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引论》课程 第三章辅导 导学教师 黄玉桂
第三章 形而上学 本章概述: 本章形而上学,研究关于存在的基础、本质和 结构,是传统哲学的核心。第一节讨论对自然界本 第三章 形而上学 本章概述: 本章形而上学,研究关于存在的基础、本质和 结构,是传统哲学的核心。第一节讨论对自然界本 质做最一般思考的宇宙论或叫做自然哲学的基础性 理论。第二节以实在论为研究对象,探讨存在的真 实性质的本体论哲学。第三节讨论人学本体论的内 容,揭示所涉及的不同理论方面,如决定论与自由 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人的同一性等问题。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一、古希腊宇宙观(自然哲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惟一的、永恒的、不变 的,但又 控制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一、古希腊宇宙观(自然哲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惟一的、永恒的、不变 的,但又 控制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探讨:一和多、静和动、变化与永恒的 关系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古希腊宇宙论的各学派及观点: 1、伊奥尼亚学派(最早的物理学家)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是一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古希腊宇宙论的各学派及观点: 1、伊奥尼亚学派(最早的物理学家)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是一 阿那克西曼得:无定是万物的本原的一 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2、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的数学家) 数是万物的本原 数是众多的、不变的 3、爱利亚学派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2、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的数学家) 数是万物的本原 数是众多的、不变的 3、爱利亚学派 色诺芬尼:神是世界的主宰,没有形体, 惟一的,不变的。 巴门尼德:“是者”是世界的本原,有固定 形体,不生不灭。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4、元素学派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火土气水) 阿那克萨格拉:种子说(细小微粒) 德谟克里特:原子说(原子和虚空)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自然哲学的共性和特点: 从自然界中探寻世界的本原 变化的一;不变的多; 不变的一;变化的多。 自然哲学的三点贡献:P96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二、中国古代宇宙论 1、气论(儒家) 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气是实在的、运 动,变化的(与古希腊的气比较接近)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二、中国古代宇宙论 1、气论(儒家) 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气是实在的、运 动,变化的(与古希腊的气比较接近) 2、太极阴阳论(周易) 太极生成论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3、五行论(理学) 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万物的元素 4、缘起论(佛学) 缘是万物产生的结果,世上没有唯一 不动的本原,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 因缘和合的。主张因果关系论。
第三章一节 宇宙观 中国古代宇宙论的特点:P99页 (1)强调变化 (2)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3)无神论传统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本体论在哲学中的地位: 是认识论、论理学等其他哲学门类的理 论基础; 大致指示着其发展的方向并规范 着研究的内容。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本体论在哲学中的地位: 是认识论、论理学等其他哲学门类的理 论基础; 大致指示着其发展的方向并规范 着研究的内容。 本体论的三重视界:是、在、无。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一、“是”与“是论” 1、“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 P104页 具体的同一性不存在,抽象的同一性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一、“是”与“是论” 1、“是”是语言的逻辑界限 P104页 具体的同一性不存在,抽象的同一性 是存在的。那么 怎样建立抽象的同一性 呢? 必须通过语言进行逻辑思维,对事物 命名、分类,对关系进行推理。做到这点 必须使用“是”这个系词。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它在日常语言中的作用,是使思想遵循纯 形式的规定,在语言中保持其同一性。语 言和思想之所以能够有逻辑,正是因为我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系词“是”是具有形式意义的逻辑连接, 它在日常语言中的作用,是使思想遵循纯 形式的规定,在语言中保持其同一性。语 言和思想之所以能够有逻辑,正是因为我 们在用“是”来表达和思想。 换句话说,“是”是思想和语言的逻辑界限。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2、“是”与“是者” “是者”提出: 巴门尼德对“是者”的分析: 亚里士多德对“是” 的分析: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2、“是”与“是者” “是者”提出: 巴门尼德对“是者”的分析: 亚里士多德对“是” 的分析: (1)判断的连接词 S是P (2)指称主词自身S是P (3)表示被定义的概念与定义的等同 S是P= P是S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3、“是论”及其影响 首先,“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也是本体 论之为本体论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3、“是论”及其影响 首先,“是论”是本体论的原初形式,也是本体 论之为本体论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 其次,逻辑必然性是“是论”所演绎的哲学原理 体系的真理性的依据。以“求是”为终极目的的概 念论哲学,代表了西方哲学上的一个悠久的传 统。 最后,所谓“求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求是”。