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祛风湿药 功效: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理血药对. 桃仁 — 红花 桃仁 红花 组成 桃仁:苦甘而平,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 血 1. 配对机理 红花: 味辛而温,破血、行血、和血、调血.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第十六单元 补阳药. 功效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诸证。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第十节 止血药 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 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适应证: 出血证可由多种原因造成,主要表现 为咯血、咳血、鼻出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 可分为: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虚寒性 出血;出血兼有瘀滞。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第四章 袪风湿药.
一、性状鉴别 藤类中药外形呈藤本状,多扭曲不直;质坚硬;断面皮部窄,木部宽,木部多可见密布小孔(导管孔),常见明显的放射状纹理;髓部明显,有的髓部偏斜或有空洞。 二、显微鉴别 藤类中药除按一般茎类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观察鉴别外,还要注意藤类与一般茎类的不同之处。木质部次生射线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第九章 祛湿药 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祛风湿药.
蓼 科Polygonaceae.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第九章 清 热 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流于 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的风湿之 邪,用治风湿痹痛的方法。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46、 痹 证.
发热与退烧药 第五制作小组.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王 付 制 作.
补骨脂 来 源 豆科植物 补骨脂 干燥成熟果实 Fructus Psoraleae 破故纸 返 回 来源 来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区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每日一拼 yuèliàng xiang yi ge hai xiu de shao nv yi hui er duo jin yun jian yi hui er you liao kai mian sha lu chu jiao rong zheng ge shi jie dou bei yue.
台灣傳統節日- 七夕情人節 作者:顏敏如.
肺结核.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国内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规模最大的大型金牌制药企业之一,公司于2010年1月6日在美国成功上市。 公司厂房、设施均按GMP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购进,已于2004年6月一次性通过了GMP认证验收,并与2009年再一次通过验收.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第十六节 息风止痉药 定义:凡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河南 江苏 西藏 安徽 上海 四川 湖北 浙江 江西 湖南
第四章 祛风湿药.
清热药.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大血藤(红藤) 苦平 大肠肝 藤茎
祛 湿 剂.
利水渗湿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消 食 剂.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R.
甲状腺激素.
活血化瘀药.
聚會即將開始…….. 為讓您有個舒服的聚會 邀請您~~~
清香优雅的鸡蛋花 鸡蛋花,别名缅栀子、蛋黄花,夹竹桃科、鸡蛋花属。原产美洲。我国已引种栽培。
植物资源学 主讲教师:王海英 副教授.
第五章 化湿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讲: 祛风湿药 功效: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第八讲: 祛风湿药 功效: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适应范围: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 分类:  根据祛风湿药的药性、功效特点分为祛风湿散寒药、祛风湿清热药、祛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配伍方法:应用本类药物时,可根据痹证的类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使用注意:   1.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作酒剂或丸剂服用。酒剂还能增强祛风湿药的功效。   2.本类药物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故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草乌) 蓟蛇 *乌梢蛇 木瓜 *雷公藤 *蚕沙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老鹳草 *路路通 功效   本类药物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辛以祛风,苦以燥湿,温以胜寒。具有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适应范围   适用于风湿痹痛属寒者。若配伍清热药同用,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独活Du Huo 微温 本品辛散苦燥,祛风除湿,功近羌活,而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伏风头痛及腰膝部风湿痹痛。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燥,祛风除湿,功近羌活,而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伏风头痛及腰膝部风湿痹痛。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解表。 应用 1. 用于风寒湿痹痛。以其祛风除湿、散寒通痹,凡风寒湿痹皆可用。取其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2. 用于外感风寒挟湿表证。以其发汗解表、散风祛湿;多与羌活、防风、荆芥等配用,如荆防败毒散。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实验研究   独活含挥发油、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酯等。本品有抗关节炎、镇痛、镇静及催眠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白癜风:以1%牛尾独活总香豆素酊剂局部外用,并加日光或黑光照射。 2.用于银屑病:每次于紫外线照射前1.5~2小时服用独活片剂,每片30mg,相当于生药3.75g,一次剂量3~6mg/kg,饭后服,部分病例 于照射前在皮损局部外用1%的独活软膏或0.5%的独活酊剂。紫外线照射为每周6次,开始3~5次每次15~20分钟,以后30~40分钟,26次为1疗 程。   3.治疗失眠:独活30g,朱砂、琥珀各6g。共研为末,混匀后装入2号空心胶囊内,每晚睡前2小时服胶囊6粒,连服10日。

杜仲: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防风、杜仲 风寒湿痹,腰膝疼痛 羌活 风寒兼有湿邪;风湿痹痛; 白芷、川芎 风寒湿邪所致头痛 石膏、升麻 风火牙痛 细辛、秦艽 关节痹痛 独活寄生汤 羌活、藁本、曼荆子 关节痹痛,类风湿性关节炎 羌活胜湿汤 与羌活鉴别   二者均辛苦性温,皆能祛风湿、止痛、解表,同可用治风寒湿痹以及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羌活 ── 发散力强,作用偏上偏表,善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以及上半身的风寒湿痹、肩背疼痛者。   独活 ── 解表之力不及羌活,而祛风湿之力较强,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下半身的风寒湿痹、腰膝腿足关节疼痛,以及少阴伏风头痛者。   故有“羌活善治在上在表之游风,独活善治在下在里之伏风”之说。

