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益药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 治疗概况. 肠易激综合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而无器 质性疾病证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Advertisement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第十六单元 补阳药. 功效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诸证。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1 国内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药动物实验采用 的组方和方法 小组成员:成高雅 葛程 顾婷婷 金文玉 司嘉琪 奚善君 许贇姣.
1 第四节 补阴药 1 .含义: 补阴,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2. 性能特点:多甘寒,归肺胃肝肾心经。 3 .功效:补阴(滋阴、养阴、益阴)。 4 .主治:阴虚证。 5 .使用注意: 多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使用。
2008 年世界肾脏日主题 : 神奇的肾脏 !.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肾内科 郑宝林.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常用中药养生保健 搭配技巧 佛山市中医院杨波. 一、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在于,在人体未发病 之前,就预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以 避免疾病的发生 —— 未病先防;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 防止疾病的复发 —— 既病防变。 中医养生保健的目的在于,在人体未发病.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第二十章 补虚药 【目的要求】 ①掌握补虚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②掌握人参、黄芪、甘草、当归、鹿茸的主要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2017/2/26 心 悸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脾 与 胃 中医学教研室.
第十讲 温里药 含义: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叫祛寒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水 肿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 陈良金.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中 药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第七章 温里药.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补益药与补益剂.
【定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属“十剂”中“涩可去脱”范畴。
薛 己 【导学】 薛己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吸取诸家之长,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著书立说,精通各科。重视脾肾,提出胃气受伤,虚证蜂起之说;临证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益脾胃,温补肾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概说.
心律失常 凭脉辨治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俐.
气血同病辩证.
第十五章 祛 湿 剂.
益气活血解毒是冠心病治疗大法.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心悸 概述 是指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常伴有气短、胸闷、眩晕、失眠、脉律失常等症。或阵发性或持续性。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祛 湿 剂.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第 八 章 固涩剂.
利水渗湿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消 食 剂.
消 食 剂 方剂学教研室.
固 涩 剂 方剂学教研室.
补虚药.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补益药对

一、补气药对

人参—黄芪

组成 人参 黄芪

1.配对机理 人参:味甘微苦而性平,补气而兼能养阴,守而不走。 黄芪:味甘性温,补气而兼能升阳,走而不守,

1.配对机理 二药相须配对,具有强大的补气助元作用。且二者一走一守,阴阳兼顾,彻里彻外,通补元气。脾胃气弱者用之以鼓舞中气,肺虚卫弱者用之以补气固卫,心虚气怯者用之以补心助脉等,大凡一切气虚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单独应用即有良效。

②用于脾气虚弱,证见身倦乏力、常合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临床应用 ①用于肺气虚弱,证见气短自汗、常配以五味子、甘草、大枣合用。 ②用于脾气虚弱,证见身倦乏力、常合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临床应用 ④用于心气虚弱,证见心悸气短,脉弱大力或见结、代等,当与炙甘草、桂枝等同用。 ③用于中气下陷,如胃下垂、脱肛等,当与升麻、柴胡、葛根等合用。 ④用于心气虚弱,证见心悸气短,脉弱大力或见结、代等,当与炙甘草、桂枝等同用。

临床应用 ⑤用于一切气虚之证,若兼阳虚者,可与附子、干姜、甘草等同用。也可用于亡阳气脱之重证,二者可各用至10克,并加五味子、煅龙牡等。

用量 人参10-15克,黄芪10-25克。

人参—蛤蚧

组成 人参 蛤蚧

1.配对机理 人参:补肺益气之力最雄 蛤蚧:温肾纳气之力最佳,本血肉有情之品,尚能益肾填精。

1.配对机理 人参:一补气 两补肺肾 金水相生 蛤蚧:一纳气

临床应用 ①用治肺肾两亏之虚喘,单用有效,如《普济方》中即用此二药治喘嗽面浮并四肢浮肿者。若兼夹痰湿时,也可合用化痰药如法半夏、茯苓、干姜、五味子等。若兼肺热有痰者,多与贝母、知母、杏仁、柔白皮、茯苓等合用,方如《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临床应用 ②现多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老慢支肺气肿及心源性喘息的治疗。 ③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等病症的治疗。

用量 人参5-10克,蛤蚧3-15克。

人参—干姜

组成 人参 干姜

1.配对机理 人参:甘而微温.善健脾气、扶胃气,多用于脾胃虚弱之证。 干姜:辛甘大热,善温暖脾胃而祛寒

1.配对机理 人参:峻补中焦 辛甘扶阳 相补相助 干姜:大温脾胃

临床应用 ②也可用于大病久病后胃气败亡、卒中证的急救,取此二药煎浓汁频饮。 ①用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清水、便溏泄泻等。单用即可取效。也可与炙黄芪、白术、白茯苓、砂仁、广木香等合用。 ②也可用于大病久病后胃气败亡、卒中证的急救,取此二药煎浓汁频饮。

