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妊娠小便淋痛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 掌握 :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及 辨证论治。  熟悉: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 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淋 证 一、概述 (一)定义:淋证是指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 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的病证。 (二)范围: 西医某些泌尿系疾病如: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 泌尿系结石,乳糜尿以及前列腺肥大,膀胱癌等病, 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
产后小便不通. 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 ,又称 “ 产后癃闭 ” 。多发生于产后 3 日内,亦可发 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 后多见。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1 第四节 补阴药 1 .含义: 补阴,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2. 性能特点:多甘寒,归肺胃肝肾心经。 3 .功效:补阴(滋阴、养阴、益阴)。 4 .主治:阴虚证。 5 .使用注意: 多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使用。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消 渴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朱建红 [ 定义 ] 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 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病机主要是禀赋 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且多与血瘀密切相 关。  消渴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证, 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改善症.
2008 年世界肾脏日主题 : 神奇的肾脏 !.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肾内科 郑宝林.
桂枝茯苓丸 《金匮要略》 桂枝茯苓丸 组 成 桂枝 桃仁 芍药 茯苓 丹皮 各等分(各 12g )
淋证 山西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概说】 一、概念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 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 (一)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 五脏风寒积聚 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 “ 淋秘 ” ,将其病机归为 “ 热在下焦 ”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词解 ※奔豚气:豚为小猪,此处指奔豚气病, 指气上冲症状如豚之奔走。 概 述 本篇主要论述奔豚气病的成因和症状及 治疗,至于吐脓、火邪、惊怖三种病, 篇中虽有涉及,但并未论述。 奔豚气症状,以 “ 气从少腹,上冲咽喉, 发作欲死,复还止 ” 为特点,与肾积奔 豚之气从少腹上冲形似而实异。此处奔.
内科辅导. 肾系.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章 祛湿剂.
腹满寒疝宿食病 脉证治第十.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妇人妊娠病 脉证并治第二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水气病脉证并 治第十四 2017/3/1.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淋 证.
淋 证 主 讲:孙继武 彭思镇卫生院 2015年4月.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水 肿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 陈良金.
王 付 制作.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英洪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妊娠小便不通.
祛 湿 剂 定义: 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统称祛湿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1.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王 付 制 作.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本篇论述了黄疸病的脉症及治疗。“疸”,《说文》:“黄病也”。黄疸病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从病因看有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从病机上有湿热、寒湿、火劫、燥结、女劳以及虚劳等,但以湿热为多。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均贯穿其中。本篇的治法、方剂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名师垂教 小便淋涩已经数年.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清热药.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淋证 中医内科 陈良金.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吐哕下利病脉 证治第十七.
胃阴亏虚.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祛 湿 剂.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利水渗湿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肾膀胱病证 淋 证.
消 食 剂.
水肿 (edema) 云南中医学院中内教研室 王清 目的要求 掌握水肿的诊查要点及辨证论治。 熟悉水肿的概念、范围及病因病机。 了解水肿的预防调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概说 由于这三种病症状上都有口渴或小便异常的表现;病变部位主要在肾与膀胱;有的方治可以互相通用,故合为一篇论述。 本篇论述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病。 由于这三种病症状上都有口渴或小便异常的表现;病变部位主要在肾与膀胱;有的方治可以互相通用,故合为一篇论述。 论述的重点是消渴和小便不利。

消渴病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小便频多,久则形体消瘦为主要特征。临床根据其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分为上、中、下“三消”。本篇对消渴病的发生,突出了胃热、肺胃津伤、肾虚三个方面,所创制的方药,亦为后世三消证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小便不利,指小便短少或尿出不畅,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从本篇内容来看,既可见于伤寒太阳、阳明病,也可见于杂病。病变均与肾及膀胱有关。 淋病是以小便淋沥涩痛为主的病证。本篇所论仅涉及淋病的主症和治疗禁忌。

一、消 渴 (一)病机与脉证 【原文】 寸口脉浮而遲,浮即為虛,遲即為勞;虛則衛氣不足,勞則榮氣竭。趺陽脉浮而數,浮即為氣,數即消穀而大堅;氣盛而溲數,溲數即堅,堅數相搏,即為消渴。(2)

【原文】 趺陽脉數,胃中有熱,即消穀引食,大便必堅,小便即數。(8)