威灵仙 Wei Ling Xian 温 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温通,苦温除湿,走散力强,为风湿痹证常用之品,但不宜久服,以防伤正。此外,味咸可软化鱼骨,温燥又能除痰。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以其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脉,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止痹痛。凡风湿痹痛,麻木不仁,无论上下皆可用,为风湿痹痛要药。 2. 用于诸骨哽咽。本品味咸,有软坚消骨哽作用,可单用或加砂糖、醋煎汤,慢慢咽下,一般可使骨哽消失。 用法用量 煎服,3~9g。治骨哽可用30~50g。 *实验研究   威灵仙含白头翁素和白头翁醇、皂甙等。本品具有镇痛、抗利尿作用。醋浸液对鱼骨刺有一定软化作用,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促使骨刺脱落。其煎剂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及阴性菌、霉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临床报道 1.用于呃逆:威灵仙、蜂蜜各30g。煎服。 2.用于引产:取威灵仙鲜根,洗净后用碘酊和75%酒精消毒,然后沿孕妇子宫壁徐徐插入宫腔。 3.用于胆石症:每日用威灵仙30~60g,煎服。 4.治疗跟骨骨刺及其它原因引起的足跟疼:每次取威灵仙5~10g,捣碎,用陈醋调膏状,患足浸泡于热水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绷布包扎,局部如有溃破不可用。 Wei Ling Xian Also Used For: Orally, ‘ ‘c’ nnnnnn’b’’l’’’ematis is used for treatment of rheumatic pains, headaches, and varicose v ins. Traditionally, clematis is used orally to treat syphilis, gout, rheumatism, bone disorders, chronic skin conditions, and as a diuretic. Folk medicine, clematis is used topically for blisters and as a poultice to treat purulent wounds and ulcers.

威灵仙: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羌活 风湿性关节炎,尤其是上半身痹痛 牛膝 风湿阻滞经络,关节痛,尤以下半身为盛 桑寄生 血虚风湿痹痛,肢节不利,周身疼痛 . 秦艽、桑枝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桃仁、红花 跌打损伤的疼痛 胆南星、板蓝根 食道癌

川乌 Chuan Wu 温 有大毒 1. 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功效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应用 1. 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2. 用于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3~9g。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g,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外用适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实验研究  川乌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是乌头碱、异乌头碱、次乌头碱、素馨乌头碱等。乌头有镇痛、镇静、局部麻痹等作用。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消炎作用。次乌头碱和 乌头原碱对于因注射菌苗而引起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但对正常体温无影响。乌头煎剂或总碱能引起麻醉猫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小剂量乌头碱使心跳减慢,大 剂量则引起心率不齐,甚至心室颤动。 *附药 草乌   为毛茛科多年生野生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块根。性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损伤疼痛,有麻醉止痛的 作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同川乌。 Wei Ling Xian Also Used For: Orally, ‘ ‘c’ nnnnnn’b’’l’’’ematis is used for treatment of rheumatic pains, headaches, and varicose v ins. Traditionally, clematis is used orally to treat syphilis, gout, rheumatism, bone disorders, chronic skin conditions, and as a diuretic. Folk medicine, clematis is used topically for blisters and as a poultice to treat purulent wounds and ulcers.

白花蛇(蓟蛇) Bai Hua She 温 本品走窜,通达表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搜风定惊,适于风湿顽痹及惊风等证。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药性说明  本品走窜,通达表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搜风定惊,适于风湿顽痹及惊风等证。 功效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应用 1. 用于风湿顽痹,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及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等。其祛风力猛,兼善通经活络,常与防风、独活、天麻等配伍同用,如《频湖集简方》白花蛇酒。 2. 用于麻风疠毒、手足麻木、皮肤瘙痒等。以其祛风止痒,兼以毒攻毒,多与乌梢蛇、雄黄、生大黄等同用,如驱风散。 3. 用于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本品能定惊止痉,常与乌梢蛇、蜈蚣同研末,煎酒调服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研末服,每次1~1.5g。 *实验研究  蕲蛇含蛋白质、脂肪、皂甙。本品之提取物有镇静、镇痛作用,并能直接扩张血管而降血压。 源于《雷公炮炙论》   《雷公炮炙论》:“治风。”   《本草纲目》:“能透骨搜风,截惊定搐,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取其内走脏腑,外彻皮肤,无处不到 也。凡服蛇酒药,切忌见风。”   《开宝本草》:“主中风湿痹不仁,筋脉拘急,口眼斜,半身不遂,骨节疼痛,脚弱不能久立,暴风瘙痒,大风疥癣。”   为蝮蛇(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 (Guenther) 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主产于湖北、江西、浙江等地。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干燥,以黄酒润透去皮骨,切段用。

乌梢蛇 Wu Shao She 平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功效  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本品能搜风邪,透关节。治手足缓,不能伸举之行痹,常与防风、天南星、白附子等同用,如《圣惠方》乌蛇丸。 2. 用于一切干湿癣证。本品能燥湿祛风、杀虫,常与干荷叶、枳壳为散服,如《圣济总录》三味乌蛇散。 3. 用于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痉挛抽搐等证。本品有定惊止痉之功。常与白花蛇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散剂,每次2~3g。 *实验研究   乌梢蛇含蛋白质及脂肪。 附药 蛇蜕   为多种蛇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性味甘、咸,平。功能祛风、定惊、止痒、退翳。用于小儿惊风、皮肤瘙痒、目翳等。煎服2~3g,研末服,每次0.3~0.6g。 与蕲蛇鉴别:   蕲蛇与乌梢蛇,皆性善走窜,能通表达里,内走脏腑,外达肌肤,透骨搜风,均为祛风之专药。二者皆能祛风通络,定惊止痉,都常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麻风、顽癣、皮肤瘙痒,以及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等证。不同之处在于:   蕲蛇  ── 有毒而药力较强,为治风湿顽痹的要药。   乌梢蛇 ── 无毒而药力较缓。 源于《药性论》   《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   《本经逢原》:“但白蛇主肺脏之风,为紫云风之专 药。两者主治悬殊,而乌蛇则性善无毒耳。”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除去内脏的全体。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夏、秋二季捕取。用酒闷透,晒干切段入药。   学累了吗?休息、休息一会,看个小故事吧:   《乌梢蛇的故事》

