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本诊疗护理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李 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37 、 38 章 尿石症、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 三、肾积水. 泌尿系统梗阻:发生自肾至尿道口任何部位的 梗阻都将影响尿液的排出,称为泌尿系统梗阻, 又称尿路梗阻。 概 念.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咳嗽、咳痰 病因与发病 机制 病因与发病 机制 病因与发病 机制 病因与发病 机制 相关护理 诊断 相关护理 诊断 相关护理 诊断 相关护理 诊断 定义 临床表 现 临床表 现 临床表 现 临床表 现 护理评 估要点 护理评 估要点 护理评 估要点 护理评 估要点.
泪 器 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泪 器 病 泪液分泌部:泪腺:反射性分泌 副泪腺:基础分泌腺 结膜杯状细胞:粘蛋白 睑板腺:脂质 睑缘皮脂腺:脂质 泪液的排出部:上下泪点 上下泪小管 泪总管 泪囊 鼻泪管.
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 教学目标 熟悉会阴擦洗 / 冲洗、阴道灌洗 / 冲洗、 会阴温热敷、阴道或宫颈上药、坐浴 的目的、适应证 掌握会阴擦洗 / 冲洗、阴道灌洗 / 冲洗、 会阴温热敷、阴道或宫颈上药、坐浴 操作要点、护理要点.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兔子技術篇 保定.注射.採血 動物實驗組 張秀琪.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十八单元 妇产科护理操作技术 母婴护理教研室 张凤云.
第二十一章 妇产科常用护理技术.
第十八章 胸部损伤病人 的护理.
第二十八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二、特殊人群、慢性阑尾炎.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小儿膈疝的护理查房.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人体呼吸运动的描记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乳 腺 癌.
防治高血压 护理新举措.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炎症.
第九章 排尿的护理 第三节 排尿异常的护理技术.
腹腔穿刺术.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腹膜腔穿刺术及护理.
浅表淋巴结检查.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九章 气 胸 (pneumothorax).
胸部损伤 外科教研室.
第九节 COPD 慢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肺气肿:终末气道、肺泡持久扩张、破坏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九章 液体制剂.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外 科 护 理 学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胸腔穿刺术 (thoracentesis)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第七节 眼用制剂 滴眼剂(英: Eye-drop)为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以水溶液为主,包括少数水性混悬液,也有将药物做成片剂,临用时制成水溶液。 眼用液体药剂按用法可分为滴眼剂及洗眼剂。工业生产只有滴眼剂。
甲状腺激素.
实验六 气管插管 【实验目的】 学会并掌握该操作的正确方法,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实验要求】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十四章 标本采集 一、痰及咽拭子标本集.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一)保存活髓与保存患牙 (二)无痛与无菌 (三)引流与制洞 (四)清创与避免手术损伤
临 床 外 科 急 症 课 吉林卫生学校 高海峰 2004、4、4.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肋 骨 骨 折 rib fracture.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基本诊疗护理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 李 丹

第一节 常见诊疗护理技术操作

胸腔穿刺术 胸腔穿刺的目的是抽取胸腔积液送检,以明确胸水的性质,协助诊断;或排除胸腔积液或积气,以缓解压迫症状,避免胸膜粘连增厚;胸腔内注射药物,辅助治疗。

1.胸腔穿刺术适应证 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抽取积液检查,明确诊断。 胸腔大量积液或气胸者。 脓胸抽脓灌洗治疗或恶性胸腔积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2.胸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患者准备 嘱患者穿刺时尽量不要咳嗽或深呼吸,不要移动体位,以免损伤胸膜 胸腔积液的穿刺点在肩胛下第7-9肋间隙或腋中线6-7肋间隙。 气胸者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进针。 做好普鲁卡因皮试

操作步骤 术者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和肋间,右手持穿刺针(针座胶管用血管钳夹紧)沿局麻处肋骨上缘缓慢刺入胸壁直到胸膜,将50ml注射器接上胶管,在护士协助下,抽取胸水或气体。注意:当注射器吸满后要先夹紧胶管,再取下注射器排液、排气,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3.胸腔穿刺术注意事项 每次抽液、抽气时,不宜过快、过多,以防胸腔内压骤然下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纵隔移位等意外。一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ml,首次抽液量不宜超过600ml。 术中密切观察病人情况,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异常感觉,如头晕、心悸、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部剧痛、刺激性咳嗽等情况,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抽吸,协助患者平卧,必要时,按医嘱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3.胸腔穿刺术注意事项 嘱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观察呼吸、脉搏等情况。 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或液体流出。 注入药物者,应嘱患者转动体位,以便药液在胸腔内混匀,并观察患者对注入药物的反应。 记录抽出液体的色、质、量,及时送检标本

腹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抽取腹腔积液送检,明确腹水的性质,协助诊断;或排除腹腔积液,以缓解腹胀症状;腹腔内注射药物,辅助治疗。

1.腹腔穿刺术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急性腹膜炎诊断不清时; 慢性腹腔积液、腹腔积脓需明确其性质者; 疑有肝脾等实质性脏器或胃肠等空腔脏器破裂者。

