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绪论. 学习指南  目的要求 了解环境微生物研究对象和任 务,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掌握微生物 的分类和微生物的特点 。  重点 微生物在环境科学中的作用,微生 物的分类和微生物的特点  难点 微生物在环境科学中的作用.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微生物学 绪 论 PREFACE 微生物学教研室.
教学参考书 周德庆 著:微生物学教程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编:微生物学.(第二版) 无锡轻工业学院编: 微生物学. (第二版)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微生物学 师生交流公共信箱 主讲 韩秋霞 (办)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生物技术教研室理科楼307 教师:王秀然 电话: 微生物学 生物技术教研室理科楼307 教师:王秀然 电话:
Welcome to Microbiology Classroom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实验七 霉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肺结核.
微生物和你 微生物和你 微生物学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欢迎各位老师指导! 授课:卜驭
微生物学 主讲 :朱 卫 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兽 医 微 生 物 学.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植物和我们.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绪 论 一、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直径小于0.1mm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植物资源学 主讲人:王海英 副教授.
食品微生物学 (第2版) 主编 杨玉红 陈淑范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
课程安排-2015年秋学期 周数 日期 授课内容 授课形式 作业 1 绪论 讲解+视频 2 第1章 讲解+课堂讨论 3 国庆节放假 4 5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ollege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卜宁. 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周德庆( 2011 ):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沈萍( 2000 ):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闵航( 2005 ):微生物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Geophysical Laboratory
一、丛书和手册: 1.高小霞,分析化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开始出版,全书六卷29册) 。 2. 杭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手册,第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3. Cooper D, et.al.Analytical Chemistry by Oper Learning.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化学品清单 类型.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第二章 基本知识概要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细胞概念的一些新思考 1,有机体的组成和结构单位 2,代谢和功能的单位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防蚊灭蚊.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Timing & charge yield of Surface and Bulk event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食品微生物学 任课教师:贾英民.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微生物学

课 程 说 明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知识面覆盖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两方面,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与免疫、分类与鉴定等方面。该课程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教材: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文献 1.武大、复旦大学.微生物学(第二版).高教出版社,1987 2.俞大绂李季伦.微生物学(第二版). 科学出版,1985 3.黄秀梨.微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郑善良.微生物学基础. 化学工业出版社,1986 5.沈萍.微生物学(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邢来群.真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沈同等.生物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卫扬保.微生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9.Lansing M.Prescott et al.Mincrobiology(fifth edition).2002

10.李季伦等.微生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1.沈萍.微生物遗传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12.李阜棣等.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3.喻子牛等微生物学――教学研究与改革.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4.高等学校生物学试题库研究组高等学校生物学试题库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学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沈萍等.微生物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6.Brock T D,Madigan M T,Martinko J M,Parder J.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7th ed.Ner Jersey,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1994

 绪 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s)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真菌(酵母菌、霉菌及蕈菌)、原生动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根据其不同的进化水平和性准上的明显差别可分为三大类群: 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生物:真菌(丝状真菌--霉菌;酵母菌;大型 真菌--蕈菌)藻类、原生动物

二、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微生物的个体极其微小,要测量它们,必须用um或nm作单位。如一个典型的球菌体积仅为1um3; 最近芬兰科学家E O Kajander等发现了一种能引起尿结石的纳米细菌,其直径最小仅为50nm,甚至比最大的病毒更小一些。这种细菌分裂缓慢,三天才分裂一次,是目前所知的最小的具有细胞壁的细菌。它们的结构也是非常简单的,大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只有少数为简单的多细胞。又如PSTV由359个核苷酸组成的RNA,长度为50nm;朊病毒仅蛋白质分子组成。

2.吸收多,转化快   科学家研究发现微生物吸收和转化物质的能力比动物、植物要高很多倍,如在合适的环境下,Escherichia coli每小时内可消耗其自重2000倍的乳糖。Candidautilis(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比大豆强100倍,比食用公牛强10万倍,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上。