木瓜 Mu Gua 温 本品酸温入肝经能益血舒筋而活络,入脾经能化湿调中而和胃,凡湿阻脾胃、肝旺筋急之证,均为常用,为肝脾二经要药。 药性说明 本品酸温入肝经能益血舒筋而活络,入脾经能化湿调中而和胃,凡湿阻脾胃、肝旺筋急之证,均为常用,为肝脾二经要药。 功效   舒筋活络,除湿和胃。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本品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去湿除痹,为久风顽痹、筋脉拘急之要药。 2. 用于吐泻转筋。本品能除湿和中,舒筋活络以缓挛急,除吐泻。 3. 尚能消食,可用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使用注意  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实验研究  木瓜含皂甙、黄酮类、维生素C、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等,此外,还含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鞣质等。本品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和四肢肌肉痉挛的作用。 *临床报道  1.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将木瓜制成冲剂服用,每次1~2包(每包含生药5g),日3次。(《福建中医药》1987;(2):24)   2.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将木瓜制片服用,每次5片(每片0.25g,相当于生药1.13g),日3次,5~7天1疗程。(《中华医学杂志》)1984;(11):689) 源于《别录》   《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   《本草正》:“木瓜,用此者用其酸敛,酸能走筋,敛能固脱,得木味之正,故尤专入肝,益筋走血。疗腰膝无力,脚气,引经所不可缺。”   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 和木瓜(榠楂)C. sinensis (Thouin) Koehne的成熟果实。 前者习称“皱皮木瓜”,后者习称“光皮木瓜”。主产于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安徽宣城产者称“宣木瓜”,质量较好。夏秋二季果实绿黄时采摘。皱皮木 瓜置水中烫至外皮灰白色,对半纵剖后晒干;光皮木瓜纵剖成二或四瓣置沸水中烫后晒干。切片生用。

Tight sinew & stiff neck 伤暑、吐泻并作、腹痛,或湿滞经络之脚痛筋软,脚气浮肿 木瓜: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当归、白芍 血虚引起的肌肉抽搐 乳香、没药、生地 Tight sinew & stiff neck 吴茱萸、槟榔 疝气腹痛 薏苡仁 伤暑、吐泻并作、腹痛,或湿滞经络之脚痛筋软,脚气浮肿 藿香、砂仁 暑湿伤筋之脚痛筋软 防己、威灵仙 关节疼痛、麻木

雷公藤 Lei Gong Teng 寒 有大毒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本品能祛风湿,活血通络,止痛。长于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及坐骨神经痛等,可单用雷公藤,内服或外敷均可,亦可入复方中用之。能改善功能活动,减轻疼痛。 2. 用于疔疮肿毒,腰带疮,皮肤瘙痒等。本品能以毒攻毒,且有杀虫、消肿之功。 用法用量 本品大毒,内服宜慎。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外敷、调擦。外敷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使用注意  孕妇、体虚弱者忌用。 *实验研究   雷公藤根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杨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此外,雷公藤还含有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质等。 雷公藤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杀梨叶星毛虫及卷叶虫的能力,但其石油醚、乙醚或三氯甲烷浸液则并无杀虫能力。雷公藤碱、雷公藤定碱有抗肿瘤作用,对小鼠 白血病L1210,P388有明显抗肿瘤活性,并对人鼻咽癌有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分子中具有环氧基及不饱和内酯环有关。 源于《中国药用植物志》   《中国药用植物志》:“雷公藤,苦、涩,寒。有毒。功能舒筋活血,祛风除湿。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湖南药物志》:“杀虫,消炎,解毒。”   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的全株。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叶夏季采,花、果实夏秋采,根秋季采。用根者连根拔起,去净泥土,把根与茎分开,放通风处凉干,切段用。花、 果实收后,除去杂质,花摘除花柄及蒂。晾干,分类存放。防潮防霉。

蚕沙 Can Sha 温 祛风湿,和中化浊。 1. 用于风湿痹痛。本品味辛性温,可散可通,能祛风湿、舒筋急而止痛,可用于各种痹证。 功效   祛风湿,和中化浊。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本品味辛性温,可散可通,能祛风湿、舒筋急而止痛,可用于各种痹证。 2. 用于湿浊内阻的吐泻转筋。本品能化浊和胃,止吐泻。常与木瓜、吴茱萸等配伍 3. 此外,用于风瘙瘾疹遍身皆痒。本品能祛风止痒,用本品煎汤外洗,以祛风活络止痒。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实验研究 蚕沙含大量维生素A、B、C及蛋白质、叶绿素等。 *临床报道  用于白细胞减少症:以蚕沙提取物叶绿素铜钠盐,制成每片20mg之肝血宝片剂,日3次,每次2片,30日1疗程。 与木瓜鉴别:   木瓜与蚕沙,二者皆性温,善于和中化湿,均可用治湿痹拘挛,以及湿浊中阻,升降失常所致的呕吐泄泻、腹痛转筋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木瓜 ── 既能除湿和胃,又具有良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为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的要药,并可用治脚气肿痛,冲心烦闷。此外,本品兼能消食,也可用于消化不良之证。   蚕沙 ── 既能祛湿,又能祛风,凡风湿痹证,无论风重、湿重,蚕沙均可使用。并能祛风止痒,也可用治风疹遍身瘙痒。 源于《别录》   《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本草纲目》:“蚕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疗风湿之病,有人病风痹用此熨法得效。”   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Bombyx mori linnaeus 幼虫的粪便。育蚕地区皆产,以江苏、浙江产量最多。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碎屑。生用。   

