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Advertisements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妇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月经病. 月经先期 : 脾 肾 阳 阴 肝 薪水)补 ( 不) 固(够 ) 清 - 两张 丹 ( 账单 ) 脾气虚 补脾益气,摄血 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 调经固阴煎/归肾丸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
第十六章 消 食 药.  凡以消化食积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 饮食积滞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一. 含义 :
五迟、五软 儿科教研室. 概 述概 述 定义:五迟五软是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 病证。五迟指立迟、行迟、语迟、齿迟、 发迟;五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 软、肌肉软。 五迟、五软病症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同 时存在。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大家是不是 想我啦,哎! 我又来了。. 第九章 安神剂 1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 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 剂,统称为安神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神志不安虽有虚实之分,但常互 为因果,故宜注 意标本兼顾,即 重镇与滋养配合; ②重镇多为金石,滋养多属滋腻。 故不宜多服、久服。
1 第四节 补阴药 1 .含义: 补阴,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2. 性能特点:多甘寒,归肺胃肝肾心经。 3 .功效:补阴(滋阴、养阴、益阴)。 4 .主治:阴虚证。 5 .使用注意: 多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使用。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2008 年世界肾脏日主题 : 神奇的肾脏 !.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肾内科 郑宝林.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补益药对.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平肝息风药 一、含义: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 二、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三、主治: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开窍剂 概念:凡用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 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适应范围:闭证一口噤,握拳,脉有力等。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定义】凡以消食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食运脾、化积导滞等作用,主治各种食积证的方剂,统称消食剂。属"八法"中的"消法"。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黄 疸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梁 丽 娟.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视神经萎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 东方医院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韦企平.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补益药与补益剂.
胎 黄 儿科教研室.
第一节 喉痹.
薛 己 【导学】 薛己幼承家学,博览群书,吸取诸家之长,善于总结临床经验,著书立说,精通各科。重视脾肾,提出胃气受伤,虚证蜂起之说;临证擅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益脾胃,温补肾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概说.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第十五章 祛 湿 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小儿药物治疗概要(1) 儿 科 教 研 室 廖 若 莎.
消食药.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祛 湿 剂.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 八 章 固涩剂.
第 五章 第 十节 疳 证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利水渗湿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积 滞 附属医院中医科 赵丽华.
消 食 剂.
中 医 儿 科 学 第七节 疳证.
固 涩 剂 方剂学教研室.
第18章 驱虫剂.
开 窍 剂.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补虚药.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儿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湿寒(天)气-玲玲雪铃声(圣诞节) ㈠ 常证 湿热郁蒸 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 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 气滞血瘀 化瘀消积 ㈠ 常证   湿热郁蒸 清热利湿 茵陈蒿汤# 寒湿阻滞 温中化湿 茵陈理中汤± 气滞血瘀 化瘀消积 血府逐瘀汤± ㈡ 变证 胎黄动风 平肝熄风,利湿退黄 羚角钩藤汤± 胎黄虚脱 大补元气,温阳固脱 参附汤﹢生脉散±

哮喘: 寒热外内, 肺实肾虚(上下) 肺脾(上中), 脾肾(中下), 肺肾(上下) 小子杏苏大,人人 哮喘: 寒热外内, 肺实肾虚(上下) 肺脾(上中), 脾肾(中下), 肺肾(上下) 小子杏苏大,人人 寒性哮喘 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小青龙汤﹢三子养亲汤± 热性哮喘 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苏葶丸± 外寒内热 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大青龙汤± 肺实肾虚 泻肺补肾,标本兼顾 (偏上盛)苏子降气汤±   (偏下虚)都气丸﹢射干麻黄汤± ㈡ 缓解期 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人参五味子汤﹢玉屏风散± 脾肾阳虚 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金匮肾气丸± 肺肾阴虚 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麦味地黄丸±

腹痛: 香砂养家大小少 乳食积滞 消食导滞,行气止痛 香砂平胃散± 腹部中寒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养脏汤± 胃肠结热 通腑泄热,行气止痛 大承气汤± 脾胃虚寒 温中理脾,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理中丸± 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少腹逐瘀汤±

厌食 **贱弃婴 **不易养 脾失健运 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不换金正气散± 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异功散# 脾胃阴虚 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养胃增液汤±

疳证: 肝气极,眼口肿 八只肥儿,实泻无防 ㈠ 常证 2.疳气 调脾健运 资生健脾丸± 3.疳积 消积理脾 肥儿丸± 1.干疳 补益气血 ㈠ 常证   2.疳气 调脾健运 资生健脾丸± 3.疳积 消积理脾 肥儿丸± 1.干疳 补益气血 八珍汤± ㈡ 兼证 眼疳 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石斛夜光丸± 口疳 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泻心导赤散± 疳肿胀 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防己黄芪汤﹢五苓散±

肺卫不固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牡蛎散± 营卫失调 调和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阴亏虚 益气养阴 生脉散± 湿热迫蒸 清热泻脾 泻黄散± 汗证: 飞蝇气死,玉黄(玉皇 大帝)生泻 肺卫不固 益气固表 玉屏风散﹢牡蛎散± 营卫失调 调和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 气阴亏虚 益气养阴 生脉散± 湿热迫蒸 清热泻脾 泻黄散±

卤鸡皮,小保健 乳食内积 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乳积)消乳丸±   (食积)保和丸± 脾虚夹积 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健脾丸±

应问羚皇白虎 风热动风 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银翘散± 气营两燔 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清瘟败毒饮± 邪陷心肝 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羚角钩藤汤± 湿热疫毒 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黄连解毒汤﹢白头翁汤± 惊恐惊风 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琥珀抱龙丸±

瑞娴(人名)于(瘀血痫)风(风痫)中吐痰(痰痫)被捉,受惊(惊痫) 他向警察说我脾虚痰盛,要去虚虚(脾肾两虚,) 通宵顶替镇惊,六警游河车 瑞娴(人名)于(瘀血痫)风(风痫)中吐痰(痰痫)被捉,受惊(惊痫) 他向警察说我脾虚痰盛,要去虚虚(脾肾两虚,) 通宵顶替镇惊,六警游河车 4.惊痫 镇惊安神 4.镇惊丸± 3.痰痫 豁痰开窍 3.涤痰汤± 2.风痫 熄风止痉 2.定痫丸± 1.瘀血痫 化瘀通窍 1.通窍活血汤± 脾虚痰盛 健脾化痰 六君子汤# 脾肾两虚 补益脾肾 河车八味丸±

五迟、五软: 屋此乱(五迟软) 甘心躺 六位 跳午(调元)二通宵 五迟、五软: 屋此乱(五迟软) 甘心躺 六位 跳午(调元)二通宵 肝肾亏损 补肾填髓,养肝强筋 加味六味地黄丸± 心脾两虚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调元散± 痰瘀阻滞 涤痰开窍,活血通络 通窍活血汤﹢二陈汤±

肠蛔虫,君勿驱 肠虫证 驱蛔杀虫,调理脾胃 使君子散± 蛔厥证 安蛔定痛,继之驱虫 乌梅丸± 虫瘕证 通腑散结,驱虫下蛔 驱蛔承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