3.生长旺,繁殖快   生物界中,微生物具有惊人的生长繁殖速度,其中二等分裂的细菌尤为突出。人们研究得最透砌的微生物是Escherichia coli,其细胞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每分裂一次的时间是12.5-20.0min。如按20min分裂一次计,则每小时分裂3次,24小时可达到4.722×1024个。

  由于条件的限制,细菌的指数分裂速度只能维持数小时,而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细胞的浓度一般仅能达到108-109个/ml。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体现在: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在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上的优越性: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当然,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霉的微生物来说,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因而需要认真对待。

4.适应强、易变异   微生物有极其灵活的适应性,这是高等动植物无法比拟的,诸如抗热性、抗寒性、抗盐性、抗酸性、抗压力等能力。例如:在海洋深处的某些硫细菌可在250℃-300℃之间生长;嗜盐细菌可在饱和盐水中正常生长繁殖;Thiobacillus thiooxidans(氧化硫杆菌)在PH1-2酸性环境中生长。Bacillus.sp.(未定名)的芽孢在琥珀内蜜蜂肠道中已保存了2500万年--4000万年。

  微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是单倍体,加之它具有繁殖快、数量多以及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虽然微生物的变异频率仅为(10-6-10-9),也可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变异的后代。在微生物育种中利用变异这一特性可获得高产菌株。如:在1943年,利用Penicillium chrysogenum发酵生产青霉素,青霉素发酵液中只分泌约20单位/ml的青霉素。通过诱变现在发酵液中达到5万-10万单位/ml,成本大大降低。

实践中常遇到一些有害变异,在医疗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对抗生素所产生的抗药性变异。青霉素43年刚问世时,对Staphylococcus aureusr 最低制菌浓度为0.02ug/ml,由于突变原因制菌浓度不断提高,有的菌株的耐药性竟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万倍。   如在40年代用青霉素治疗时,即使是严重感染的病人,每天只需10万单位,而现在成人需160万单位,新生儿也不少于40万单位。病情严重时,甚至用数千万。同时也说明了“滥用抗生素无异于玩火”的口号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5.分布广,种类多   在生物圈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微生物踪迹。如:人体体腔(100-400种,总数约为100万亿,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脆弱拟杆菌)。海底(硫细菌,100℃,140个大气压)、高空(85km)、土壤深层;由于微生物的发现比较迟,加上鉴定微生物种的工作以及划分种的标准等问题较复杂,所以目前确定微生物种数只有10万多种。随着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微生物被发现。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进步(5个方面) 1.微生物与粮食   粮食生产是全人类生存中至关重要的大事。微生物在提高土壤肥力、改进作物特性(如构建固氮植物)、促进粮食增产、防治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止粮食霉腐变质以及把多余粮食转化为糖、单细胞蛋白、各种饮料和调味品等方面,都可大显身手。

2.微生物与能源 ①把自然界蕴藏量极其丰富的纤维素转化成乙醇; ②利用产甲烷菌把自然界蕴藏量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转化成甲烷; ③利用光合细菌、蓝细菌或厌氧梭菌等微生物生产“清洁能源”--氢气; ④通过微生物发酵产气或其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 ⑤研制微生物电池使之实用化。

3.微生物与资源 微生物能将地球上永无枯竭的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转化成各种化工、轻工和制药等工业原料。   传统的:乙醇、丙醇、丁醇、乙酸、甘油、乳酸、苹果酸等;   现代的:水杨酸、乌头酸、丙烯酸、已二酸、丙烯酸、长链脂肪酸、亚麻酸油和聚羟基丁酸酯(PHB)等;   另外:微生物在金属矿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也有独特的作用。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利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杀虫剂或农用抗生素来取代会造成环境恶化的各种化学肥料或化学农药;     利用微生物生产的PHB(聚羟基丁酸酯)制造易降解的医用塑料制品以减少环境污染;   利用微生物来净化生活污水和有毒工业污水;利用微生物技术来监察环境的污染度,如用艾姆氏法检测环境中的“三致”物质;   利用EMB培养来检查饮水的肠道病原菌等。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防治这类疾病的主要手段又是各种微生物产生的药物:抗生素、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高效药物纷纷转向由“工程菌”来生产。   与人类生殖、避孕等密切相关的甾体激素类药物   此外,一大批与人类健康、长寿有关的生物制品,如疫苗、类毒素等均是微生物产品。

