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要的現代理解與運用 溫宗堃 tzungkuen@gmail.com 正念學 佛教心要的現代理解與運用 溫宗堃 tzungkuen@gmail.com 本文發表於「戒幢論壇:佛教與心理治療」研討會,2011年11月,蘇州西園寺戒幢佛學研究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抑鬱症的苦集滅道 梁耀坚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
Advertisements

1 口腔與視力保健、心理衛生 季瑋珠. 2 口腔保健 n 主要二大問題: – 齲齒( dental caries, tooth decay ):低年齡群 – 牙週病( periodontal disease ):高年齡群 n 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n 台灣統計 n 共同原因:食物形成牙菌班.
有些人每遇到公司有大 project 、面临考试、与重要客 户会面等,都会引发一连串的腹痛、肚泻、腹胀等肠 道过敏征状,经常需要上厕所;甚至有些严重个案, 更可以由稍微的情绪波动或进食了一些普通食物而致, 大大影响工作以及日常和社交生活。这种肠道过敏其 实是肠易激综合症,那是否一种生理病?仁安医院肠.
短文改错解题技巧 1 )错词 2 )多词 3 )缺词 更正 删除 补漏 短文改错(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10 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 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 10 处语言错误, 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 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
高中英语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福建教育学院外语研修部特级教师:周大明. 课程目录  一、理论创新与教材发展  二、现行教材的理论基础和编写体系  三、图式理论与 “ 话题教学 ”  四、课例分析与教学建议.
USING NEUROSCIENCE TO IMPROVE LEARNING 运用神经科学提高学习能力 Presented by: Dr Stan Rodski Psychologist and Neuroscientist 发言人:斯坦. 若得思克博士,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 2015.
失竊的童年 主講人 : 洪嘉宏 社工員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研究所畢業 勵馨基金會 目睹暴力兒童暨青少年方案負責人.
胸痛中心的时间流程管理 上海胸科医院 方唯一.
各種精神疾病簡介 署立嘉南療養院 社區精神科 鍾明勳主治醫師.
审核评估释义 余国江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
講義11 心理疾病學生的 認識與輔導.
升中導航— 面試技巧工作坊 學校社工:江曉彤姑娘.
* 07/16/96 *.
化危機為轉機~精障者危機辨識與處理 許鶯珠 2014/7/15.
暴食症與厭食症 生命科學概論 期末報告.
「專題研習」與「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實施與評估
破舊立新(三) 人生召命的更新 使徒行傳廿六章19-23節.
腸敏感.
我们会赞叹生命之花的绚丽和多姿,也会歌颂生命之树的烂漫和青翠,但是生命是如此脆弱……
To Tell His Story To Tell His Story
广德二中2006届高考 英语专题复习 单项填空 答题指导.
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 教学理念与教学安排 广东金融学院外语系 聂泳华.
全人健康 2017/3/20.
聆听学生的心声 ——班主任与每个学生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吴增强 教授.
中国科协“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实验项目教学中心
李燕蕙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 副教授 南華正念中心 主任
第九章 飲食性疾患 心輔102: 卓后德、李佳容、鄭堯軒、林煒倫.
摘要的开头: The passage mainly tells us sth.
NCC委員會之軟性變革 --以知識管理系統導入全會應用之案例探討— 指導教授:李國光 博士
Key sentences in SC 1. 发明有多种产生方式。 2. 大多数时候,发明的产生源于有人努力地想解决一个难题。
馬太福音 Matthew 11: 那時,耶穌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26 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27 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 25 At that time Jesus said, “I praise you,
寧靜的力量 林國賓.
優質教育基金研究計劃研討會: 經驗分享 - 透過Web 2.0推動高小程度 探究式專題研習的協作教學模式
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 叢蔣漢校長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簡介正念減壓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肢體殘障人士 Physically handicapped
高考常考单选、写作句型默写.
Unit 4 My day Reading (2) It’s time for class.
The program outcomes of MBSR on individuals with eating disturbances
I need Thee, Oh, I need Thee; Oh, bless me now, my saviour!
跟從了耶穌 馬太福音 Matthew 4:18-25.
Tourette syndrome 妥瑞症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湯金樹醫師 2018/12/6.
BII.U.VI 一、.Words I. shame n 1. 羞耻(心),羞愧(感)U 2. 羞辱,耻辱
陳明璋 一個引導注意力為導向的數位內容設計及展演環境 Activate Mind Attention AMA
From Misunderstanding to Understanding
Uses of “It” I、 用作人称代词的 it II. 用作先行词的 it III. 用在强调句型中的 it
Supernatural Love and Unity
基于课程标准的校本课程教学研究 乐清中学 赵海霞.
21st Century Teaching & Learning
陳英輝 教授/院長 From Flipped Classroom to MOOCs—Using Technology
變態行為的評估、 診斷與分類 請配合DSM手冊學習.
UNIT 3.
The Two Faces of Adam Smith Vernon L. Smith
True friendship is like sound health;
#70 人們需要主 People Need The Lord
计算机问题求解 – 论题1-5 - 数据与数据结构 2018年10月16日.
冀教版 九年级 Lesson 20: Say It in Five.
創造思考的開發與培養.
台灣未來學校 學校發展中心 (SDC) /主持人計劃.
谁能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呢? Who shall separate us from the Love of God?
Further Development Translation 来自 创思英语 Grammar.
Praise to the Lord, the Almighty
是祢叫我活过来! 2:1你 们 死 在 过 犯 罪 恶 之 中 , 他 叫 你 们 活 过 来 ,2:2那 时 你 们 在 其 中 行 事 为 人 随 从 今 世 的 风 俗 , 顺 服 空 中 掌 权 者 的 首 领 , 就 是 现 今 在 悖 逆 之 子 心 中 运 行 的 邪 灵 。 1 As.
勝過內心的巨人:憂慮 馬太福音6:25-34.
构建系统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与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Parent Participation in Alachua County
Sun-Star第六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 全国总决赛 2015年2月 北京
教會 關懹事工 1.
每日靈修見證分享 洪敏良 弟兄.
箴言系列信息(6) 神的言語句句煉淨 遠離虛謊 鍛鍊的一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佛教心要的現代理解與運用 溫宗堃 tzungkuen@gmail.com 正念學 佛教心要的現代理解與運用 溫宗堃 tzungkuen@gmail.com 本文發表於「戒幢論壇:佛教與心理治療」研討會,2011年11月,蘇州西園寺戒幢佛學研究所。