(2)治疗性穿刺: 经腹腔穿刺向腹腔内注入抗生素、抗癌药及防止肠管粘连药物等; 膈下、盆腔及肠间积液或积脓的反复穿刺抽除。

2.腹腔穿刺术禁忌证 肝性脑病先兆者或肝性脑病患者 腹内广泛粘连者 重度鼓肠、腹胀者

3.腹腔穿刺术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患者准备 嘱患者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损伤膀胱;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 脐与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点为最常用穿刺点,也可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处

4.腹腔穿刺术注意事项 穿出腹水置于消毒试管中以备作检验用 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或液体流出 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6000ml

4.腹腔穿刺术注意事项 嘱患者平卧位或半卧位休息,观察呼吸、脉搏等情况 注入药物者,应嘱患者转动体位,以便药液在腹腔内混匀,并观察患者对注入药物的反应 记录抽出液体的色、质、量,及时送检标本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是将腰椎穿刺针通过腰椎间隙刺入蛛网膜下隙进行抽取和注射的一种临床诊疗技术。可用来测脑脊液压力及检查椎管有无阻塞,检查脑脊液成分,以协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还可以经腰穿做鞘内注射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恶性肿瘤,脑脊液及腰麻。

1.腰椎穿刺术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脑血管病:观察颅内压高低,脑脊液是否为血性;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各种脑膜炎、脑炎,可通过脑 脊液检查加以确诊,并追踪治疗效果。 脑肿瘤:脑和脊髓的转移性癌可能从中找到癌细胞。 脊髓病变:通过脑脊液检查,可了解脊髓病变的性质,鉴别出血、肿瘤或炎症。 脑脊液循环障碍

(2)治疗性穿刺 对颅内出血性疾病、炎症性病变和颅脑手术后的病人,需通过腰椎穿刺引流炎性或血性脑脊液,以利缓解症状和促进恢复。 鞘内注射药物,如注入抗菌药物可以控制颅内感染,注入地塞米松和α-糜蛋白酶可以减轻蛛网膜粘连等。

2.腰椎穿刺术禁忌证 穿刺部位皮肤和软组织有局灶性感染或有脊柱结核者; 颅内病变伴有明显颅高压或已有脑疝先兆; 病情危重,处于呼吸循环衰竭状态者; 脊髓压迫症特别是未明确骨质有无破坏或高颈髓病变的患者。

3.腰椎穿刺术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患者准备 穿刺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在床上静卧15-30min; 患者取侧卧位,头部极度俯屈,两髋、膝均尽量屈曲近腹,脊背弯成弓形; 一般取腰3~4椎间隙作穿刺点

操作步骤 穿刺针由穿刺点垂直于脊平面刺入4~6cm深度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表明已穿过硬脊膜,此时将针芯抽出部分,如见脑脊液滴出,立即将针芯插回。

操作步骤 如需测脑脊液压力,应嘱患者全身放松,自然侧卧,然后协助术者接上测压管进行测压 ①如压力明显增高,则针芯不应完全拔出,使脑脊液缓慢滴出,以防脑疝形成。 ②若脑压不高,可拔出针芯放出脑脊液3~5ml备作检查,

操作步骤 ③如怀疑椎管梗阻,可协助术者作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方法是在测出脑脊液初压后,用手先分别压迫病人左右侧颈静脉,然后同时压迫双侧颈静脉共15s,此时脑回心的血流受阻,致颅内压上升,测压管水柱上升。 若椎管内无梗阻,压双侧颈静脉时测压管水柱上升一倍,松压后于20s内降至原来水平,如压双侧颈静脉时测压管水柱不升为椎管完全梗阻,如升降均缓慢为不全梗阻。

4.腰椎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术后去枕平卧4-6h,最好24h内勿下床活动; 多进饮料,以防穿刺后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发生。颅内压较高者则不宜多饮水; 严格卧床的同时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早发现脑疝前驱症状,如意识障碍、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加深、血压上升、体温升高等。

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有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可靠方法,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重要意义。

1.动脉血气分析适应证 各种疾病、创伤或外科手术发生呼吸功能衰竭者; 心肺复苏后; 急慢性呼吸衰竭以及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2.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方法 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2ml无菌注射器,肝素溶液(1500u/ml)1支,软木塞,静脉穿刺盘。 患者准备: 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和配合的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先用2ml无菌注射器抽吸肝素溶液0.5ml,来回推动针芯,使肝素溶液涂布针筒内壁,然后针尖朝上,排弃针筒内多余的肝素溶液和空气 备齐用物后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协助患者取适合体位,暴露采血部位

操作步骤 选股动脉、肱动脉或挠动脉,先用手指摸清动脉的搏动、走向和深度。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示指和中指 再用左手示指和中指固定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动脉,血液借助动脉压推动针芯后移,采血1ml。

操作步骤 然后用干棉签压迫穿刺处迅速拔出针头,排出针筒内气泡后将针头刺入软木塞内,以隔绝空气,用手旋转注射器数次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匀。 整理用物及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动脉血气分析注意事项 穿刺处需按压2-5min,以防局部出血。应用抗凝剂的患者,穿刺完毕后应延长局部按压时间至 5-10min。 详细填写化验单,注明采血时间、吸氧方法及浓度、机械通气参数等。 采血后立即送检,以免氧逸失影响测定结果。

体位引流术 体位引流是将患者安置适当体位,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引流特别需要引流的肺段,同时借助于咳嗽或抽吸技术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体位引流有助于清除积痰,减少继发感染和全身中毒症状。尤其是对痰多、痰液黏稠而不易排出者,其作用有时不亚于抗生素。

