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適』中國語文」電子學習計劃 Development of an “adaptive” e-Learning platform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Dr CHOW Chi-kin Principal, Sacred Heart Canossian School Sharing on e-Learning Development @ EDB’s PDP April to May 2014
適 (引伸) Purposes目的 合程度課程 (develop) 異教學(CID)模式(pilot) 應(宜)學習配套(explore) 課程指引 基本能力BCA 升中銜接 異教學(CID)模式(pilot) 應(宜)學習配套(explore) 環境 需要 技術 切興趣(match) 適
提升中國語文及資訊科技 之素養和能力 (同音異義) Outcomes成果 展現個人特「色」(寫作風格、閱書種類…) 語文知 「識」增益 (語法、詞彙…) 多元學習模「式」(差異、特別需要…) 師生互動不「息」的教學系統 提升中國語文及資訊科技 之素養和能力
e-Learning Pilot Scheme
Main Features of 「學『適』中國語文」電子學習平台 http://dev.kanhan.com/elearning_demo/index.html
平台的功能及特色 由老師按校本自選教材,課文配以動畫 可進行跨校協作與競賽活動 獨立的網上筆記簿、快速搜索知識重點的功能 系統批改作業及工作紙 免費的時事內容,讓學生進行網上討論 老師在系統中批改作文,可用提供錄音或書面回饋, 家長亦可參與評鑑。 紀錄學習歷程紀錄,透過「矩陣圖」分析語文弱項,由系統調適合適的補充練習。
課文配動畫
4E 楊欣潼 媽媽在臨走的時候,會跟我抱一會兒,然後說:「你在遊學團中千萬要洗澡,保重!」
Observations of a Primary Four trial-out Chinese Language e-lesson High engagement throughout the lesson Personal writing become observable Extended learning by pps Peer support become a norm of classroom Facilitate sharing among classmates Direct and Instant feedback (Tpps) Paper印刷本 Single單獨 Mono單向 Electronic電子化 Interactive互動 Collaborative協作
Student Feedback after the trial-out e-lesson comparison between textbook-based and electronic Chinese Language lesson 優點 老師控制版面,容易跟進學習重點 可即時查字典 以電腦輔助教學,老師不用使用粉筆 老師不需要給同學太多指引。 困難 部份同學打字較慢,以致專注力不足,沒留心老師的話。 不懂操控電腦的同學會跟不上進度。 手寫筆辨字效率較慢,影響學習進度。
Student Feedback after the trial-out e-lesson comparison between textbook-based and electronic Chinese Language lesson 與傳統教學之比較 教科書圖片較多 教科書容易閱讀 教科書容易掀頁 除語法外,更可學習其他電腦技術 眼睛會較累 書籍讓學生更方便預習 電腦比印書更環保 學生可以修改電腦打字 平台可增補更多學識
Parent Queries on e-Learning Pilot Scheme (after parent seminar) 平台的功能能否提供家長檢閱或更改學生答案的權限? 家長關注學生手寫中文及中文輸入法的問題,另建議採用拼音輸入法,以提升學生對拼音的認識。 家長該如何協助子女應用電子學習?需要添置「手寫板」或「錄音器材」嗎?
Parent Queries on e-Learning Pilot Scheme (after parent seminar) 家長有沒有權選擇學生入讀電子班或文本班? 家長何時得知子女能否獲派往電子班或文本班? 電腦的應用會否縮減學生的學習時間?(例如﹕花在等待電腦開機及進入平台等時間) 平台能否紀錄學生由四至六年級的學習結果,在畢業後又能否取回有關數據?