大醫王 The Great Lord of Healing Buddha Sakyamuni with Bodhisattvas Pakistan, Gandhara 2nd/4th century Schist, traces of polychrome 93.5 x 62.5 cm This impressive Gandharan relief shows the historical Buddha, his hands raised in the gesture of teaching, seated on an inverted lotus throne beneath a celestial tree with fruits emerging from the clusters of leaves. He is flanked by two standing bodhisattvas, one of whom can be identified as Maitreya by the stupa in his headdress and the kalasa in his left hand. Beauti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back of the relief are two divine figures who crane forwards to hear the Buddha’s discourse, their hands clasped in adoration. A meditating Buddha sits in a shrine at the top right and left of the relief. A striking feature of the work is the row of four bodhisattvas, bracketed by columns, that occupies the lower section. They are seated on draped thrones, their feet resting on lotuses that float on the flowing water beneath, and are portrayed with vibrant movement and lively expression. Like the central Buddha, all the bodhisattvas consistently display the finest quality of carving known from Gandhara. Each is nimbused, and the standing bodhisattvas are clad in characteristic attire and ornamentation – a folded dhoti, sandals, crescent collar, bracelets, and charm boxes attached to a string worn diagonally across the torso. 《雜阿含389經》卷15:「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所應王之具、王之分。何等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云何名良醫善知病?謂良醫善知如是如是種種病,是名良醫善知病。云何良醫善知病源?謂良醫善知此病因風起、[4]癖陰起、涎唾起、眾冷起、因現事起、時節起,是名良醫善知病源。云何良醫善知病對治?謂良醫善知種種病,應塗藥、應吐、應下、應灌鼻、應熏、應取汗。如是比種種對治,是名良醫善知對治。云何良醫善知治病已,於未來世永不動發?謂良醫善治種種病,令究竟除,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是名良醫善知治病,更不動發。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亦復如是。云何為四?」(CBETA, T02, no. 99, p. 105, a25-b11) [4]癖陰=痰癊【元】【明】。

