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清热药 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黄芩、黄连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黄连解毒汤的药理作用 了解大清叶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自学) 第六章 清热药 掌握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黄芩、黄连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黄连解毒汤的药理作用 了解大清叶与板蓝根的药理作用(自学) 1、2、3、 ⑴⑵⑶ ①②③④⑤
第一节 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泻里热为主的药物。 清热药的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
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分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清热解毒药, 清虚热药
第一节 概述 里热证的现代研究: 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常见症状、诊断依据、发病原因)。 第一节 概述 里热证的现代研究: 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常见症状、诊断依据、发病原因)。 病因:病原微生物感染为主,还有过敏、肿瘤等非感染因素。
清热药概述 里热证的病理过程: 1、发热 2、炎症 3、疼痛 4、腹泻
第一节 概述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抗菌谱、作用机理、有效成分) 2、抗毒素 3、抗炎 4、解热 5、调节免疫作用
1、抗病原体 1、抗病原体作用: ⑴抗菌谱: 球菌、杆菌 钩端螺旋体 真菌 流感病毒 原虫(疟原虫) 1芩连 2连柏 3苦参 4板蓝根 5青蒿
⑵抗菌有效成分 小檗碱(黄连、黄柏) 苦参碱(苦参、山豆根) 黄芩素(黄芩) 绿原酸(双花)
2、抗毒素 作用特点: ⑴抗细菌内毒素,提高机体耐受力,破坏内毒素结构 ⑵抗外毒素。
3、抗炎 作用特点:抗急性炎症反应作用显著; 小鼠耳肿胀实验
★炎症是里热症的重要病理表现。
炎症 炎症早期:血管反应(渗出与水肿); 炎症中期:炎性细胞和炎症物质; 炎症后期:组织增生。 ★里热症主要病理是早中期炎症。
4、解热作用 对实验性动物发热(内毒素或酵母)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 通过影响AA、内热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及抗炎抗毒素作用。 ★里热症主要病理包括发热。
5、影响免疫功能 对免疫功能影响复杂。 既可提高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也能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抗过敏、抗免疫)。
第二节 常用药物 黄 芩
黄芩的有效成分 有效成分: 主要为黄酮类; 包括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元)等。
[黄芩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药理作用:
[黄芩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作用 有效成分: 作用特点: 球菌杆菌,(生黄芩优于炮制品) 皮肤真菌, 流感病毒,(近年发现可抗HIV复制) 抗内毒素,(黄芩苷)
抗菌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体外抑菌活性较低,在体内难以达到有效抑菌浓度。其抗菌机理复杂。
[黄芩药理作用] (2)抗炎 有效成分:黄芩素等。 作用特点:抑制肿胀(二甲苯、甲醛)
抗炎 黄酮类物质抗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及抗白细胞渗出作用。
[黄芩药理作用] (3)抗变态反应 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等。 IgE介导(Ⅰ型,速发型或超敏反应) ;PCA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实验
[黄芩药理作用] (4)解热作用 有效成分:黄芩总黄酮。 作用特点:作用显著,对正常动物无降温作用。 双黄连注射液
[黄芩药理作用] (5)保肝、利胆 有效成分:黄芩及其提取物 作用特点:保护实验性肝损伤。 ⑴⑵⑶
[现代应用] 1、小儿呼吸道感染 2、急性菌痢 3、病毒性肝炎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较少。
清热药 黄 连
黄连的有效成分 多种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素)、黄连碱,以及巴马亭、药根碱等。 其中以小檗碱(黄连素)含量最高,是重要的有效成分,。
《本草正义》 “黄连大苦大寒,能泻降一切有余之湿火”
[黄连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药理作用: 抗菌、抗炎、抗毒、降低血糖等。
[黄连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有效成分:黄连及小檗碱 作用特点:抗菌谱广,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构效关系: 小檗碱不能完全代表黄连的抗菌作用。
抗菌谱 球菌和杆菌 (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同磺胺类) (对人型结核杆菌显著抑制) (黄连水煎液的抗菌作用优于小檗碱) 真菌(三黄注射液) 阿米巴原虫(体内体外) 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
配伍对黄连抗菌作用的影响: 黄连配甘草,抑菌作用下降; 黄连配黄芩和甘草,作用不变; 黄连配伍甲氧苄啶作用显著增强。
