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選 孟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Advertisements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薛樂蓉老師製作.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第七章 日治時期社會、文藝的新趨向 第一節日治時期的社會變遷
中 國 大 節 慶 陳淑貞.
釣魚台事件 屬於我們的保「釣」運動將持續進行!.
修辭解析 作者:謝佩陵 指導老師:沈老師.
第三章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第2条第1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该条第2款同时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
班級:四服ㄧB 座號:40 指導老師:范靜媛老師 姓名:郭曼姿
第五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时 衡量变化的尺子 ——— 时间和纪年 新围初中 王济洪.
大紅燈籠高高掛 從電影藝術談微觀權力作用 組員: 陳思潓 蘇惠瑄
側注法,以賓顯主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四段 第五段 全文四特色
〝奇異恩典〞~陳進成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 以為大喜樂;因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 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七 情感.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引 白银高新区国税局 纳税服务科 2016年5月.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内 容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操作 ● 项目会计核算中注意事项 ● 社会组织年检报告的填列 ● 社会组织评估中财务资产指标的解释
單元二 說明手法(條分縷析) ——趣談淺說 從私塾到鄉村學校(節錄) 何惠儀、游子安.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初探逻辑推理 提高思维水平 ——《逻辑和语文学习》
四年級課程綱要細目解讀 第四組 冠瑛、家珍、惠卿、琬婷.
列王紀下8章 啟示錄12章 書念婦人 婦人 死裡復活的兒子 被提的男孩子 七年饑荒 三年半大災難 非利士地 曠野 歸還房屋田地
佛教既是外來宗教, 為何盛行於中國?.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天地有情 分享者:徐燦麗老師、 蘇娟玉老師 日期:2005年12月3日 P.1.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苏州分所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材培训 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南山附中 熊菊珍 年 8 月 13 日.
没错,他们就是 中国最具活力和创富能力大的群体之一——
桃園縣龜山鄉文欣國小 校園植物簡介 內庭區.
耶利米书.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志愿服务个案 张田吉
列王紀概覽.
姜夔 組員名單:林沛彣 徐志成 郭郁玟 張顯愷.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日本動漫對青少年價值觀的影響.
南亚、中亚 要点·疑点·考点 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大部分在10°N~30 °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
張騫、班超通西域.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铜山中学 李启强.
班級:6年8班 組別:第3組 組員:3號田惟中、7號辛璟泰、14號李冠霆 指導老師:王雪蓉老師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朝代接龙(排一排,把下列朝代按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10分)
上海交通大学 概率论第一、二章测验题 大学数学教研室 童品苗.
会计电算化 录入期初余额 北京科技宏远有限公司总账系统启用日期有二种方案,一是2006年1月,二是2006年2月,其他初始设置完全一样,假定你是该公司会计主管,你选哪种方案?为什么?? ?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局势总是引起各方关注,特别是美国。为什么美国对台湾虎视眈眈?
风 波 鲁 迅 江南水乡风景.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訓儉示康 司馬光.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北京一师附小 韩玉娟.
異端與異教 基督信仰.
漢魏間的國際局勢與女性外交 -〈昭君怨〉與悲憤〈胡笳十八拍〉
耶利米书.
現代文學與文化 梅家玲 教授 專題一 觸摸歷史‧進入五四 此為專題一封面投影片。
天主教善導小學 錦繡中華 --- 專題研習報告比賽 親探福建客家土樓真貌.
四書期末報告-論語 述而篇第四 國三甲 黃瀞儀 指導教授:胡瀚平 105年5月18日.
專題習研電腦科-西藏民族的服飾 西藏長袍、僧衣、西藏的頭飾 中二班朱惠掦製作.
詩經 蔡柳金.
老師:陳怡如 報告小組:第五組 組員:劉曉芳 & 洪小紋
綠色建築 決策三 洪珮珊.
訓儉示康 司馬光.
孔乙己 魯迅 郭書毓老師製作 圖片來源: 孔乙己           魯迅 郭書毓老師製作 大連金石灘蠟像館《孔乙己》
美丽的扎染 制作 关群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不一樣的房子.
仙人掌 製作人:陳姿文.李令怡.黃淨雪.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孟子選 孟軻

課前引導 孟子傳世的成語故事欣賞 揠苗助長 圖片來源: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MON/mon-17.htm

揠苗助長 喻為求速成而未循序漸進,結果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圖片來源:朱根华绘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1921/2009-01/13/14/res01_attpic_brief.jpg