伸筋草 Shen Jin Cao 温 功效   祛风湿,舒筋活络。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关节酸痛,伸屈不利,皮肤不仁等。本品能祛风湿,舒筋络,常可单用煎服,或与虎杖、木瓜、络石藤等同用。对于跌打损伤,取其舒筋活络,多与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配伍。 用法用量  煎服,10~25g。 *实验研究  伸筋草之孢子含脂肪油、甾醇、挥发油、糖类,茎含石松碱、石松宁碱、石松毒碱和菸碱等。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石松碱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源于《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主久患风痹,脚膝疼冷,皮肤不仁,气力衰弱。久服去风血风瘙,好颜色,变白不老,浸酒饮良。”   《滇南本草》:“石松,其性走而不守,其用沉而不浮,得槟榔良。”   为石松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蕨类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产于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各省。四季均可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寻骨风 Xun Gu Fen 平 祛风湿,通络止痛。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及跌打损伤疼痛等。本品有祛风通络止痛作用,浸酒或制成浸膏服。亦可与独活、羌活、威灵仙等祛风湿药配用。此外,还可用于胃痛、牙痛。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实验研究  寻骨风含生物碱、挥发油及内酯等。所含生物碱对大白鼠甲醛性或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煎剂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止痛、消肿、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给患艾氏腹水型癌的小白鼠喂饲8天后,见腹水量及腹水总细胞数显著减少。 *临床报道  1.治疗胃腹疼痛、疝痛:寻骨风10g。水煎服。  2.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每日用寻骨风60g。水煎顿服。 源于《植物名实图考》   《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风湿麻木,筋骨疼痛,熬水服。”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绵毛马兜铃Aristolochia mollissima Hance 的根或全草。主产于河南、江苏、江西等地。夏、秋季采收,除去泥沙,晒干,切段生用。

松节 Song Jie 温 功效   祛风湿,活络止痛。 应用  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燥温通,祛风湿,通经止痛,尤善祛筋骨间风寒湿邪。 可单用浸酒用,也可与牛膝、附子、川芎等配用。治跌打损伤疼痛,多与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实验研究  松节含挥发油。 *临床报道  治疗关节疼痛,伸屈不利,大骨节病:松节、红花各10g。水煎服。 源于《别录》   《别录》:“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本草汇言》:“松节,气温性燥,如足膝筋骨,有风有湿,作痛作酸,痿弱无力者,用此立痊。倘阴虚髓乏,血燥有火者,宜斟酌用之。”   为松科常绿大乔木油松Pinus tabulaefomis Carr.、马尾松P. massoniana Lamb. 枝干的结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全年可采。晒干,切片,生用。

海风藤 Hai Feng Teng 微温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功效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挛及跌打损伤疼痛。本品有祛风湿、通经络作用。常与独活、威灵仙、当归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实验研究  海风藤含细叶青萎藤素、β-谷甾醇、挥发油、黄酮类等。本品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以及增加心肌局部缺血的侧支循环血流量。 *临床报道   1.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以海风藤总黄酮16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滴,日1次,14次1疗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5):271)   2.用于脑栓塞:以海风藤总黄酮注射液4~8ml(含总黄酮80~16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滴,日1次。 源于《本草再新》   《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为胡椒科常绿攀援藤本植物风藤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 的藤茎。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夏、秋季采割。晒干,切片,生用。 与海桐皮、寻骨风鉴别:   海桐皮、海风藤与寻骨风,三者均能祛风湿,通经络,皆可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等症。其中海风藤、寻骨风取二者通经活络作用,也可用治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不同之处在于:   海桐皮 ── 又能杀虫止痒,也常用治疥癣、湿疹等皮肤瘙痒。   寻骨风 ── 止痛作用,也可用治胃痛、牙痛。

