作动) (2)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3)依:依据。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 【译文】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来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这才是君子啊!”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 “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 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喻:懂得,知道。 晋·范宁说:“弃货利而晓仁义,则为君子;晓货利而弃仁义,则为小人。”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4.16)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 (1)志:追求(名作动) (2)耻:以……为耻(意动) (3)恶:坏,不好。 (4)足:值得。 (5)与议:“与之议”的省略。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勉励学生要专心致志求道,不为世俗所累。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7•15) (1)鄙夫:庸俗浅薄的人。 (2)事:侍奉(名作动) (3)苟:如果。 (4)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贬义,用于坏事)。

清梁章钜《论语集注旁证》说:“志于道德,圣贤之徒也。志于功名,豪杰之士也。志于富贵,即鄙夫也。圣贤非不事功名也,可为则为,不可为则不为,不害于道德也。豪杰非恶富贵也,视功名为重,则富贵为轻也。鄙夫则富贵而外,他无所志,故其得失之患至于如此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 (1)贤哉,回也:主谓倒装 (2)箪: 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3)饮: 冷水 (4)堪:忍受。

颜回亦称颜渊,字子渊。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敏学、德行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 君子之乐,乐在安贫乐道。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而其乐之所在,便是对道义的坚守。 君子之乐,乐在坚守道义。

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对待这些东西,如看待天上的浮云一般,无足轻重。 强调君子求义之乐,高于物质上的满足。

清·刘宝楠说:“发愤忘食者,谓好学不厌,乃忘食也。乐以忘忧者,谓乐道不忧贫也。不知老之将至者,言忘身之老,自强不息也。” ——(《论语正义·述而第七》) 阐述君子之乐在于精神上的满足。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14•28) (14.28)本章孔子从仁、智、勇三者严格要求自己,以成仁道。 孔了提出仁、知、勇三者作为衡量君子的道德标准,他自谦说尚未做到。其目的在于勉励学生,从仁、知、勇三个方面去培养仁德,成为仁人。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读解: 仁者足以爱人,故胸怀天下,故不以一己私利而忧愁; 智者足以明礼,故能克己复礼,故不为一己私利而迷惑; 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生成仁,故不因一己私利而畏惧。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 (6.23)本章孔子分析智者和仁者的性格差别及其作用。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评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深刻。 朱熹在 《论语集注》里面的评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智者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知者乐,水。’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南怀瑾认为这句应该这样读:“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乐,水。’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质朴多于外在的文采,那么就会粗鄙野蛮,如果外在的文采多于内在的质朴,惟有两者协调,才能称得上君子。”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评析」 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小结: 孔子眼中的“君子” 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及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具体又有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君子的具体要求: 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7·6、15·18) 二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15·9) 三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4·16、4·9、17·15、6·11、7·16、7·19) 四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14·28) 五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6·23、8·7)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内在的道德修养。 文:文采,经过修饰的,外在的行为表现。 野:粗野、粗鄙,缺乏文采。 史:言辞华丽,有虚伪、浮夸之意义。 文质彬彬:文与质的配合恰当。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能否成立,竟然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5只熊身上。这5只熊有的四肢被烧残,无法行走;有的双目失明。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已依法将刘海洋刑事拘留。 据报道,刘海洋平时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年年都拿奖学金,曾是班上的团支书,曾在全国性的数学竞赛上拿过奖,已被保送为电机专业的研究生。同时我们注意到他的同学披露的一个细节:在刘的寝室里,找不到一本非专业的人文类书籍。

《君子之风》 3、孔子具有君子的哪些品质? ⑴勤奋刻苦,不厌学的品质; ⑵为人旷达,自强不息的品质; ⑶安贫乐道,追求道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