齊人之福 圖片來源:http://edba.ncl.edu.tw/ChijonTsai/MON/mon-39.htm

天將降大任於斯 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孟子 圖片來源:http://www.ytzsh.com/a/Products/shufa/2011/0712/58.html

目 次 題 解 作 者 課文賞析 語文萬花筒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牛刀小試 補充資料 好站連結

題 解

出 處 王道之始 《孟子‧梁惠王上》 舍生取義 《孟子‧告子上》 題目乃編者 依據內容所加 出 處 王道之始 《孟子‧梁惠王上》 舍生取義 《孟子‧告子上》 圖片來源:http://www.npm.gov.tw/uploads/2006030202005886888/01.jpg 題目乃編者 依據內容所加

王道之始 寫作背景 戰國時代,梁惠王在即位之 初,最為強大。但在惠王三十 年,先後敗給齊國、秦國。而 後,梁惠王以自己移民、移粟 的措施,已盡心於國事,卻不 能使百姓來歸,不知是何原 因,向孟子請教。 圖片來源:http://baike.soso.com/v53669170.htm

主旨 梁惠王的「盡心」並不能使百姓來 歸,只有「行王道,施仁政」才是治 國的根本。 王道 王者之正道,以仁義治天下 霸道 武力征服天下

舍生取義 寫作背景 孔子曾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為實踐仁道,生死可以置之度外,這 是一種高道德的要求, 孟子就「所欲有甚於生 者,所惡有甚於死者」 加以發揮,使這種要求 比較具有說服力。 圖片來源:http://www.nlc.gov.cn/newgtkj/zhsy/201109/t20110921_51569.htm

主旨 孟子藉對魚與熊掌的抉擇,以喻堅守道德情操重於追求富貴,說明人生價值判斷的重要,及舍生取義的可貴。 主旨 孟子藉對魚與熊掌的抉擇,以喻堅守道德情操重於追求富貴,說明人生價值判斷的重要,及舍生取義的可貴。 圖片來源:http://img165.poco.cn/mypoco/myphoto/20120225/10/4331607820120225104921089.jpg

作 者

生平介紹 孟子 名軻 戰國鄒人 (今山東省鄒城市) 約生於周烈王四年 (B.C.372) 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 (B.C.289) 上距孔子百餘年 圖片來源:http://jpkc.bnude.cn/gdwxsy/xgzy/pic1.html?page=2

孟子幼受良母之教,長而深研儒學,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中年後,周遊列國,雖然很受禮遇,卻因與現實不合,其政治主張始終未被採納。晚年回到故鄉,再從事教育工作。死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有《孟子》一書 ,是他一生思想行誼的主要紀錄。後世尊之為「亞聖」。 15

《孟子》簡介 編撰者: 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 版本: 流傳至今的是七篇本的《孟子》。 《孟子》七篇的篇目依序為: 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

《孟子》地位的提升 漢書藝文志將孟子列於諸子略儒家類中,並沒有受到特別的重視。 漢代 唐代 韓愈開始表彰孟子,地位大幅提升。 宋代 二程更極力表揚孟子,朱熹又將《孟 子》、《論語》、《大學》、《中 庸》,合為四子書。南宋時更將《孟 子》列於經部,由子部書正式的被提 升為經部著作。孟子被追封為「鄒國 公」。

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地位僅次孔子。(亞聖原為顏回) 元代 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地位僅次孔子。(亞聖原為顏回) 圖片來源:http://www.kmzx.org/mingr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50&page=3

核心思想――性善論 性善,並非人性純善,是指人具有仁、義、禮、智等四端,這只是道德的開端,有賴後天的培養擴充。 仁――惻隱之心   性善,並非人性純善,是指人具有仁、義、禮、智等四端,這只是道德的開端,有賴後天的培養擴充。 仁――惻隱之心 義――羞惡之心 禮――恭敬之心 智――是非之心

如何涵養善之四端? 主要思想――涵養論 求放心 尋回放失本心(即惻隱、羞惡、恭敬、是非之心)恢復善端。 寡欲 節制過度的生理欲望,避免受誘而放失本心。 擴充培養 志於道:以追求仁義作為自己的志向。 持志養氣:堅持志向,行為合乎義。 培養浩然之氣:抵擋邪惡的誘惑。 如何涵養善之四端?