大醫王 《雜阿含.389經》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所應王之具、王之分。何等為四? 一者善知病, 二者善知病源, 三者善知病對治, 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 Sūtra no 389, Saṃyukta Āgama (SĀ 389) 《雜阿含389經》卷15:「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所應王之具、王之分。何等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云何名良醫善知病?謂良醫善知如是如是種種病,是名良醫善知病。云何良醫善知病源?謂良醫善知此病因風起、[4]癖陰phlegm, sputum 起、涎唾起spittle、眾冷cold起、因現事attack起、時節起wheather,是名良醫善知病源。云何良醫善知病對治?謂良醫善知種種病,應塗藥、應吐vomiting、應下empty the bowels、應灌鼻nasal lavage、應熏purfume with incense、應取汗perspiration。如是比種種對治,是名良醫善知對治。云何良醫善知治病已,於未來世永不動發?謂良醫善治種種病,令究竟除,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是名良醫善知治病,更不動發。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亦復如是。云何為四?謂如來知此是苦聖諦如實知、此是苦集聖諦如實知、此是苦滅聖諦如實知、此是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諸比丘!彼世間良醫於生根本對治不如實知,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不如實知,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於生根本知對治如實知,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如實知,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名大醫王。」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CBETA, T02, no. 99, p. 105, b10-20) [4]癖陰=痰癊【元】【明】。

摘要 本文旨在闡述,當今西方醫學、心理治療、腦神經科學、教育學界,對佛教「正念禪修」的研究與應用,連同當代佛教學本有的對「正念禪修」的研究,已累積相當的資料,足以形成一門跨學科領域的「正念學」(satiology)。

由於「正念禪修」是佛教修行的核心,並能廣泛地應用在醫學、心理治療與各級學校教育,是自利利他不可或缺的知識與技能,因此著重培養佛教人才的學術單位、寺院與僧團,實有必要積極學習、發展「正念學」這門與當代科學及社會密切相關的整合學科。

§1. 前言 慎莫憶過去,亦勿期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處處當觀察; 不壞不動者,智者應修習。 ~《中部》 慎莫憶過去,亦勿期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處處當觀察; 不壞不動者,智者應修習。 ~《中部》 MN II: Atītaṃ nānvāgameyya, nappaṭikaṅkhe anāgataṃ; yadatītaṃ pahīnaṃ taṃ, appattañca anāgataṃ. “Paccuppannañca yo dhammaṃ, tattha tattha vipassati; asaṃhīraṃ asaṃkuppaṃ, taṃ vidvā manubrūhaye.《中部》的四部經(MN 131、132、133、144)皆以闡明此「一夜賢善」 (bhaddekaratta) 為經文的重點。Bhikkhu Ñāṇānanda (1973)認為:bhaddekaratta的題名,除了有巴利注書所說的「具賢善一夜者」(因徹夜修習毘婆舍那而擁有美好的一夜之人)的意思外,也可解讀作「典型的好樂獨住者(ideal (lit. good) lover of solitude)。與巴利本相對應的《中阿含經》將此偈名為「跋地羅帝偈」,對應的漢譯文為「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CBETA, T01, no. 26, p. 697, a18-21)。《佛說尊上經》譯此偈為「賢善偈」,對應的漢譯文作「過去當不憶,當來無求念;過去已盡滅,當來無所得。謂現在之法,彼彼當思惟;所念非牢固,智者能自覺。」(CBETA, T01, no. 77, p. 886, b14-17)《瑜伽師地論》稱為「造賢善頌」:「於過去無戀,不悕求未來;現在諸法中,處處遍觀察;智者所增長,無奪亦無動。」(CBETA, T30, no. 1579, p. 387, c28-p. 388, a1) SN I 5: Atītaṃ nānusocanti, nappajappanti nāgataṃ; paccuppannena yāpenti, tena vaṇṇo pasīdati。對應的《雜阿含經》(SĀ 995)作「於過去無憂,未來不欣樂,現在隨所得,正智繫念持,飯食繫念故,顏色常鮮澤。」(CBETA, T02, no. 99, p. 261, a3-5)《別譯雜阿含經》(SĀ 132),作「不愁念過去,亦不求未來,現在正智食,纔欲為存身…六情皆怡悅,是以顏色和。」(CBETA, T02, no. 100, p. 426, a14-17)