(二)证 治 1. 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原文】 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2) 白虎加人參湯方 (二)证 治 1. 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原文】 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12) 白虎加人參湯方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人參三兩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分 析】 病机:肺胃热盛,津气两伤。 主症:渴欲饮水 口干舌燥 兼症: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甜, 热盛伤津 大便干燥,身体消瘦。 治法:清热益气,生津止渴。 热盛伤津

方剂:白虎加人参汤。 方义: 白虎汤——清热肺胃之热而生津 人参——生津止渴、益气

临床应用 本方可治渴饮不解、消谷善饥、小便频数而甜的消渴病及小便频多无甜味的尿崩症:如渴饮不解者,可加天花粉、黄连、葛根;舌红绛无苔者加麦冬、生地、元参、玉竹、鲜石斛;如口干舌燥者,加藕汁、生地汁,或用荸荠汁、梨汁等生津增液。现常用本方治疗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中暑、夏季热、风湿热、糖尿病等属于热盛而津气两伤者。

2.肾气亏虚 【原文】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3) 乾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 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桂枝 附子(炮) 各一兩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分析】 病机:肾阳气虚,气化失职。 主症: 消渴,小便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腰膝酸软或微肿,消瘦乏力,渴喜热饮。 治法:温补肾阳,滋养阴液。 方剂:肾气丸。 方义:用肾气丸补肾之虚,温养其阳,以恢复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除。

二、小便不利 (一)膀胱气化不行 【原文】 脉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4) 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5) 【提要】 以上2条指出气不化津的小便不利证治。

【分 析】 4条:表邪未解,膀胱气化不行。 5条:膀胱气化不行,胃中亦有停水。 治法:化气行水,表里分消。 方剂:五苓散。 方义: 现代药理—利尿,降压,扩血管三大作用。

病案 江应宿医案: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 按语:本案乃苓水之重证。水蓄于下,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饮内停,气不布津,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饮水。然而内停之水饮较重,上干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饮之水,必拒而不受.以致水人则吐,而吐后仍然渴饮。于是饮水而渴不解,呕吐而水饮不除,大论谓之“水逆”,乃蓄水之严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以治其本。 2017/2/28

(二)上燥下寒水停 【原文】 小便不利者,有水氣,其人若渴,栝樓瞿麥丸主之。(10) 栝樓瞿麥丸方: 栝樓根二兩 茯苓 薯蕷各三兩 附子一枚(炮) 瞿麥一兩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溫為知。

【分 析】 病机:肾阳不足,水饮内停。 主症: 其人苦渴 小便不利,水肿 (上燥) 兼见腰膝冷痛,少腹拘急等。 肾阳虚 治法:温阳利水,润燥生津。 (上燥) 肾阳虚 (下寒,水停)

方剂:栝楼瞿麦丸。 方义: 栝楼根——润燥生津而止渴; 山药——甘淡益脾而制水; 附子——温肾阳而化气; 茯苓、瞿麦——淡渗以利水; 使肾阳复而气化有权,气化行则水道利,津液上达,诸症即平。

病案(张琪) 患者,女,15岁,体质素弱,近3个月来出现口渴,饮后口渴加重,乃至狂渴引饮,每日饮水量达到10保温瓶,小便量与饮水量相等,饮一溲一,尿色清白,经哈市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尿崩症。来张琪门诊治疗,如上述症状,形体消瘦,舌质淡红,苔黄略干,脉沉弱。辨为肾阳衰弱,不能蒸化,津不上承故口渴引饮,肾阳衰微,关门不固,故小便频多。当补肾助阳,固摄滋液治疗。 处方:菟丝子15g,五味子15g,益智仁15g,煅龙骨20g,麦冬15g,熟地黄20g,茯苓15g,石莲子15g,附子10g,甘草5g,肉桂10g。

(三)湿热夹瘀,脾肾亏虚 【原方】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魚散、茯苓戎鹽湯並主之。(11) 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方: 滑石二分 亂髮二分(燒) 白魚二分  上三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戎鹽湯方: 茯苓半斤 白朮二兩 戎鹽彈丸大一枚  上三味,先將茯苓、白朮煎成,入戎鹽再煎,分溫三服。