政治思想 【民本】 孟子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主張大異於古代君權至上的理論,已可看出民權思想的輪廓。 孟子認為君臣應各盡職分,當國君不 稱職,人民可以革命,推翻暴政。因 此,當齊宣王問:「湯放桀,武王伐 紂,以為臣弒其君」時,孟子答: 「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其君也。」

【仁政】 仁政即王政、不忍人之政 分配土地耕作,減少徵稅 禮樂教化 與民同樂: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樂,樂之

【法先王】 施政必須遵循堯舜、湯武,順著天生仁性,推行不忍人之政。 【用賢】 禮賢下士,信任賢者,使賢者發揮才 德,實踐理想。而賢者也應該以「富 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大丈夫」精神自我期許。

文章特色 筆力曲折,氣勢充沛 善用排比,加深印象 蘇洵: 「孟子之文,語約意盡,不為巉刻(言詞尖刻)斬絕之言,而其鋒不可犯。」 描述貼切,刻劃生動 長於譬喻,闡明事理 善用對比,烘托主題 喜撰寓言,推言義理 蘇洵: 「孟子之文,語約意盡,不為巉刻(言詞尖刻)斬絕之言,而其鋒不可犯。」

課文賞析

內容結構 王道之始 本章從提出問題,設事譬喻,發表 政治主張,或諷刺對方、勸說對方, 忽而蕩開,忽而逼近,或嚴正肯定, 或委婉勸說,可謂波瀾起伏,變化 無窮。 尤其在闡明論點,講到王道仁政時,更提出具體辦法,一層深入一層,結構相當謹嚴。

不濫用民力、違背農業生產 注意漁業、林業的發展,使百生溫飽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義」 透過道德教化,促進人倫和諧 王道之始 【王道】百姓歸順、天下統一 王道之衰 執政者只圖享受,不顧民間疾苦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建議梁惠王擔起責任,莫委罪於收成不好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 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舍身取義 魚 (生命) 熊掌 (道義) 「舍生取義」 生命、道義若無法兼顧,毅然以有限的生 命,換取無限價值的情操,乃出於人人皆 有的羞惡之心,只不過賢者沒有亡失而 已。其次孟子指出,人都有其獨立自主的 人格尊嚴,若不辨禮義地接受了萬鍾的厚 祿,這是失去本心(羞惡之心)的緣故。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 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本章開頭以「魚與熊掌」的譬喻引出「舍生取義」的中心思想。然後逐層正反論證,又有具體的例證。鮮明的對比中,將深刻的道理,用淺顯的語言說出。全文立論周延,說理透闢。

善用譬喻,闡發事理 「五十步笑百步」 比喻梁惠王和鄰國的當政者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 比喻「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的 錯誤。 「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 比喻「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而取 義」,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形容抽 象,讓人易懂而加深說服力。

疊用排比,蓄積文氣, 增強論辯力量, 也加深了感染力。 運用排比,增強氣勢 例句 穀不可勝食也……魚鼈不可勝食也 ……材木不可勝用也。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奉為之 ……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疊用排比,蓄積文氣, 增強論辯力量, 也加深了感染力。

簡筆繁筆,運用得宜 簡筆:先說「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再說「河東凶亦然」,用「亦然」取代「移其民於河內,移其粟於河東」,省卻筆墨。 繁筆:提出仁政主張時,從「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是使養生喪死無憾也。」至「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則是繁筆的運用,層層逼進,一層深入一層,使人隨其推論而深信之。

正反大小,對比鮮明 對比鮮明,凸顯了舍生取義的主旨: 章法對比: 「舍生取義」章,首段的正反說理,次段的正反事例。 物質大小對比: 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鍾。

內容、詞義對比: 魚與熊掌、生與我、所欲與所惡、得之則生和弗得則死、鄉為身死而不受和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等等。

語文萬花筒

字音字形 一「ㄘㄨˋ」可幾 花團錦「ㄘㄨˋ」 「ㄘㄨˋ」爾與之 「ㄘㄨˋ」糖漿 侷「ㄘㄨˋ」不安 顰眉「ㄘㄨˋ」額 倉「ㄘㄨˋ」 「ㄘㄨˋ」踖不安 蹴 簇 蹴 槭 促 蹙 猝 踧

《孟子》中的成語 一傅眾咻 一暴十寒 五十步笑百步 人溺己溺,人飢己飢 左右逢原(源) 守望相助 出類拔萃 出爾反爾 先知先覺、後知後覺 自暴自棄 仰事俯畜 良知良能 舍(捨)我其誰 夜以繼日