1.体位引流术适应证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分泌物多的患者; 支气管碘油造影前后的患者

2.体位引流术禁忌证 高血压、心力衰竭严重者、高龄 患者禁止体位引流。

3.体位引流术操作方法 操作前准备: 靠背架、床上桌、软枕、治疗盘、纱布、痰杯、漱口水及杯子等。 必要时准备超声雾化吸入器。

操作步骤 引流前向患者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及操作过程,以消除顾虑,取得患者的合作。 根据病变部位及患者自身体验,协助患者采取相应的体位。其原则是:抬高患肺位置(可借助软枕、靠背架),使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同时辅以叩背,以借重力作用使痰液流出。

操作步骤 每次引流在15-20min,每日1-3次,时间安排在晨起时、餐前及睡前。 引流完毕,给予清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3.体位引流术注意事项 引流宜在餐前进行,以免饭后引流导致呕吐。 引流过程中应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利于痰液排出。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咯血、头晕、发绀、呼吸困难、出汗、疲劳等情况应及时停止。

对痰液粘稠者,先做超声雾化吸入或服用祛痰药以稀释痰液,提高引流效果。 多部位病变时,其引流时顺序为:先引流上叶后引流下叶,先引流积痰多的部位后引流积痰少的部位 不可敲击肩胛骨、脊椎骨及脏器等部位。 引流过程中应有护士或家人协助进行,以便观察病情,预防窒息。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常用于胸腔手术之后,使液体、血液或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使肺复张。平衡两侧胸膜腔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等。

1.胸腔闭式引流适应证 用于治疗张力性气胸患者; 外伤性中等量以上血胸的患者; 内科治疗无效的脓胸患者等

2.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方法 胸腔引流管插入的位置: 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引流管较细 腋中线第六至八肋间:用来排出胸膜腔内的浆液性或血性液体,引流管较粗,以便促进液体的排出

用物准备: 最常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为水封式引流瓶。 组成:一个无菌引流瓶(装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 ;瓶口用带两个圆孔的橡皮塞封住;长、短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圆孔,长管应在水面下3-4cm ,且保持直立,另一端与患者的胸腔引流管相连接,短管做为空气的通路。 为保持一定负压,可加用负压吸引装置。将水封瓶连接一负压调节瓶。

影响引流的因素及护理 引流装置的位置:胸腔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应放在特制的架子上,防止被踢倒或抬高。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患者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于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止血钳。

影响引流的因素及护理 患者的体位:术后患者通常为半卧位,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的长度与固定:引流管的长度以能将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为宜。过长时易扭曲,还会增大死腔,影响通气;过短时患者翻身或坐起时易牵拉到引流管。固定引流管时,可将引流管两端的床单拉紧形成一凹槽,再用别针固定。

影响引流的因素及护理 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瓶应用紧密的橡皮塞,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包盖严密。 如水封瓶被打破,应立即夹闭引流管,更换一水封瓶。然后松开止血钳,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排出胸膜腔内的空气和液体。

维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 影响引流的因素及护理 维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的方法是观察是否有气体排出,长管内是否有水柱的波动。正常的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波动停止,表明系统有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

影响引流的因素及护理 带管患者的活动: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促使肺扩张和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患者在床上或床下活动。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不必夹管。 预防感染:各项操作应遵守无菌原则,换瓶时拔出的接头要用无菌纱布包裹,水封瓶内需装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

影响引流的因素及护理 引流量的观察与记录: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在瓶上贴一长胶布注明液面高度、倒入液体量、日期和开始时间。 密切观察引流的量和性质:手术后第一个5h内,需每小时记录1次引流量,以后每8h记录1次或按需记录。正常引流量为:第一个2h内约100~300ml,第一个24h内约500ml。引流量多、且为血性时,应考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通知医生。引流量过少,应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

3.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 胸腔引流管安置48h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8h内引流量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患者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沿,鼓励患者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在患者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立即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3.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 拔管后,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 双气囊三(四)腔管压迫止血的原理是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以达到止血目的。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门静脉高压等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 禁忌证 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2.双气囊三腔管操作方法 患者准备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恐惧心理,说明此项操作的必要性及操作方法,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检查患者鼻腔内是否有结痂及分泌物,有时应予以清除; 对躁动不安或不合作患者,遵医嘱肌内注射地西泮镇静

2.双气囊三腔管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检查双气囊三腔管,认真检查其有无松脱、漏气,充气后膨胀是否均匀,通向食管囊、胃囊和胃腔的管道是否通畅 辅助器械与药:50ml的注射器、血管钳两把、无菌治疗巾、无菌碗、液状石蜡、0.5kg重的沙袋(或盐水瓶)、血压计、绷带及宽胶布、滑车牵引固定器、胃肠减压器等

操作步骤 操作者将充气囊置于水下,证实无漏气后,即抽空气囊,涂上石蜡油,从患者鼻孔缓慢地把管插入胃内; 边插边让患者做吞咽动作,直至管已插入50~60cm,抽得胃内容物为止,或向胃内注气能听到气过水声,提示头端已达到胃部