於過去無憂,未來不企求, 依現在而活,膚色常鮮明。 ~《相應部》 《雜阿含.九九五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身諸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天子而說偈問佛: 「阿練若比丘,  住於空閑處,  寂靜修梵行,  於一坐而食,  以何因緣故,  顏色特鮮明。」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於過去無憂,  未來不欣樂,  現在隨所得,  正智繫念持,  飯食繫念故,  顏色常鮮澤,  未來心馳想,  過去追憂悔,  愚癡火自煎,  如[2]雹斷生草。」 時,彼天子復說偈言: 「久見婆羅門,  逮得般涅槃,  一切怖已過,  永超世恩愛。」 時,彼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CBETA, T02, no. 99, p. 260, c24-p. 261, a12)

今日在西方醫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教育學界,正興起一股研究或應用佛教「正念禪修」的潮流。這個潮流的開端始於上個世紀七○年代,而在二十一世紀初形成風潮。

這在西方歐美國家逐漸受到重視的「正念禪修」,不外乎源自主要由二十世紀東南亞上座部佛教,尤其是緬甸佛教「乾觀」禪修傳統所弘揚,而根植於初期佛教聖典的「四念住」(溫宗堃,2006)。

四念住,在二十世紀的佛教學界,被學者稱為「佛教禪修心要」乃至「佛教的心要」。在初期佛典中,只有在與四念住相關的資料中,才能找到比丘如何進行禪修的詳細指導,因而被賦予極崇高的地位,被認為是通往「涅槃」即貪瞋癡永滅的「唯一之道」或「直接之道」(溫宗堃,2011)。

。雖然佛教能夠提供關於正念禪修的豐富資料與實作指導,然而,現代科學對正念的研究,實能開拓佛教學與佛教內部的視界,從不同的角度開顯佛教「正念」豐富內涵。

結合佛教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心理治療學和教育學的研究資料,發展出一門科際整合的「正念學」(satiology, mindfulness science),勢必能幫助吾人對作為佛教心要的「正念」有更全面性的了解,同時能強化吾人將正念禪修廣泛應用於社會各階層的技巧與能力。

§2. 正念學的內容 學習正念學的目的,在於吸收佛教學、醫學、心理治療、腦神經科學、教育學領域關於「正念」之研究,並將這些知識落實為自我成長的功課,進一步培養能夠設計並帶領契理契機的正念教學課程之能力。

正念學的內容可包括下列五項: 1.佛教學的正念 2.醫學的正念 3.心理學、心理治療學的正念 4.神經科學的正念 5.教育學的正念

§2.1. 佛教學的正念 主要目的是從佛教學(和佛教內部)的角度了解「正念」。此佛教學的研究進路,應該包括文獻學、哲學和人類學(田野調查)的研究進路。

藉此了解(1)佛教典籍與佛教古德如何描述正念禪修(以及與之同類的禪修)的實踐方法與身心利益;

(2)正念禪修及其他的佛教教義(如四聖諦、慈悲、緣起、中道等)、佛教禪修方法(如慈心禪、死隨念等)之間的關係如何;