[黄连药理作用]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刘完素:“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
有效成分:黄连及小檗碱 作用特点: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减轻炎症反应。 抗非感染性腹泻作用。
[黄连药理作用] (3)抗炎 有效成分:小檗碱 作用特点: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作用机理:抑制炎症过程的多个环节
解热作用: 解热作用明显; 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或释放。
[黄连药理作用] (4)降低血糖 有效成分:黄连及小檗碱等。 作用特点: 降低正常小鼠血糖; 降低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 改善糖耐量; 改善肾小球病理变化(并发症) 作用与胰岛素无关。
[黄连药理作用] (5)抗溃疡 有效成分:黄连及小檗碱等。 作用特点:抗动物实验性溃疡
[黄连药理作用] 抗溃疡作用机理: ◇抑制胃酸分泌; ◇抑制胃幽门螺杆菌(作用显著)。
胃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关系密切: 一千多年前就发现胃里面有细菌,1983年澳大利亚病理科医生用银染色发现胃里面有一种细菌,就是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发现以后,用抗菌素治疗病人以后,发现胃炎明显减轻;因此就做了一系列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的发现 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 对胃十二指肠病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螺杆菌属及其相关性疾病: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其他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⑴正性肌力作用; ⑵负性频率作用; ⑶抗室性心律失常;
[其他药理作用] ⑷降压 有效成分:小檗碱 作用特点:降压作用明显,伴有心率下降,而左心室收缩力增强。血压降低以舒张压最显著。
小檗碱 ⑸抗心肌缺血
[其他药理作用] ⑹抗脑缺血 有效成分:小檗碱 ①②③④⑤ (再灌注) 海马区大脑中负责学习、记忆等能力的一个关键区域 大脑海马区功能减退是老年痴呆症征兆
[其他药理作用] ⑺抗血小板聚集 有效成分:小檗碱
[现代应用] 1、感染性疾病(肠道感染) 2、心脑血管性疾病 3、糖尿病 4、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③
①肠道感染 小檗碱治疗肠道感染: 小檗碱口服 复方香连丸
②心脑血管性疾病 室早 房早 血栓性疾病
②心脑血管性疾病 黄连具有广泛的心血管药理活性,对此开展过广泛的药理学研究。 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小檗碱。
[青蒿药理作用] (5)抗疟原虫 有效成分:青蒿素 作用特点:高效、速效、低毒。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直接杀灭作用。 作用机理:影响疟原虫的膜系结构。阻断宿主红细胞为营养的供应。 疟原虫分布极广,遍及全世界。它是地球上最致命最隐蔽的致病元凶之一,能通过蚊子传播疟疾,这种病发作时一般多发冷发热,并伤及脾肺,而且是在一定间隔时间内发作,有些地方叫“打摆子”或“发疟子”,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全世界每年有5亿人感染上这种疾病。在这些受感染的人中,估计有270万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是不满5岁的儿童。 进入红血细胞的裂殖子体积渐渐长大,当中有一空泡,核偏在一边很象一个带印的戒指,所以称为环状体。在几小时内环状体增大,细胞质变得活跃象变形虫一样向各方面伸出伪足,称阿米巴样体或大滋养体。此时疟原虫摄取红血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为养料,其不能利用的分解产物(正铁血红素)成为色素颗粒积于细胞质内,称为疟色素(在肝细胞中的疤原虫无疟色素)。成熟的滋养体几乎占满了红血细胞,由此再进一步发育,形成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形成很多个裂殖子,红血细胞破裂,裂殖于散到血浆中,又各自侵入其他的红血细胞,重复进行裂体生殖。这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为48小时。这也是疟疾发作所需间隔的时间,即裂殖子进入红血细胞在其中发育的时间里疟疾不发作,当新形成的裂殖子从红血细胞出来时,由于大量的红血细胞被破坏,同时裂殖子及其代谢产物也放出来,于是引起病人生理上一系列变化,以致表现出发冷发热等症状。
[现代应用] 1、疟疾(间日疟、恶性疟),联合磺胺类药物,消除“复燃”。 2、高热。
常用中成药 清热解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双花、黄芩)、双黄连口服液(黄芩、双花、连翘) 、三黄片(大黄、黄连、黄芩) 、黄连上清丸(大黄、黄连)、牛黄解毒片(大黄、牛黄)、清火栀麦片、护肝宁片(垂盆草,清肝解毒)、健儿清解液、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颗粒、清开灵颗粒(双花、黄芩、水牛角、人工牛黄)、洁尔阴洗液等
与西药抗菌素的比较 几个概念:抗菌谱、抗菌活性(MIC/MBC)、耐药性、交叉耐药性 机体、抗菌药物与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适应症(抗菌谱)、病人整体情况 联合用药
西药抗菌药物分类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类、酶抑制剂、单环β-内酰胺类 2、大环内酯类(肝代谢) 3、氨基糖苷类(肾代谢) 4、喹诺酮类 5、磺胺类及其增效剂:抑菌 6、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肝代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