明察秋毫 俯仰無愧 得道多助 魚與熊掌 不可得兼 盡信書不如無書 緣木求魚

排 比 定義: 針對這幾個事物或意象的相同特質,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表達。 排 比 定義: 針對這幾個事物或意象的相同特質,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表達。 功能: 形式整齊、增強語勢、深化情感、層次清楚、說理明確。

排比類別 【短句排比】   所使用的語言不足以成句,只是短語形式。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 亦恥之。 (論語公冶長)

【句子排比】 單句 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 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張曉風《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複句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王道之始)

排比與對偶的區分 「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或相近,上下相連的兩個語句,無論上下句有無同字,也無論意同意反,都算對偶。」 「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句,結構相同或相近,都算排比。」 (黃慶萱《修辭學》)

結構分析表

問題與討論

一、孟子所主張的「王道」有哪些具體內容? 參考答案: 「王道」的內容有二: (1)不違農時,數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時入山林,保證穀類、魚􅖬、材木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活著時有吃有用,死了衣衾棺槨都具備,這是「王道」的開始。 (2)種好桑樹,養好家禽家畜,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有百畝之田,不奪農時,人民就不會餓肚子,進而能教育人民,使他們懂得尊敬長者,讓「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就能達到王天下的地步。

二、 梁惠王自認為「盡 心」國事,孟子為什 麼不認同? 二、 梁惠王自認為「盡 心」國事,孟子為什 麼不認同? 參考答案: 梁惠王自詡的「移民」、「移粟」政策,和鄰國之政相比,「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但在孟子的眼光則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孟子更揭露其「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而委罪於凶歲的惡行,可見其所謂的「盡心」只是治標而非治本,並非真正的盡心。

三、本課兩則在寫作的手法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參考答案: (1)善用譬喻,以闡發事理 「王道之始」章中,用「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梁惠王和鄰國的當政者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又用「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以喻「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的錯誤。「舍生取義」章,以「魚與熊掌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比喻「生與義不可得兼,則舍生而取義」,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形容抽象,讓人易懂而加深說服力。 (2)運用排比,以增強氣勢 「王道之始」章中,有「穀不可勝食也……魚鼈不可勝食也……材木不可勝用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的排比。「舍生取義」章中,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為宮室之美為之……為妻妾之奉為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的排比。這種排比的寫法,疊用相同的句式,把文章的氣勢蓄積起來,有如排山倒海,一波一波地湧至,既增強論辯的力量,也加深了對讀者的感染力。

四、你對「殺身成仁」和「舍生取義」的情操有何看法?請提出來與同學共同討論。 參考答案: 孔子論仁時,特別強調「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孟子加以發揮,以義為人具體行為的準則,說明人有義無反顧的道德之勇,有「舍生取義」的高尚情操。在日常生活中,這是極端的例子,也是道德實踐中最嚴重的考驗,它是超越生命之上的價值極則。文天祥、史可法等節義之士在國家危亡的時候,都表現了這種偉大的精神,在歷史上綻放了光芒,在社會上樹立了典範。 當然,成仁並非要殺身不可,取義也非得要舍生不可。但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表示著:人能自覺地主宰自己的生命,以完成價值的創造。 (以上僅供參考,請鼓勵同學踴躍發表意見。)

牛刀小試

第一題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為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其中「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意旨最近於《禮運.大同篇》那句話意旨? 答案:B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為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其中「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意旨最近於《禮運.大同篇》那句話意旨? (A)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B)老有所終 (C)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第二題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意義不同? (A)棄甲曳兵/兵敗潰逃 (B)塗有餓莩/海不揚波 (C)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答案:B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意義不同? (A)棄甲曳兵/兵敗潰逃 (B)塗有餓莩/海不揚波 (C)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D)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兩 解析:(B)路上有餓死的人/形容太平盛世

第三題 就孟子言「王道」思想,下列何者並非孟子所倡「王者得民之道」? (A)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B)老者衣帛食肉 (C)致力民富國強 答案:C 就孟子言「王道」思想,下列何者並非孟子所倡「王者得民之道」? (A)使民養生喪死無憾 (B)老者衣帛食肉 (C)致力民富國強 (D)黎民不飢不寒

