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立台中醫院 外科部 消化外科 主治醫師 劉懷祖 消化性潰瘍 署立台中醫院 外科部 消化外科 主治醫師 劉懷祖
壹、前言 與消化系統有關的潰瘍,稱為消化性潰瘍,方便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潰瘍區分。一般人所謂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據統計,約有5~10%的美國人一生當中曾受此疾病困擾,男性患者又比女性多,但隨著職業婦女的增加,女性患者的比例有增加之勢。除了診斷及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花費外,生產力的減少更造成社會莫大的損失。因此我們特別要重視消化性潰瘍的概念及處理。
一、為什麼會發生 個人的胃壁都會分泌一種不很活躍的物質-胃蛋白脢原,當它和胃中的鹽酸混合之後,就變成一種非常活躍的物質--胃蛋白脢(胃酸),可以分解胃內的食物,胃酸能分解食物,也能侵蝕胃壁,但正常情況下,腸胃黏膜對胃酸的侵襲有很好的防衛能力,主要依靠表皮細胞及其分泌之黏液、胃黏膜細胞膜之阻酸作用及許多的內在因子等。健康的胃腸係因攻擊因子和防禦因子互相平衡,一旦破壞此一平衡,各種消化性潰瘍的症狀於焉出現。
二、症狀和病程: 典型的消化性潰瘍是心口燒灼痛,疼痛可以放射到胸部或背部。消化性潰瘍有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症狀能由服用制酸劑緩解,前者進食後可能症狀加劇。 患者也會打嗝、嘔酸水或腹脹等不適。身體檢查除了上腹部可能有壓痛外,多半沒有特別異常。 嚴重的消化性潰瘍會產生許多併發症,可能因消化性出血的情形,或因腸胃穿孔而出現腹部僵硬之急性腹部症狀,或因潰瘍處發炎變形而有腸阻塞的現象。消化性潰瘍若不加以治療,有一部份患者會自行癒合,但其中一大半會在一年內復發,其中少數更會發生出血、穿孔或阻塞的併發症。
三、危險因子: 潰瘍形成的促發因子: 1. 對黏膜的直接刺激 2. 影響黏膜保護或刺激胃酸分泌的因子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 眾所周知,NSAID是消化性潰瘍的危險因子之一,特別是胃潰瘍,劑量越高加上飲酒,胃出血的機率越高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目前有關消化性潰瘍致病因子的研究,這種革蘭氏陰性桿菌的角色是一個頗受重視的論點。約95%十二指腸潰瘍、75%胃潰瘍患者消化性細胞上皮找得到這種桿菌,患者年齡和社經地位也有相關。或許因為這種菌分泌的酵素導致潰瘍的形成。幽門螺旋桿菌是致〔炎〕的因子,而是否致癌則尚未有定論。但身上有幽門螺旋桿菌生長的人未必有消化性潰瘍,足見消化性潰瘍的產生,幽門螺旋桿菌、免疫狀態、胃酸量 、環境因素(吸煙、藥物)都佔一席之地。
幽門螺旋桿菌
咖啡、酒精 咖啡不像阿司匹靈那樣對胃有害。實驗顯示,啤酒、牛奶、可樂、含咖啡因的咖啡、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及所有飲料,所刺激的胃酸都差不多,適量飲用都不致達到引起潰瘍的程度。事實上,我們吃喝的每一樣食物,都會刺激胃酸去消化它。如果喝了一杯咖啡即感到胃痛,可能因胃灼熱或不消化所引起,而不是胃酸增加太多的關係。不過既然因此造成疼痛,最好放棄這項嗜好,至少應該暫時不喝。
煙 抽煙是消化性潰瘍的重要危險因子,抽煙的潰瘍患者為不抽煙者的兩倍,此外更明顯降低潰瘍癒合率,並增加復發率。 壓力 壓力和潰瘍形成有關,但不易量化。而壓力大的環境中存在著較多高危險的行為,譬如:煙抽得較兇。
其他 罹患慢性疾病,如慢性肺病,腎病,肝病的人較容易有腸胃潰瘍。類固醇的浮濫也是潰瘍和出血的原因之一。
治療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的機轉主要在於 減少胃酸分泌 加強黏膜保護 除去幽門螺旋桿菌