分析 蒲灰散证 病机:湿热郁于膀胱。 主症:湿热淋,尿频尿急尿痛或有血尿。 治法:化瘀利窍,泄热利尿。 方义: 蒲灰(蒲黄)——凉血消瘀,通利小便; 滑石——清利湿热。 全方具有凉血化瘀、利窍泄热之功。 蒲灰散证

蒲黄 2017/2/28

滑石白鱼散证 病机:湿热郁于血分。 主症:血淋,小便不利,尿血,少腹坠胀。 治法:消瘀止血,利窍泄热。 方义: 白鱼(衣鱼、蠹鱼) ——消瘀行血利小便之功,现少用; 乱发(烧)——有止血消瘀利小便之功; 滑石——清利湿热。 全方共奏止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 滑石白鱼散证 2017/2/28

白鱼(衣鱼、蠹鱼) 2017/2/28

血余(乱发) 血余炭 烧炭 2017/2/28

病机:湿热脾肾两虚。 主症:劳淋或膏淋。 治法:益肾清热,健脾利湿。 方义: 戎盐——即青盐,咸寒润下渗利, 能助水,益精气; 茯苓、白术——健脾利湿。 合方具有健脾利湿益肾之功。 茯苓戎盐汤证

戎盐(青盐) 胡盐(《别录》),秃登盐、阴土盐(《唐本草》),石盐、寒盐、冰石(《石药尔雅》),羌盐(《日华子本草》),青盐(《本草图经》),岩盐(《地质矿物学大辞典》),大青盐(《中药志》)。 凉血,明目。治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痛,风眼烂弦,牙痛。 ①《本经》:"主明目、目痛,益气,坚筋骨。" ②《本草经集注》:"解斑猫、芫青毒。" ③《别录》:"主心腹痛,溺血,吐血,齿舌血出。" ④《日华子木草》:"助水脏,益梢气,除五脏癥结,心腹积聚痛,疮疥癣等。" ⑤《本草衍义》:"功在却血。治目中瘀赤涩昏。" ⑥《纲目》:"功同食盐。" ⑦《本草备要》:"坚骨固齿,明日乌须。" 2017/2/28

临床应用 蒲灰散后世用治热淋,或加栀子、车前子;治血淋,宜加生地、白茅根。滑石白鱼散治淋偏于阴虚热盛者,若热甚者加大黄、栀子;腹痛者加当归、芍药;茎中疼痛者加琥珀末、三七、甘草梢。茯苓戎盐汤治疗脾肾虚弱,湿重热轻的劳淋或膏淋,若偏气虚宜加党参、黄芪;肾虚加熟地、山药;有热加地骨皮、车前子。 临床应用:泌尿系统疾病:李氏报道用蒲灰散合茯苓戎盐汤加减治疗76例淋症,其中42例为急性肾盂肾炎。76例全部治愈,即全身症状消除,尿检正常。其中经治10日者35例,15日者30例,20日者11例,1周内复发者8例,仍服原方痊愈。郑氏用蒲黄配滑石(1:1)为主,治疗淋症,疗效甚佳,石淋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膏淋加苍术、黄柏、牛膝;血淋加大小蓟炭、血余、藕节炭。

(四)水热互结伤阴 【原文】 脉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湯主之。(13) 猪苓湯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膠 滑石 澤瀉各一兩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膠 滑石 澤瀉各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分 析】 病机: 热盛伤阳,水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 主症: 脉浮发热——客热内入,里热外蒸。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治法:滋阴润燥,利水除热。 水热互结伤阴

方剂:猪苓汤。 方义: 二苓、泽泻、滑石—清热,利尿。 阿胶—滋阴润燥,使利水不伤阴, 滋阴不敛邪。

临床应用 凡属水热互结伤阴的肾炎、肾结核、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肾结石、尿路结石、乳糜尿有尿急尿频者均可用猪苓汤化裁治疗。

三、淋 病 (一)主症 【原文】 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7)

【分析】 病机:砂石停积,阻碍气机。 主症:“小便如粟状”,多指石淋,即小 便淋沥涩痛,排出小砂石如粟状 之物。 膀胱热盛—砂石停积—阻碍气机 胀痛或小腹拘紧牵引脐部

禁治 【原文】 淋家不可發汗,發汗則必便血。(9)

复习题 1. 栝楼瞿麦丸证的证治? 2. 肾气丸治疗下消的机理是什么? 3. 《金匮》消渴病的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