老鹳草 Lao Guan Cao 平 祛风湿,舒筋活络,止泻痢。 功效   祛风湿,舒筋活络,止泻痢。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本品辛散苦燥,性善疏通,有祛风湿,舒筋活络之效。常单用煎服或熬膏服。亦可配当归、鸡血藤、桂枝等同用。 2. 用于湿热泻痢。本品除湿解毒,止泻痢,单用本品,或与黄连、马齿苋等配用均效。 用法用量 煎服,10~30g; *实验研究 老鹳草含挥发油(为香叶醇等)、槲皮素、鞣质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流感病毒均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一定剂量下能抑制肠蠕动,而有止泻作用。但大剂量能促进肠蠕动,可使泻下。 源于《滇南本草》   《纲目拾遗》:“味苦微辛,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络脉,治损伤,痹证,麻木,皮风,浸酒常饮。”   为牻牛儿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或老颧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的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季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路路通 Lu Lu Tong 平 功效   祛风通络,利水,下乳。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四肢拘挛等。本品辛散苦燥,长于祛风湿而通络,多与伸筋草、络石藤、秦艽等配用,治疗上述诸症。若用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则与三七、红花、乳香、没药等同用。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能利水,可与猪苓、泽泻、白术等配伍。 3.用于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等证。本品能通经下乳,治上证,常与王不留行、穿山甲、漏芦等同用。 4.此外,还有祛风止痒之功,用于风疹瘙痒,可与地肤子、刺蒺藜、苦参等配伍,内服或外洗。 用法用量 煎服,5~10g。外用适量。 源于《纲目拾遗》   《纲目拾遗》:“辟瘴却瘟,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焚之嗅其烟气皆愈。”又“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穴,故《救生苦海》治水肿胀满服之,以其能搜逐伏水也。”   为金缕梅科落叶乔木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的成熟果序。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冬季采集。晒干。生用。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防己 桑枝 豨莶草 海桐皮 *臭梧桐 *络石藤 *丝瓜络 功效   本类药物多辛苦寒,入肝脾肾经,辛散苦泄寒清,故多具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等作用。 适应范围   适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诸症。但经配伍温经散寒药,亦可用于风寒湿痹。

秦艽Qin Jiao 微寒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不烈,长于祛风湿、疗痹痛,寒证、热证均可应用。此外,兼可退虚热,除黄疸。“风药中之润剂” 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泄,性平不烈,长于祛风湿、疗痹痛,寒证、热证均可应用。此外,兼可退虚热,除黄疸。“风药中之润剂”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及手足不遂等。本品能祛风湿,舒筋络,流利关节,又为风药中之润剂,故各种风湿痹痛均可用。但性寒清热,以热痹更宜。 2.用于骨蒸潮热。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常与知母、地骨皮、鳖甲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汤。 3.用于湿热黄疸。本品能清利湿热退黄疸,常与茵陈蒿、栀子、猪苓等药配用。亦可单用,如《海上集验方》即单用治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大剂量可用至30g。 使用注意 有升血糖的作用 *实验研究  秦艽含有三种生物碱,即秦艽生物碱甲、乙、丙,以秦艽生物碱甲最多。另含挥发油及糖类。用于实验性关节炎,可使症状减轻,消肿加快,其原理是通过 神经体液系统间接影响脑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加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所致。此外还有镇静、镇痛、解热、升高血糖、抗菌、利尿等作用。秦艽水浸剂对皮肤 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浸液对炭疽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源于《本经》   《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本草纲目》:“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痛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   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 G.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艽G. dahurica Fisch. 的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主产于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去芦头,切片用。

秦艽: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威灵仙、 防风 关节痹痛 当归、白芍 半身不遂 茵陈蒿、栀子 湿热黄疸 知母、地骨皮 低烧,阴虚发热 秦艽鳖甲汤 1.用于预防阻止牙拔除术并发症:秦艽、防己各等分。烘干,研末过筛,装胶囊服,每粒0.3g,术前半小时服2粒,术后每天6小时服1次,共3天。(《冶金医学》1987;(1):73)   2.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秦艽注射液1支(2ml含秦艽总生物碱10mg),肌肉注射。(《中华医学杂志》1978;(7):444)   3.治疗黄疸:秦艽30g,水煎后加芒硝10g,分4次服。(《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第270页) 秦艽: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威灵仙、 防风 关节痹痛 当归、白芍 半身不遂 茵陈蒿、栀子 湿热黄疸 知母、地骨皮 低烧,阴虚发热 秦艽鳖甲汤 鳖甲 骨蒸潮热 海桐皮 小儿惊风

防己 Fang Ji 寒 本品苦寒清降,味辛发散,外能祛风除湿,内能利水消肿,适于风湿痹痛及水饮内停而兼有热象者。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药性说明 本品苦寒清降,味辛发散,外能祛风除湿,内能利水消肿,适于风湿痹痛及水饮内停而兼有热象者。 功效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 1. 用于痹证,尤宜于湿热偏胜者,症见骨节烦痛,屈伸不利。 2. 用于水肿,痰饮证。本品降泄,善走下行,能清湿热,利小便,尤以泄下焦膀胱湿热见长。 用法用量  煎服,5~10g。祛风止痛宜木防己,利水退肿宜汉防己。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体弱阴虚,胃纳不佳者慎用。 *实验研究   汉防己含汉防己甲素及汉防己乙素、丙素等,亦含黄酮甙、挥发油等。木防己含木防己素甲、乙、丙及黑褐色结晶木防己素丁。汉防己有明显的镇痛、解热、消炎、抗过敏性休克及利尿、降压、肌肉松弛等多种作用。在体内汉防己、木防已均有抗阿米巴原虫作用。 *临床报道  1.用于冠心病:用汉防己甲素静注2~3mg/kg,加入生理盐水20ml,日2次,共2周,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也有显效。   2.用于矽肺:汉防己甲素每日200~300mg,分3次饭后服。第一、二疗程为期半年,间隔3~6个月,第三、四疗程为期3月,间隔2月。   3.用于肺癌:以汉防己甲素180~300mg加入生理盐水内缓慢静注,或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滴,合并小量放射疗法。 源于《本经》   《本经》:“主风寒湿证,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本草拾遗》:“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宣通。”   《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   为防己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己(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 或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广防己(木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 C. Wu ex L. D. Chow et S. M. Hwang的根。汉防己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木防己主产于广东 、广西等地。均于秋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防己: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威灵仙 风湿阻络之关节肩臂疼痛 黄芪 风水,湿痹以及慢性肾炎,心脏病水肿 防己黄芪汤 知母、黄柏 关节红肿热痛明显 麻黄、生石膏 急性肾炎 黄芪、桂枝 慢性肾炎 薏苡仁,蚕砂 湿热痹证  与秦艽鉴别:   秦艽与防己 ,二者皆味辛苦性寒凉,均能祛风湿、止痹痛,主治风湿热痹,肢体关节红肿热痛。不同之处在于:   秦艽 ── 质润,为“风药中之润剂”,本品既能祛风湿、止痹痛,又能舒筋络。同时,本品又能退虚热,清湿热。   防己 ── 又具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也常用治风水证;皮水一身肌肤悉肿,小便短少;湿热壅滞,腹胀水肿;脚气浮肿等证。