(3)當代佛教正念禪修傳統(如馬哈希尊者、葛印卡、一行禪師等)如何詮解及實踐佛典中與正念禪修相關的記載;

(4)現代以正念禪修為核心的重要組識、團體有哪些,各有何特色。

§2.2. 醫學的正念 主要目的是從醫學的角度了解「正念」的利益與可能應用的範圍。 參考http://www.umassmed.edu/cfm/index.aspx。 參考http://cme.ucsd.edu/mindfulness/。

此項目的資料,幫助我們了解以正念禪修為主的課程,如「正念減壓課程」和以它為基礎發展出的其他課程,如「正念分娩與育兒課程」(mindfulness-based childbirth and parenting)如何被設計,運用在各種身理疾病的病患,又其在身心健康上所產生的具體成效如何。

例如,正念減壓的課程至今運用在下列疾病患者身上:牛皮癬(psoriasis)、多重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纖維肌痛症(fibromyalgia)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高血壓(hypertension)、 最新的正念研究與資源,參考http://www.mindfulexperience.org/。

大腸急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慢性疼痛(chronic pain)、癌症(cancer)、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AIDS)、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熱潮紅(hot flash)、偏頭病(migraine)等等。

相關的利益,例如,免疫力的提升、血壓降低、疼痛適應、各類症狀的減輕、幸福感的提升、疾病引起的壓力與焦慮症狀減低等等。

法的醫療 《法的醫療》中,內觀治病個案,乃由馬哈希尊者本人及其座下四位禪修老師所收集。個案中的主角,皆是在馬哈希尊者或其弟子指導下的禪修者(僅一人自行修習),年齡從18歲至78歲。其中,最早的內觀治病個案,是由馬哈希尊者所述,發生於1945年;最晚的個案則發生於該書編輯的那一年,即1976年。[1]《法的醫療》記載,藉由內觀修行而完全治癒的疾病,包含長年的胃病、腫瘤、風濕痛、關節炎、氣喘、似氣喘的支氣管炎、白斑病、黃疸、腎結石、痔瘡、腹積水、高血壓、肝衰竭等痼疾。 [1] 在馬哈希內觀傳統中,內觀治病的個案仍然不斷地出現,如U Jatila Sayadaw (1998)。2004年11月,筆者拜訪教導馬哈希內觀方法的宗善法師。他告知筆者,亦曾有學員向他報告,內觀修行治癒了他們的箇疾。

§2.3. 心理學、心理治療的正念 主要目的是從心理學(psychology)、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的角度了解「正念」的利益與可能運用的範圍。此項目的資料幫助我們了解以正念禪修為主的課程,如何被設計、運用於幫助具有精神失調、心理疾病的人們身上,

並從「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觀點,指出一般無身心疾患的人如何透過正念禪修,發展種種正向的心理特質,改善人際關係,培養完整的領導力。

現有的相關課程,如「正念滅壓課程」被運用於如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等焦慮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ency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失眠(insomnia)、恐慌(panic)與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等。

「正念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主要用於預防憂鬱症(depression)的復發,亦能作為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輔助治療與自殺傾向的預防。 參考http://www.mbct.com/Index.htm。

「正念復發預防」(mindfulness-based relapse prevention, MBRP)用於防止藥物濫用及其他上癮行為的復發。 參考http://www.mindfulrp.com/。

「正念飲食覺察訓練」(mindfulness-based eating awareness training)用於幫助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貪食症(bulimia)、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等與飲食相關的心理疾病之患者。 參考http://www.tcme.org/。

§2.4. 神經科學的正念 主要目的是從神經科學(neuroscience)的視角,了解「正念禪修」如何在大腦神經系統產生正面的改變與影響,從而解釋正念禪修有助於強化身心健康與學習能力背後的神經機制。 參考丹尼爾.席格(2011)、理查.韓森(2011)。