操作步骤 先向胃气囊充气250~300ml(囊内压力为40~50mmHg),用钳夹住其管口,以免空气逸出 然后将管向外拉提,感到管子不能再被拉出并有轻度弹力时,即利用滑车装置,在管端悬以重量约0.5kg的物品,作牵引压迫

操作步骤 观察止血效果,如仍有出血,再向食管气囊注气100~200ml(囊内压力为30~40mmHg,或注气50~100ml,囊内压力为15~30mmHg ),以直接压迫食管下段的曲张静脉。 用注射器抽出全部的胃内容物 或将胃管末端与胃肠减压器相连,可自动吸出胃内容物,且有助于了解止血是否有效。

3.双气囊三腔管的注意事项 抽吸胃内容物,观察其性质,判断是否有继续出血 维持呼吸道通畅,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严密观察,慎防气囊上滑,堵塞咽喉,甚至引起窒息

3.双气囊三腔管的注意事项 防止食管胃底黏膜压迫坏死:每2-3h检查气囊内压力一次。每8-12h食管囊放气放松牵引一次,同时将三腔管再稍深入,使胃囊与胃底黏膜分离,口服液体石蜡15-20ml,以防胃底黏膜粘连或坏死。30min后再使气囊充气加压。

预防肝昏迷:从胃管内吸尽积血,洗肠,排出结肠内积血,防止血氨增高而诱发肝昏迷。 保护口唇及鼻腔黏膜:保持插管一侧的鼻腔的清洁湿润,定时滴入石蜡油每日3次,口唇涂抹润滑剂以防止干裂出现感染。

拔管:三腔管压迫期限为72h,出血停止24h以后,取下牵引沙袋并将食管气囊和胃气囊放气,再观察12-24h,如确已止血,拔管之前嘱患者口服液体石蜡15-20ml,抽尽双囊气体,缓慢将双气囊三腔管拉出。若出血不止,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会阴湿热敷法 会阴湿热敷是将会阴部敷以浸有药液的温热布垫,以提高局部温度,加快血液循环,可促进局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增强局部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有利于脓肿的局限和吸收,从而达到消炎、止痛、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会阴部有炎性水肿、血肿、伤口硬结及早期感染的患者。 禁忌证 伤口开裂及伴有严重感染者应禁忌使用。

2.会阴湿热敷法的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2.会阴湿热敷法的操作方法 物品准备:橡皮单、治疗巾、棉垫、消毒纱布若干、治疗碗、消毒弯盘2个、长镊子2把、水温计、热水、棉签。 药物准备:医用凡士林、50%硫酸镁或95%乙醇等。

操作步骤 携用物至患者床边,核对患者;向患者解释热湿敷的目的和意义。 患者排空膀胱取屈膝仰卧位,暴露外阴,注意保暖。臀下垫橡皮布、治疗巾或一次性会阴垫,先行外阴擦洗,清除外阴局部污垢。

操作步骤 病变部位涂一层凡士林,其范围略大于热敷面积,盖上无菌纱布,然后敷41℃~48℃的湿纱布(50%硫酸镁或95%乙醇),再盖棉垫保温。3~5min更换一次热敷垫,也可将热水袋置于棉垫外保温,减少热敷垫的更换次数。 每次热敷15~30min,每日2~3次。 热敷结束,更换新的会阴垫,整理好床单及用物。

3.会阴湿热敷法注意事项 热敷过程中防止烫伤。水温一般为50℃-60℃,用于热湿敷的纱布温度41℃-48℃。 每次热敷面积为病灶范围的2倍,热敷过程中应随时评价热敷效果. 观察湿热敷后,局部炎症、水肿、疼痛消失的情况。记录操作日期、时间、用药剂量、途径、部位。 热湿敷过程中,若患者感到过热,可掀起敷布一角散热。

阴道及子宫颈上药 阴道及子宫颈上药是采用特殊器械及方法将药物施于阴道及子宫颈,以治疗局部炎症的方法。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 阴道炎、子宫颈炎及术后阴道残端炎。 禁忌证 : 月经期及子宫有异常出血者。

2.阴道及子宫颈上药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2.阴道及子宫颈上药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药品、阴道灌洗器、窥阴器、喷洒器,长镊子,干棉球、带线棉球、长棉棍、纱布,一次性手套等。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

涂擦法:用长棉签蘸取药液或药膏,均匀涂擦在子宫颈或阴道病变部位。 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先行阴道灌洗或坐浴,拭去宫颈分泌物,根据药物的剂型不同而采用下列方法。 涂擦法:用长棉签蘸取药液或药膏,均匀涂擦在子宫颈或阴道病变部位。 喷撒法:将药粉用喷撒器喷撒在子宫颈和阴道表面。

纳入法:凡栓剂、片剂、丸剂可直接放入阴道后穹隆部。 宫颈棉球上药法:用药为粉剂、药液、药膏时,将药物置于带有尾线的棉球上,再将棉球紧塞于子宫颈部,线尾留在阴道口外,嘱患者于上药后12-24h后自行牵引尾线将棉球取出。

3.阴道及子宫颈上药注意事项 上药前先将纱布或小棉球垫于阴道后壁及阴道后穹窿处,以免药液下流灼伤正常组织。 药液涂好后用纱布吸干,立即如数取出所垫纱布及棉球。宫颈上如有腺体囊肿,应先刺破,挤出黏液后,再上药。 应用腐蚀性药物时,应注意保护阴道壁及正常组织。腐蚀性药物不可喷撒。