桑枝 Sang Zhi 平 功效   祛风通络,利关节。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以其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性质平和,故寒、热证常用,尤以上肢风湿热痹更适用。可单用煎服,治风热臂痛;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单用熬膏服,即《景岳全书》桑枝膏。痹痛属寒湿者,多与羌活、桂枝、防风、姜黄等同用。 2.  此外,本品尚能行水消肿,治疗水肿。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最大可用到30g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体弱阴虚,胃纳不佳者慎用。 *实验研究   桑枝含桑素、桑色素、桑色烯、蔗糖、葡萄糖等。桑枝皮有显著降压作用。桑枝浸出液对家兔及绵羊皆有显著的养毛效果。 *临床报道  1.用于损伤性关节僵硬:取火砖10块码成灶形,将桑树杆5kg置其内燃烧,燃尽后取出砖块,发白面朝上置铁桶中,取醋(每次约15ml)滴其上,然后将 患肢置桶内熏蒸,每块砖滴醋3~5次,每次用6~8块砖,2~3天1次,共1~12次。(《湖北中医杂志》1988;(4):37)   2.治疗高血压: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5g。水煎,睡前泡脚。(《常用中药八百味精要》第274页) 源于《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   《本草撮要》:“桑枝,功专祛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   为桑科落叶乔木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嫩枝。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炒至微黄用。

桑枝: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防己、威灵仙、羌活 风湿痹痛 姜黄、白芷、川芎 肩臂风湿痹痛 茯苓、桑白皮 水肿 桂枝 上肢痹痛 桑叶 风疹,外感风热 与桑枝鉴别:   桑枝与络石藤,二者均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皆常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者。不同之处在于:   络石藤 ── 味苦性微寒,又能凉血消肿,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取其凉血消肿之功,也可用治喉痹、痈疡。   桑枝  ── 性质平和,对于风湿痹证,无论偏寒偏热,均可使用,而尤宜于上肢痹痛。并能行水消肿,也可用治水肿、小便不利。

豨莶草 Xi Xian Cao 寒 本品辛散苦燥,祛风除湿,善疗痹痛。苦寒又有清热解毒之功。 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苦燥,祛风除湿,善疗痹痛。苦寒又有清热解毒之功。 功效    祛风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证,骨节疼痛,四肢麻木、脚弱无力等。本品辛散苦燥,祛筋骨间风湿而通痹止痛。 2.  用于疮疡肿毒,湿疹瘙痒。以其清热解毒,祛风湿而止痒,内服外用均可。  3.此外,本品能降压,可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煎服,15~20g。外用适量。一般治风湿痹证宜制用,湿疮、湿疹宜生用。 *实验研究  豨莶草含生物碱、酚性成分、豨莶甙、豨莶甙元、氨基酸、有机酸、糖类、苦味质等。豨莶草水煎剂或醇浸剂与臭梧桐合用,有明显抗炎作用。其水浸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压及扩张血管作用。并对鼠疟原虫有抑制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豨莶草100g,当归30g。水煎服。 2.治疗慢性肝炎高γ-球蛋白血症:方中重用茜草、豨莶草。以茜草30~60g、豨莶草30~60g为基本处方,同时配合辨证用药。每日1剂,水煎, 分两次温服。疗程2~4个月。(《中医杂志》1992;34(10):603)  3.治疗高血压:豨莶草30g,地骨皮10g,浓煎分2~3次服。或用其片剂,每服1.5g,1日2~3次。(《江苏中医》1988;(12):21) 源于《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主热,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多则令人吐。”   《本草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又云:“生用则性寒,熟用则性温。”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腺梗豨莶S.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 glabrescens Makino的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碎生用,或加黄酒蒸制用。

豨莶草: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羌活、独活 风湿痹痛 牛膝 萎证 地骨皮、石决明、臭梧桐 高血压 金银花、甘草 痈肿疮毒 臭梧桐 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 豨桐丸 海桐皮 风湿痹痛、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后遗症