第四題 答案:B 「與」字為文言句式中常用之語詞,以下各句皆有「與」字,其意義共有幾項? (甲)嘑爾而「與」之  (乙)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丙)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  (丁)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戊)遂「與」外人間隔 (己)水潺潺巉石間,「與」石皆作藍靛色 (A)二項 (B)三項 (C)四項 (D)五項  解析:(甲)給 (乙)通「歟」 (丙)和 (丁)贊同 (戊)和 (己)和

第五題 有關《孟子》一書的敘述,選出正確者: (A)此書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成 (B)今本《孟子》有七篇 答案:ABC 有關《孟子》一書的敘述,選出正確者: (A)此書由其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成 (B)今本《孟子》有七篇 (C)十三經中最後列入者即為《孟子》 (D)《十三經注疏》中之《孟子》為漢趙岐《注》,清焦循《正義》 (E)學說要旨有道性善、尊王賤霸,重義輕仁、民貴君輕等思想 解析:(D)漢趙《注》、宋孫《疏》、焦循《正義》 (E)重義輕利

補充資料 孟母三遷 孟母斷機 孟母殺豚 孟母出妻 明太祖刪節《孟子》 熊掌的滋味

孟母三遷 孟母胎教: 「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韓詩外傳》) 孟母三遷: 墓地 →市場 →學校 孟母胎教: 「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韓詩外傳》) 孟母三遷: 墓地  →市場   →學校 圖片來源:http://www.bjhwxy.com/news/2006/0619/130.shtml

孟母斷機 孟子讀書不專注,孟母便把織了一半 的布割斷,藉機告誡孟子求學不可中斷, 否則會像快織成的布被割斷一般,前功 盡棄。 孟母斷機處   孟子讀書不專注,孟母便把織了一半 的布割斷,藉機告誡孟子求學不可中斷, 否則會像快織成的布被割斷一般,前功 盡棄。 孟母斷機處 圖片來源:http://hk.chiculture.net/0301/html/0301a02/pop.html http://www.foshanmuseum.com/sbwg/images/zl11_21_01.jpg

孟母殺豚   東邊鄰家殺豬,孟子問母親:「殺豬 做什麼呢?」孟母回答:「是要給你吃 的。」話剛說完,孟母便很懊悔的想道: 「我欲騙他,豈不是教導他不誠信?」於 是趕快到東邊鄰家買肉煮給孟子吃,表明 自己並沒有欺騙他。 圖片來源:http://www.china.com.cn/photochina/2007-01/31/content_7802514.htm http://www.guoxuewiki.com/index.php?doc-view-1752.html 孟子故里

孟母出妻 某日孟子的妻子獨處房內,姿態並不端整,孟子不高興地向孟母說:「我的妻子不守禮儀,我想跟她離婚。」   某日孟子的妻子獨處房內,姿態並不端整,孟子不高興地向孟母說:「我的妻子不守禮儀,我想跟她離婚。」   孟母問明始末後,責備孟子:「依照 禮儀,進房之前,要先出聲:踏進房內, 眼光要朝下;這是唯恐房內的人不及準 備。你冒冒失失地闖進去,是你自己不守 禮儀,並不是你太太的錯。」孟子聽了, 再也不敢提要跟太太離婚的事。

明太祖刪節《孟子》 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為預防他人取代,施行種種箝制思想的政策。明太祖深感孟子對國君大不敬,便刪除孟子85條文,並將國子監中孟子的牌位撤出。 刪節類別: 有關人民地位尊貴和權利、報復暴君汙 吏、革命和反抗暴君、人民有生存權 利、批評統治者、反對徵兵、反對捐 稅、反對內戰、批評官僚政治、行仁政 救人民等等。

熊掌的滋味 熊掌吃在嘴裡,像是一塊肥肉,像是 「壽司」,又像是魚脣,又軟又黏又爛 又膩。高湯煨燉,味自不惡,但在觸覺 方面並不感覺愉快,不但不愉快,而且 好像難以下咽。 ……如果我有選 擇的自由,我寧 捨熊掌而取魚。 圖片來源:http://big5.china.com/gate/big5/gongyi.china.com/gyjf/gysm/11098804/20130711/17940994.html 64

據說熊掌須用水發,發好久好久,然後洗淨切片下鍋煨煮,又要煮好久好久。而且煨煮之時還要放進許多美味的東西以為佐料(梁實秋〈札記――由熊掌說起〉) 八珍:熊掌、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猩脣、酥酪蟬

好站連結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資料   孔孟與儒家思想