例如,有研究指出,八週「正念減壓」的課程能夠活化負責積極正向的左腦前額葉的活動(Davidson et al 例如,有研究指出,八週「正念減壓」的課程能夠活化負責積極正向的左腦前額葉的活動(Davidson et al., 2003)。神經科學也告訴我們,以正念覺照當下身心的正念禪修所產生的神經迴路(直驗迴路direct experience circuitry)如何不同於平常「思惟過去、未來」時的神經迴路(敘事迴路narrative circuitry)(Farb et al., 2007)。

另外的研究指出,八週的「正念減壓」便能改變大腦的結構,增加了與記憶、學習相關的海馬迴的灰質,和其他與自覺、悲憫、內省相關的結構,同時與壓力、焦慮相關的杏仁核灰質也變得減少(Hölzel et al., 2011)。還有研究顯示,正念禪修的「標記」技巧能夠啟動右腦內側前額葉皮質,同時降低與情緒相關的杏仁核的活動(Creswell et al., 2007)。

§2.5教育學的正念 主要目的是從教育(education)的領域了解「正念」的利益與可能運用的範圍。此項目的資料,幫助我們了解歐美的教育界如何立足於醫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的研究,將培養正念的訓練,融入到各級的學校教育,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成人教育,乃至特殊教育的領域。

推廣正念的單位與資源 Mindfulness in Education Network Assoication for Mindfulness in Education

http://www.mindfuled.org/

例如,「正念減壓課程」運用於醫師、諮商師、心理治療師、護理師、律師的養成教育。 http://mindfulnessinlaw.com/; http://www.themindfullawstudent.com/Home.html。

http://www.themindfullawstudent.com/Home.html

由美國Hawn Foundation開發的「心昇課程」(mindup program),運用於三個學齡層:幼稚園學齡前至二年級、三年級至五年級、六年級至八年級。 參考 http://www.thehawnfoundation.org/。

The SEL framework guiding MindUP™ was developed by the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 a research-focused organization whose mission is to "establish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s an essential part of education." MindUP™ features lessons to improve behavior and learning for children. The lessons fit easily into any schedule and can be implemented with minimal preparation. Classroom management tips and content-based activities are also provided to assist educators in using MindUP™ throughout their classrooms. Our program provides children with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tools to help them manage emotions and behaviors, reduce stress, sharpen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 empathy and optimism.

「正念的學校」(mindful schools program)提供一套課程教導學校的教師、學童培養正念,課程分「全校」的課程和以「班級」為單位的課程。 參考http://www.mindfulschools.org/。

「正念在學校」(mindfulness in schools project)提供共八堂課用於中學的正念教育課程和師資培育課程。 參考http://www.mindfulnessinschools.org/

「學校裡的健康工作」(wellness works in schools)針對學生、教師和學生家長設計了不同的正念訓練課程。 參考 http://www.wellnessworksinschools.com/

此外,許多大學的「學生服務中心」也為學生和教職員提供「正念禪修」的課程。除了一般教育外,在美國、印度的監獄、矯正機構也為收容人提供正念禪修或「內觀」(vipassanā)的課程。

§3. 正念禪修的世俗化與去宗教化 佛教徒對於佛典和佛教僧團,具有相對強烈的信心,因此容易信受正念禪修是獲得現當二利,達至佛教最終目標的重要途徑。但是,對於一般非佛教徒而言,佛典與佛教僧團並非他們知識與行為的指導者。

若能融入醫學等現代科學的詮釋,有助於正念禪修在非佛教徒的群眾與醫院、學校等機構之中推廣,令這「佛教心要」得以利益、造福更多的人群。

在西方醫療機構、中小學校推行的正念禪修,是一種去宗教化而注重現世利益,可謂世俗化的正念禪修。這種世俗化的正念禪修之教導,不涉及佛教儀式(如歸依、禮佛)和正念以外的佛教教義(如業果輪迴、三世二重緣起),而僅關注正念禪修所帶來的現世身心利益。