Parent Queries on e-Learning Pilot Scheme (after parent seminar) 家長擔心有沒有必要讓學生體會電子學習的經驗,會否過早為她帶來模式的改變? 網上作文的互動平台中,假如女兒的作文沒人喜歡或低點擊率,會否帶來負面影響?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of 學『適』中國語文」電子學習平台 (practical aspects) Pedagogy of e-Learning (flow of an e-Learning lesson) Choice of Curriculum Content & interaction (Sch---ESP) Printable (fixed) vs Electronic (flexible) materials Safe & health issues Current limitations & new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S Technology (e.g., 手寫辨析) Machine Misuse/misunderstanding of technology
電子學習對香港小學生書寫漢字的影響 巢偉儀、冼俊文、林偉業、陳敬萍、馬嘉敏
研究問題 電子學習對香港小學生的默寫能力有甚麼影響? 電子學習對香港小學生的書寫筆順有甚麼影響? 香港的小學教師實施電子教學時,會使用甚麼對應的識字教學策略?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為80位來自兩所全日制小學的小五學生,共80人,20男,60女。 兩所學校,均提供一班實驗組和一班對照組。 各組由6位高水平學生、8位中水平學生、6位低水平學生組成。 學校A 實驗組 高水平 - 6位 中水平 - 8位 低水平 - 6位 對照組 學校B
研究方法 分析錯字 教師訪談 默書及錄影 驗證假設 教師訪談 結論 假設 學生訪談 分析筆順 觀課
數據分析
研究結果1︰默寫能力 實驗組低水平學生的「默寫能力」,較對照組弱,而且有顯著差異(p= 0.023271,<0.05)。 實驗組低水平 實驗組及對照組的低水平學生默寫能力 t 檢定 實驗組低水平 對照組低水平 平均數 12.58333* 9.916667* 變異數 6.992424 7.356061 觀察值個數 12 假設的均數差 自由度 22 t 統計 2.438689 P(T<=t) 單尾 0.011635 臨界值:單尾 1.717144 P(T<=t) 雙尾 0.023271 臨界值:雙尾 2.073873
研究結果2︰筆順問題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筆順情況」比較 對照組 實驗組 差距 人數 39 錯誤筆順字數 252 240 正確默寫字數 435 416 錯誤筆順百分比 57.93% 57.69% 0.24%
研究結果3︰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策略 學校A︰無論實驗組還是對照組,都會在初小階段,運用相同的識字教學策略,如唱筆策略、部件解碼等。 學校B︰實驗組和對照組都運用高效識字策略,如圖書教學等,兩者沒有不同。
研究結果3︰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補救)策略 學校A︰我們預計實驗組多接觸了電腦,有可能影響學生的默寫能力,所以在增加電子課業的同時,完全不減平日的傳統課業。 學校B︰由於擔心電子教學會影響學生的書寫能力,我們在實驗組上課時,會特意抽出常見錯字出來講解,提示學生注意,並在黒板上示範書寫。
研究結果3︰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評核 學校A︰無論實驗組還是對照組,都會在每一個單元安排一次默書,默書次數和內容完全相同。 學校B︰無論實驗組還是對照組,默書次數都相同,同樣是一個學期默書九次,內容相同。
研究結果3︰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課業 學校A︰無論實驗組還是對照組,都會有詞語抄寫、備課查字典、造句、寫作等與書寫和識字有關的課業,兩組是一樣的。 學校B︰實驗組和對照組,都有相同的詞語、抄書、造句、隨筆課業,但實驗組的作業和課後練習都是做在電子平台上,所以書寫的情況少了,我們就特意把實驗組的隨筆由兩個星期一次,改成一個星期一次。
研究結果3︰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課業 學校A︰老師不會因為用了電子教學,就降低對默寫能力的要求,就算是電子課業,我們看到。錯字,同樣會標出來,要學生改正 學校B︰不會調節實驗組的默寫要求,在電子課業內,有一欄是讓老師輸入評語的,老師會把錯字複製,再貼上評語欄,提示學生。
研究結果3︰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對應策略 學校A︰我們預計實驗組多接觸了電腦,有可能影響學生的默寫能力,所以在增加電子課業的同時,完全不減平日的傳統課業。 學校B︰作業和課後練習須要書寫很多漢字,電子班都是做在電子書上,即使把隨筆增加至一個星期一次,也不能完全補救。
研究發現 參與是次研究的實驗組學生,整體而言在「默寫」和「筆順」上都和對照組學生沒有明顯差距。 不過,實驗組低水平學生的默寫能力,較對照組弱。 只要識字教學策略、識字教學評核、識字教學課業配合得當,可減少甚至消除電子教學對學生書寫漢字的負面影響。 補救策略仍有改善空間,只對高水平和中水平學生較為有效。
建議 實施電子教學時,可以︰ 增加電子課業,而不減傳統課業。 如果部分傳統課業改為電子課業,便要增加學生書寫的機會。 注意所增加的課業,會否為學生帶來學習負擔。