海桐皮 Hai Tong Pi 平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腰膝酸痛。本品入肝肾,祛风湿,通经络,有较好止痛作用。善治下肢关节痹痛。常与牛膝、五加皮、羌活、薏苡仁等浸酒服,如海桐皮酒。亦可与其他祛风湿药配用。   2.  用于疥癣、湿疹瘙痒。本品能祛风杀虫而止痒,多与黄柏、土茯苓、苦参等同用,煎汤外洗,或内服。 用法用量 煎服,5~15g。外用适量。 *实验研究   海桐皮含生物碱刺桐灵碱、氨基酸、有机酸。其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含生物碱能麻痹和松弛横纹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抑制心肌和心脏的传导系统,大剂量可引起心律紊乱及低血压。 源于《海药本草》   《海药本草》:“主腰脚不遂,顽痹腿膝疼痛,霍乱,赤白泻痢,血痢,疥癣。”   《本草纲目》:“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   为豆科常绿乔木植物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L. var. orientalis (L.) Merr.的树皮。主产于广西、云南、湖北等地。初夏剥取树皮,晒干。生用。 海桐皮: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牛膝、羌活 Chronic joint pain 宽筋藤、桂枝 External wash for joint pain 蛇床子 Scabies and other itching 萆薢、木通 Joints pain due to damp heat

*臭梧桐 Chou Wu Tong 凉 本品辛散祛风,苦燥除湿,甘凉清降,为祛风除湿常用之品,兼能平降肝阳。 祛风湿,活络。 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祛风,苦燥除湿,甘凉清降,为祛风除湿常用之品,兼能平降肝阳。 功效  祛风湿,活络。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本品能祛风湿活络,单用,或与豨莶草同用,如豨桐丸。周身瘙痒或湿疹,可用本品煎汤洗浴。   2.  用于高血压病。本品能降血压,可单用为末常服,或配复方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用于降压不宜高温久煎。外用适量。 *实验研究  臭梧桐含海棠黄甙、生物碱、臭梧桐素甲和乙等。其水煎剂和水浸剂有明显降血压作用。此外,还有镇静和镇痛作用。 *临床报道   1.治疗高血压:臭梧桐30g,豨莶20g,菊花20g,桑枝30g。水煎服。   2.治疗疟疾:将八角梧桐制片服用。(《中医杂志》1961;(5):31) 源于《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主热,烦满不能食。生捣汁,服三、四合,多则令人吐。”   《本草纲目》:“治肝肾风气,四肢麻痹,骨痛膝弱,风湿诸疮。”又云:“生用则性寒,熟用则性温。”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豨莶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腺梗豨莶S. pubescens Makino或毛梗豨莶S. glabrescens Makino的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湖南、湖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夏秋二季花开前及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碎生用,或加黄酒蒸制用。 与豨莶草鉴别:   豨莶草与臭梧桐,皆味辛苦性寒凉,均能祛风湿,通经络,都常用治风湿痹证,骨节疼痛,四肢麻木,筋脉拘挛等症,因性偏寒凉,故对风湿痹痛偏热者尤为适 宜,常相须为用。二者也治中风半身不遂,湿疹瘙痒等证。现代研究二者能降血压,可用于高血压病。不同之处在于:   豨莶草 ── 能清热解毒,也可用治疮痈肿毒。   臭梧桐 ── 降血压的作用较豨莶草为强,单用即有一定的疗效。

*络石藤 Luo Shi Teng 微寒 药性说明  络石藤有祛风通络之功,其性微寒,故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之有热者较为适宜。又有凉血消肿之效,可治咽喉肿痛,痈肿不消。 功效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以热痹为宜。本品味苦性寒,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可单用浸酒服。或与忍冬藤、木瓜、桑枝、豨莶草等同用。    2.  用于喉痹,痈疡。能凉血消肿。治喉痹,可单用水煎,慢慢含咽。治痈肿疮毒,常与皂角刺、瓜蒌、乳香、没药等同用,如止痛灵宝散。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实验研究   络石藤含强心甙。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作用。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的生长。 *临床报道   1.治疗咳嗽喘息:络石藤15g~30g,水煎服或浸酒服。   2.治疗关节炎:络石藤、五加根皮各30g,牛膝根15g。水煎服,白酒引。 源于《本经》   《本草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   《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屈伸者,服之无不效,不可忽之也。”   为夹竹桃科攀援木质藤本植物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 minoides(Lindl.) Lem.的带叶藤茎。我国大多地区有分布,主产于江苏、湖北、山东等地。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碎生用。

*丝瓜络 Si Gua Luo 平 祛风通络,解毒化痰。 功效  祛风通络,解毒化痰。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本品善祛风,活血通络,治风湿痹阻,骨节疼痛,肌肉顽麻,手足拘急者。 2.  用于胸痹。本品能化痰通络,治痰气壅滞,咳嗽胸闷疼痛,常与瓜蒌、薤白、橘络等行气化痰药同用。  3.用于胸胁痛。本品善行气通络止痛,若肝郁气滞,胁下胀满疼痛,可与柴胡、郁金、白芍等配用。 4.用于乳痈。本品能清热散结止痛,若肝胃热结,乳房生痈,肿痛寒热者,可单用为末,内服或外敷。亦可与蒲公英、贝母、瓜蒌等同用,以达清热消肿止痛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6~10g。大剂量可用至60g. *实验研究  丝瓜络含木聚糖及半乳聚糖、甘露聚糖等。  源于《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能通人脉络脏腑,而祛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及治诸血病也。”   《陆川本草》:“凉血解毒,利水去湿。治肺热痰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为葫芦科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果络(成熟果实中的维管束)。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采收。切碎生用或炒用。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功效 本类药物多苦甘温,入肝肾经,苦燥,甘温补益,故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功效   本类药物多苦甘温,入肝肾经,苦燥,甘温补益,故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作用。 适应范围    主要用于风湿日久累及肝肾所致的腰膝酸软无力、疼痛等风湿痹证。亦可用于肾虚腰痛、骨痿及中风后遗半身不遂等证。