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二、“在”与“在者” 1、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是”与“在”的区别) “是”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二、“在”与“在者” 1、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是”与“在”的区别) “是” 是语言的逻辑界限,在认识范围内,是认识的对 象,可以通过外在的经验和逻辑推理去掌握。是一 种逻辑经验认识的对象。 “在”是语言的语言界限,在认识范围之外,是理 解的对象,可以通过内心体验和现象直观去领会。 是一种非逻辑理解的对象。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是者”的世界,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探 求存在的真谛。它的目标是存在的必然性。 借着工具理性,导向了科学。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2、“是者”和“在者”两个世界的不同 “是者”的世界,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探 求存在的真谛。它的目标是存在的必然性。 借着工具理性,导向了科学。 “在者”的世界,以循环论证或艺术的形式 探求存在的真谛。它的目标是存在的自由自 在性。借着价值真理和艺术实践,它导向了 道德和审美。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3、“在论”及其意义 (1)从“在”的角度来理解存在,就是主张返回 事物自身。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3、“在论”及其意义 (1)从“在”的角度来理解存在,就是主张返回 事物自身。 (2)“在者之在”是经验性知识的范导作用和内 在推动力。 (3)“在者之在”更大的意义在于其精神性或价 值性的作用。以“在者之在”超越“是者之是”,就是 回归真理和心灵的精神家园。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三、“无”与“道” 1、“存在”与“非存在” 西方人的观点:“存在”优于“非存在”。 东方人的观点:绝对的存在和绝对的虚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三、“无”与“道” 1、“存在”与“非存在” 西方人的观点:“存在”优于“非存在”。 东方人的观点:绝对的存在和绝对的虚 无都是不存在的,真实的存在恰恰可能同 时也是非存在,此即中国道家所说的“无”或 佛家所说的“ 空”。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2、“有”与“无” 中国道家和佛家的所有“有”固然首先指的 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但因为它并非“真有”,所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2、“有”与“无” 中国道家和佛家的所有“有”固然首先指的 是事物的客观存在,但因为它并非“真有”,所 以这种存在就不具有绝对性;所谓“无”固然首 先指的是客观事物的“缺失”和“缝隙”,但因为 这种“缺失”和“缝隙”的重要性,所以也非“真 无”。在这里,有和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 谓“有无相生”是也。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3、道论及其意义 首先,它拒绝所谓的绝对存在而只承认现 实世界的存在。 其次,它主张“有生于无”,这孕育了中国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3、道论及其意义 首先,它拒绝所谓的绝对存在而只承认现 实世界的存在。 其次,它主张“有生于无”,这孕育了中国 人处世为人的达观性格和逍遥山水的心态。 最后,它主张“一切皆空”,其中包含了丰 富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思考: 1、比较“是” 、“在”、“ 无” 三个概念的 异同 (参见《哲学引论》 问题解答集锦三) 第三章二节 本体论 思考: 1、比较“是” 、“在”、“ 无” 三个概念的 异同 (参见《哲学引论》 问题解答集锦三) 2、分析“ 是论”、“在论”、“ 道论 ” 的区 别,以及这三种本体论对科学、宗教和艺术 的不同作用。 (参见《哲学引论》 问题解答集锦三)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一、可能生活 必然真理和因果关系的含义 P119、120 思考: 1、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区别:P122、124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一、可能生活 必然真理和因果关系的含义 P119、120 思考: 1、 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区别:P122、124 承认普遍的因果联系,承认世界上没有任何东 西可以免于被决定。非决定论则否认事物的因果联 系,认为并非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有所谓原因 的。 2、强决定和弱决定论的区别:P126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思考: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的区别 物理事件表现为一个空间上和实践上的过 程。 心理事件表现为意识性的经验或体验。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思考: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的区别 物理事件表现为一个空间上和实践上的过 程。 心理事件表现为意识性的经验或体验。 二者的区别:是否具有公开的可观察、空间 上的可测定性。物理事件都是公开的,具有公共 的可观察性和空间上的可测定性;心理事件则具 有私人性,无公开性和空间上的可测定性。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思考: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二元论是指把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当作两个 不同的实体,要么把它们看作各不相干、毫无联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思考: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区别 二元论是指把心理事件与物理事件当作两个 不同的实体,要么把它们看作各不相干、毫无联 系;要么在承认这种联系的基础上说明它们的相 互作用。 一元论则试图把现实中的任何事物都简化为 一种东西:要么是物质,要么是思想及其经验到 的东西。前者叫唯物主义一元论,后者叫唯心主 义一元论。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三、人的同一性 自我是否存在(人有无同一性) 休谟从经验(认识)论出发否定自我 佛陀从人生的意义出发否定自我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自我的本质: 1、自我是自己与其他的人或物区别的基础 2、经验主体和意识所有者是作为经验的一个确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自我的本质: 1、自我是自己与其他的人或物区别的基础 2、经验主体和意识所有者是作为经验的一个确 定的部分被包含在经验中的。 3、我们能够意识到一个持续存在的实体性的自 我。 4、经验和经验的主体、意识和意识的所有者是 连成一体的。
第三章三节 自我论 自我的特征: 我的不变性 肉体的持续性 经验的实在性 “我”的私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