3.阴道及子宫颈上药注意事项 上非腐蚀性药物时,应转动窥阴器,使药物均匀涂布阴道四壁。 棉棍上的棉花必须捻紧,涂药时顺一个方向转动,以免棉花脱落入阴道。 给未婚妇女上药时,宜选用长棉棍。

3.阴道及子宫颈上药注意事项 观察上药后的病情变化。记录用药日期、剂量、途径和部位。 月经期、阴道出血时停止上药。 用药后应禁止性生活。

阴道灌洗术 阴道灌洗术是采用特殊器械将药液灌注于阴道内,以促进阴道局部血液循环,治疗局部炎症的方法。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阴道炎、宫颈炎及妇科手术前的阴道准备。 禁忌证 月经期、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宫口未闭、阴道及子宫有异常出血者。

2.阴道灌洗术的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2.阴道灌洗术的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灌洗筒、橡皮管(带调节夹、长约130cm)、灌洗头、阴道窥器、长镊子、便盆、橡胶单、治疗巾、消毒手套、温度计、干棉球等。

2.阴道灌洗术的操作方法 药液: 常用灌洗药液有 1∶5000高锰酸钾溶液、1∶1000苯扎溴铵溶液、0.02%-0.05%碘伏溶液、4%硼酸溶液、1%乳酸溶液、0.5%醋酸溶液、2%-4%碳酸氢钠溶液及生理盐水等。 以上各种不同灌洗药液应根据病情不同而选用。

操作步骤 将41℃~43℃的药液500~1000ml注入高于床面60~70cm处的灌洗筒中,排出橡皮管内空气备用。 嘱患者排空膀胱,脱去一条裤腿,取膀胱截石位,臀下置橡胶单和便盆,先行会阴擦洗。

操作步骤 操作者戴消毒手套,右手持灌洗头柄部,开放调节夹,冲洗外阴部。用左手分开小阴唇,将灌洗头沿阴道侧壁缓缓插入阴道达穹隆部,或用阴道窥器暴露子宫颈后再灌洗,灌洗时转动窥阴器,并将灌洗头上下左右移动,以洗净阴道皱襞。

操作步骤 当灌洗液剩下约100ml时,关闭调节夹,将灌洗头或阴道窥器向下按压,使阴道内残留的液体完全流出,用干棉球擦干阴道,取出灌洗头和阴道窥器。

操作步骤 再次冲洗外阴部。用干棉球擦干外阴部。协助患者穿好裤子。

3.阴道灌洗术注意事项 灌洗液以41℃~43℃为宜,温度过低,易造成病人不适,温度过高,易造成患者烫伤。 灌洗筒与床面的距离不宜超过70cm,以免压力过大,使液体或污物进入宫腔引起上行感染或灌洗液与局部作用的时间不足。

3.阴道灌洗术注意事项 灌洗头不宜插入过深,操作时动作应轻柔,尤其是对宫颈癌患者,以免损伤组织而造成出血。 灌洗过程中发生出血,应立即停止灌洗,如出血量多,应用无菌纱布条填塞压迫止血,纱布条应于24h内取出。

3.阴道灌洗术注意事项 某些产后10天或某些妇产科手术2周后的患者,若合并阴道分泌物混浊、有臭味、阴道伤口愈合不良、黏膜感染坏死等,可进行低位灌洗,灌洗筒的高度一般不超过床面30cm,避免污物进入宫腔或损伤阴道残端伤口。

3.阴道灌洗术注意事项 观察灌洗后的病情变化,如阴道分泌物的变化等。记录操作日期、时间、灌洗液种类等。 未婚者不做阴道灌洗,必要时可用小号灌洗头或尿管灌洗。

坐 浴 坐浴是将外阴和臀部浸泡于药液中,通过水温和药物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局部抵抗力,减轻炎症和疼痛,并能达到局部清洁的目的。坐浴是妇科临床常用治疗各种外阴、阴道炎症的辅助手段和术前准备的简便方法之一。

1.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各种外阴、阴道炎症及妇科术前准备。 禁忌证 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宫颈内口未关闭及有异常阴道流血者。

2.坐浴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用具:坐浴盆、坐浴架,无菌纱布、屏风、大毛巾等。 药液:41℃-43℃的坐浴溶液2000ml。常用的有1∶5000高锰酸钾溶液、1∶2000苯扎溴铵溶液、4%硼酸溶液、1%乳酸溶液、0.5%醋酸溶液、2%-4%碳酸氢钠溶液及洁尔阴等。

操作步骤 向患者解释坐浴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在坐浴盆内配制坐浴药液2000ml,将坐浴盆置于坐浴架上。 患者排空膀胱,将外阴及肛门周围擦洗或清洗干净后全臀和外阴部浸泡于溶液中,持续20min,必要时用大毛巾遮盖

操作步骤 坐浴结束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外阴及臀部。观察病人坐浴后症状及局部红肿消退的情况。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记录操作日期、时间、用药剂量、疗效和反应等。

3.坐浴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严格按比例配制坐浴溶液,避免水温过高造成烫伤。 体质虚弱者应给予扶持,坐浴过程中如出现心慌、出汗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坐浴并卧床休息。

3.坐浴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坐浴后症状及局部红肿消退的情况。 女患者月经期、产后2周内、阴道出血和盆腔急性炎症时均不易坐浴,以免引起感染。