四、微生物的基本研究方法 1.显微镜技术   光学显微镜的诞生,它将肉眼的分辨率提高到微米级水平,而电子显微镜的出现使人眼分辨达到纳米水平。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用显微镜来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

2.无菌技术 无菌技术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 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而对灭菌技术的原 理等作出科学解释的是巴斯德,他所进行的举世闻 名的曲颈瓶实验,不仅彻底否定了当时十分流行的 “生命自然发生学说”,而且为微生物学中的无菌技 术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无菌操作

3.纯种分离技术   纯种分离技术是人类揭开微生物世界奥秘的重要手段。要揭开在自然条件下处于杂居混生状态的某一微生物的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是有益还是有害,就必须采用在无菌技术基础上的纯种分离方法。早期对微生物群体进行单个纯化分离者是李斯特。但真正取得突破的是柯赫发明的培养皿琼脂平板技术。

4.纯种培养技术 微生物纯种培养技术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若为微生物提供一个初级培养的实验方法并不复杂,但要使微生物在大规模生产中良好地生长或累积代谢产物,就得考虑一些最为合理的培养装置和有效的工艺条件,并且还要在整个微生物的发酵过程中严防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即防止杂菌污染。发酵罐的发明及大规模地普及使用,它为生物工程学开辟了崭新的前景。同时微生物发酵工业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五、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1.按研究微生物学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有: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2.按微生物的研究对象分有: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菌物学、藻类学等。

3.按微生物的应用领域分有:农业微生物、工业微生物、医学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兽医微生物学、预防微生物学、水产微生物学等。 4.按微生物所在的生态环境分有:土壤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宇宙微生物学等。

六、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发展史) 1.史前期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   史前期是指人类还未见到微生物个体尤其是细菌 细胞前的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大约在距今8000 年--1676年间。   开创者:各国劳动人民,其中尤以我国的制曲、 酿酒技术蓍称。   特点:未见细菌等微生物个体;凭实践经验利用 微生物的有益活动(酿酒、制酱、酿醋、沤肥、轮 作、治病)。

2.初创期 时 间:1676--1861 开创者:列文虎克(Leeuwenhoek ) 特 点:自制的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个体; 对一些微生物形态进行描述。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3.奠基期 时 间:1861--1897 开创者:Pasteur和Koch 特 点:①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要的独特方法;     ②借助于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 生物的“黄金时期”;     ③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 究的新水平;     ④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 1843~1910)

1.巴斯德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4)其他贡献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 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2.柯赫 (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土豆切面 → 营养明胶 → 营养琼脂(平皿)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 生物的培养 c)流动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 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柯赫法则 结 核 杆 菌

4.发展期 时 间:1897--1953 开创者:Buchner 特 点:①进入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 时 间:1897--1953 开创者:Buchner 特 点:①进入微生物生化水平的研究;     ②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     出现了抗生素等学科;     ③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     ④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     ⑤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     相互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5.成熟期 时 间:1953--至今 开创者: Watson 和Crick 特 点:①微生物学从一门在生命科学中较为孤立      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成为一门十分热      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②在基础学理论的研究方面,逐步进入到      分子水平的研究,微生物迅速成为分子      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的对象;     ③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      和可人控制的方向发展。

作业 调研报告: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去联系与微生物相关的企业或相关技术做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建设性建议(3000字以上),并利用PPT图文并茂的进行介绍(以组为单位)

今天 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