常用藥物可分成六類: 第二型組織胺接受體拮抗劑H2Blocker 這類藥物效果好,耐受力高且相當安全。服用八週後,胃潰瘍有近九成之癒合率,十二指腸則達九成以上。 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pumpinhibitor 可抑制胃壁細胞分泌酸,效果顯著,解除疼痛的效果比H2Blocker來得快。 Sucrafate 為氫氧化鋁的複合物,可選擇性地與潰瘍處結合,對抽煙者的預防潰瘍復發有特別好處。 Misoprostol(Cytotec) 為前列腺素E的相似物,用以預防NSAID引起的胃潰瘍,副作用是拉肚子。此藥台灣還不普遍。 制酸劑Antacid 主要是氫氧化鋁、鎂或碳酸鹽,用以直接中和胃酸。飯後一小時服用效果最好。氫氧化鎂易引起腹瀉,而氫氧化鋁則會導致便秘。腎衰竭病人使用這些制酸劑應小心,切勿加重其電解質不平衡。 幽門螺旋桿菌的去除 鉍鹽(Bismuth)加上抗生素可除去此菌,減少潰瘍復發機會。
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的配合與服藥同等重要,此觀點由上述之潰瘍機轉不難證實。煙酒或其他引起疼痛的食物應避免,而阿司匹靈或NSAID,甚至 類固醇,除非醫師處方,有潰瘍的病人最好不要再服用這些藥物。 生活習慣方面之守則如下: 定時定量、細嚼慢嚥、少量多餐、心情愉快、蛋白質要豐富並食用溫 和食物。
消化性潰瘍穿孔 消化性潰瘍穿孔(胃或十二指腸)破入腹膜腔內常以突發性的腹痛表現,除非正確而適當的治療,並成的近展會導致病人的死亡,它是最容易被診斷,也是最重要的急性腹症之一。雖然有些病人可以保守治療,但通常需要外科治療。 消化性潰瘍的延遲診斷或誤診會導致病人死亡。手術如在病發後六小時內進行,病人通常可復原,如超過十二小時,則復原較有疑義,如超過二十四小時尚未縫合此潰瘍穿孔,則預後極差。
消化性潰瘍的徵候 ㄧ、早期(二小時內): (ㄧ)嚴重且全面性腹痛 (二)焦慮 (三)臉色發青或發灰 (四)肢端變冷 (五)冒冷汗 (六)體溫略低(低於36.5℃) (七)脈搏微弱 (八)呼吸短淺 (九)噁心或輕微嘔吐 (十)單側或兩側肩膀疼痛
二、中期(二至十二小時): (ㄧ)嘔吐停止 (二)腹痛略減 (三)臉色略恢復正常 (四)體溫正常或微燒 (五)脈搏正常 (六)呼吸仍淺且為胸式呼吸(costal type) (七)鼻翼略動 (八)腹壁僵硬、有壓痛、平坦或內縮 (九)骨盆腔腹膜有壓痛 (經由肛門或陰道指診) (十)肝部頓音減少 (十一)移動身體時會有劇痛
三、晚期(十二小時以後): (一)嘔吐更頻繁 (二)晚期腹膜炎的表情 (三)腹部有壓痛且腹脹 (四)脈搏更快且微弱,也許有低容積性 休克 (五)體溫上升 (六)腹壁僵硬度減少 (七)呼吸快且費力
十二指腸潰瘍穿孔
鼻胃管引流病患術後護理 為什麼要放置鼻胃管? 因為開腹部手術後,腸蠕動未恢復前(未排氣前),鼻胃管可以將積在胃內的液體引流出體外,減輕腹脹情形,避免嘔吐。其放置位置如下圖:
引流出來液體是什麼顏色? 鼻胃管引流出來的液體為黃綠色或墨綠色。如果是胃切除手術,手術當天和手術後三天所引流的液體會是紅色、暗紅色或咖啡色,之後會慢慢變為綠色。 但引流液變紅、量增加且是溫熱的,則有出血可能,應通知醫師處理。
鼻胃管留置時應注意那些事情? 引流袋位置應低於腹部,以免造成引流液逆流,引流袋若已充滿液體或空氣,需通知護理人員傾倒並計量。 護理人員會在鼻胃管由鼻腔延伸出來的位置劃上記號,用來確認鼻胃管是否有移位。 每日護理人員須為病人清潔鼻腔及鼻部皮膚,並更換膠布以固定鼻胃管。 每天仍要刷牙、漱口,以增進口腔、喉嚨的舒適,及減少口腔細菌的滋生。
鼻胃管留置時應注意那些事情? 翻身時要注意勿拉扯到鼻胃管,可以用別針將鼻胃管固定在衣服上,管子會跟著身體穩定地移動;千萬不要固定在床單或枕頭上,以免翻身或坐起時忘了要跟著移動鼻胃管,而導致鼻胃管脫落。 為維護病人治療安全,病人意識不清或無法配合時,護理人員會視情況給予約束,如使用約束帶、包紮病人手部成拳頭(拳擊手套),以預防病人自拔鼻胃管,造成損傷 鼻胃管若有滑脫(或自拔)時,須通知醫師處理。
鼻胃管留置時應注意那些事情? 什麼時候可以拔除鼻胃管?由誰來做? 通常在腸蠕動恢復後(排氣後),經醫師診察後由醫師決定是否拔除;一般由醫師或專科護理師為您拔除鼻胃管。 如鼻胃管接上機器固定抽吸,每班護理人員皆應檢查機器的抽吸功能是否良好。
Thank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