鼻腔滴药法 鼻腔滴药可以检查和治疗鼻腔、鼻窦及中耳的疾病。

1.鼻腔滴药操作步骤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嘱患者轻轻擤出鼻涕 (鼻内有填塞物者除外) 常取仰卧垂头位,患者仰卧于床上,头垂于床缘,鼻孔朝上。如取坐位时,头后仰稍侧向患侧,颏部向上。

操作步骤 滴管距前鼻孔约1-2cm,将药液滴入鼻腔3-5滴,然后用拇指、食指轻捏双侧鼻翼数次,使药液广泛接触鼻腔黏膜,保持原位约5min,之后恢复正常体位。另外,也可使用喷雾器将药液喷入鼻腔。 用棉球擦去外流的药液。

2.鼻腔滴药法注意事项 注意询问用滴鼻药后,患者鼻塞是否有所减轻,并用鼻镜检查鼻腔,观察鼻甲是否有所收缩。 教会患者正确的方法以便能够自行滴药,在滴要过程中,药瓶口、滴管口及喷雾器头均不得接触到鼻翼及鼻毛,以免污染。 嘱患者滴药时切勿吞咽,以免药液进入咽部引起不适。

鼻腔冲洗法 鼻腔冲洗常用于鼻腔的清洁,清除鼻腔内痂皮及分泌物,减轻臭味,促进黏膜功能的恢复。 鼻腔内急性炎症时禁用,以免炎症扩散。

1.鼻腔冲洗法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患者坐位,头向前倾,将灌洗瓶挂在患者头上方30-50cm处,让水自然流出,关闭输液夹。 将橄榄头与橡皮管连接好后,患者手持橡皮管橄榄头端,塞在一侧前鼻孔,张口呼吸,放开夹子,冲洗液流进鼻腔,水从另一侧鼻孔或口腔流出,接于盛水器内,两侧鼻腔交替进行。 操作完毕后用纱布擦干脸部。

2.鼻腔冲洗法注意事项 鼻腔有急性炎症及出血时禁止冲洗,防止炎症扩散。 灌洗瓶不宜放置过高。 冲洗液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

2.鼻腔冲洗法注意事项 冲洗时嘱患者不要说话,防止发生呛咳。 冲洗完毕后,嘱患者轻轻擤出鼻内存水。 还可以指导患者学会简单的冲洗方法,可将冲洗液倒入手掌或平盘中,前鼻孔浸入水中抽吸冲洗液,再自口中吐出,反复几次亦可达到冲洗目的。

外耳道冲洗法 外耳道冲洗用于清除外耳道内耵聍、异物或分泌物等。 坚硬而较大的异物、尖锐的异物、外耳道、中耳急性炎症时及中耳炎鼓膜穿孔者禁用。

1.外耳道冲洗法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患者取坐位,患耳朝向操作者。 患者手托弯盘接水(紧贴耳下方面部),头稍向患侧倾斜,操作者左手向后上方牵拉患者耳廓,将外耳道拉直,右手持洗耳棉球或注射器对着外耳道上壁注水,保留外耳道下方空隙让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流出。

操作步骤 用小棉签擦干外耳道积水。 用额镜检查外耳道内是否清洁,如有残留则继续冲洗,直至冲洗干净为止。

2.外耳道冲洗法注意事项 冲洗液水温不宜太低,以免造成眩晕。 冲水时不可对准鼓膜,且勿用力过大,避免冲穿鼓膜。 冲水时不能对着异物或耵聍,以免将它冲到外耳道深处。 术后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如耳痛、眩晕等,并用耳镜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是否正常。

外耳道滴药法 外耳道滴药用于治疗各种外耳道感染、耵聍栓塞、化脓性中耳炎。

1.外耳道滴药法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如有分泌物应先用3%双氧水清洁并擦干 操作者用手提起患耳耳垂部,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2-3滴,轻轻提拉耳廓或压迫耳屏数次,让药液流入外耳道深处 保持体位3-5min,以利于药物充分发挥作用

2.外耳道滴药法注意事项 药瓶(滴瓶)口不要接触外耳道皮肤。 少数患者滴药后可能出现短时刺激感或眩晕,可自然缓解。 耵聍栓塞滴药后耳有胀感,听力下降,嘱患者不必担心,取出耵聍即会消失。

2.外耳道滴药法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的滴药法,以便能自行滴用。 药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以免刺激迷路,引起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

结膜囊冲洗法 眼球穿孔伤、深层角膜溃疡者禁忌使用。 结膜囊冲洗法是用冲洗液清洗结膜囊的方法。用于清除结膜囊内异物、酸碱化学烧伤及脓性分泌物;手术前常规清洗结膜囊。 眼球穿孔伤、深层角膜溃疡者禁忌使用。

1.结膜囊冲洗法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嘱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并向冲洗眼侧倾斜,自持受水器紧贴于冲洗眼的面颊部;若取仰卧位,则受水器置于颞侧。 操作者一手撑开睑裂,另一手持洗眼壶嘴或吊瓶冲洗头,保持壶嘴或冲洗头距眼2-3cm,先以少量冲洗液冲洗颊部皮肤,再移向眼部冲冼,并嘱病人转动眼球,以便冲洗结膜囊各部,然后将上睑翻转,充分冲洗上部结膜囊,但是,冲洗液不可直接射向角膜。