結語 希望在將來的日子裏,電子教學能夠繼續發揮好處,而教師透過教學、評核、課業等策略的配合,把電子教學對學生書寫漢字的負面影響完全消除。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of 學『適』中國語文」電子學習平台 (research agenda) from: “Teachers' instructional planning for computer-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Macro-scripts as a pedagogical method to facilita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Raija Hämäläinen, Päivi Häkkinen Finnish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Finl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of 學『適』中國語文」電子學習平台 (research agenda) Students did not enter conflict situations in virtual environments as easily as in face-to-face discussions (Baker, 2003), which sets a challenge for the futur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challenge is how to design environments that can trigger cognitive conflicts, which at their best can enhance high-level learning (e.g., Howe & Tolmie, 1999)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of 學『適』中國語文」電子學習平台 (research agenda)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macro-scripts support collaboration by introducing the reason for interaction and by helping students solve learning tasks. However, macro-scripts do not guarantee high-level collaboration.
計劃的由來 多走一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兩校成為夥伴的原因 促使是次合作的動機 對電子教學的熱忱 跨校跨地區對計劃開發的好處 跳脫傳統印刷課本的框框 對3年計劃發展的長遠好處 促使是次合作的動機 尋找具熱誠與魄力的學校「手牽手」為電子學習一起發展 嘗試啟發學校參與教材製作及課程規劃的程序 開發一套並非單純電子書的學與教課程 策劃 檢討 修正 實踐 概念
夥伴的角色 課程編撰、平台設計、技術開發 並肩同行 提供意見 計劃中夥伴角色的轉變 創意、關心與體諒不可少 不只單純聽從學校的意見,而是考慮計劃日後的延伸而進行 適時修正,務必令計劃如期推行 計劃中夥伴角色的轉變 服務供應商 意見提供者 長遠協作夥伴
協作模式 適時參與,持續互動 定期會議增進溝通 即時訊息 (Whatsapp)緊密聯繫 學校與夥伴商討可行方案 協助於各界推廣計劃 各取所長,互補不足 協助於各界推廣計劃 規劃項目實施時間作適時調整
與學校協作可貴之處 相互諒解,共度時艱 學校的投入參與 老師的心態轉變 夥伴的決心及承擔 延續發展 承擔 投入 轉變
Challenges in development of 學『適』中國語文」電子學習平台 (research agenda) Teachers' pedagogical activities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 Tripartite collaborat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in & Beyond 學「適」中國語文
Future Learning (Social Media Award 2013 EDU Innova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nn-feQ5qg8&feature=share&list=PL0dwAmP3x2U0F-EdE2NfV3Y_vz3991DTY&index=95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formation search & retrieval skill How to believe
Signature pedagogy Collaborative practice Mediating layers Sustaining pp. 72-89 Signature pedagogy Collaborative practice Mediating layers Architecting tomorrow
Open (by David Price) Pedagogy Andragogy Heutagogy instructional learning Andragogy self-directed learning Heutagogy self-determined learning
ICT-integrated 適得用(融) Signature Pedagogy SDL 自導 自決學習 ; CL 群組協作學習 e.g., 細味社區情 IL 資訊素養 e.g., 說明文寫作 (蠟燭的前世今生) Challenges Content-focus 學得準 Subject-specific 值得教 ICT-integrated 適得用(融)
I O S Infrastructure Object of learning Sources (open) available Furniture; Mobile Devices Object of learning Content is the king Sources (open) available Creative use of technologies Partnership with service providers
e-Learning development Thank you! & Have a great e-Learning development at your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