五加皮 Wu Jia Pi 温 本品既能散风除湿以祛邪,又能补益肝肾以强身,最适于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之证。也是滋补强身佳品。 药性说明 本品既能散风除湿以祛邪,又能补益肝肾以强身,最适于风湿痹痛兼肝肾亏虚之证。也是滋补强身佳品。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四肢拘挛。本品辛散苦泄,可祛风湿,通经络。   2. 用于肝肾不足,腰膝软弱及小儿行迟等。本品能补肝肾,强筋骨。 3.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本品有利尿作用,用治水肿,常与茯苓皮、陈皮、大腹皮等同用,如五皮饮。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五加皮分两类: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两种药材,科属不同,功效亦异,应区别选用。   南五加皮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   北五加皮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但不可过量和长期服用,以防蓄积中毒。 *实验研究  1.南五加皮含挥发油、鞣质、棕榈酸、亚麻仁油酸及维生素A、B1。短梗五加根含木脂素甙类,刺五加根含多种糖甙。短梗五加有抗 炎、镇痛作用。刺五加具有抗疲劳作用,其提取物的兴奋作用较人参为强,增强大脑皮层的抑制作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放射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有明显抗紧张 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调整血压,使其恢复正常。能兴奋性腺、肾上腺,加速体内糖元形成,降低血糖。有抗利尿、抗炎作用,对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还 有祛痰和镇咳作用。南五加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五加皮: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羌活、秦艽、威灵仙 风湿痹痛 牛膝、木瓜、续断 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萎弱 茯苓皮、大腹皮 水肿、小便不利 熟地黄、丹参、杜仲、地骨皮 腰膝酸痛、小便频数 桑寄生、鹿茸 小儿行迟

桑寄生 Sang Ji Sheng 平 药性说明 本品甘平,功能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味苦又能去风湿、疗痹痛,为肾虚腰痛、胎动不安及风湿日久正虚邪实所常用。 功效   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等。本品既能祛风湿,又能养血益肝肾,强筋骨。故可用治营血亏虚、肝肾不足之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证。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补肝肾、养血,故有固冲任、安胎之效。多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配用,如寿胎丸。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实验研究  桑寄生含广寄生甙等黄酮类。槲寄生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等三萜成分、肌醇、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降压、镇静、利尿作用。能舒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槲寄生也有降血压作用。 *临床报道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以槲寄生注射液12毫升(每1ml相当生药2g)加入25%葡萄糖20ml静注,或18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日1次,共14日。

桑寄生: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续断 风湿痹痛 当归 肝肾不足,胎动不安 钩藤 高血压 牛膝 风湿性腰腿痛、腰膝酸软 夏枯草、决明子 高血压、动脉硬化 阿胶、紫苏叶 血虚胎动不安、漏血 桑枝 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狗脊 Gou Ji 温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足膝软弱。本品善祛脊背之风湿而强腰膝。常与杜仲、桑寄生、川续断等配用。若与萆薢、菟丝子同用,可治各种腰痛, 2.用于肾气不固之遗尿,白带过多。本品尚有温补固摄作用。治尿频、遗尿,腰痛等,可与五加皮、益智仁、桑螵蛸等配用。治冲任虚寒带下,多与鹿茸、白蔹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实验研究  狗脊含淀粉、鞣质类等。 *临床报道 用于拔牙止血:局部敷用金狗毛枯矾散(金毛狗脊绒毛30g,枯矾50g,灭滴灵5g,氯化钠15g。 源于《本经》   《别录》:“疗失溺不节,男女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又“坚骨;利俯仰。”   《本草纲目》:“强肝肾,健骨,治风虚。”   为蚌壳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 (L.) J. Sm.的根状茎。产于云南、广西、浙江、福建等地。秋季采挖。蒸后切片晒干或砂烫用。

狗脊:常用配伍 应用 方剂 菟丝子 肾病腰痛 桑寄生、杜仲、牛膝 肝肾不足、腰痛脊强、足膝无力 菟丝子、五味子、桑螵蛸 肾虚尿频 白术、白蔹、苍术 白带多 白蔹丸 功劳叶 肝肾不足、头晕耳鸣、腰膝酸痛、风湿痹痛

千年健 Qian Nian Jian 温 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功效   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应用 1. 用于风湿痹痛,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本品能祛风湿,强健筋骨,止痹痛。一般可配牛膝、枸杞子等浸酒服。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实验研究 千年健含芳香性挥发油等。 与五加皮、狗脊、桑寄生鉴别: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与千年健均能祛风湿,强筋骨,均常用治风湿痹证日久兼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痿软无力者。其中前三者并能补肝肾,也可用治肝肾不足,腰膝软弱、小儿行迟等症。不同之处在于:   五加皮── 又能利尿,也用治水肿,水便不利等症。其中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但不可过量和长期服用,以防蓄积中毒。   桑寄生── 又能补肝肾而安胎,也常用治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之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狗 脊── 兼能温补固摄,也可用治肾气不固之遗尿尿频、白带过多等症。   千年健──作用单纯而药力较缓,尤宜于老年人,多泡酒服。 源于《纲目拾遗》   《纲目拾遗》:“壮筋骨,浸酒;止胃痛,酒磨服。”   《本草正义》:“千年健,今恒用之于宣通经络,祛风逐痹,颇有应验。盖气味皆厚,亦辛温走窜之作用也。”   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 (Lour.) Schott 的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