用量 人参5-15克,干姜5-15克

人参—茯苓

组成 人参 茯苓

1.配对机理 人参:甘温,最善健脾益气 茯苓:甘淡而平,利水渗湿功佳,并有缓和的健脾助运之力

1.配对机理 人参: 健脾益气 补中寓利 茯苓:

临床应用 ①大凡脾胃虚弱所引起的头晕倦怠、短气乏力、食欲不振、消化力弱、腹中虚满、便溏泄泻等证,均可应用,常加白术、炙甘草,方如《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临床应用 ②也用于肺虚气弱所致的咳喘气短,当与炙黄芪、五味子、紫菀等合用。

用量 人参5-15克,茯苓10-25克。

人参—当归

组成 人参 当归

配对机理 人参:气分药,补气之力最峻 当归:血分药,养血活血之功

配对机理 人参: 益气摄血 当归:

临床应用 ①用治大出血的救治,如吐血、咯血、便血、妇女血崩等,证见面色苍白、自汗频频、气短脉微之危重症侯者。

2配对机理 人参合当归,补心气而养心血,通心脉而化瘀滞,可收益气化瘀之功。

临床应用 ②用治胸痹.属心气不足、心血瘀滞者,证见心悸不宁、心前闷痛或刺痛,甚或面唇青紫等,病重势急者,单独应用为宜。病势较缓者.也可加苏木、丹参、红花等。

用量 人参5-15克,当归10-20克 。

人参—莲子

组成 人参 莲子

配对机理1. 人参:峻补之品,故凡肺、脾、心之气虚皆可选用。 莲子:健脾涩肠、敛养心气之力较强

配对机理1. 人参: 健脾涩肠止泻,又能益气养心敛神。 莲子:

临床应用 ①用治泄泻、便溏,以脾虚气弱者为宜,常合健脾渗湿药如茯苓、白术、砂仁、扁豆、陈皮等,方如《局方》参苓白术散。

临床应用 ②用冶心悸、怔仲、属于心虚气弱者,可合桂枝、炙甘草、龙眼肉、枣柏仁、茯苓、黄芪等。 ③旧时用治噤口痢。

用量 人参5-10克,莲子5-15克。

黄芪—附子

组成 黄芪 附子

1.配对机理 黄芪:甘温益气,既可走里而补肺健脾,又可行外而实卫固表 附子:辛热助阳之力最雄。

1.配对机理 黄芪: 温阳益气、 助卫固表 附子:

①用于阳虚卫弱、虚汗倦怠、汗出形凛之阳虚自汗证,可加党参、五味子、浮小麦等.尤为奏效。 临床应用 ①用于阳虚卫弱、虚汗倦怠、汗出形凛之阳虚自汗证,可加党参、五味子、浮小麦等.尤为奏效。

2配对机理 黄芪:又入脾,扶中州而利水湿 脾肾同治 补火生土 附子:又入肾,补元阳而化阴水

临床应用 ②用治虚寒水肿证。可在重用此二味的基础上,加用仙灵脾、仙茅、白术、泽泻、车前子、益母草及汉防己等。现多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用量 黄芪10-25克,附子5-10克。

黄芪—防风

组成 黄芪 防风

1.配对机理 黄芪:益脾肺、补三焦而实卫,为元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补剂中之风药。 防风:通行于周身,祛风于肌腠之间,为风药中之润剂。

1.配对机理 实卫以散风、祛邪以固表 黄芪:黄芪得防风不虑其固邪 防风:防风得黄芪不虑其撤表

临床应用 ①用治自汗、恶风,属于表虚不固,或夹外感风邪者。 ②用于体虚卫弱、易患感冒之预防,合白术,方如《丹溪心法》玉屏风散。

用量 防风6-9克,黄芪10-30克。

黄芪—茯苓

组成 黄芪 茯苓

1.配对机理 黄芪:甘温,有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利水消肿之功。 茯苓:甘淡,有健脾助运、利水渗湿之功

1.配对机理 黄芪:益气升阳、健脾利水 健脾消肿 茯苓:有较强的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①用治脾虚气弱证,常与党参、白术、黄精、炙甘草同用。

临床应用 ②用治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之水肿证,常合益母草、泽泻、车前子等合用,现多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也用于白浊、白带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