因此,西方的佛教人士亦曾有人擔心正念禪修被過度世俗化、現世化(secularization),會導致人們忽略了佛教尋求解脫輪迴與最終開悟的目標。

「正念學」吸收醫學等學科的知識,自然也認同並鼓勵「將正念禪修廣泛地應用在不同的非宗教場合」的理念。 畢竟佛教重視世俗與出世的雙重利益,而二者常是相互關聯的:能帶來真正現世、來世的世俗利益的,必然會是產生出世利益的基礎;而能引生出世利益的,必定會帶來現當二世的世俗利益。

至於去宗教化的正念禪修,也就是非佛教徒亦得實踐正念禪修並獲得其利益的觀點,筆者認為這完全符合初期佛教經典的教導。

因為在尼柯耶/阿含經等早期佛典中,不難發現許多非佛教徒是在證得第一階的聖果,成為「預流者」之後,方才歸依三寶,成為佛教徒。 DN III 56-57.

此外,《長部》的《優曇婆邏師子吼經》(Udumbarika-sutta)記載,佛陀亦曾允許非佛教徒在修習佛法時,保持其原本的信仰,尊敬原來的老師、過著原本的生活。由此可見,初期佛教亦認為:以非佛教徒的身分學習正念禪修,仍然可以獲得正念禪修的完整利益。

筆者認為,從佛教整體的發展來看,佛教將來更應憂心的反而是「被邊緣化」的問題。

情意神經科學家理查.大衛森(Richard Davidson)在今年(2011)七月提及佛教禪修在西方風行的情況時曾說: 「我們正見證我認為是『心運動』的發展。從現在起二十年後,人們將以我們現在視『身運動』為理所當然的方式做著『心運動』。」 “We’re witnessing the growth of what I think of as mental exercises. Twenty years from now the way we now take for granted physical exercise, people will do mental exercises.” “And it will be done in a completely secular way, people won’t know the origin of these practices was in traditional Buddhism.””Michelle Boorstein, ‘Is meditation a religion?’ 網址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under-god/post/is-meditation-a-religion/2011/07/14/gIQA5cksEI_blog.html (2011/08/28).

「人們將會以完全非宗教的方式來做,他們不會知道這些練習的源頭來自傳統的佛教。 」 人們普遍修習正念,卻不知正念禪修的源頭來自佛法,這顯然不是佛教界所樂見的。

佛教應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培養「能從理論與實踐皆深入正念禪修」的師資,使其具備指導一般世俗正念禪修課程的老師的能力; 二是為非佛教徒提供非宗教性的多元的正念禪修課程,作為一種利他與接引的方便。

「正念學」的發展,正能為這兩種因應策略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石。 當佛教寺院或僧團在世俗化的正念教學上獲得和醫療教育體系同等甚至更高的權威時,非佛教徒的人們,將不會忽略正念禪修的源頭來自於古老佛教傳統的事實。

§4. 結論 正念禪修是佛教禪修乃至整體佛教的心要。因應利他弘化的需要與避免被邊緣化的危機,佛教內部實有必要學習與正念相關的醫學、心理學、腦神經科學與教育知識,建立一門整合性的「正念學」。

「正念學」基於佛教本有的理論與實踐,融合來自醫學、心理治療、腦神經科學和教育學的現代詮釋,能夠充分開顯正念各層面的深度以及廣泛的應用方式,理當是現代佛教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此,謹以記載於《相應部》的巴利經文作為本文的結語,希望「正念學」能夠在漢地佛教發揚光大,成為二十一世紀漢地佛教的重要標誌之一。

比丘們啊!那些你所憐愍的,那些認為你〔的話〕應被聆聽注意的——無論是朋友、同事、親人或家人,你應該勸誘、敦促、安頓他們於四念住的修行。哪四個呢? 比丘們啊!在此,比丘於身隨觀身而住…;於受…;於心…;於法隨觀法而住,精勤、正知、具念,滅除對世間的貪愛與憂傷。

謝謝 http://tkwen.theravada-chinese.org/ 謝謝 http://tkwen.theravada-chines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