操作步骤 在对眼化学伤冲洗时,应充分暴露上下穹隆部,增加冲洗液的量和冲洗时间,冲力宜大,距离要稍高些,这样才能清除在结膜囊内的化学物质。 冲洗完毕,用消毒干棉球擦拭干净,取下受水器。

2.结膜囊冲洗法注意事项 冲洗液温度要适宜,以32℃-37℃为宜,可将冲洗液滴在操作者手背皮肤上,以能耐受为度。 冲洗过传染性眼病的器具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泪道冲洗法 急性泪囊炎或泪囊局部有急性炎症史的患者禁用。 泪道冲洗法是用泪道冲洗器冲洗泪道的方法。用于泪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泪道及内眼手术前的泪道清洁等。 急性泪囊炎或泪囊局部有急性炎症史的患者禁用。

1.泪道冲洗法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嘱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自持受水器。 操作者用蘸有0.5%-1%丁卡因溶液的小棉签,夹在患眼内眦部上下泪点之间,表面麻醉3-5min。

操作步骤 操作者以左手拇指轻轻拉开下睑内眦部,暴露下泪小点,右手持装有生理盐水或抗生素药液的注射器,将冲洗针头先垂直插入泪小点深约1-2mm,然后再将针头转为水平,沿泪小管走向进针5-6mm,缓缓注入冲洗液进行冲洗,泪道冲洗时动作轻柔、不可过猛。

操作步骤 若冲洗液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者表示泪道通畅;若冲洗液从上泪小点流出为泪道狭窄或阻塞;若有粘液或脓液自上泪小点流出,则为慢性泪囊炎。

2.泪道冲洗法注意事项 泪点狭小患者,宜先用扩张器扩大泪点,再进行冲洗。 有慢性泪囊炎患者,冲洗前应先挤压泪囊部,排出分泌物,再冲洗。

2.泪道冲洗法注意事项 冲洗过泪道的患者要询问溢泪病情有无改善,局部有无异常表现,如红肿疼痛等情况,若有红肿则为探通冲洗不当造成局部感染应及时全身抗炎处理。 冲洗时针头要光滑,动作细致轻巧,进针时顺泪道方向前进,避免损伤泪道。

滴眼药水法 滴眼药水法是将眼药水滴入结膜囊的方法。用于预防、治疗眼部疾病,散瞳或缩瞳,眼部表面麻醉等。 不同病情的患者要根据医嘱滴药,不可错滴(包括眼别、药品等),如青光眼患者术前不可滴散瞳药 。

1.滴眼药水法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嘱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眼睛放松,注视上方。 操作者左手拇指轻轻向下拉开下睑,用示指撑起上睑,右手持眼药瓶或滴管,先挤掉1-2滴眼药水,再于距眼2-3cm处将眼药水滴在下穹隆1-2滴,然后轻提上睑并覆盖眼球,药液均布于结膜囊内而不溢出,若有溢出可用干棉球拭去,嘱患者轻轻闭眼2min。 用10%的碘伏消毒液洗手。

2.滴眼药水注意事项 滴眼药水前,操作者要先洗手,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尤其要区别所滴眼别,并检查眼药水有无絮状沉淀等变质现象。 滴眼时,操作者态度要和蔼,动作应轻巧,勿压迫眼球,特别是对角膜溃疡、眼球穿通伤及手术后患者。

2.滴眼药水注意事项 注意眼药水不要直接滴在角膜上。药瓶或滴管应呈45°倾向,勿触及眼睑睫毛及眼球表面,以免污染或划伤。 滴用阿托品、毒扁豆碱等毒性药品,应于滴药后用干棉球即刻按压泪囊区2~3min,以免药液经泪道流入鼻腔吸收引起中毒反应。

2.滴眼药水注意事项 易沉淀的眼药水(如可的松)滴前应充分摇匀再用。 数种眼药水同用时,应有间隔时间,不可同时滴入。 使用滴管时,每次吸入的药液不可过多,滴管禁忌倒置,并应定期消毒,以防止污染。

2.滴眼药水注意事项 用某种眼药后,应注意其疗效及有无过敏情况。 对于传染性眼病患者应做好床旁隔离,眼药水应专人专用。 用过的物品均单独处理。

涂眼药膏法 涂眼药膏法是将眼药膏涂入结膜囊的方法。眼药膏在结膜囊内停留时间较长,药物作用较持久,可减少用药次数。

1.涂眼药膏法适应症 用于手术后、眼睑闭合不全、绷带加压包扎前保护角膜及需做睑球分离的患者。 不同病情的患者要根据医嘱用药,不可错用(包括眼别、药品),如青光眼患者术前不可滴散瞳药。

2.涂眼药膏法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 患者准备: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玻璃棒法: 患者体位同滴眼药水法。操作者左手拇指与示指分开上下眼睑,嘱患者眼球上转,右手持玻璃棒蘸上绿豆大药膏,轻轻水平方向放入下穹隆部,左手放开眼睑,嘱患者轻闭眼睑,同时转动玻璃棒从水平方向抽出。药膏被留在结膜囊内,然后轻轻按摩眼球,使眼药膏分布均匀。

软管法: 手持眼药膏软管,管口距眼2-3cm,将药膏直接挤入下穹隆部结膜囊内。涂眼药膏后,用棉球擦去溢出眼外的药膏,嘱患者闭眼1-2min。

3.涂眼药膏法注意事项 涂药前必须洗净双手。 涂药前应检查玻璃棒圆头是否光滑完整,若发现有破损应停止使用,以免损伤结膜和角膜。 涂眼药膏时不要将睫毛随同玻璃棒卷入结膜囊内,以免刺激角膜引起不适。

3.涂眼药膏法注意事项 如用软管法,管口不可触及患者的睫毛、眼部,用前先将管口部一段挤掉后再涂,或用消毒干棉签擦去头部软膏再涂。 对眼球穿通伤或角膜溃疡患者,操作者手要轻,勿加压眼球,更不要按摩,以免造成角膜穿孔,引起严重后果。 用某种眼药后,应注意其疗效及有无过敏情况。

排痰训练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由于气道内的炎症渗出,其痰液长期堵塞气道,加重呼吸道内感染。排痰训练是教会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能够进行有效的咳嗽,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减轻感染,保持气道通畅,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进行正常的生活和活动。

1.排痰训练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痰盒、面巾纸、漱口水,污物桶等 患者准备: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评估患者呼吸道痰阻塞状态;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身体状况。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目的,消除其顾虑,配合训练。 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者,常用超生雾化吸入法湿化气道。

神志清醒、能配合咳嗽的患者: 根据病情正确指导其有效地咳嗽、咳痰。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等舒适体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②让患者先进行5-6次深呼吸,在深吸气未屏气,继而咳嗽,连续咳嗽数次使痰液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液排出。

③如果患者取坐位,两腿上放置一枕头,顶住腹部(促进膈肌上升,也适于术后患者);④咳嗽时身体前倾,头颈屈曲,张口咳嗽将痰液排出;⑤亦可嘱患者取俯卧屈膝位,利用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且经常交换体位也有利于痰液排出。

采用胸部震荡法协助患者排痰: ①操作者双手重叠,肘部伸直,将手掌放置于欲引流的部位;②患者吸气时双手掌随胸廓扩张慢慢抬起,不施加任何压力。

③从吸气最高点开始,手掌紧贴胸壁,施加适当的压力并轻柔的上下抖动,此动作贯穿于整个呼气期;④胸壁震荡约5-7次,每个部位重复3-4个呼吸周期。

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可采用胸部叩击法: ①患者取立位、坐位或侧卧位;②操作者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指关节微屈,使手掌侧呈杯状。利用手腕力量,迅速而有节律的扣击胸壁,震动气道。③叩击时应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边叩击边鼓励患者咳嗽,以进一步促进痰液排出。

④叩击部位应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叩击胸壁;⑤每侧肺叶反复叩击1-3min,每分钟120-180次。⑥操作时,指导患者双侧前臂屈曲,两手掌置于锁骨下,咳嗽时用上前臂同时叩击前胸及患侧胸壁,振动分泌物,以增加咳嗽排痰的效率。

2.排痰训练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随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 湿化气道时,防止分泌物湿化后膨胀阻塞支气管,引起窒息;湿化液温度35℃-37℃,湿化时间10-20min,防止过度湿化引起黏膜水肿,体内水潴留,加重心脏负担。

胸部叩击部位应避开乳房、心脏及骨突起部位;叩击力量要适中,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为宜;胸部叩击在餐前进行,并在餐前30min完成,每次叩击时间以15-20min为宜。 若胸部有伤口,应固定伤口减轻疼痛。身体极度虚弱或有咯血、心血管状况不稳定、肋骨骨折者禁做胸部叩击法排痰。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通过呼吸功能训练,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使患者能进行有效的休息和活动,提高活动的耐受力。

1.呼吸功能训练操作方法 (1)操作前准备 用物准备:小枕头、杂志、书、蜡烛及尺等 患者准备: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检查肺气肿患者呼吸状况及呼吸形态。 (2)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腹式呼吸训练: 取适合的体位,常取立位,若身体虚弱者可取半卧位或坐位,全身肌肉放松,平静呼吸。 嘱患者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于腹部,以感受自己的呼吸状况。 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吸气未自然且短暂地屏气,造成一个平顺的呼吸型态,使进入肺的空气均匀分布。

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呼,以增进肺泡通气量。 吸与呼之比为1:2或1:3,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训练10-20min,2次/日,反复训练。 训练熟练后,逐渐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达到习惯的目的。

腹式呼吸训练

操作步骤 缩唇呼吸训练: 嘱患者用鼻深吸气,用口缓慢呼气。 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缓慢,同时收缩腹部。 吸气与呼气之比为1:2或1:3,每分钟训练7-8次。每次训练10-15 min,每日2次。

缩唇呼吸训练

缩唇的程度与呼气流量由患者自行选择调整,以能距离口唇15-20cm处并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 缩唇呼气可使呼出的气体流速减慢,延缓呼气气流,防止小气道因塌陷而过早闭合,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

其他呼吸训练

其他呼吸训练

2.呼吸功能训练注意事项 呼吸功能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呼吸功能状况制订训练计划。 训练过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每次训练的时间应<30 min,避免患者的疲劳。 训练方法正确、规范,随时观察患者舒适状态,如训练过程中患者有不适应停止训练。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